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四章 生坑青銅器

見高茜茜出去之後帶上了門,張天元才問道:“老於掌櫃,你剛剛出去是調查那青銅器的事情了嗎?”

因爲他之前說了今天要來的,而老於掌櫃卻不在,所以他估摸着老於掌櫃應該是得到了什麼消息,然後出去調查了。

“老闆不愧是老闆,果然一猜就中啊,等等,我先喝口水……”

老於掌櫃衝張天元豎了豎大拇指,然後端起桌子上的茶缸灌了幾口水,這才抹了抹嘴巴繼續說道:“我打聽過了,這個人兜售青銅器,並不是第一次,我甚至覺得,他讓小高丫頭爲他雕刻印章,然後藉口沒有錢,要用青銅器來交換,也是有計劃的,咱們在潘家園的另外幾家店也都遇到了類似的事情,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是口中所說的青銅器,應該都差不多,好像是生坑的物件……”

這位老於掌櫃在潘家園幾十年了,認識的人肯定比張天元要多得多,三教九流都有,打聽這點事兒,那還是非常輕鬆的,之前因爲張天元沒回來,他不敢輕易行動,怕打草驚蛇了,如今張天元回來了,這事兒自然就要開始調查了。

所謂“生坑”是指銅器表面由於種種化學反應引起的質變,自然地、一層層地產生鏽蝕,形成器表或綠、或紅、或藍、或紫的鏽色。這種鏽∞長∞風∞文∞學,w≡⊥wx色堅實,有一種自然的多變感。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熟坑,而“熟坑”指的是一些收藏家爲了求得青銅器更加美觀和防止被腐蝕的器物再生鏽變質。將“生坑”銅器洗淨,用合理的化學方法除去銅鏽。並塗以蠟,其表層光亮耀眼。底層依然可以保持豐富的色澤。而我們去博物館見到的絕大部分傳世品,都經過這樣處理,既美觀又無後顧之憂。

其實說白了,這只是青銅器的兩個過程而已,也正因爲如此,這古玩圈子裡所說的生坑,其實就表示這青銅器剛出土沒多久,還沒有經過處理。

“老於掌櫃,生坑可不容易判斷真假啊。你的這些朋友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張天元問道。

生坑因爲上滿不滿了銅鏽,所以你很難去判斷它的藝術成就或者藝術風格,因爲很多東西都被銅鏽掩蓋住了。這就不好判斷真假了,而熟坑就不一樣了,經過處理之後,什麼都暴露出來了,判斷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打個比方說,一個美女,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連臉蛋都看不清,身上也穿得破破爛爛,都分辨不出身材。你很難判斷她是不是美女,可是如果洗乾淨了。收拾一下,再換身衣服的話,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你幾乎一眼就可以判斷出她是不是美女。

當然了,如果整容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應該不離十的。這些人不僅在潘家園轉,而且還在網上公開兜售。我之前進入過一個名爲盛世收藏的網站。該網站主要由各類收藏論壇構成,包括銅器與金屬器、陶瓷、玉器、書畫、古錢幣等幾部分。網站的界面簡單、樸素而實用,但是註冊會員超過了1萬人,每日發帖數量在1000至1500篇左右。在網站的各類論壇中,人氣最旺的是銅器論壇。該論壇中,網民們把自己收藏的各類銅器照片貼到網上,請大家欣賞和評判。但是,在這些欣賞和評判中,不時有人詢問價格。”

“哦?還有這種事兒?挺膽大的啊。”張天元知道,如今的網絡監控比較嚴格,敢在網上公開兜售青銅器,這膽子確實夠肥,不過也不是沒有,畢竟這年頭,什麼奇葩的事情都可能發生,現實甚至比電影電視還要精彩詭異。

“我看到有個網友貼出了一系列西周中期青銅鼎的照片,有正面的、側面的和內部的。這名網友還留下了聯繫電話,並註明晚上接聽。照片貼出後,有很多網友跟帖。有人說,從鼎的紋飾及形制特徵來看,說西周中晚期更準確,也有網友說,是西周成王、康王時期的鼎。更有網友留言說,是不錯的東西,請短信告知價格及尺寸。但是,這位網友在一系列帖子中沒有說明這隻青銅鼎的來路。這東西跟前些日子潘家園那些賣青銅器的人拍攝的照片一模一樣,估計是同一夥人。”老於掌櫃繼續說道。

“也可能是個騙局。”張天元辦事兒比較慎重,將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在內了,他可不想被人忽悠了。

“我想騙局的可能性不太大,一位名叫白光的網友,在論壇裡貼出了2只戈的圖片。在其中一隻戈的照片中,白光寫明是‘厚重生坑全品’,長21釐米,高10釐米。您也知道,在古玩行中,所謂‘生坑’青銅器,就是出土不久的青銅器,表面保持了長埋地下所產生的鏽蝕。‘厚重生坑全品’就是指這隻戈是剛出土不久的,品相完好。不少網友跟帖表示戈的品質不錯,並詢問價格。貼出戈照片的網友白光在帖子中說明,這兩隻戈已經售出了!”老於掌櫃又道。

“哦,你這麼一說的話,這真實的可能性倒是增添了幾分。”張天元皺了皺眉道。

“不僅如此,有個網友金戈鐵馬發了一篇關於青銅帶鉤的帖子。帖子中稱,這隻帶鉤是‘生坑’貨,158毫米長,雙獸面,鉤首獸面嵌‘黑料珠’,鉤身嵌三枚‘琉璃珠’,全身鎦金。‘出水’不久,爲不破壞鎦金,未作任何清理。鉤頭因風俗習慣,隨葬時已人爲掰斷。”老於掌櫃的話,讓張天元又吃了一驚,他之前雖然也想到了可能民間還是會有一些人偷偷地買賣青銅器,不過還真沒想到會如此大膽。

對了,這裡所謂“出水”,是指剛剛從墓裡挖出來,也是古玩行內的行話。

“這個帖子還稱,此鉤已可交流,有意者短信聯繫。我在閱讀了隨後的部分跟帖中發現,有不少人詢問這隻帶鉤的價格,金戈鐵馬說,價格已經通過短信報了,第2張照片中的帶鉤,是西山博物院的藏品,是爲了說明‘鉤頭因風俗習慣,隨葬時已人爲掰斷’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另外我還注意到,該網站的管理員特地在網頁上方用紅色字體註明:‘請遵守國家法律,生坑出土品嚴禁出現‘出售’、‘交流’等字樣。’但是,仍有不少網友在帖子中表示,自己的‘生坑’青銅器可以‘交流’。”

“好囂張啊,就不怕被查嗎?”張天元笑道。

“敢賣的人,肯定都是有門路的,應該還不至於怕被查。”老於掌櫃嘆了口氣道。

“這個倒也是。那老於掌櫃,你怎麼個想法,這批青銅器要吃下來嗎?”張天元看了看老於掌櫃問道。

這位老前輩肯定有自己的見解,雖說曾經也因爲打眼賠了錢,可是這世上,除了張天元之外,還真沒有人敢說自己從未打過眼,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

老於掌櫃的經驗,那是張天元絕對需要學習的。

“我覺得吧,這種東西多半還是假貨居多,喜歡收藏青銅器的愛好者,應該收藏出處和來路明確的傳世青銅器,不要總是關注所謂的‘生坑’。青銅器是與瓷器、書畫並稱的一大收藏門類,我國在宋代就有了收藏和研究青銅器的歷史,但歷代收藏青銅器者無不是學養高深、資金雄厚者。就目前來講,一隻爵杯價格在一二十萬元左右,一隻商周時期的鼎,價格在30萬至50萬元。如果是祭祀用的禮器,價格就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市場上一兩千元買到青銅鼎、杯什麼的,是真貨的概率幾乎不存在。”老於掌櫃想了想道。

“你這話倒是在理,我以前跟李明光教授探討過青銅器的收藏可能,他告訴我說除了真正的‘生坑’貨以外,還有很多人銷售假青銅器,說是自某某地剛出土的,挖墓挖出來的,想盡快出手云云,其實都是編故事。很多收藏愛好者喜歡‘生坑’貨,是因爲覺得上面的鏽蝕有滄桑感,有歷史厚重感,而且認爲‘熟坑’的青銅器比較容易造假,看起來不像真的。但對於目前的造假者來說,造鏽蝕是很簡單的工藝,製造‘生坑’假貨的難度和製造‘熟坑’假貨的難度基本是一樣的。其實‘熟坑’的青銅器也有另一種美感,博物館裡陳列的青銅器很多都是經過除鏽清洗的,未必非要去追求‘生坑’的鏽蝕。”張天元對青銅器還是頗爲了解的,他的專業課就是考古啊。

“說起這個,以前就有個笑話,一些不懂裝懂的人,走進上浦博物館青銅器館參觀時,會邊看邊說:大概都是仿製品。”老於掌櫃笑着說道。

“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爲他們不懂得‘生坑’處理後變‘熟坑’會這樣漂亮如新。所以從帝都故宮到上浦博物館,從日本泉屋到美國大都會,展出的傳世青銅器都經過精心的表面處理,真正體現那誘人的青銅之美。如果我的朋友有一天會熱衷於青銅器的收藏,我就會告訴他千萬不要以‘生坑’還是‘熟坑’來評定器物的優劣,而要以最大程度地恢復青銅器的本來面貌,真正體現青銅藝術的魅力爲原則。”張天元點了點頭道。(未完待續……)

...

第四六八零章 誰是騙子?第一零八章 宏偉藍第一四四六章 神使與雪豹第四五零九章 密林遇險(二)第三七七二章 驅邪避煞局第二三五章 衆徒弟奪嫡第二六八八章 黃玉鼻菸壺第三零九二章 君子瓷第三九六章 三星堆文明第三一八六章 賊贓第四二三章 胡半仙第一九六六章 長見識了第一八一三章 居然裝暈!第一八一三章 居然裝暈!第四零八五章 孤命煞星第三九三四章 奇妙的機關第一二二一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一三八三章 地球之星第二一三六章 盜墓賊的發泄第九七三章 變天了第二六零四章 拔步牀第一六零三章 偷天第一零二三章 殺人無形第一四零五章 在哨卡遇到了奇葩事兒第一九八七章 踩錯人了第四三一一章 龍袍第二六五章 聶震的噩夢第一三五四章 高興過頭了第三二三二章 戰火中的一朵奇葩第二一一四章 戰國水晶杯第九一二章 李衛當官第三九四二章 烏賊第一七八九章 騎老虎第一零四章 鎮國之寶第二一三零章 下墓第一八九七章 驚世之舉第六九九章 一堆爛石頭第四二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一一三章 舌戰香蕉人第四零一章 離開黑市第三零零八章 冤家路窄第一九九三章 臥牛山第四二零一章 珍本收藏第一一一九章 一個人的拍賣第一六二二章 要問陶瓷哪家強?第三六四六章 收藏古董走火入魔第一零八五章 大收藏家的後人第二八一二章 傳奇畫師(二)第一八三六章 財富和名聲第四六零九章 滅僵 1第二四四二章 壓價第一五六七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三六八章 神湖第四五六一章 陰險第一五五四章 這是要做全職保姆啊第三七七四章 美國切石第四八二一章 北野新的詭異舉動第三八七四章 得寶(二)第一二七九章 海魚第四六一七章 報應!第三四零九章 監守自盜(二)第二五零三章 太陽的遺產第二二九五章 花青種還是白底青翠?第一六七三章 太陽谷第三零二三章 奇葩都聚在一塊兒了第三六一五章 毀書不倦第一五三二章 國內外考古的不同境遇第四八四一章 意外第七七三章 擇偶標準第四零六三章 打死不承認第三九零九章 三百六十行,古董爲王第四八一三章 胳膊肘往外拐第一七四九章 機關重重第四七六八章 符水害人第二五零三章 太陽的遺產第六零八章 翡翠的裂綹第一五五八章 不是裝,是真牛第四四六六章 伴禮第三六三零章 清代龍盤第四四八四章 抵達村落:不可接觸之人第一八六章 瘋子的買賣,瘋子的等待第四六七二章 緬甸花梨木第七零九章 地質專家第九八零章 天降神兵第四七三七章 老總們慌了第一七三九章 醉酒的猴子第二三三六章 豪放的解石方法第二八零零章 怪坑第四三零四章 雞血石雕九龍壁第四十一章 考古學大獎第三九三七章 二十四孝圖第三零八零章 清朝的奏摺第四九九章 賭技遇上作弊第四五三九章 古代巖畫第二七四一章 西川正雄第三三四五章 猙獰的面具第三零六三章 中年婦女的狡詐第四四四五章 白菜價買到真寶貝第三五二五章 奢侈明瓷第三零五六章 瓊漿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