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

“徐武富、徐恆、徐忱父子三人前後相差數日而死,徐武磧改名換姓投靠董成,徐氏及玉皇嶺、獅駝嶺、歇馬山以及金砂溝都可以說是盡落徐武江、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掌控之中,而周景、徐勝等從靖勝軍歸鄉的老卒也都悉數歸附——這些老卒不侷限於徐氏,而是當年王孝成從桐柏山招編之後又還歸桐柏山的賊俘,時差不多有四十人,都投附到鹿臺寨。此時徐武江、徐武良等人都還留在淮源,或在巡檢司任吏,或任鄉役,但他們都沒有專注經營田宅,卻以鑄鋒堂號經營五兵鑄造生意,同時將原徐氏旗下的騾馬市生意都放到鑄鋒堂長下經營。除了淮源,他們目前也已經在泌陽、許昌、洛陽、晉州、太原都以“鑄鋒”爲堂號置辦鋪院——在王稟前夜率囚卒從黃龍坡驛移駐鑄鋒莊之前,我們便注意到這座山莊的存在,但從外部看平平無奇,也沒有看到他們有跟嵐州石場聯絡的跡象,卻是昨日石牌門額上新刻‘鑄鋒莊、王稟題’六字。而岢嵐城東大街也有一棟鋪院懸掛鑄鋒堂嵐州分號的門額,可見王稟在離開桐柏山之前,就已經將徐氏收爲己用,並以鑄鋒堂作爲其東山再起之資,使夜叉狐暗中主事,盧雄、徐武江、徐懷、唐盤、徐心庵、徐武坤、徐武良、蘇老常等人不過是其爪牙罷了——實力鑿實不低!很可惜鄭恢、董其鋒等人枉死,董成出知唐州,卻不願爲相爺張羅這些事,以致我們拖延到這時纔將其中的脈絡梳理清理,沒有提前警覺到王稟在嵐州的狼子野心……”

嶽海樓與郭仲熊坐於堂上,曾潤、朱孝通、陳子簫等人分坐左右,聽一名風塵僕僕的漢子,稟報這段時間裡所彙總的有關王稟及桐柏山衆人的情報。

董其鋒返回汴京面呈桐柏山事,還是去年十月之前,主要還是說陳子簫、仲長卿等賊酋可用。蔡府當時也並沒有多太在意這事,無非是鄭恢、董其鋒覺得可用便用。

除此之外,蔡府對桐柏山事的瞭解跟掌握,主要來自鄭恢傳回來十數封密函,但在鄭恢、董其鋒於貓貓兒嶺遭到伏殺,而董成又專務招安事,不願意插手其他。

蔡鋌爲宦半生,權傾朝野,門生故吏無數,而蔡府在各地坐擁數千頃田宅,莊客私吏數以千計,對陳子簫這些斷缺掉關鍵紐帶的招安賊酋自然也不會去重視。

這使得蔡府對桐柏山事的掌握是有很大的錯漏,甚至後期都沒有專人盯住桐柏山裡的動靜。

雖然也考慮到桐柏山匪亂期間,王稟有可能借剿匪事與唐州地方勢力勾結極深,最終將王稟換貶到嵐州,但代表蔡府到嵐州來的曾潤太過自信,以爲能將王稟操控於指掌之間,好些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粗漏。

待嶽海樓注意到一些問題,才倉促間安排人手專程趕往唐州,深入去調查鄭恢、董其鋒遭受伏殺前後的詳情。

卻是一直到糧谷事發,纔有進一步的消息傳來。

郭仲熊心裡的怨恨未消,他既恨王稟搞出這樣的事情來,也怨嶽海樓早就察覺到這點,竟然沒有跟他通消息。

不過,他這時候有更重要的事情去,無意再攪和到這泥潭裡去,這會兒也是坐下來了解一下王稟及桐柏山匪事的基本情況,聽過之後便眼觀鼻、鼻觀心,只是不鹹不淡的說道:“有這麼多人手可用,實力確實不低,難怪嵐州都差點叫他捅破天……”

嶽海樓朝陳子簫看去,問他道:“陳軍使,你覺得這些消息有什麼問題嗎?”

“受招安北上,我是有心瞭解更多王稟及徐氏衆人的動向,但舊部都被拆散編入諸禁廂軍,我平素也不敢擅自聯絡……”陳子簫此時無意過多展露鋒芒,而他所言也是事實。

諸寨聯軍被拆散,他作爲最爲主要的賊酋,受招安之後一直都是防範的重點,他到嵐州後怎敢頻繁聯絡舊部?

嶽海樓這幾天都將陳子簫留在身邊,也沒有意識到他會在一些細枝末節上欺瞞自己,但就現有蒐集的情報,他還是覺得有太多錯漏及想不透的地方。

“且不管王稟是否想以鑄鋒堂爲爪牙,以謀東山再起,風雲激盪在即,他們總是旁流,折騰不出什麼波瀾——朱孝通你先定心留在牢營盯住,其他人都不宜再虛耗精力,還是要全力輔佐郭侍制、以籌措戰事爲先……”伐燕在即,嶽海樓也不想浪費太多的人手去盯住王稟等人的舉動,也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朱孝通卻是滿臉的苦澀。

石場相關的大小事務都歸王稟節制,也就意味着身爲牢營管營的他,明面上也得聽從王稟號令行事,而牢營廂軍都將成延慶是典型的牆頭草,這意味着他接下來的日子會非常的難熬。

特別是想到徐懷那莽貨的嘴臉,朱孝通就像是弊着好些日子一般難受。

…………

…………

“你真要隨軍北上?”

柳瓊兒瞭解徐懷最深,也願意相信他,恰恰如此,她知道徐懷這次隨軍北征,蘊藏太多未知的兇險。

桐柏山匪亂前後不到一年就平息,徐懷他們掌握徐氏之後,也算是在地方上紮下根基,甚至要遠比之前的徐氏更爲強大。

然而桐柏山失血太嚴重了。

鄉營與諸寨賊軍外加州縣從桐柏山西麓村寨招驀的兵勇,前後死殘將近八千;逃離匪亂、因饑饉、病疫客死他鄉的青壯,也有四千人;諸寨賊軍受招安,又有六千賊兵拆散安置到嵐伐等地來。

這些都是桐柏山裡的丁壯。

匪亂前,桐柏山人口繁衍將近十五萬,丁壯將近五萬,比富裕大縣還要多,但一場匪亂折騰下來,就直接被削減四成,可謂是重創之至。

徐懷預料到聯兵伐燕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他們這次費這麼大氣力北上,除了觀望形勢,讓更多的人走出桐柏山增長眼界,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在大越兵馬被潰時,儘可能聚攏桐柏山寇兵。

不管將來世道何等變亂,這都將他們立足的根本。

現在已經將郭君判、潘成虎、杜仲、孟老刀等大小招安賊將拉攏過來,接下來伐燕戰事要是順利,他們使再大的勁,也沒有將辦法將桐柏山寇兵從完整的編制裡摳出來。

而倘若伐燕兵馬遭受大挫,往南潰逃,他們完全可以在潰兵南逃的必經之路上收攏桐柏山寇兵。

隨軍北征,一來不知道燕境藏有怎樣的兇險,二來徐懷他們到底是人寡勢弱,在北征大軍之中掌握主導權的蔡系將吏,也將能太多的手段打壓、折騰他們。

柳瓊兒她實在是不想徐懷去冒這個險。

“這會兒就擔心上我了?”徐懷手裡正看柳瓊兒帶着諸女新整理出來的資料,擡頭盯着柳瓊兒美膩的臉蛋,問道。

“呸,誰擔心你啊!千金之軀還坐不垂堂呢,我就想着既然在嵐州就能辦成的事,又何必多此一舉?”柳瓊兒美眸一翻,嗔道。

“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不過是腐儒給自己貪生怕死找的藉口而已;世道崩壞,難怪不是人人惜命所致?”徐懷將書卷隨手扔案頭,叉開腳,叫柳瓊兒站到他跟前來,說道,“我是預料到滔天洪流將致,但此時不摸着石頭去蹚一蹚小溪、小河,練練水性,等滔天洪流襲來,怎麼抵擋?畏難怯行,可不是我的風格。”

一年多來,他與唐盤、徐心庵他們跟隨王稟、盧雄學統兵治軍之法,又有桐柏山匪亂積攢下來的經驗,可以說成長很快。

不過,王稟、盧雄他們在西軍任事時,看到西北諸軍主要都是利用西北的險峻崎嶇地形,實施築堡淺攻戰法,他們對統兵治軍及征戰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侷限性。

徐懷預料到赤扈人的鐵騎會像洪流一般殺入中原。

即便建和元年之後情況不會變得更糟糕,但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也都將籠罩在赤扈人鐵騎的兵鋒之下。

而大越立朝以來,由於北部、西北的養馬地都爲契丹人及党項人佔領,大越禁軍以步卒爲主,騎兵編制極少。

在平川地區,如何用步卒對抗大規模的騎兵,王稟、盧雄他們知之甚少,徐懷也有在思考。

徐懷叫柳瓊兒幫忙蒐集很多前朝的兵書,但紙上得來總覺淺。

契丹人即便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騎兵部隊自然不容大越將吏小窺,但絕對實力也已經遠遠遜於赤扈人的騎兵了。

徐懷想着隨軍北伐,一個念頭,就是親眼見一見數以萬計的步兵騎兵在相對開闊的恢河河谷,甚至在北面更爲開闊的漠南草原進行對決的實況。

這不僅對他,對徐心庵、唐盤他們都是極其難得的機會。

要是這時候就畏懼兇險,等赤扈人的鐵騎像洪流一般南下,他們是一路南逃,而嘗試反抗?

徐懷將高挑的柳瓊兒摟在身前,他身形健碩,坐着也僅比柳瓊兒低半頭,眼睛看着她圓潤雪白的下巴,耐着性子將他此時錯雜太多的想法說給她聽:“最不濟虛驚一場,我們全力助王稟相公東山再起,謀一場富貴,然後我風風光光將你迎娶進門,倘若一切如我所料,留給我們的時間就太有限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七十二章 舊人相逢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爲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六十章 奪營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五十章 編軍第五十六章 避實搗虛去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九十五章 死訊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二章 避禍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六十三章 千汊浦第六十五章 契丹騎兵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七十五章 古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