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夜遁

“西城糧秣不缺,街巷縱橫又不利敵卒摧進,我有四萬軍卒背水一戰,絕非無望堅守到劉帥督援軍趕來,但久候援軍不至,諸將憂遲則生變,執意要走,我強留之也不近人情,”

朱沆此時見着既無能也無骨氣的葛懷聰諸將,已是深惡痛絕,強抑住內心的憤慨,勉強放緩語氣說道,

“漢蕃對立深重,劉世中、蔡元攸爲帥,慮蕃虜難以降服,以劫掠侵之,我便憂有這一敗,遂秘令院卒在此修登城道,以備不時之需——諸將欲走,可不動聲色、藏匿聲息,靜待明日夜深人靜,假稱攻其北城,將三五千精銳兵馬調入此間出城西撤。這樣大家回去後多少能有一個交代!當然,之前行轅距離勝德門太近,可以便於指揮的名義,先將行轅撤到北城牆下,也不虞敵寇會察覺到什麼……”

大雪還在簌簌降落,火把照亮的範圍極爲有限,但葛懷聰等人還能看清楚登城道的輪廓。

葛懷聰等人面面相覷,又都拿不懷好意的眼神打量朱沆。

朱沆知道他們在想着什麼,無非是懷疑他之前堅持要天雄軍固守西城,卻早早就心懷叵測偷偷給自己準備好退路罷了。

“走登城道可上城牆,三五千兵馬怎麼從城牆下去?”葛懷聰沉吟片晌問道。

“監軍使院也秘密打造雲梯三十餘架、繩索兩三百條,不需要從別處蒐集,倘若行動夠迅速的話,一個時辰足以叫五千兵馬越城而出!”朱沆說道,“爲造登城道,左右院落都已經拆空,只要外圍加以警戒,五千兵馬也都可以先秘密撤入此間,待整頓後魚貫登城而出!”

越城而逃,最怕是混亂。

大軍崩潰之時,即便內城有上百架雲梯,但在人人爭逃的混亂之中,在敵軍驚覺到殺透過來之前,能有一兩千人登上城牆,就相當樂觀了,更不要說出城纔是逃亡的開始。

監軍使院這邊的部署,完美解決掉越城之前的混亂。

等大家都登上城牆,再沿雲梯、繩索而下,卻是要便利得多,即便有些混亂,不過是多摔死一些人而已。

他們之前想着惶然逃命,也不是沒有想過會被問罪,但這時真要能多帶三五千精銳返回嵐州,即便還會被問罪,怎麼也要好過最終僅有三五百潰卒得脫。

“遲則生變,倘若叫敵寇察覺到這處登城道,提前在城外佈下兵馬,我們再想脫困就難了,”

朱沆主張明日再走,這樣他們就能多出一天,暗中準備得更充足,嵐州廂軍都指揮使葛槐則主張現在就走,迫不及待說道,

“此時距離天亮還有兩個時辰,即刻將人馬調來,應該能趕得及出城遠走!”

“這大雪一時半會停不下,要是拖到明日夜裡,雪深過膝,我們出城又沒有馬匹,又如何能快速走過雪地?”

“大雪降下,援軍更無望趕到,此時應當機立斷,萬不可再優柔寡斷!”

葛槐揭開話匣子,諸將便你一言我一語議起來,最爲核心的就便是當下就走,絕不可再拖延下去。

至於走哪些人,大家也很公平,就是將最嫡系的親衛營走。

除開朱廣武已死外,天雄軍在大同共有以葛懷聰爲首的七名禁軍都指揮使、都虞候,六名廂軍都指揮使、都虞侯,再加上朔州清順軍曹師利、孟平二人,每人身邊都有二百到五百不等的親兵扈衛,總計加起來約不到四千人。

他們個人對親兵扈衛多少有些顧念,他們要是有子侄族人在軍中,也基本上都會安排在親衛營裡。

而將這些嫡系親兵帶走,不僅逃亡途中面對敵兵追擊時有人庇護,更關鍵是他們回到嵐州之後,多多少少還有些底氣面對朝廷的問責。

“既然諸將都覺得當趕在這時就走,我也不執意。是我在這裡預留了退路,爲堵天下悠悠之口,也當是我爲諸將殿後,”朱沆抑住內心的嘆息,平靜說道,“不知道葛將軍是陪我留到最後一批再走,還是先出城整頓兵馬?”

“這麼多人亂糟糟出城,沒有人在外面彈壓,是不行的。”

誰知道兵馬調集起來會不會鬧出什麼動靜,叫敵寇察覺?

一旦叫敵寇察覺,或者消息不意走漏,大軍嘯鬧驚擾起來,很可能最後幾批人就走不了。

葛懷聰怎麼可能會陪朱沆留到最後?

“那好,爲防止消息泄漏,大家都不要再離開這裡,各派一名嫡系心腹回去假稱要奇襲北城,將人馬調過來就可以了。誰要是這時候還想着將擄掠來的財貨、胡姬,一併帶走,結果搞得亂糟糟一團,莫要真當我這個監軍使院判是素的!”

朱沆厲色說道。

“當是如此,每人各召一名心腹進來傳令,不得私語吩咐!”葛懷聰知道這些人都是什麼德性,他自己都得忍痛將兩名胡姬扔下,自然不會允許別人在這時候壞事。

朱沆又說道:“爲了儘可能拖延時間,在最後關頭,我需要駐守附近的解忠等將都能聽命於我,不能叫他們有任何的懈怠、傲慢,還要先請葛將軍將虎符交給我!”

“……”葛懷聰猶豫起來。

“雖說葛將軍出城後,我作爲監軍使殿後,便有權節制諸部,但未必能壓制住解忠等將聽到動靜後跑來一探究竟。到時候我不能借虎符將他們震懾住,消息提前走漏,負責殿後的監軍院卒,想脫身就難了,還請葛將軍理解。”朱沆寸步不讓的堅持說道。

葛懷聰說道:“行,我出城之時,便將虎符交給你,還會另寫一道軍令,着解忠等指揮使皆聽你號令行事——”

葛懷聰是小心謹慎之人,朱沆找他到這裡來議事,他身邊就帶了百餘扈衛,先將左右的院子控制起來,但北城牆以及西北角樓還在監軍使院卒的控制之下。

葛懷聰這時候就想着脫身,也不想在這些細枝末技去跟朱沆爭執什麼。

嶽海樓神色陰沉的眺望夜幕下隱約模糊的北城牆,他不禁有些懷疑,但他同時也很清楚,葛懷聰等人迫切想逃,他此時想說什麼話,不會有一點作用。

…………

…………

凌晨時,善法寺大殿裡叫十數支大燭照得透亮。

蕭林石身穿狐裘,坐在鋪雜亂文卷、圖冊的長案前,面容已難掩憔悴、疲乏。

爲方便軍情傳遞,大殿門洞開,寒風往裡直灌,吹得燭火搖。

十數甲卒安靜的守在殿前;大殿數名軍吏凍得手腳通紅,正馬不停蹄的彙報、整理各處傳回來的軍情。

在各個對峙戰場上,即便對面毫無動靜,蕭林石也要求每隔半個時辰傳遞一次軍情過來。

“西城有動靜了,”一名武將走進來,都顧不上將大敞解下,快步走到案前,任積雪抖落在大殿裡,說道,“好幾處都有人馬往西北角轉移的響動,看來確如大帥所料,他們早就在這裡準備好翻城逃走的通道,而他們也果然不敢拖延到雪深之後再走。大帥,我們應該即刻點燃篝火,發起夜戰!”

蕭林石搖了搖頭,說道:“城中都按兵不動,着武尚即刻率部馳往秋林渡,在那裡伏擊逃敵!”

“武尚那裡僅有千餘騎兵,於秋林渡攔截,未必能將逃卒完全截住啊!”那武將說道。

“讓他們逃走兩三千人,又有何妨?”蕭林石苦笑道,“總比我們多付出兩三千人的傷亡要好啊——我們昨日就覺察到那裡可能有問題,爲何不加以防備,不就是想着圍十闕一,促使敵將從那裡逃走,使越軍不戰而潰嗎?我們契丹已經不能再大出血了啊……”

…………

…………

徐懷沒有與朱沆在一起,他身邊有徐武坤、呂文虎兩人就足夠。

徐懷與徐武磧站在第五戰棚裡,盯着南北城一堆堆微弱的篝火,大部分值守的蕃民健銳都在街壘後圍着篝火而坐,或飲酒,或高聲說話,遠遠看着,就能感受到他們高昂的士氣,甚至還有人在篝火前載歌載舞起來。

“蕃民完全沒有覺察啊!”徐心庵盯着南北城的動靜,嘆了一口氣說道。

“有沒有察覺,就看他們有沒有在葛懷聰他們逃往朔州的途中設下伏兵就知道了,現在看不出究竟來!”徐懷說道,“葛懷聰他們撤差不多了,我們這就陪同朱沆郎君去見解忠——倘若不能說服解忠,留給我們的時間,可能都沒有一個時辰!”

解忠其部緊挨着監軍使院,天亮之後,解忠再遲鈍也會察覺到葛懷聰等人已從北城牆逃走。

而天亮之後,敵寇散佈在城外的偵騎,也必然能看到葛懷聰他們貼着武周山北麓西逃,但他們只要能穩住解忠,用其部繼續控制監軍使院外圍,理論上西城至少還能多支撐半個或一個時辰……

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十七章 莫慌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十六章 援至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十六章 京襄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長堤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五章 赴任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十二章 突襲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十八章 婚配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