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華麗的組合

李恪剛到聚義殿,就見小寶子領着一個身着緋色官服,年紀在三十開外的中年人走了進來。來人身材高瘦,卻帶着股文學士子所特有的氣度,李恪心中疑惑這人究竟是誰呢?

來人顯然是第一次來漢王府,儘管他似乎早就對漢王府的輝煌大氣有所聽聞,但王府的佈局和陳設還是讓他微感驚訝。他徐步上前,對高坐在大殿正中的李恪施禮道:“王府長史褚遂良,參見殿下。”

李恪是第一次見褚遂良,聽褚遂良稱自己是王府長史,吃驚不小,不由多打量了他幾眼。李恪沒想到李世民還真大方,盡然把褚遂良給自己王府長史這樣的要職。

褚遂良此人李恪知道,他不管書法了得,還是李世民託孤大臣,所以,李恪心裡開始有了算計。既然,李世民把褚遂良派來給自己做王府長史,自己何不把褚遂良收爲己用呢?

想到此處,他忙快步走到褚遂良面前,雙手扶起道:“老師何須如此多禮,恪難以承受。”李恪口稱老師,是想以請教書法的藉口拉近個褚遂良的關係。

褚遂良也是第一次見到李恪,雖然早已聽說這個性格很像當今皇上的皇子,但是現在親眼見到,還是被被李恪表現出的氣度所折服,眼前的李恪從容淡定,稍顯幼稚的臉上顯現出堅毅,堅定的眸子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再加上李恪恭敬有加,頓時讓他感動,道:“殿下如此大禮,微臣實在不敢當,只是,殿下稱呼微臣爲老師,微臣愚鈍,還望殿下賜教。”

李恪解釋,“老師書法造詣深受父皇誇獎,恪有心想跟老師學習書法,沒有想到如今老師做了恪的王府長史,那恪以後就可以時刻跟你請教的討論書法方面的問題了。所以,還望老師不棄,手下學生。”

褚遂良見李恪如此懇切,也不推辭道:“那臣就卻之不恭了。”

李恪清楚褚遂良不似劉仁軌、蘇定方等人是平民出身的將才,用平常禮賢下士的方法不易打動他爲自己所用,所以,暫時也不做他想,只想先靜觀其變,以後再作打算。反正,他是自己的王府長史,自己有的時間跟他接觸,有的是時間用實際行動打動他。

兩人落座之後,侍女剛奉上茶水,就見楊恩帶着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走進大廳。李恪見來人七十多歲的年紀,稍一思索就明白這是楊妃可以那排給自己的繪畫老師,著名畫家董伯仁。他前幾天就聽楊妃說要讓他學習學習繪畫,沒有想到今天就被楊妃趁着安排王府王官的機會給放到了自己的府中。。急忙起身迎上前,在董伯仁還沒有給他行禮前先行施禮道:“恪,見過董老。”

董伯仁見李恪給他行大禮,忙不迭將李恪扶起道:“殿下,使不得啊,使不得啊。”隨即,又給李恪行禮道:“老臣,董伯仁見過殿下。”李恪知道董伯仁爲何會對自己如此恭敬,因爲,他是楊妃的兒子,隋煬帝的外孫,而董伯仁曾是隋朝的舊臣,與展子虔同召入隋,官至光祿大夫殿內將軍。他多才多藝,是當世有名的畫家,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動筆肖似,筆外有情。與展子虔並稱“董展”。

褚遂良起初不明白李恪爲什麼會對這樣平淡無奇的一個老者如此恭敬,在聽董伯仁說出自己的大名後,心中亦是一震。他沒有想到李恪居然有如此能耐,連董伯仁這樣早已隱居在家,不問世事的當世名家都能請到自己府中爲他教授繪畫。不由得對李恪開始好奇起來,更多的是產生興趣。同時他腳下也不慢,上前行禮道:“晚生褚遂良,見過董老。”

董伯仁聽到褚遂良介紹自己,知道他就是楊妃跟他說給李恪特意邀請的書法老師,心裡對這個知書達理的後生也頗爲滿意,和藹的道:“賢侄無需多禮。”

李恪見兩人已經見過禮,就請兩人入座。董伯仁坐在李恪下手左一位上,褚遂良坐在下手右一位上。三人坐定之後,李恪關心的問董伯仁道:“董老一路可好?”

董伯仁微微一拱手道:“多謝殿下掛念,老臣一路身體健朗,無甚大礙。”

李恪想董伯仁年歲已大,又長時間坐車,必是勞累;便說道:“董老一路車馬勞累,還請在後堂稍作休息,晚宴上恪再爲老師接風洗塵。”

董伯仁確實有點累,見李恪如此說,便不再推辭:“那老臣就先行告辭,明天再教導殿下繪畫之事。”

李恪起身道:“一切聽從老師安排。”然後,將董伯仁送出大殿,方纔回首向褚遂良道:“老師,不知除你之外,其他王府屬官何時能夠到齊?”

親王府雖然不像東宮,有自己的一套官員體系。但是,好歹也是王府,王府王官還是有那麼幾個的:如長史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兩人皆掌統府僚、紀綱職務。掾一人,掌通判功曹、倉曹、戶曹事,屬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主簿一人,掌覆省書教,記室參軍事二人,掌表啓書疏,錄事參軍事一人,皆從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鈔目。還有親事府典軍侍衛和帳內府典軍護衛。

褚遂良身爲王府長史,統管王府所有大小事務,自然很清楚漢王府的官員從屬,整理了下思路道:“啓稟殿下,王府長史由臣出任,至於司馬、府屬和典軍(親事府和帳內府)參軍人選暫時未定。府椽由劉仁軌擔任,同時他還暫時兼任府屬職務,親事府校尉蘇定方統領王府一切勳衛。至於王府主薄,則有前天封大人舉薦的馬周擔任。”褚遂良不愧是大唐後期能讓李世民託孤的大臣,將王府官員之事給李恪說的清清楚楚。

李恪知道馬周被封德彝舉薦到自己王府做主薄,心裡高興不已。他和馬周在酒樓分別之後,心中對馬周是否能來自己王府做事深感不安。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憂慮告訴了楊妃,語氣中還透露出對馬周才華的欣賞。沒想到這麼快便得償所願,想必楊妃從中幫了不少忙,他怎麼能不高興呢?“主薄可是從六品官,馬周從一個布衣一躍成爲從六品的王府主薄,對於他來說也比較滿意的吧?”李恪想。隨後,又和褚遂良討論王府具體事物的管理。

而此時的馬周,已經在楊恩的帶領下走進了聚義殿。

馬周來到聚義殿,一見李恪,恭敬的施禮道:“王府主薄馬周,見過殿下。”待他發現大殿還有一位身着四品緋衣的褚遂良後,儘管馬周不認識褚遂良,但他猜測這個也是王府官,是自己以後的同僚,馬周趕緊朝他拱了拱手,

李恪見馬周剛纔的舉動,頗感驚訝,他不知道馬周爲什麼會對他如此恭敬,但不露聲色的道:“賓王無須行此大禮,請坐。”然後將褚遂良介紹給他道:“賓王,本王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本王的書法老師,也是王府褚長史。”

馬周這才知道這個四品大員原來就是王府長史,忙起身行禮。褚遂良見馬周禮數週全,也拱手回禮,心中對馬周有了好感。其實,馬周雖然狂妄不羈,但那是以前他的遭遇造成的,如今成了漢王府的主薄,並且李恪非常欣賞他,他自然體現出了他作爲文學士子謙遜有禮的一面。所以,纔會如此讓褚遂良對他心生好感。

其實,馬周能爽快的答應李恪的邀請,是在試探李恪,看他是否重視自己。他和李恪酒樓分別之後,便被柴哲威安排在永寧坊的一家客棧中。在客棧中休息的這幾天,他通過多方打聽,瞭解到長安最近所談論的冊立太子的經過。

他就一直在權衡利益,思考是否真的應邀到李恪府上做事。其實,和李恪在酒樓短暫的接觸,使他隱隱發現這個皇子不簡單。並且,他也知道自己有才能李恪是瞭解的,只是他想看看李恪是否會讓這樣一個有才能的人從自己身邊流失,然而,馬周對李恪又很期待,不知李恪會怎樣安排他。

如果,李恪只像跟馬周說的一樣,在王府搬遷之後讓他來王府做事,馬周雖不會拒絕,但也不會真心爲李恪效力。可事實上,因爲楊妃,封德彝舉薦他做了漢王府主薄。在接到吏部的任命書時,馬周發現李恪是真的欣賞自己的才能。所以,才決定跟隨這個器重自己的皇子。

直到後來明白是怎麼回事,李恪才懊悔自己的大意,不過幸好有楊妃的幫襯,馬周歸屬了他,不然他非得拔劍自刎不成。

和褚遂良行過禮後,馬周坐在了褚遂良下手的位置。李恪又吩咐楊恩將蘇定方和劉仁軌兩人叫到聚義殿跟褚遂良和馬周相互認識。

劉仁軌先到,他經過李恪介紹和褚遂良馬周兩人行過禮之後坐在馬周對面。然後,蘇定方走進大殿,他身後還跟着一個身着軍服的青年。蘇定方對衆人視而不見,向李恪施禮道:“啓稟殿下,末將已經甄選出精壯之士五十六人,其中最爲突出者爲此人,名叫陳其,末將特帶他來覲見殿下。”

陳其就是跟在蘇定方身後的那個青年,聽到蘇定方介紹自己,忙向前對李恪行禮道“小將陳其,參見漢王殿下。”

李恪心中高興,忙起身將他和陳其扶起,又對蘇定方道:“定方,這位是王府褚長史,也是本王的老師;這位是馬周,王府主薄。”蘇定方這才一一和衆人行過禮,坐在了劉仁軌的下手。

陳其在李恪給蘇定方介紹時候也跟着蘇定方給衆人行過禮,李恪見陳其禮數周到,儀態不俗,雙手孔武有力,知道他必定身懷絕技,便直接對陳其道:“既然定方舉薦於你,可見你確有才能,本王就任命你爲親事府旅帥,領本王侍衛長。”然後,又對陳其笑道:“本王今後的安全就交到你手上了。”

陳其有些受寵若驚,他沒有想到李恪初次見面就將任命自己爲從七品的旅帥,會將這麼重大的差事交給他,這是對他多麼的信任啊,不覺心中感動,語氣哽咽的說道:“謝殿下厚愛,末將今後將誓死護衛殿下安全。”

李恪聽陳其語氣誠懇,就知道他說的是真心,便不再多言,讓他坐在了蘇定方的下手。

陳其見李恪不但對他信任有加,委任要職,更是對他以禮相待,心中暗自發誓,自己以後必要誓死效忠他。

李恪對陳其的這一舉動,在衆人眼裡有不同的含義,在劉仁軌和蘇定方看來,李恪這樣看重一個小校,不以他出身和職位低下而棄之不用,很爲他的禮賢下士感到感動。特別是蘇定方,他沒想到李恪如此信任他,對他舉薦的人次直接委以重任,這讓他心裡越發的對李恪感激。而在馬周的眼裡,李恪如此懂得識人用人,的確是一個值得他輔佐的皇子。在褚遂良看來,李恪小小年紀竟然懂得籠絡人才,收服人心之道,確實難得,這讓他對李恪開始有了期待。

李恪目光掃過在座的衆人,心裡感嘆不已。他們當中除了還沒有到的薛仁貴和王方翼兩人,可全都是大唐的名臣名將啊。如今,全匯聚到了他的漢王府,如果他能把這些人組合到一起,那不就是大唐最華麗組合嗎?

想至此,李恪對下面四人道:“各位各司其職,其他的本王已經和褚長史商量過了,你們聽他安排就行。至於,定方、正則、和賓王三人就居住在王府吧,我讓楊恩給你們安排住處。”看到褚遂良向他點頭示意沒問題,再看其他三人沒有異議,他又高聲道:“本王今晚戊時在王府設宴款待各位,希望各位能夠光臨。”

四人中三人都住在王府,肯定會出席,褚遂良是王府長史,自然不會不參加。就這樣李恪漢王府的官員算是備齊了。

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97章 心中情,畫中人第243章 愛的奉獻第605章 又是死戰第269章 李佑和陰妃坦白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32章 馬球和足球第126章 威第696章 降了嗎第207章 理想是禽獸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588章 反擊,這就是反擊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177章 嚇唬你們滴第352章 頡利的動作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116章 那就和談吧第643章 陳其,你想幹什麼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441章 遇到薛仁貴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276章 細嗅薔薇第203章 述職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31章 強者的對決(一)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545章 太宗的反應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189章 鬼面騎的處女戰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95章 燈謎緣分第147章 感動第561章 四千顆人頭起到的效果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652章 祿東贊死了第41章 鼎漢蹴鞠隊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704章 發兵長安城(六)第71章 縝密的分析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264章 秘密始於開始第351章 張公謹的軍報第269章 李佑和陰妃坦白第633章 不一樣的唐軍第152章 升遷部署第23章 李泰的心思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113章 一日二報第659章 瑪猛的舉動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587章 慘戰(四)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三百就是六章 又遇到一個名將第327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四)第126章 威第582章 改革軍制第一步第257章 交易第396章 擴軍計劃第515章 回到長安了第94章 蘇定方入主千牛衛第357章 生者偉大第265章 達成協議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656章 命運之戰(下)第637章 青唐城(一)第398章 皇上對將軍說過的話第326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三)第152章 升遷部署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683章 有個辦法第310章 西征第92章 扶持衛王第469章 宇文過的身世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125章 斥責頡利第61章 蠢蠢欲動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78章 皇子們的心理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689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176章 兩翁之意不在宴會第74章 爭鋒相對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65章 協助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