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獻策

李睿德連夜趕路,到得雄州城門之時,堪堪天色剛亮,城門剛開。

也顧不上歇息,李睿德便領人驅馬直往蔡攸府邸而來。府內蔡攸猶自擁着兩位美人兒,高臥未起。

聞聽得乃遼國信使,下人也不敢怠慢,只好壯着膽子叫醒了蔡攸。

蔡攸昨晚勞累過甚,猛然被人叫醒,正要動怒,聞聽得遼事,便也顧不得這麼多了。稍作梳洗,便命人將李睿德召入。想了想,又命下人休得聲張,以免童貫聞訊摻合進來。

見到李睿德連夜趕來雄州,蔡攸心中自是大定,耶律大石的投降誠意已經無疑,否則不會如此看重此事。

接下來李睿德便開口道:“林牙聞聽得蔡相公至,特使下官再拜,且奉上些許心意。”便從懷中取出禮物來,卻是玉璧一雙,奉於蔡攸跟前。

蔡攸自是大喜,命人收走了禮物,接着開口道:”還請足下轉告林牙一聲,本官愧領了。以後二人同殿爲臣,自當多多往來。“

李睿德便乘機撩撥道:”前此宣帥主招降之事,林牙意在兩可之間。雖久慕宋國,奈何身爲文人,豈能屈身於武夫之前?惜乎招降之事相公不能做主,否則林牙降之早矣。“

蔡攸便開口道:”足下此言何出?本官受聖上所託,此次便是專爲招降林牙之事而來。“

李睿德但笑笑,開口道:“此事林牙自知,奈何宋軍不知,天下人不知?士卒愚昧,世人碌碌,但知宣帥領軍北上,林牙勢窘,不得不降於宣帥。相公能忍此辱,林牙卻忍不得。”

蔡攸心中自有幾分不服,卻也無法反駁,恨恨地不肯開口。

李睿德乘機繼續撩撥道:“其實此事倒也甚易,只需相公謀劃一番,弄出聲勢來,使得天下人皆知宣帥乃奉相公之命而行,則宣帥之功,實爲相公之功。”

這下蔡攸興趣來了,趕緊湊近前來,開口道:“足下可有妙計?”

李睿德便開口道:“如今宋國大軍即將北上,奈何遼地民衆,有心服王化者,有存心觀望者,有意圖負隅頑抗者,大軍又將何以處之?此事宣帥尚未謀劃,相公何不早謀之?”

蔡攸心中連連點頭,若是童貫已做謀劃,自己便插手不進去,只能旁觀。若是自己早做謀劃,童貫只能奉命而行,自然而然的自己就插手進去了。於是蔡攸趕緊開口道:“足下何以教我?”

李睿德便開口道:“下官身爲遼人,歸宋之後只怕諸多不便,日後願請相公多多照應。“

這是提條件了,身爲遼人,雖然有錢,卻也怕本土宋人打他的主意,自然要找一個後臺。

你有所求就好,如此我也能放心用你。而且這事對於蔡攸來說不過小事而已,當下蔡攸便開口道:”此事好說,江南各地官府,到還算聽本官招呼。“

李睿德便裝作心滿意足的樣子,開口獻計道:“此事甚易。大人但準備小旗數千,可爲黃底紅心,以表大人赤誠招撫之意,上書‘宋’字,送之遼地,令各戶插之門前。心慕王化者,騎牆觀望者,自會照辦。一二意圖負隅頑抗之徒,死忠僞遼,又豈肯將宋字旗幟懸於門前?待到大軍北上之時,便可照此區分。有旗者縱之,無旗者殺之。如此,彈指間便能殺盡不臣,盡留順民。”

蔡攸撫掌大笑,開口道:“好計策!本官今日便下令趕製旗幟。”

李睿德乘機開口道:”唯有如今遼地人心慌亂,大多有逃往析津府之意。相公當早日于軍前當衆下令,但凡持此旗者,便爲赤心歸降之人。宋軍上下,若傷之者必殺無赦。如此遼地聞之人心可定,民衆但安居家園,坐等大軍到來。而相公亦得以藉機插手軍權,可謂一石二鳥。”

蔡攸連連點頭,開口道:“此計甚妙,自當如此辦理。”

李睿德便繼續開口道:”除此之外,相公可如此如此。大營內外,自知招降之事乃相公爲主,宣帥不過奉命而行罷了。“

蔡攸當下大喜,拉着李睿德的手,開口道:“足下若無歸隱之意,本官願聘之帳下,日日請教。”

李睿德趕緊遜謝道:”此策全爲相公所定,與下官何干?“接着又壓低聲音開口道:“此事相公萬勿透露於宣帥,以免爲武夫所輕。”

難得碰到不肯居功之人,這話正中蔡攸下懷,趕緊開口許諾道:“足下歸宋之後,倘有官府前來騷擾,但寄信與本官即可。信到之日,便是此人去位之時。”

李睿德又是一番感謝。接着便請示了大石林牙率軍歸降之日期。

蔡攸便開口道:”待到諸事準備妥當,本官自會派人知會林牙。“

李睿德點頭應下,雙方又閒聊了一陣。李睿德便只說還需前去拜見宣帥,藉機告辭了出來。

這纔剛出了蔡攸府邸,拐了個彎來到蔡攸府邸門口親衛看不到的地方,便有幾名士卒圍了上來,只說宣帥有請,便將李睿德帶來了童貫所住的知州衙門。

有了王葉事先的囑咐,李睿德倒是並不如何慌亂,欣欣然進了衙門。見到童貫後,對方便開口問道:”有何要事,足下單獨稟於蔡相公?莫非欲欺瞞本官?“

李睿德便開口解釋道:”林牙聽得宣帥願于軍前下令不得妄殺遼軍一人,已深信宣帥誠意,自是高興萬分。迫不及待之下,故使下官深夜前來,奉上些許薄禮於二位大人,以表林牙感激之意。且命下官請示率軍投誠之期?林牙方好早做準備。下官拜見蔡相公之後,正要前來宣帥處,誰料宣帥早已安排人手。“

童貫狐疑的看了李睿德一眼,接着開口道:”禮物何在?“

李睿德便從懷中掏出玉杯一雙,呈於童貫面前,開口道:”遼國貧瘠,倉促間只得如許薄禮。還請宣帥萬勿嫌薄,賞收爲宜。林牙歸宋之後,少不得請宣帥多多照看。“

童貫揮了揮手,命下人將禮品收走。接着開口詐唬道:”蔡相公府邸下人之中,本官也曾有一二心腹。你曾於蔡相公面前獻上何策,何不早早說來?“

這是想着李睿德身爲謀士,能幹的事情無非就是出謀劃策,故此欲詐唬一番,哄得其說出真相。其實到了蔡攸這種地步,到哪裡都會帶着自己的親隨,豈是外人隨隨便便就能安插眼線的。

李睿德牢記王葉之語,臉色不變,只是不肯承認。

見着問不出事情來,如今又是求着耶律大石投誠的時候,童貫也不敢如何過分,一番閒談之後,便放了李睿德出來。

(慕化旗之事,並非作者降低蔡攸智商,此乃史實,史實,史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詳見《三朝北盟彙編》。)

第178章 宣帥果然沒看錯人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生仍有策退之第262章 既然有了第一回,又何妨多幾回?第135章 种師道這貨,八成要被李綱給坑了第196章 散地不可用新卒第192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四)197章 散地兵散第335章 我詐(中)第244章 營中對(四)第326章 羣英匯聚(五)第14章 求你了,快向我打聽遼軍機密第337章 擒酋(一)第9章 倘若不以大石魯鈍,願拜先生爲軍師第387章 喜歡懟人的醜老頭第19章 轟隆一聲響,魔理沙登場第103章 好一招移花接木之計第28章 蕭幹必親領大軍回防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220章 禳解之法(四)第320章 議事第316章 反覆(下)第191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三)第169章 叛逃(二)第7章 西軍將領必不肯用命第276章 誰料得援兵卻在此處第388章 禪定第33章 真正的殺手鐗第375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六)第243章 營中對(三)第204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三)第7章 西軍將領必不肯用命第86章 宮鬥跡象第84章 紅丸已失?第244章 營中對(四)第14章 求你了,快向我打聽遼軍機密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311章 天祚帝東來第165章 若能招降得郭藥師,復燕可期第37章 便是天選抗金之人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211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六)第348章 引動金人東來(上)第106章 圍殺第236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五)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140 欽差即來,又當如何支吾第80章 當效謝安破苻堅故事第328章 羣英匯聚(六)第247章 奪印(二)第136章 莫非正是史上第一奸賊,秦檜?秦會之?第170章 叛逃(三)第306章 絕戶計第382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五)第274章 白鬍子老爺爺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313章 再入涿州第202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一)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107章 縱火第175章 叛逃(八)第7章 西軍將領必不肯用命第388章 禪定第209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四)第108章 末將已佔得糧倉、銀庫在此第156章 西軍又開始集體裝死狗第221章 天下第一攪屎棍(一)第354章 請君入甕(二)第95章 遼國反應第9章 倘若不以大石魯鈍,願拜先生爲軍師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63章 恨只恨天不佑宋第127章 老子智計天下第一,還對付不了你一個二世祖?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330章 搞事了(二)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384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七)第7章 西軍將領必不肯用命第48章 宋人意欲殺降?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342章 屠殺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84章 紅丸已失?第226章 詔命總知東路兵馬事蕭幹誅殺逆臣第337章 擒酋(一)第102章 遼軍近況第97章 驚變(二)第158章 撤軍(上)第314章 反覆(上)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318章 二十六貫第299章 昏君!第137章 莫如今夜我便宿在此處?第175章 叛逃(八)第96章 驚變(一)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315章 反覆(中)第125章 傻鳥!上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