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同行

誰說內丹是給人吃的!王延興一句話就把呂道士給噎了個半死。

可這話也有道理啊!人家外丹丹鼎雖然不成正果,卻不妨礙懸壺濟世,練的丹,不正是給人吃的嗎?

“這……”小道士一時語塞。

“道長,您再看某,被道長您點醒之後,總是有點小毛病不能痊癒,能借您的內丹給治治嗎?”王延興打蛇隨棍上,一臉天真地追問。

“某又不是醫生,不過,家師也傳下一些療傷的丹藥,也可以送給衙內醫治,不知衙內的小毛病具體是什麼?”呂道士此刻是有些心苦了,後悔閒的沒事跟他說那麼多幹什麼……

“倒也不是太大的毛病,就是偶爾有點頭蓋骨發脹,跟要炸開一般;又偶爾,眼睛發黑,看不到東西,還時不時耳朵嗡嗡地響,再又時不時嘴歪流點哈喇子之外,別的——倒也還好!”王延興掰着手指頭想了幾種在前世聽說的幾種精神或者神經病的症狀說了說。

“這……”這哪一項算是小毛病?可若是去追究可能的原因,卻偏偏都能指向自己當初掃的那一佛塵,滿是懊惱地說道,“這是失魂之症!都怪小道當日出手不知輕重,傷到衙內魂魄,纔會留下如此後果!小道的內丹之術的確能醫治衙內之症!”

“啊……”還真能治啊!王延興只想先找個由頭留住小道士在刺史府暫住,卻沒想到,還當真能治。

呂道士點了點頭,可隨即又有些扭捏:“只是,小道未稟明師尊,卻是不敢傳給衙內……”

“這可難辦了,有道是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道長您這甩一甩袖子就走了,可不太好哦……”

“解鈴還須繫鈴人!?”呂道士突然一震,“衙內隨口一言,竟然有如此禪意!”這在現代人來說平常至極的話,是出自宋代的典故。唐代的人,當然沒聽過。然而,能流傳千年的名言,自然是耐得住咀嚼的經典語句,小道士初一聽到,能不驚訝?自打從門口邁進來,就不斷被刺激,聽到這話,算是高潮了。他回味再三,還是搖頭拒絕,“唉!終究是道家仙法,不能輕傳,衙內見諒!”

“門戶之見!知道佛門爲何這麼昌盛,而道家名聲不顯嗎?就是因爲你們把真正的好東西都藏着掖着,卻把沒大用的金丹符籙拿出來糊弄百姓啊!你再看看人家和尚,他們唸的什麼經,就把這些經都印刷出來,見人就發一本,大開方便之門!”王延興憑着在電視裡看來的畫面大吹法螺,說出來的話,自己都不敢相信,也不敢把話說死了,卻沒想到,正巧還說中了佛、道在傳教中的一個極大的區別。

呂道士還當王延興當真有所研究,正兒八經地回答:“非也非也!愚民村婦知我法門又能悟道?”

“能不能悟道自然是個人的造化,可你若是不說出來,卻是奪人家造化!”王延興一邊觀察呂奇神色的變化,一邊嘆息道,“唉!難怪尊師不肯傳道長您劍法啊!是您看不穿啊!”

呂道士聽到這裡,正要辯說王延興信口雌黃,卻聽到最後幾個字,猛然如遭雷擊,呆立當場,口中喃喃地念道:“看不穿?看不穿!原來是看不穿啊……原來師尊的三劍不傳,是因爲弟子看不穿啊!”

這變故來得突然,王延興哪能想到,自己苦攪蠻纏的話,竟然戳中了小道士的膝蓋。有點意思了,再看了看劉伴興,劉伴興是一臉木然;再看劉忠,劉忠若有所思,可眼睛不往這邊看,也不知道在想什麼。剩下一個呂道士,在那裡恍然若失地喃喃自語。

忽然,呂奇猛地擡起頭來,直視王延興,理了理道袍,將佛塵倒懸,雙手並握,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揖,竟是行的弟子禮:“請衙內教某!”

這變化可更是超出屋內所有人的想象了,三個字就可以爲師的話,這老師當得也太容易了吧!王延興下意識裡要拒絕,可想到自己不就是想把這個呂奇道士在刺史府久留一段時間,好搭上呂洞賓的線嗎?腦筋一轉,上前一步,扶起呂奇:“道長!您這是折煞延興了!小子尚未弱冠,又何能指教於道長!”

“就憑解鈴一語和看不穿三字,足矣!”呂奇見王延興推辭,以爲他不願意,又俯下身去。

王延興再扶,卻發現這小道士單單瘦瘦的身材,沒有幾兩肉的樣子,搭到他手臂上才發現跟摸到鐵塔一般,竟是如何也扶不動!

王延興心裡是那個興奮,撿到寶了,徒弟就這麼厲害了,萬一真能攀上他師父那棵大樹,那還不老牛b了?口裡也不敢再謙虛了,生怕萬一小道士又當真了,可虧大了:“道長!延興其實也是在自己摸索,尚未真正明悟啊!”

這倒更像是真相!呂奇在心裡確認了這一點:否則,得道之人,怎麼可能到街上去強搶民女呢?可是,能說出那樣話句的人,即便沒有完全悟道,對道的認識終究還是要比自己更甚一籌啊!

那到底是求學呢?還是不求學呢?這還真是得想想……

呂奇還沒想通,王延興又說了:“要不這樣!道長與延興,一同行走這人間,看人間之道如何,看這天地之道又是如何,延興但凡有所思有所得,定然與道長分享!”

“大善!小道隨家師在山間修行之時,師尊教誨,內丹之道,實則天地之道、人間之道;小道卻是不解,師尊這才讓小道在凡間行走——聽到衙內這一席話,勝似潛修一年啊!”呂奇感慨完全,突然,他一沉吟,“唉!衙內與小道共享大道,而小道卻藏拙,真是謬矣!小道自當爲衙內將內丹之術一一道來,爲衙內醫治這失魂之症!”

王延興心裡都笑開了花,他心中確有乾坤,卻不在此處,現在所說的什麼大道,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倒江湖。倒倒江湖卻搭上了一條神仙的線……這買賣還是划得來。好吧,先不說這神仙到底有多大作用,可好歹也是穿越以來,自己獲得的第一項資源呀!

當下,王延興說,也不要再道長衙內地叫喚了,怪生分的,便互換了表字,王延興字繼之,取延字之意,是州學裡面的徐夫子給起的;呂奇雖然一身道士打扮,其實還沒出家,呂奇,便是俗家姓名,字是他師父起的,字大可,是將個奇字拆開。這字取得,那是不太謙虛啊……

接下來,兩人那是把臂言歡,十年未見的老朋友見了面,估計也就這效果了。王延興又麻煩劉衝給呂奇安排住處。竟然早已有預備,房間就在王延興所居的院子旁邊。

呂奇見狀,是深感主人熱情周到,可王延興卻是納悶,自己的便宜老子難道能未卜先知,知道自己能留住這貴客?還是他還安排了其他後手?就算呂奇不打算留,也要想辦法將他留下?

現在卻不是深究的時刻,暫且放下。

見賓主盡歡,劉忠抱拳告退,去向王潮回報,王延興則帶着劉伴興陪呂奇去他的新居。

對新居,呂奇沒什麼期待,他估摸着,在這裡最多住上一兩個月,卻沒想到,一住就沒能脫身;而那一路同行,更是一直同了一世……

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五十七章 段氏密信第六十一章 虔州盧氏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小兒胡吹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一十四章 帳中奪權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六十四章 花樣套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四十四章 提議表決第九十六章 人爲財死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絕地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二十七章 應召而來第五十六章 互助農場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七十五章 圍追堵截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五十三章 放虎歸山第十一章 意欲何爲(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孟鹹復甦第六十七章 同船義士第九十五章 雙喜臨門第九十章 後路被襲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馬濁流第一十六章 兵陷迷宮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賞之下第三十九章 新茶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二百一十二章 堅城難下第五十五章 交州變局第四十七章 交易流程第九十一章 無兵可派第四十一章 再巡翁山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四十七章 斷人財路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四十三章 平靜江南第二十六章 初衷已改第八十五章 水戰之謎第四十六章 夜襲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月黑風高第十一章 海試(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民戰爭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一百一十章 保全武裝第一百二十一章 廣收市稅第四十二章 作繭自縛第十五章 血色黃昏(第一更)第一十六章 王牌第六章 廣州賣布(第二更)第七十五章 何來錢糧第六十六章 海貿世家第七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三十四章 討價還價(第五更)第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十一章 兵敗崖州(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越州虛實(第三更)第六十九章 詹州往事(第三更)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七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九十四章 大筆橫財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二十七章 殘破第六十六章 雙簧(第四更)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二章 內憂初現第六章 官封判官第二十三章 請功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二十四章 謀劃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二十七章 宏觀經濟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廠(第三更)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馬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