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

回到朔州,徐懷也是人困馬乏,但還是被鄭屠他們糾纏到將晚時,才得以脫身回到臥室解開衣袍大睡一場。也確確實實北征伐燕以來,徐懷都沒有好好休息一宿,入睡後便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夢重疊出現,拂曉時醒來,紛亂夢境已了無痕跡。

徐懷披衣站起來,推開牀前的窗戶,凜冽的寒風灌進來,四周靜寂無聲,似乎這世間本就該如此靜謐安寧,沒有紛爭殺戮。

廂房還有燭火映照在窗紙上,徐懷推開走過去,就見柳瓊兒還坐在燈下抄寫着什麼。

“怎麼還不休息?”徐懷走過去,從身後摟住有些憔悴的柳瓊兒,看薄薄十數頁紙,娟秀的細楷小字寫得滿滿當當,都是他昨日所說屠狗輩之論,但還要詳細許多,可見他昨日黃昏回屋倒牀就睡,柳瓊兒與徐武磧他們還就這事議了許久。

徐懷將柳瓊兒從椅子上擠下去,讓她坐他大腿上來。

柳瓊兒坐在徐懷的懷裡,扭着臀要下來,待看徐懷執筆在淺黃色的毛邊紙上寫下“勵鋒院、越雨樓”數字,好奇問道:“這是什麼?”

“五叔做這勵鋒院主,你來做這越雨樓主,怎麼樣?”徐懷笑問道。

“你得先說這啥子越雨樓是做什麼的。”柳瓊兒說道。

千百年來中原歷來都奉行“入則華夏、出則夷狄”之論,但主要解決的還是文明、民族乃至家國認同層次的問題。

這對底層將卒而言,多少有些高高在上了。

而大越立朝以來,以文御武、以文抑武,士大夫們把持家國事,這些跟粗莽武將、來源複雜的底層兵卒關係就更疏遠了。

徐懷現在在朔州將三千多桐柏山卒打造成一支精銳之師,需要一個全新的身份認同,來打通桐柏山卒內部的諸多對立,還要爲將來進一步發展壯大,留出足夠強的包容性。

解決好這個基礎問題之後,再對桐柏山卒進行整編,所有事情纔會通暢起來。

傳統的監軍使院力量非常單薄,數名到十數名不等的軍虞侯輔以一定的院卒,或能從表面上制止一支軍隊肆意殺戮劫掠,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去塑造軍紀。

底層將卒但凡有違亂事,軍紀的執行者主要還是各級軍吏、武將,難免粗暴或庇護親近、賞罰不明,更不要說對底層將卒進行朔造了。

層次稍低一些的武將,頭腦裡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徐懷要對鑄鋒堂衛進一步擴編,然後將這件事徹底的做起來。

考慮到桐柏山卒還是要放在大越禁軍的框架下進行整編,徐懷打算將所有鑄鋒堂衛以虞候官的名義,統編到勵鋒院。

當然,私設軍紀機構掌握將卒,是極犯忌諱之事,勵鋒院只能虛立,也要對外嚴格保密。

然而虞候官也好,鑄鋒堂衛也好,都需要從軍中精心挑選人手進行更深層的培養,沒有誰能比徐武磧更適合擔任軍虞候掌握勵鋒院。

此外,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需要延續下去,並進一步加強。

那就是情報工作。

倘若不是他們一早就能盯上陳子簫及肅金樓,徐懷即便能有腦海閃現的記憶片段警示,絕無可能洞悉蕭林石密謀的全貌;倘若不是安插在州衙的暗線發現嶽海樓、郭仲熊密會自囚於州獄的葛伯奕長達一個時辰,徐懷相信他們這時候已經被捲入“通敵”的漩渦之中。

天雄軍覆滅於大同,從勝德門被虜騎突襲以及葛懷聰等人被嶽海樓三言兩語就慫恿棄軍獨逃,誰都難以否認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天雄軍的情報工作太爛了。

葛懷聰臨死都不知道兵敗何人之手。

徐懷一是對大越的軍情蒐集工作徹底失望,一是桐柏山卒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必需要有自己的情報機構。

普通敵情偵察,自然由各部照常規編制的斥候哨馬負責,但更深層次、更爲系統的情報蒐集及滲透工作,徐懷打算正式成立越雨樓,由柳瓊兒負責,周景給她當副手。

桐柏山卒現階段還將處於大越禁軍框架之內,同樣不會有誰會允許一廂禁軍擁有獨立的軍情機構,越雨樓還是要放在鑄鋒堂的框架之下秘密設立。

除開勵鋒院、越雨樓外,徐懷還要在鑄鋒堂原有的鋪院、商隊基礎上繼續做大規模。

這除了在正常的禁軍供應體系之外,加強桐柏山卒的後勤補給之外,徐懷此時還迫切需要建立一條秘密通道,確保在形勢徹底崩壞之時,他能率領桐柏山卒安全撤回到桐柏山或其他安全區域去。

徐懷從來都沒有幻想過,在最快可能僅一年,最遲不過兩年、赤扈人數萬乃至十數萬騎兵如洪流一般越過陰山南下,他憑藉三千桐柏山卒就能力挽狂瀾,能將赤扈騎兵擋在朔州以北。

事情真要能如此輕易解決,那就不會有什麼滔天巨禍了。

徐懷也絕對不會拿契丹騎兵去衡量赤扈騎兵的戰鬥力。

這壓根就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存在。

契丹垂垂老矣,其兵馬之狀況可能也就比大越禁軍稍好一些。

哪怕是蕭林石倉促之間組織起來的蕃兵,戰鬥力也絕談不上有多強。

徐懷他們從大同城撤往武周山時,就有過領教,甚至還斬獲上千顆蕃兵頭顱。

但是,赤扈人在三十年間迅速崛起,三十年來一直不間斷的往周邊兼併擴張,其兵馬將卒三十年以來不間斷的在錘練,此時或許正是其戰鬥力最爲巔峰之期,以致契丹最精銳的騎兵在赤扈騎兵面前都絲毫沒有抵擋之力。

徐懷有什麼自信,覺得三千桐柏山卒能抵擋住赤扈人南下的洪流?

徐懷從來不抱有這樣的幻想。

他隨王稟北上,從頭到尾的的根本目標就是將更多的桐柏山卒帶回去,爲桐柏山在即將來臨的滔天大難中多保留幾分元氣。

目前他們僅僅完成這個目標的半程而已。

除了勵鋒院、越雨樓,以鑄鋒堂鋪院及商隊的名義,暗中鋪設三千人馬南撤的通道,纔是他們接下來要做的重中之重。

南撤通道說難也不難,主要還是在預計的南撤通道上置辦更多的鑄鋒山莊,暗中儲備必要的南撤補給物資及牲口,提供臨時落腳之地。

這樣才能保桐柏山卒以及更多的人馬在漫漫兩千裡之遙的南撤途中,不會因爲缺乏糧草而崩潰,不會爲不得不從民間搶劫糧食而令好不容易塑造起來的軍心渙散掉。

桐柏山卒倘若能在南撤途中保持整編戰鬥力,不僅三千人馬撤回桐柏山不會成什麼大問題,還有可能攜帶更多的人馬前往桐柏山。

因此,徐懷不會覺得朔州胡族婦孺是什麼累贅,只要安排恰當,這些婦孺甚至可以提前南下。

大越立朝之初,禁軍將卒的家小都要集中安置到京畿,受左右軍巡院管轄,而禁軍兵卒駐守地方也是以三年爲一期進行輪換。

中後期這一制度便執行不下去,將卒倘若在駐地成親,家小隨軍或遷回原籍地都是慣常事。

在預料到情況不對時,提前安排婦孺南下,並不是難辦的事情。

當然,大禍真正來臨時的狀況必然是極其複雜的,徐懷不可能現在就精準預測到一切,甚至都不排除赤扈人有可能從遼西走廊南入燕薊,然後經河北路直插汴京,太行山以西的河東路可能暫時無憂。

但不管怎麼說,必要的準備工作必需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起來。

爲此徐懷計劃編制人數龐大的工輜營,或者將一部分兵卒直接從兵冊裡抹掉,直接編入鑄鋒堂的商隊之中。

其實抹不抹除都不無所謂。

大越禁廂軍歷來有吃空餉的傳統,兵冊裡有十之一二的兵卒覈查不到實人、真人,在當下的大越,能算多大的事情?

反而是正而八經的戰營編制,徐懷並不急於着手去做,畢竟授不授他們廂都指揮使以及這一將職授給誰,額外會授幾名營指揮使,這都得是朝廷來定;當然同時也得看王番上呈朝廷的奏章裡會怎麼寫。

聽徐懷絮絮叨叨說了諸多安排,柳瓊兒心緊的朝北窗看去,問道:“赤扈人的騎兵真會這麼快南下嗎?”

“最遲不會拖過兩年,”徐懷說道,“在朔州、大同,漢蕃通婚的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在滯留朔州的這麼多婦孺裡,你將那些嫁於漢民爲妻,生養子嗣算是漢民、卻還保留一些胡人特徵的婦孺挑選出來,看能不能挑些膽氣值得一觀的人手收入越雨樓進行培養……”

陰山南北諸蕃胡族,在容貌上與中原漢人還是有相當分明的特徵區別,越雨樓不專門培養一批細作,將來想對赤扈人進行情報刺探及滲透將會非常困難。

就目前來說,他們只有通過抓捕或收買契丹人,才能間接的瞭解契丹最後所剩不多的精銳在大鮮卑山以東腹心地抵擋赤扈人的作戰狀況。

有用的明晰情報很有限,但都極不樂觀。

蕭林石率部去守應州,也完全沒有再進一步尋東路軍主力作戰的意思……

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零四章 宮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五十二章 踏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三十章 西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十章 問策第十一章 節制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五章 惡緣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四十二章 雲陽第九十三章 潰逃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