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收縮與擴張

集團總部,張昊一到公司便召集所有中高層開了一個小會,會議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應對能源危機。

張嘉怡首先開口道:“咱們昊天集團對能源依賴很大,不管是種蘑菇,還是養蚯蚓,都離不開暖氣。

不過好在夏天快到了,對煤炭的需求量降低了不少,總體來說風險可控,即便是出現最糟的情況,也能應付。

現在唯一不確定的是,這場纔剛剛開始的能源危機,大概要持續多久?”

“那就按照最壞的結果來做準備。”

張昊毫不猶豫道。

“最壞的結果?能不能給個提示?”

張嘉怡皺了皺眉頭。

“咳……”張昊清了清嗓子,隨即回答道:“三年停戰期…再加上七八年的內戰,直接算十年吧!”

“十年?會不會太誇張了?”

現場衆人紛紛議論起來。

要知道,上一次內戰總共也就打了五年而已,兩個陣營打得精疲力盡、彈盡糧絕,最終不得不選擇妥協。

張昊敲了敲桌子:“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你們別忘了當下的特殊環境,這場內戰很容易打成拉鋸戰,我希望你們所有人都能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張董,我們明白了。”

高策帶頭表態道。

這位是惠民蘑菇種植公司的總經理,也是集團的功臣元老,地位僅次於張昊和張嘉怡,妥妥的三號實權人物。

張昊滿意地點了點頭:“這裡我先定個基調,未來幾年,集團不做任何擴張,我對你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穩。”

“這麼做會不會太保守了?”張嘉怡當場提出了質疑,“就在這個月,我們跟市裡籌備了一個大項目,準備將蚯蚓的養殖規模擴大十倍,這事能不能破例一次?”

“大項目?簽約了嗎?”

張昊連忙追問道。

張嘉怡捋了捋頭髮,緊跟着彙報道:“沒有簽約了,頂多就是口頭上達成了初步意向,我正準備跟你彙報呢!

說起來,這件事是何市長首先提出來的,他在蘿崗經濟開發區給咱們圈了一大塊地皮,差不多有小兩萬畝。”

“面積倒是不小,可集團有錢投資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惠衆公司的賬戶上應該沒多少流動資金吧?”

“呃,不到三個億。”

張嘉怡無奈回答道。

糧食署將蚯蚓的收購價壓得很低,每年也就三四個億的利潤,在三家子公司當中排名墊底。

“那你們哪來的資金?先說好了,你們別指望我,我現在欠着一屁股外債,根本掏不出錢來。”

張昊提前打了一針預防針。

張嘉怡面帶微笑:“資金的事不用你操心,何市長幫忙聯繫了銀行,惠衆公司盈利很穩定,如果願意,貸個幾百億出來都不是問題。”

“幾百億?你們哪來的自信,居然敢貸這麼多錢?”張昊嚇了一跳。

張嘉怡擺擺手,趕緊解釋道:

“你誤會了,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新基地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廠房,花不了幾個錢,十幾個億足夠了。”

“十幾個億?兩萬畝?你認真的?”

張昊表示懷疑。

現在的十幾個億,只相當於兩年前的五六個億,這點錢絕對不夠用。

張嘉怡微笑着點點頭:“你放心好了,這次是市裡有求於咱們,我又不傻,當然要極力爭取各種優惠條件。”

“市裡不會反悔吧?”

張昊擔憂道。

官方財政緊張,這是公開的秘密。

“我覺得不會,這是何市長親口給出的承諾,再說了,如果市裡不配合,大不了項目黃了,反正咱們損失也不多。”

張嘉怡胸有成竹道。

“那塊地皮是怎麼回事?市裡免費贈送嗎?”張昊緊跟着詢問道。

“怎麼可能?應該算是半賣半送吧!”張嘉怡搖了搖頭。

“半賣半送?那也不少錢啊,你們哪來的資金?”張昊疑惑道。

張嘉怡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水,然後拋出了答案:“沒掏一毛錢現金,而是給市裡打了一張欠條,惠衆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利潤還債。”

“總共多少錢?”張昊迫不及待道。

“不多,每畝五十萬,兩萬畝剛好是一百億,我找人估算過,大概十年就能還清買土地的錢,負擔並不重。”

“五十萬一畝,還真是半賣半送。”

惠城的土地,特別是靠近東邊的土地,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五六倍,不管怎麼看,這樁買賣都不虧。

張嘉怡趁熱打鐵道:“那這個項目,張董你是怎麼看的?咱們同不同意?”

“我原則上不反對。”張昊想了想回答道,“不過,咱們醜話先說在前頭,馬上能源危機就要來了,新基地的能源供應,市裡必須負責到底。”

“那是當然,其實據我觀察,這件事背後搞不好是糧食署主導的,某種意義上,他們比咱們更樂見其成。”

有糧食署保駕護航,新基地絕對出不了問題。

張昊頓時恍然大悟:“我說呢,即便建了這個新基地,市裡也佔不到多大便宜,原來糧食署纔是主謀。”

“你說錯了,市裡同樣獲益匪淺,新基地起碼能提供三千個工作崗位,何市長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行,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張昊一錘定音道。

張嘉怡終於露出了笑臉:“你同意就好,認真說起來,這次能源危機對咱們來說,是一個很大機遇。

衆所周知,很多明星企業都是在逆境中完成擴張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每次經濟危機都是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的時過程。”

“這次擴張僅限於惠衆公司,僅限於新基地,我不希望再看到其它項目上馬,就算送上來,我也不會簽字的。”

張昊最後告誡道。

因爲蝴蝶效應,他的“先見之明”越來越不管用了,加上心理年齡的影響,整個人不可避免地滑向了保守。

張嘉怡一臉鄭重地點點頭:“我跟你保證,除非有突發情況,否則未來十年,公司都不會再上馬一個項目。”

這裡補充一句,飼料廠已經與蚯蚓養殖公司合併了,面對如此充足的原材料,擴張是遲早的事。

接下來,張昊把注意力放到了惠民公司的身上,東科院最近培育出了一種新型品種的香菇,雖然產量不增反減,但卻大大提升了耐寒性。

這條消息是公司智囊團收集到的。

“高總,我希望你們能儘快引進這種香菇,產量低點可以接受。”

“是,我等下就去聯繫東科院。”

高策立馬答應道。

張昊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如果有機會,你們可以試着和東科院進行合作,我覺得這種香菇的潛力應該不小。”

“張董,合作是以咱們爲主?還是以東科院爲主?”

“最好是以咱們爲主,如果不行,也不要勉強。”張昊擺了擺手,隨即吩咐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咱們自己的科研實力也不能落下,一定要抓緊。”

“張董您放心,最近一年,我們從海外移民當中招募了不少技術人才,我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快……”

張昊直接打斷道:“不要着急,慢慢來,畢竟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ps:求推薦票和月票!

第160章 地下化第166章 船隊歸來第56章 去丈母孃家第247章 財團雛形第206章 天價彩禮第33章 主動攤牌第341章 魔都盛會第281章 別墅到手第440章 分級制度第14章 參觀發射井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99章 歸來第21章 磺石公園第217章 曾經的聯邦首富第46章 第一波搶購潮第108章 年味第70章 故人有約第436章 十五年後第135章 第一次登門第64章 驚天一爆第249章 特斯拉第432章 倒數第五名第283章 爭與不爭第467章 艱難的抉擇(大結局)第368章 古巴和朗姆酒第337章 環渤海一體化第15章 末日罐頭第266章 越來越濃的年味第79章 治安巡邏隊第164章 組團看房第403章 塢堡遍地的印度半島第179章 親家見面第170章 聞風而動第380章 形式主義第11章 主題商店第456章 大搬家第135章 第一次登門第70章 故人有約第293章 停戰協議第5章 苦在其中第347章 登富仕山第94章 一碗蔬菜湯第436章 十五年後第132章 動員大會第128章 楊家第69章 人情世故第144章 壞蜜蜂第190章 內陸現狀第52章 蘑菇和蚯蚓第340章 人身意外險第353章 不值錢的房子第144章 壞蜜蜂第306章 棺材板第218章 不歡而散第91章 烤乳豬第350章 跳蚤市場第264章 聖誕節大型散步行動第128章 楊家第57章 小姨子第404章 拉肚子第73章 歸心似箭第60章 囤煤第374章 馬拉開波灣第300章 老家來信第49章 真香第94章 一碗蔬菜湯第424章 半喜半憂第451章 漫長的28天第374章 馬拉開波灣第63章 亡羊補牢第157章 雙胞胎的生日第225章 “閩德時代”第319章 陰謀論第392章 歐羅巴人的後花園第277章 拍賣會(2)第244章 來自比亞迪的助攻第21章 磺石公園第230章 合作請求第385章 海藻種植工廠第173章 兔肉綜合徵第449章 雪天送肉第348章 芭拿馬海峽第79章 治安巡邏隊第141章 倒春寒第17章 設計方案第446章 熔鹽核電站第389章 血光之災第403章 塢堡遍地的印度半島第128章 楊家第28章 家財萬罐第228章 九轉大腸第376章 過年啦 過年啦 過年啦第234章 雙贏第115章 衆生百態第387章 蘇珊娜見執政官第49章 真香第291章 陳教授的決斷第422章 聯邦鐵拳第123章 居大不易第261章 海上油井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