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西軍又開始集體裝死狗

李睿德說得有理,自己欲要偷襲析津府,首先便得確認蕭幹大軍果然西去,其次還得讓辛興宗拖住蕭幹才成。

西路軍原本就是爲策應之用,只得五萬兵馬。

蕭幹麾下原本就六萬大軍,蕭嚴覆滅之時,已經摺損得一萬,故此如今最多也只有五萬。

雙方兵力不過一比一,若是同蕭幹互攻自是不能,唯有西軍長於守營,有着三萬精銳爲骨幹,外加二萬敢戰士爲輔助,守住營地不失尚有把握。

童貫便急忙命數命細作日夜兼程前往範村而去,哨探彼處情形若何。且命辛興宗謹守營寨,拖住蕭幹。若果蕭幹撤軍,當飛馬來報。

這纔到得第二日,便有探馬傳回消息,只言蕭幹大軍果至,如今兩軍尚且對峙,並無爭戰。

童貫聞言大喜,便火速召來諸將,命諸將爲備,欲待到辛興宗同蕭幹兵鋒已交,勝負未分之時,乘機領兵北上。然則諸將應者寥寥,大多但俯首視地而已。

童貫見狀自是大怒,如今天賜良機,自己滿腔熱情,誰料得這羣兵痞卻又開始集體裝死狗!

唯有法不責衆,且諸將也未曾出言反對,只沉默抗爭,自己也沒有藉口拉幾個人出來治罪,以殺雞儆猴。

如今情形,眼看着西軍又是用不上了!自己當初若能指揮得動西軍,也不用拉上老種來鎮場子了。如今這羣兵痞既然鐵心裝死狗,那麼充充人數還成,若是命其攻打城池,則肯定不會出力。

童貫便唯有將心思再度寄託到耶律大石身上來。彼爲了幽州節度使之位,既能殺得蕭嚴,自肯攻入析津府。

若說西軍諸將何以今日復如此?這事還得從种師道身上說起。

前次蔡攸、童貫構陷得种師道,且欲取其性命,好將西軍收歸麾下。接着种師道便用了王葉之策,只俯首認罪,眼見着便能借着耶律大石攻滅蕭嚴的捷報脫身。誰料得李綱復至,又起波瀾,便惹得宋徽宗大怒。

眼見着事情又成了死局,便有王葉劍走偏鋒,想出了一招以物喻人之計,宋徽宗見得破損寶刀,想起种師道本人及其功勞,便不肯再度追責,只命其革職返鄉。

當日种師道入得獄中,經受拷問之時,便明瞭此事乃童貫構陷。唯有消息不通,此事無法傳揚出來。如今無罪見逐,种師道出得獄來,猶自憤懣不能自已,便做了一篇謝表以上。

表文如下:

“總戎失律,誤國宜誅。厚恩寬垂盡之年,薄責屈黜幽之典。孤根有託,危涕自零,伏念臣西海名家,南山舊族,讀皁囊之遺策,知黃石之奇書。妄意功名,以傳門戶,荏苒星霜之五紀,始終文武之兩塗。緩帶輕裘,自愧以儒而爲將。高牙大纛,人驚投老而得侯。屬興六月之師,仰奉萬全之策。衆謂燕然之可勒,共知頡利之就擒。而臣智昧乘時,才非應變,筋力疲於衰殘之後,聰明耗於昏瞀之餘,頓成不武之資,乃有罔功之實。何止敗乎國事,蓋有玷乎祖風。深念平生,大負今日。豈意至仁之度,不加既耄之刑,俾上節旄,亟歸田裡。乾坤施大,螻蟻命輕。皇帝陛下,睿智有臨,神武不殺,得駕馭英雄之要道,明制服夷狄之大方。察臣臨敵失機,不出求全之過計。念臣守邊積歲,嘗收可錄之微勞。許免竄投,獲安閒散。臣敢不拊赤心而自誓,擢白髮以數衍。煙閣圖形,既已乖於素望。灞陵射獵,將遂畢於餘生。”

此表既上,便有地方官員上的蔡京餘黨廣爲播散。

觀北宋一朝的政治,大體分爲兩段,王荊公以前,自是典型的君子政治,衆人政見相爭,亦不動下作手段。唯有王荊公欲要變法,便引得蔡京、呂惠卿等小人入得朝來,即是小人得了高位,朝中氛圍頓時一變,只要見效,各種下作手段齊來。雖說如此,猶自不要人命,只將失勢一方勢力趕去地方便罷手。

這也是宋朝政治的一大奇觀,誰得勢,誰便掌握中央政權;誰在野,誰便掌握地方政權。

當日王黼以復燕之策驟得高位,而蔡京正爲反對復燕,便唯有黯然下場。

待到蔡京既去,其餘黨覆被王黼所驅趕,紛紛離朝,到得地方爲官。

如今蔡京餘黨見逐,心中自不服氣,正欲要杯葛王黼復燕,以便蔡京復位。見得种師道此表,衆人便添油加醋,四處傳揚。

西軍諸將見得此表,隱隱已知大帥乃爲宣帥所構陷,又聽得諸般謠言,誰復肯再用命?且夏國攻打永興軍路日急,衆人正要草草將復燕之事了結,早日回鄉纔是正經。故此一個個不約而同的裝起了死狗。

眼見着西軍不肯出力,童貫趕緊命親衛前往遼軍大營而來,誘以幽州節度使之位,命耶律大石爲大軍前鋒,不日北上攻打析津府。

耶律大石原本就是詐降,又豈肯攻打析津府?便使童貫親衛回來復話,只言自己連日派探子北上,略略發覺得蕭幹伏軍痕跡,且請宣帥寬限得數日,待到探明此事,自當領兵北上。

聽得耶律大石此語,童貫也不敢再行催促,只得一邊等蕭幹同辛興宗交上手來,一邊等耶律大石探明此事。

誰料得這才過得一日,便有探子急匆匆的從範村趕回,只言西路軍大營已失,五萬大軍折損得數萬,辛興宗領萬餘西軍,西逃而去,眼下不知所蹤。

童貫聞言大驚,若果如此,待到朝廷得知此事,必領自己班師,如此復燕之事則遙遙無期矣!同蔡攸商量得一番,二人便決定將此事隱而不宣,覆命親衛前來催促耶律大石北上,且強自催動雄州西軍,欲要相跟北上,做最後一搏。

有得這幾日空閒,耶律大石已在新城組織得數千民衆,正要假爲蕭幹伏兵以爲嚇阻。誰料得又有親衛來報,赫魯將軍聞聽得林牙大破宋軍之威名,便自金人處降而復叛,領得五千宮帳軍來投,如今已到得白羊關前。

耶律大石自是大喜,便命其火速南下,沿河岸佈防,且命使者前往雄州爲報,只言蕭幹伏兵已至。

童貫初時猶自未信,遂使親衛前來察看。

親衛見得對岸遼軍旗幟、人數,又暗中稍稍盤查得耶律大石大軍人數,便知此事並非耶律大石遣人假扮,唯有返回雄州據實相告。

第225章 寒蟬未死,螳螂已去第295章 金人兵出第390章 當示宋人以弱第315章 反覆(中)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48章 宋人意欲殺降?第392章 帝王心術第370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一)第319章 果爲萬全之策第16章 北地無主,林牙豈無意乎?第90章 破家還債第191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三)第195章 偷城第330章 搞事了(二)第249章 明志第228章 誅殺逆臣耶律淳!第382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五)第9章 倘若不以大石魯鈍,願拜先生爲軍師第325章 羣英匯聚(四)第36章 趙良嗣已廢,不足爲慮第263章 便取一”媚“字第136章 莫非正是史上第一奸賊,秦檜?秦會之?第113章 蕭嚴欲聯手林牙,共破宋軍第193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五)第148章 蕭乾親至第292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四)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42章 屠殺第30章 爲宣帥效命,此乃下官份內之事第168章 叛逃(一)第283章 對質(三)第296章 正當以暴馭之第140 欽差即來,又當如何支吾126 正當以此事爲由翻臉第199章 遇襲第76章 鬥將第21章 魔理沙的傳奇之路開始了第16章 北地無主,林牙豈無意乎?第192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四)第350章 引動金人東來(下)第91章 信使回城第186章 事起(三)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123章 欲奪其女之身心,旋而棄之,以爲報復第113章 蕭嚴欲聯手林牙,共破宋軍第379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二)第93章 宋國反應第346章 前來迎取陛下宋國一行第253章 蕭後的小心思(三)第352章 逼反張令徽第16章 北地無主,林牙豈無意乎?第243章 營中對(三)第20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二)第191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三)第265章 糾纏第80章 當效謝安破苻堅故事第148章 蕭乾親至第143章 稍稍有了歸宋之意第101章 豺狼南下(四)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41章 吾爹乃王黼!第362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五)第24章 賊子欲沮宣帥北伐大業!第31章 這賊子豈會有這等好心?第384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七)第238章 弒君(二)第267章 爲兄心意已決第46 此計喚作移禍江東,又名倒打一耙!第51章 以全故人之誼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150章 事情仍未過去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1章 這賊子豈會有這等好心?第297章 逢君之惡第303章 倍道而行第359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二)第272章 狡兔三窟第201章 生離第3章 敢問林牙志向若何?第16章 北地無主,林牙豈無意乎?第276章 只又當如何擒拿得天祚帝?第342章 屠殺第3章 敢問林牙志向若何?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104章 大人可敢與學生一賭?第12章 死一個使者,換一個開戰藉口第251章 蕭後的小動作(一)第172章 叛逃(五)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生仍有策退之第38章 下官還有一計,喚作反客爲主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309章 罪臣耶律大石拜見陛下第257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二)第137章 莫如今夜我便宿在此處?第142章 今番死矣!第116章 十重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