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歸途(三)

朝政的混亂持續。

最開始,包括政事堂諸位相國在內的很多大臣,還能保持克制,但是,隨着右相一黨的咄咄逼人,終於有人的怒火衝破頂點,開始反擊。

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朝政的爭鬥,最終是徹底蔓延開來,有些人是被迫參與進來,而有些人...則是居心叵測。

御史中丞劉衝季倒了,他的家屬在老家橫行無忌,霸佔良田,強買強賣,最後被人在朝堂上給抖了出來,證據確鑿,劉衝季身爲朝廷重臣,卻是知情不報,有包庇之嫌,事情一出,劉衝季無法狡辯,最終黯然下臺,主動請辭。

隨着劉衝季的倒臺,另外一名御史中丞夏準,成爲了御史臺唯一的中丞主官,徹底掌握了御史臺的大權,並開始變得活躍起來,幾次朝會,大膽進言,把政事堂的幾位相國都是給牽連了進來,很多人這時才明白,這名曾經極爲低調,少有言語的人,竟是隱藏的如此深沉,原來他早就已經投靠了右相一黨。

一個月的時間,三次朝會,二十餘名官員被革職趕出朝廷。

這些人當中,絕大部分都是右相一黨之外的朝臣。

楊道嗣當政時期,朝堂之上,雖有爭鬥,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有事說事,有理說理,遇到重大分歧,爭執難下,有着楊道嗣與劉桀兩人的引導,趙智居中調解,平衡各方利益,局面總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不會全面擴大。

那時候的朝堂,有楊道嗣,有劉桀,王仁鋯、嶽繼明,乃至最早致仕的原禮部尚書洪質,這些人,不論是資歷、能力還是威望,在整個朝堂之上,都是少有人能及,這些人在上面鎮着,誰能亂來?誰又敢亂來?有他們擡着趙智這個大轎子,趙智坐的穩,也坐的舒服。

如今,嶽繼明被罷免一切職務,黯然下臺,王仁鋯也是被趕出了政事堂,洪質與劉桀相續致仕,楊道嗣身死,曾經朝中的五大頂樑柱,現在卻是一個都不剩了。

趙智的想法其實也沒錯,這些人除了王仁鋯還算年輕之外,其餘的四人,都是垂垂老矣,終歸有離開的一天,一代新人勝舊人,這是必然的事情。

楊道嗣最後執政的這幾年,政治態度明顯軟化,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一是求穩,二是出於國家長遠大計,因爲這個時期,不管是楊道嗣,還是趙智,都已經是步入晚年,他們思考最多的,是自己百年之後,該如何讓國家穩定,朝堂穩定,兩人的出發點是一致的,但是過程,各自使用的手段與心思,卻是大不相同。

楊道嗣本人並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對國家,他是忠心的,對家族,他也是忠心的,他始終在家族與國家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共存的平衡點。

楊道嗣的做法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爲此,他放棄了對楚王的支持,以極大的決心,大幅度調整家族內部權利結構,重用楊呂望,消除朝廷與蜀州的隔閡,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表明一個態度,消除趙智的猜忌與疑慮,讓趙智明白,以後的楊家,對於新皇趙詢,絕不會是一種威脅,若是用的好,反而可以成爲一大助力。

趙智明白了楊道嗣的心思,兩人之間達成了協議,右相依舊是由楊家之人擔當,抱住楊家在朝廷的地位,兩者之間,再次形成平衡。

但錯就錯在,有些事情,趙智做的太急了,做的太急,很多計劃,便會偏離預定目標。

因爲楊道嗣的退讓與支持,趙智成功重組政事堂,除了楊道嗣與劉桀之子劉光輝這兩人不變之外,劉知古、柳仲元、蕭徽這三名新晉相國,都是趙智一手提拔起來的重臣,連同戶部尚書賀中楷,禮部尚書秦安明,吏部右侍郎鄭仁杰,整個政事堂八位相國,有六人都是歸屬趙智,整個朝堂上的政治格局,其平衡被徹底打破,或許有些東西太容易得到,會讓人覺得對方軟弱。

隨着事態的進展,趙智的心思終於是有了一些變化,他有了另外一種心思,何必要與楊家進行妥協與利益均衡呢?把整個楊家徹底打下去,豈不是一勞永逸?

隨後,趙智把李忠調回豐京爲左相,穩定京城軍方力量,並進一步重用楊呂望,爲以後楊家的分裂,埋下一顆種子。

趙智的用意與心思,楊道嗣豈能看不出來?

楊道嗣如何去做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翼王趙赫在河東的崛起,雖然是趙智有意爲之,但這種崛起,顯然大大超出了趙智的預料,他絕不想看到趙赫掌握整個河東的軍政大權,而其中的進程,楊家與右相一黨,在其中有着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趙赫的崛起,引起了許多朝臣的不安,親王掌地方,擁有軍政大權,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大忌,歷史上有過太多的帝國興亡,都是於此有關,包括秦安名、劉知古等趙智的親信之臣,都是表達出了強烈的不滿與反對,這也是分化了趙智的內部力量。

因爲楊炳林無子,楊道嗣發出信號,有意讓楊呂望的兒子,繼任楊炳林之後爲楊家族長,進一步加深鞏固與蜀州楊道安的關係。

其後,原本與趙智已經達成協議,楊家除了蜀州之外,其餘地方不會在擁有地方軍權,但是當翼州防禦使楊佐,陵州都督楊安兩人的調職任命拿到朝堂上進行議論,一直低調的楊道嗣,終於是出聲說話,反對。

這些事情的發生,終於是讓趙智冷靜下來,他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太理所當然了,很多事情,終歸還是繞不開楊道嗣。

爭鬥與妥協,失衡與平衡,永遠是不變的主旋律。

但妥協也是一門藝術,不能說退就退。

趙智拋出要改制參知政事的職權以及減少參知政事的數量,或是針對楊呂望,或是針對整個朝堂,這其實就像是做買賣一樣,我把價格喊出來,你來討價還價。

一番暗中較量。

趙智與楊道嗣兩人,再次達成妥協。

趙智把翼王趙赫召回豐京,是不準備讓他再回河東的,去隴右也好,準備再次提拔重要也好,其實都是幌子,真實用意就一個,沒有我的命令,你就待在京城,哪都不許去。

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濤駭浪(四)第八百十七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一)第七百零三章 奪權與反擊(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成家(十)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十二)第二百一十章 匪襲(九)第四百十四章 慘敗(一)第五百零二章 死守與內變(六)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來的變局(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各方動作(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旁擊第九十四章 拼死斷後(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明着誣告(一)第八百二十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一)第九百九十七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一)第七百零五章 奪權與反擊(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回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威震西域(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局勢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兩百九十三章 西域烽火(二)第九十二章 拼死斷後(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消息第四十二章 武林高手第二百一十三章 宮中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隴右,新的舞臺(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敢做我敢幹(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讒言(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三件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卑鄙手段,我也會。(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慘敗(六)第六百四十章 鎮壓第六百四十八章 回京(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統一西域(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度(三)第五百八十章 窮途末路(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消息(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恩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年(二)第七百章 生與死的較量(十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各方動作(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州都督第八百零八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二)第四十八章 大熊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腕鎮壓(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想第五百九十九章 火攻第七百一十六章 隨風去吧第三百一十五章 消息第四百七十九章 你敢做我敢幹(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威震西域(十)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第六百八十一章 突來的變局(十八)第兩百八十二章 大環境第三百二十一章 隱秘(下)第二十章 範中允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五百一十章 死守與內變(十四)第一百零四章 圍殺(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謀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動盪(四)第四十二章 武林高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你敢做我敢幹(三)第兩百六十二章 鐵腕鎮壓(九)第二百零五章 匪襲(五)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三十四章 屍橫遍野(七)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選親衛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節度(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一年(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七)第三百零四章 直接點第五百七十六章 窮途末路(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屍橫遍野(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一年(九)第五百九十章 統一西域(八)第十七章 鬧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一年(十)第六百六十章 往事第六百一十四章 直搗黃龍第二百一十四章 拿錢贖命第九十五章 拼死斷後(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暴亂第二十四章 小聚第三百七十七章 雪與血(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屍橫遍野(八)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劍定情(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言可畏(八)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言可畏(十)第二百五十二章 禍起蕭牆(四)第五十五章 幕僚(下)第七百九十三章 都不簡單第三百二十九章 衝突(三)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意已決第五百八十四章 統一西域(二)第一百零一章 圍殺(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濤駭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