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京東路和京西路離京畿更近,很多事情做起來更加方便,不容易出亂子,河東與河北經過了戰亂,大片良田被毀,那裡的格局正在重新建立,正是推行新政的好時機。

而且河東與河北之地,自大宋開朝以來,便是戰爭前線,飽受戰亂之苦,百姓的壓力非常大,現在皇帝以與民修養生息爲理由,推行廢掉徭役,乃是人心所向,相信也不會有太多人劇烈反對。

第二日,大宋邸報的又一篇官文驚動了整個東京城,廟堂之上終於確定傳來了新政的聲音,京東路與京西路因受到金賊戰亂波及,百姓疲敝,又因黃河氾濫即將到來,所以朝廷將免除徭役兩年,兩路軍民當同心協力,重建家園。

又因江南近年流寇頻發,方臘逆賊造反使得民間疾苦加深,朝廷下令薄徭役,輕賦稅,同時派遣一員大將南下掃清流寇,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又以河東與河北兩路飽受戰亂之苦,免除徭役三年。

最後,以燕雲之地爲戰亂中心,特免除徭役十年。

此新政乃是大宋邸報官文所發,絕對不假。

此文一出,傳遍全國,引起各地的議論。

朝堂之上的暗流驟然舒緩了一些,那些祖地在南方的大臣們徹底鬆了一口氣,但北派大臣卻心中依然有些不甘心,京西路和京東路要免除徭役兩年,偏偏還找不到理由來反駁。

現在黃河地帶受到戰亂,民生凋敝,朝廷頒佈這樣的政策乃是良政,即便這些讀書人心中在如何不爽,卻是在聖賢書裡找不出半個反對的字眼來。

人們在熱議新政的時候,很少有人去關注城東南汴河畔正在興建的建築,也很少有人在關注着藝造局很快會在京城開業。

這一日,皇城司衛將一個人從天牢裡提了出來,將這個人帶入了皇宮。

此時,在趙桓面前的人正是那個跪在皇宮門前,給他做《百家大世疏》的石子明。

“學生叩拜天子!”

石子明對趙桓行大禮,趙桓站起來,仔仔細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輕人。

石子明今年二十七歲,比趙桓還要大三歲,石子明的目光比刀鋒還要尖銳,即使在皇帝面前,他那種狂傲的氣勢也沒有太多收斂。

“朕看了你的《百家大世疏》!”

“學生愚見,若有不當之處,學生請天子教誨。”

雖然說的是謙虛的話,但是語氣聽起來卻沒有太多謙虛。

趙桓也不在意,對於趙桓這種人來說,只要能達到目的,別人是什麼樣的人對他並不重要。

顯然,石子明能夠幫助趙桓達到目的。

若是要在大宋大力發展工事,則必須點燃文藝復興的火焰,將腐儒們好好燒一燒,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將部分注意力從新政中轉移出來。

這個時候就該石子明登場了。

“你的《百家大世疏》寫得很好,大宋能有你這樣的人才,乃是大宋之福。”

趙桓自己都快被自己這句經常掛在嘴邊忽悠人的話噁心吐了,不過就算再噁心,他還是要說,要辦事,就要拉攏人心,這是一個帝王最基礎的修養。

石子明雖然對自己寫的東西很自信,但卻也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得到了皇帝高度認可,他顯得非常激動,一連跟皇帝再次說了一大堆。

從儒學如何破壞華夏人的思想開始,到從民間尋找百家學說,對百家學說有經世之功的人重賞,最好授予爵位,能入朝爲官,同時對曲阜孔府進行全面調查,廢掉衍聖公爵位,在大宋大興法家與墨家。

趙桓一頓停下來,對石子明的觀點非常贊同,兩人已經不需要再多溝通了,石子明的所想,與趙桓一般無二,趙桓現在只是缺一個人來幫他執行而已。

年輕氣盛的石子明就非常適合,他就是要給那些腐儒扔一頭獅子過去,看他們如何招架。

翰林院今天一臉懵逼,皇帝居然扔了一個二十七歲的翰林學士到翰林院來了,不僅如此,第一天進來,就跟翰林院的大佬楊時對噴了起來,差點沒將楊時氣得中風。

這事捅到皇帝那裡,皇帝派人來斥責了一下石子明,就沒有然後了。

不僅如此,第二天,翰林院得到消息,進奏院以後歸屬翰林院所管,並且由石子明直轄。

趙桓將大宋的第一輿論窗口給了石子明,接下來怎麼搞,就看石子明的了。

唯恐天下不亂的皇帝現在坐在宮中開開心心吃着水果,和朱皇后翻雲覆雨,和韓晨晨賞花賞月。

但這外面的世界因爲邸報最近一篇《百家大世疏》的文章,而捲起了驚濤巨浪。

那日一位仕子跪在皇宮門前請求皇帝恢復百家言論一事,如同烈火將儒生們湯勺,現在還隱隱作痛,不了痛感稍微有些消除,烈火居然倏然騰起來,在大宋邸報上發佈了這樣一篇文章。

頓時上到政事堂的奏章如雪花片,政事堂的宰相們剛剛要消化皇帝的新政,卻又不得不抽排出人手來應付下面的官員的憤怒。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痛罵這一期的邸報,如此禍國殃民之言論,進奏院竟然敢登上去,這是對聖人的詆譭,是對社稷的詆譭,其心當誅!

宰相們也很無辜啊,現在進奏院又不歸東府管,而是在皇帝那裡,聽說最近皇帝又將進奏院併到了翰林院下面,由一個叫石子明的年輕人在管。

徐處仁連忙帶着奏章打算進宮面聖,卻被唐恪拉了下來。

“徐相公,你這是要作甚?”

“當然是稟明天子,停止邸報這種禍國殃民之論。”

“徐相公怎如此糊塗!”

徐處仁微微一怔,不明白唐恪所言。

“當今天子既然將進奏院從東府拿了回去,焉有不看邸報之理由,爲何會有這種言論,你我心中明瞭。”

“你是說是天子授意的?

“自然是了。”

“必然是有小人在一邊唆使。”

唐恪又道:“徐相公,非在下說你,東府現在最大的任務是什麼?”

“賺錢。”

“若是沒有賺到錢,我們大家都等着流落街頭,屆時徐相公再如何對邸報不滿,又能做什麼?”

徐處仁不由得點頭,唐恪說得好像還挺有道理,現在政事堂被皇帝的任務壓得踹不過氣來了,他這個太宰哪還有時間去關注學術爭論,就交給下面的人去噴吧。

第三十七章給朕拖下去千刀萬剮!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二百零二章禁軍擋道?岳飛正面硬抗!楊再興秒殺!(五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帝,你的臉呢!第四百二十五章夷爲平地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三百二十四章即將失控的財團第四百八十八章宋軍的鋼鐵洪流第四百六十五章金國權力交接第五百三十二章陳氏案第一百九十九章隱元社!夜天子?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六百五十六章薛東來的說辭第三十六章堅壁清野與議和第三百三十一章借你人頭一用!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五百六十八章回京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四百四十四章宋軍的野戰,橫推凌牙門第四百一十八章教日本做人,啓動對金國的商業戰第三百一十四章兵臨興慶府,大宋將帥們欲抓狂!第一百一十七章皇帝的心思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五十章堅決主戰!第二百七十六章鎮壓太原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三百九十章紅薯的逆襲!(第三更!求訂閱!)第十九章尋找一個叫岳飛的年輕人第四百五十五章東羅馬帝國的使者第二百八十五章強攻神堂堡!第二百四十六章從火繩槍到燧發槍,給陛下跪了!第九章坐立不住的趙佶第三十一章該千刀萬剮!第一百八十三章發怒的皇帝(三千三百字的中章)第五百一十二章腹黑的皇帝第一百五十九章岳飛東進第六百零七章趙構的策略第六百六十九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四百六十章權力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三十五章火藥還可以這麼用?第六百六十二章挺進伽色尼王都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爲桑的問題第六百四十四章全部打入了死牢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四百五十二章海上霸主,征服南海諸國第六百九十九章平息第四百三十八章欲哭無淚的王楷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六百四十八章趙昚的推測第九十四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八十九章趙桓的精英間諜!第二百四十七章五路伐夏之備第一百九十一章宰相是金國細作?!!!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二百七十五章兩軍正面衝殺第一百零三章儒生案牽連第三十八章金軍北撤,皇帝親征!第三十一章該千刀萬剮!第三百一十二章崩潰邊緣的夏主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親征第一百一十三章驚恐絕望的徐處仁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宋的崛起之年第三百六十七章宗室的命運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滲透入幽州的金國細作!第三百一十七章大宋的經濟戰!第八十五章爭論第四百零九章彪炳古今,震動宇內!(求訂閱!)第五百四十章崇國公的心思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一百零八章大宋未來的教育第三百五十五章入股李氏布行第二百八十五章強攻神堂堡!第一百二十九章民變第一百七十二章軍隊裝備第六百二十三章除掉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一百九十八章漢奸!隱元社!第十六章人心第十九章尋找一個叫岳飛的年輕人第五百零三章被罷免的太宰第四百六十章權力的明爭暗鬥第五百五十二章賜婚第四百七十九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第六章太上皇第一百三十章惡魔之軍?第二百七十九章西北急報!人定勝天!第七百零四章西方的使者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戰略第九十二章興奮的參知政事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二百九十章兩軍主力對決!第三百一十三章洪州之戰!皇帝的重騎兵!第二百零四章笑裡藏刀!坑死自己人!(今日更新不設上限)第一百四十一章微臣救駕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