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

年底之前,陳淑儀收到了化及送來的兩百萬錢,全都存進了東宮的內庫。

她自己沒什麼花錢的地方,對錢也不感興趣,所以都交給楊茵絳處置了。

陳淑儀這一次收錢收的很痛快,不要白不要,她現在是希望與宇文家修復關係的,挑撥宇文述脫離楊暕,而陳淑儀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私底下悄悄收集楊暕的罪證,她想着等到楊銘掌權的那一天,一舉搞死楊暕。

其實搞死楊暕這種級別的親王,多大的罪證都沒用,關鍵還在楊銘身上,而陳淑儀認爲,楊銘不會放過楊暕。

臨近年關,河東傳來噩耗,蕭摩訶突然去世了,當天還好好的,晚飯吃的也還行,結果第二天就沒醒過來。

蕭摩訶的死,對陳淑儀來說,是巨大的打擊。

她要親自去一趟河東,弔唁自己的師父。

宇文述在得知情況後,希望由自己的三兒子宇文士及,親自護送陳淑儀上路。

楊銘不肯,但是陳淑儀答應了,一起的,還有蕭世廉,楊銘直接委任蕭世廉接替蕭摩訶的位置,當然了,這得等到人家服喪期過後。

“淑儀無需難過,阿爺八十三離世,這是喜喪,能活這個歲數,是老天爺眷顧了,”蕭世廉在馬車上勸慰着陳淑儀。

他們倆的關係,非常親近,雖然有尊卑之別,但在蕭世廉眼裡,陳淑儀就是他的妹妹。

跟隨李靖遠征高句麗之後,蕭世廉本來已經返回河東,但是被楊銘召來,負責秦王府的安保,眼下嘛,人家得護送親爹的靈柩,回蘭陵老家安葬。

陳淑儀還是不停的哭,因爲在她心裡,蕭摩訶就是親人。

蕭世廉嘆息一聲,不再勸了,回頭望了一眼京師方向,心想自己再回京師,不知何年何月。

東宮,

楊銘嘆息道:“今年走的人可真多啊,年初是獨孤公,吏部侍郎高孝基,接下來郭衍、樑毗、長孫熾、蕭摩訶,眼下韓僧壽看樣子也快不行了,觀王最近也在養病,江都那邊傳信過來,牛弘也病倒了,唉”

楊茵絳在一旁道:“興許是遠征高句麗,耗了氣運。”

楊銘笑道:“你還信這些啊?生老病死,時至則行,哪有什麼氣運。”

“時至則行?”楊茵絳口中呢喃半晌:“這四個字好啊,把人這輩子的歸宿解釋的明明白白,咱們早晚也會有這麼一天,到了下一世,你還要不要我啊?”

“有下一世嗎?”楊銘問道。

楊茵絳點了點頭:“有的,佛經有言:三界衆生,輪迴六趣,如旋火輪,可見今生不了,來世可續。”

楊銘笑道:“如果有來世,咱們倆最好去一個光怪陸離有神仙的世界,人可以活幾千歲,省的咱們還得一世一世的碰面。”

“那咱們可約好了,”楊茵絳將手掌放在楊銘胸口:“我們不見不散。”

十一月十八,江都郡公韓僧壽,過世,長子韓孝基未能襲爵。

十一月二十五,牛弘於江都過世,長子牛方大封內史舍人,襲爵奇章郡公。

牛弘這次的病來的特別急,楊廣也沒有想到,人說不行就不行了。

告病回家不足一個月,便是君臣永別。

楊廣心情很不好,牛弘這個人,他算不上有多待見,但是這個人,朝廷真的不能缺,而牛弘一死,吏部尚書和太常寺卿,同時出缺。

一個是六部之首,一個是十一寺之首,誰來接任呢?

最合適的莫過於宇文述和來護兒,但是李淵這一次不肯放過了,天天賴在楊廣那裡,嘴上對升官是隻字不提,一直在念叨獨孤伽羅當年對他有多好。

我媽對你好不好,你以爲我心裡沒數嗎?楊廣其實還是有心提拔李淵的,但是這一次可是吏部尚書,你幹不了的,你連人家牛弘的影子都看不到。

楊廣也是煩了,直接對李淵道:“太常寺,你先兼着吧。”

李淵肯定不樂意啊,但是他也看出皇帝臉色不善,自己要是稍微表露出一絲不滿,太常寺也沒他的份了。

“臣叩謝陛下,”李淵撅着屁股跪下道。

三省六部,跟十一寺,這是有本質區別的,前者是總攬朝廷政務及監察機構,後者是執行具體事務的機構,說白了,三省六部對十一寺,有點上級單位的意思。

楊廣現在瞅李淵,多少有點不順眼,他是對人不對事,別看是表兄弟,但是他對李淵的性格,是有些鄙夷的,於是道:

“京兆尹就給宇文述吧,你也不用回京了,就跟着朕吧。”

啊?一換一啊?我還想兼着呢,李淵還能說什麼呢?只能是認了。

他本來還想着,太常寺就太常寺吧,牛弘身上不是有個門下省納言嗎?你也給我一個,這樣一來,我也算是宰相了。

但是楊廣能給嗎?給尼瑪個頭。

眼下門下省納言,就三個了,楊雄、蘇威、裴矩,你能跟哪個比?

至於吏部尚書這個位置,是重中之重,楊廣思來想去,選擇給虞世基,這個人的才華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人品不太行。

用人嘛,不要在乎人品,人家現在算是楊廣前三號的馬仔,這一點就足夠了。

牛弘在江都是有府邸的,人家這個級別的官員,是國家分配住宅,裴矩和蘇威離開牛府,聯袂而行,身後跟着兩人的隨從。

“丘和回來了?”蘇威問道。

他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爲裴宣機眼下就在裴矩身邊,而裴宣機是跟丘和一塊跑回來的。

裴矩沒有說話,而是裴宣機道:“我與平城公是一起回來的,晌午剛進宮見過陛下。”

蘇威又問:“反賊岑明秀,跟寧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裴宣機答道:“牽連頗深,雖然此人造反之後,揚言寧家乃嶺南之賊,引狼入室,口口聲聲說什麼要打欽江府,但我調查過,岑家一直以來都是依附寧家的,這次造反,寧家脫不了干係。”

蘇威點了點頭,瞥了裴矩一眼,道:

“里仁(牛弘)過世,今後在朝堂,世矩與我,要彼此多多關照啊。”

裴矩微笑點頭:“您是左僕射,我聽您的。”

“嗨,我老了,”蘇威搖頭嘆道:“我比里仁還長三歲,今年七十一,眼下是過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哪天,就擡不動腿嘍。”

裴矩比蘇威小六歲,年紀也不算小了,但是架不住人家這倆人都是長壽。

歷史上蘇威活了八十二,裴矩活了八十。

像他們這種級別,走不動道沒事,擡也會擡着你進宮議事,只要你腦子還在轉。

人是越老越成精,經歷的事情也多,遇到任何事情,處理方式肯定是比年輕人要穩妥很多。

這也就是爲什麼,越大的官,年齡越大,因爲只有到了那個年齡,你纔有能力坐穩那個位置。

分道揚鑣之後,裴宣機小聲道:

“父親,京師那邊有消息傳來,封德彝被趕出東宮了,可見太子對楊玄感他們的驕縱,已經不能忍了。”

裴矩笑了笑:“不能這麼想,眼下沒有人可以撼動玄感,人家的外孫是太子嫡長,只憑這一點,只要不是謀反,就沒人動的了他。”

“動不了玄感,阿姐在東宮永無出頭之日,”裴宣機道。

裴矩笑道:“你現在不要想這些,等楊約死了再說吧。”

“楊約老賊無惡不作,倒也長壽,現在身體好着呢,等他死,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裴宣機道:

“咱家瑾兒,我瞧着就比那個楊瑞強,結果卻只能在王通那裡讀書,唉.”

裴矩淡淡道:“王通的那一套,是符合國家未來形勢的,也是我讓瑾兒拜王通爲師,陛下和太子,都是武帝之風,興武之後必興文,太子又一次改制科考,就是給將來做鋪墊,王通的主張,最合時宜,不要着急,太子都還沒上去,你現在想再多,都是無用的。”

裴宣機點了點頭:“眼下東宮之中,玄感他們已經被削弱了,咱們是不是想點辦法,安排一些自己人進去。”

裴矩頓時皺眉,冷哼道:“你是覺得太子很好相與嗎?現在誰都能動,就咱們不能動,免得玄感他們把氣撒在咱們身上,不要給你阿姐招禍,她維持至今,並不容易。”

被訓斥的裴宣機點了點頭:“兒子不敢亂說了。”

丘和眼下還賴在楊廣那呢,他想代替麥鐵杖,攻打嶺南,畢竟灰溜溜的跑回來,名義上算丟城失地,臉上掛不住,想將功贖罪。

楊廣呢,也不是不講理的人,他知道不是你的錯,但是更換麥鐵杖,那是不可能的。

你當朕說話是放屁呢?行軍總管早就定了,你現在想讓朕改?你算老幾啊你?

“麥鐵杖和辛世雄,擔心馮盎有變,這樣吧,你帶一支人馬,進駐桂陽郡,盯着點馮盎,”楊廣打發道。

丘和點了點頭:“敢問陛下,臣領多少兵馬?”

“你去荊州,從軍府徵調,糧草軍需跟當地的太守去借,”楊廣淡淡道。

丘和目瞪口呆,好傢伙,現在這年頭,誰肯借糧給我啊?

您不想讓我去就直說,讓我去當要飯的啊?

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635章 河西戰線第745章 諭齊王暕三七二章 河北義士第十章 千聞不如一見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四一七章 今生無緣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二四九章 兩個兒子第616章 劉皇叔的眼淚第627章 潮汕地區五七章 胡姬酒肆三五五章 夫妻木屋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三七六章 緣分已盡第759章 鹽池四面監第498章 兩項技能第479章 任人唯親三八零章 我爲棋子三七七章 三角平衡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第727章 吃虧是福六四章 再闖東宮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四八章 風流天子六五章 書房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714章 寄人籬下二九二章 擦鞋底二零三章 一出好戲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694章 誰的人就是誰的人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三四九章 我有一策第743章 焉能背主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第701章 自命不凡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520章 大柱國四六一章 官辦官督第652章 救火將軍第613章 氣暈了二四二章 三個女人第594章 雙子同出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687章 火燒糧草二零四章 楊勇之死一九二章 楊氏觀王房第576章 我夢江南好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七六章 至善至孝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683章 南面可汗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第709章 大昏招一二七章 英雄好漢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九三章 祖籍九江三九七章 頭上的一柄劍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八七章 楊廣留京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二六一章 寡婦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四四零章 怒髮衝冠第714章 寄人籬下第561章 不準迎接一一二章 書香世家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六二章 買賣難做第477章 總領西路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478章 倚老賣老第629章 兵家必爭之地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一七七章 長孫論功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第705章 水軍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