第1711章 1387.使者來到

大宋成都府路西疆。

黎州主府漢源。

正值蜀中氣候最是涼爽的時候。

有約莫二十餘文官武將穿着朝廷派發的春季官服坐在府衙大殿之內。

黎州知州孫樂語着緋色官袍,年紀輕輕,可謂前途無量,此時卻是並未坐在主位上。

主位上是個武將,官服胸前繡有猛虎。這在大宋軍中代表的是三品軍銜。

自趙洞庭實施軍改、政改以後,大宋的朝廷體系清晰許多,早不再有虛職或是低職高權的情況。

軍中將領軍銜,和現代化軍隊已是大同小異,九品對於各級軍銜。

不同武將的禮服也是有着迥然的詫異。

一品者,全國上下僅有軍機省的軍機令和副軍機令,禮服鑲有麒麟圖案。

然後便是各軍區元帥,以及部分副帥、都虞候,被賜二品軍銜,禮服上鑲有雄獅。

有些副帥、都虞候、集團軍統帥,則是三品軍銜,禮服上鑲猛虎。

再依次往下,分別是熊、豹、犀牛、鷹、狼。

尋常士卒和老卒中還分爲上等兵和列兵。

而將領的甲冑上,也都配有肩章。非特殊時候,從肩章上的圖案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級別。

文官,也同樣是以各種圖案劃分品級。

此時,坐在這漢源府衙大殿內主位上的少將,乃是成都府守備軍統帥沅英豪。

在他左側下首,則是成都府、嘉定府、雅州等地軍中的將領。

其中,嘉定府因是重鎮,其守軍統帥乃是四品軍銜,連帶着,他軍中副將們的軍銜也是不低。

黎州知州孫樂語雖是正五品官職,但按資排座,他還真坐不到太前面。

至於他們黎州守軍團的團長,在這滿殿的武將中,就更算不得什麼。

當衆人落座以後,是沅英豪率先開口,眼神掃過衆人道:“至今,吐蕃大軍已是在黎州境外滯留將近兩個月之久了吧?”

孫樂語聞言,眼神落在坐在他更下面的黎州守軍統帥鍾晉身上。

雖鍾晉同樣被稱作是統帥,但作爲區區黎州守軍統帥,其軍銜較之沅英豪那種自是要低許多,不過是五品軍銜。

見孫樂語眼神瞟到自己身上,有着幾分溫和氣息的鐘晉緩緩起身,對着沅英豪拱手道:“回沅將軍,準確來說,吐蕃大軍兵壓我黎州邊境距離兩個月只差三天了。”

“哦……”

年約四十的沅英豪輕輕點頭,又道;“自吐蕃大軍兵壓黎州以後,皇上便命我們成都府將士在雅州、成都府沿線佈防,其後,因吐蕃兵並未有進攻跡象,我等請示皇上,皇上又讓我等匯軍於這黎州境內,同時,還派遣大理禁軍袍澤們兵發吐蕃。但直到現在,吐蕃兵都還沒有什麼動靜,本將想再呈奏摺於皇上,請示皇上咱們接下來該如何做,諸位是何想法?”

殿內有些許的沉默。

然後孫樂語緩緩站起身來,拱手道:“沅將軍,我是文臣,對於行軍打仗之事遠遠談不上熟稔。只我以爲,若是咱們大軍繼續屯於黎州境內,光是糧草等後勤物資便得耗費無數。吐蕃國無外患,他們耗費些糧草或許不打緊,但咱們大宋此時正值戰火綿延之際,這般和他們對峙實有些得不償失。”

沅英豪看向孫樂語,“那孫大人的意思?”

孫樂語道:“我以爲咱們不僅僅應該向皇上呈摺子,更應該在其中言明利害,要麼打,要麼和,請皇上下個定論纔好。”

沅英豪又看向殿內衆人。

衆人中大部分都是輕輕點頭。

雖然大宋守軍並非是禁軍那般的精銳,但也非是怯戰之輩。在漢源城內呆這麼長的時間,其實軍中諸將也是有些不耐煩了。

與其在這裡和吐蕃大軍對峙,耗費糧草,實在還不如帶着將士們在軍營內訓練、演習來得痛快。

“好。”

沅英豪看過衆人神態後,不再猶豫,道:“那本將這就寫摺子,然後諸位和我聯名上奏皇上。”

守軍還兼着助社安局管理治安,以及應對城內各種突發災難的責任。他,顯然也並不願意繼續在這裡和吐蕃兵消耗時間。

只是很快,便有飛鴿臨空,向着長沙城的方向飛去。

而這個時候,長沙城內也是有不速之客趕到。是元朝的使臣。

只不過這回使臣團終於不再是王惲帶隊,而是個名爲李奕南的傢伙是大使。

其實在使臣團尚且還剛剛到得宋元邊疆沒幾天時,趙洞庭就已經得知元朝有使臣團向長沙來的消息。

但直到今日元使臣團到得長沙北城門下,皇宮內都始終沒有什麼動靜。

以前麻逸、流求國主,甚至是使臣們到時,趙洞庭都會安排陳文龍等肱骨大臣相迎,這回,只彷彿不知道這件事似的。

是以元使臣團到長沙時,實是有些尷尬。

他們看着城內繁華熱鬧的模樣,忽的便生出股被排斥的感覺來。

這讓得在元宮中作爲真金近臣的大太監李奕南心中有些嘆息,看來前面數次攻宋,已是讓得宋帝不欲再與大元虛與委蛇了。

他神色複雜看着城內,響起臨行時真金交代的那些話,心裡真是半點底都沒有。

這時,元駐宋大使祁宏達總算是從城內迎將出來。

他拱着手直到李奕南面前,但臉上神色卻是複雜萬分,只喊了聲,“李大人……”

還帶着嘆息的意味。

作爲元朝駐宋大使,真金此次卻是沒有傳信讓他覲見趙洞庭,而是派這李奕南來,足以讓他嗅到些許不同尋常的味道。

李奕南也對着祁宏達拱拱手,尖着嗓子喊了聲,“祁大人。”

祁宏達又是輕嘆,伸手道:“諸位使者裡邊請吧!”

周遭大宋百姓雖是頻頻往這邊張望,卻是誰也沒有接近過來。眼神中,還帶着並不掩飾的敵視意味。

這更是讓李奕南等人感覺到深深的被排斥的感覺。

跟着祁宏達走向城內,李奕南似是自言自語般說道:“現在宋國百姓已是如此的敵視我朝麼?”

以前,或許可以用“敬畏”來形容大宋百姓對元朝的態度,但現在,真正只剩下敵視了。

祁宏達輕嘆道:“宋國、西夏交好,我朝大軍欺向西夏,宋國禁軍不得不出兵相助,這在宋國境內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整個宋國的百姓都覺得這事端是由我們元朝興起的,如今,全國上下滅元之聲……讓人心顫吶……”

李奕南微微皺眉,不再言語。

如此直穿長沙內外兩城,直到大宋皇宮前面。

李奕南眼中隱隱有着感慨之色。

從城外到城內,他將長沙城內的繁華盡皆看在眼裡。常年居於元皇宮的他,真未想過宋國如今竟是已經如此的繁榮。

難怪……難怪宋國百姓的精氣神都和以前不同了。

祁宏達走到皇宮禁衛們面前,道:“還請通報,元使臣團前來覲見宋帝。”

沒想,那禁衛將領竟然只是輕輕瞥他,道:“皇上有令,不見。”

態度可謂生硬。

祁宏達不禁微愣,隨即問道:“爲何不見?”

禁衛將領道:“皇上的心思怎是我可以揣摩的……”

緊接着又輕撇祁宏達,道:“咱們大宋也沒什麼好和你們談的。”

他話語中有着頗爲濃郁的敵意,看向李奕南等人的眼神也是頗爲不善。

這些天來,趙洞庭將前線將士的陣亡數量公之於衆後,可謂讓得大宋境內的抗元、滅元的聲音高漲。

此時雖然距離元軍犯宋已經過去有些年頭,但壓在百姓們心中的屈辱,已然不知不覺又被點燃了起來。

第72章 親臨陣前第753章 數十年福禍第1562章 1238.交鋒落幕第870章 傷勢穩定第1851章 1527.提議被拒第2228章 1904.強勢破宗第739章 兄弟再聚第1074章 暗中籌謀第2220章 1896.都到郾城第1706章 1382.屠殺降卒第1009章 善闡之戰第777章 星夜交談(1)第2350章 2026.主動稱臣第1959章 1635.全線後撤第2047章 1723.姑姑舊人第514章 大庾之悲(2)第1419章 1095.西夏局成第2054章 1730.玉蟾出手第413章 高手襲營(一)第369章 大戲上演(二)第1708章 1384.盱眙被破第1280章 天助大宋(2)第2338章 2014.誰算計誰第987章 將遇良才第21章 嶽鵬捱打第1544章 1220.臨安閱兵第848章 重慶再戰第15章 打回原形(2)第346章 夜襲端溪第432章 廣西決戰(一)第272章 離歌身世第1056章 準備迎駕1467.新任節度第309章 元朝鷹爪(1)第1135章 近而不攻第535章 要做大官第1651章 1327.不情之請第1932章 1608.宋城將戰第2143章 1819.下令強攻第1230章 大軍撤退第293章 巴縣天花(1)第98章 拿沙萬里(2)第1433章 1109.秦寒起復第1082章 劍神之威第2199章 1875.又生心魔第318章 火器之盛第2232章 1908.戰力差距第1141章 襲營之戰(中)(2)第180章 流水生產(2)第1093章 收服紫荊(2)第1951章 1627.天劍出藍田第2581章 2257.沅陵劍仙第141章 炮響瓊州(中)第2525章 2201.面見教皇第988章 火燒秀山第2249章 1925.期盼已久第657章 曝屍三日第114章 詭騙韻錦(2)第1300章 戰事升級(中)第2557章 2233.後繼有人第303章 高手迭出第1982章 1658.斥候趕到第1468章 1144.無情秦寒第1753章 1429.西沙海戰(下)第1735章 1411.世信親王第1720章 1396.先鋒大將第549章 懸樑自盡(2)第212章 梧州之殤(六)(2)第1520章 1196.強闖皇宮第2386章 2062.步步相逼第2458章 2134.誰的天下第2215章 1891.“運糧”成功第810章 永睦之戰(中)第2040章 1716.召見徐鶴第492章 飛天震天(1)第2098章 1774.終於應承第106章 慕容獻劍第2240章 1916.攻營奪糧第1089章 社稷爲重(2)第1761章 1437.反突圍戰第974章 張茹生了(2)第1948章 1624.棲霞宮第1090章 宣齊武烈第2609章 2285.到西夏第887章 折服帝師第1761章 1437.反突圍戰第1102章 一門忠義(2)第1160章 破清水縣第68章 再起兵鋒(五)第1412章 1088.第735章 福建落定第90章 查秀林堡第639章 熊野現身第314章 商議方針(2)第920章 出狀元了(2)第461章 雷州戰火(三)第89章 習房中術(2)第940章 再聽滿江紅(1)第807章 天各一方(2)第986章 攻破秀山(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