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

徐懷也真是難以置信的盯住王典,看他魁梧的身形,也確實與自己有幾分相肖。

他王氏在涇州也是世代將門,但在與黨項人頻繁的戰事裡,戰亡者甚衆,王氏子弟人丁凋零。

在矯詔奪軍事變後,他生父那一代人,王氏嫡支就剩他排行第七的堂叔王舉還存活在世,其時在涇州兵馬都監司任武吏。

不過,徐武磧他們得知在矯詔奪軍事變消息傳到涇州之後,他堂叔王舉觸怒當前的涇州知州,也是河東經略使劉師中的胞兄、四年前病死涇原路經略使任上的劉世道,動手傷人被擒拿下獄,之後死於州獄的一場火災之中。

之後蔡鋌十數年都在涇原、環慶、鄜延等路執掌軍務,不多的王氏族人爲逃避迫害,就隱名埋名舉族遷往異地,徐武磧、蘇老常他們沒有什麼人手,與外界消息不通,也完全不知道王氏族人的音信。

徐懷沒想到會在應州與音信全無、世人都以爲他死於州獄大火的堂叔王舉相見。

雖說十八年前嵐州邊釁,王舉沒有隨靖勝軍增援河東,但靖勝軍作爲涇原路的駐泊正軍(禁軍),之前長期主要駐泊在涇州,不要說徐武磧了,周景等人也認得王舉。

他們這時候都是既震驚又欣喜的盯住王典、範雍等人。

“我王舉哪有那麼容易死?”

王典一拳輕輕落在徐武磧的肩頭,說道,

“我在涇州聽到我兄長被蔡賊誅殺,就懷疑這事有蹊蹺,本欲趕往河東探知究竟,找劉世道告假時,他卻斥責我鬧事逃軍,還誣我傷人,將我捉入大牢。當時範雍與盧雄趕到涇州報信,他們擔心不想辦法助我從獄中脫身,可能難逃一死,他們便找來一具與我相形的屍體扔入牢室,然後一把火將牢房點着,我才金蟬脫殼苟活下來。當時聽到消息說你們都返回桐柏山去了,也沒有多想,卻沒有想到你們竟然將王樊救下也帶回去了!”

“盧爺與範質救下七將軍,盧爺之前怎麼不說七將軍就在河東?”徐武磧朝盧雄看去,驚問道。

“我與七將軍、範質涇州一別,也是十數年沒有見面,並不知道他們更名改姓藏身太原——也是前次隨相爺離開嵐州,在太原停留兩宿,七將軍、範質找上門來,才得以相認。”盧雄要徐懷、徐武磧、周景他們都進客堂坐下來說話,省得有旁人從院子裡經過,將一些秘事聽入耳裡去。

十數年前,盧雄並不知道蔡鋌等人誅殺王孝成奪取靖勝軍兵權所持密詔壓根就是假的,但就算蔡鋌所持密詔是真,盧雄也知道蔡鋌誅殺王孝成奪取靖勝軍兵權,也與王氏也結下極深的仇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些年來朝廷都默認當年密詔的存在,世人當然不可能知道矯詔之事,但又都猜測王孝成妻兒之死,乃是蔡鋌斬草除根,並非家將劫財害命,便是此理。

王番在朔州從葛伯奕手裡奪取天雄軍的兵權,可謂是光明正大,但葛氏族人心裡怎麼可能不對王稟、王番父子恨得咬牙切齒?

王孝成妻兒離奇死於歸鄉途中,盧雄與範雍(範質)當時便覺得事情有問題。

他們無力,也無心替王孝成的妻兒討個公道,但念及舊情,還是匆忙趕到涇州報信,希望王氏族人能早有準備、逃避接下來可能會有的迫害,卻不想他們趕到涇州時,王舉就已經被與蔡鋌交情極深的劉世道捉入獄中。

王舉當時雖然不算大罪,但盧雄、範雍都懷疑蔡鋌有迫害王氏族人的可能,也不敢怠慢,買通獄吏後,偷來一具屍體放入牢房裡縱火燒獄,以金蟬脫殼之計助王舉逃出。

因爲當時並不知道蔡鋌所持密詔是假,盧雄、範雍救出王舉便不想再多事。

王舉當時也沒有報仇雪恨的心思,主要還是想着將王氏族人從涇州遷出;範雍也是涇州人士,而且與王舉交情莫逆,怕受懷疑,當然也是急着將家小從涇州遷走。

盧雄當時老母病重,急着返回家鄉,王舉在範雍的幫助下,將族人、家小從涇州遷出,曾前往盧雄老家找過盧雄,但盧雄在老母病逝後就浪跡江湖去了。

在這個時代,故人一旦別離此生再無相見,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王氏族人分作三路,兩支血脈關係較遠的,疏散到關中及漢中地區隱姓埋名繁衍生息,而嫡支家小則由王舉、範雍親自帶着到太原謀生。

王舉、範雍二人當時囊中就已經空空如也,又沒有其他養家餬口的本事,趕上河東都部署司招募役卒,便重新投效河東軍中,十數年過去有意藏拙,此時也僅是普通武吏。

年後盧雄隨王稟、王番及朱沆歸京,途經太原,才得以與王舉、範雍相見,但當時盧雄也是才確認徐懷的身世,而王番又極忌諱此事,便沒有主動跟王舉、範雍提及這事。

而王舉、範雍在都部署司僅是底層武吏,也是在盧雄隨王稟、王番離開之後,才聽到有關徐懷身世的傳聞。

⊙TTκan ⊙¢〇

不過,恰恰是盧雄在太原相見時都沒有提及這茬,他們都以爲傳聞有假,也沒有想過主動到朔州求證,直到盧雄這次再到應州來,他們才知道桐柏山所發生的一些事。

“盧爺怎麼到應州來了,我們在飲鶴灘遇到朱芝,他好像都不知道盧爺在應州?”徐武磧疑惑的問道。

“相爺擔心這次伐燕會再蹈覆轍,着我私下過來走一趟,我前天才到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州,卻沒有跟朱芝他們同行。”盧雄說道。

“你們到底是怎麼將王樊帶去桐柏山的?夫人死於管涔山,懷裡明明抱着剛死不久的王樊,最後還一起下葬於管涔山裡,這怎麼可能有假?”範雍疑惑的問道。

盧雄之前都沒有跟徐懷、徐武宣他們正式相認,因此對當年的很多細節都不甚清楚。而聽到徐懷身世的傳聞之後,範雍與王舉一直沒有當真,主要還是範雍當年是看着王孝成的妻兒葬於管涔山裡。

“那是我大哥徐武宣的孩兒……”徐武磧每想及這事,心情既複雜又沉重。

盧雄、王舉、範雍等人得知這其中的舊故,一時間怔然悵然無語,片刻后王舉翻身便朝徐武磧跪下要叩頭。

“七將軍,你這是何故?”徐武磧慌亂將王舉攙住。

“謝你們爲我三哥保住這根獨苗,但有機會,武宣兄弟墳前,我也要去叩頭的。”王舉掙扎着叩了兩個頭才爬起來,說道。

“在桐柏山時,我就說徐武宣身板要矮過孝成將軍,徐懷當真是與孝成將軍有幾分相肖,但夫人死於山中,抱着幼兒屍骨的情形,我們都親眼見到,當真是被你們騙過去了啊!”盧雄唏噓道,“當年我找過武宣,想他與我、範質一起趕往涇州報信,武宣拒絕了我,我還以爲他膽小畏事,以後浪跡江湖,也沒有去桐柏山尋你們……”

“說到底我們還是被那封詔書矇騙住了!”徐武磧感慨道。

靖勝軍上下將卒還是有很強烈的忠義之念,在蔡鋌拿出新的密詔之時,絕大多數人都被唬住,甚至都搞不清楚王孝成是不是做錯了。

在王孝成被誅之後,徐武宣他們即便心想着保全王孝成妻兒,也只敢私下裡秘密進行,不敢同氣連枝聯絡他人;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曲折。

“王憲、宗奇,你們快過來與王樊相認!”王舉將站在客堂門口盯着院中動靜的兩名青年招喚過來,叫他們與徐懷相見。

王舉雖然要比其兄王孝成年幼十數歲,此時也才四十歲出頭,但王孝成之前有兩個兒子都夭折了,等到徐懷時乃是中年得子。

因此十七歲就成家立業的王舉,所生養的長子王憲卻要比徐懷大上三歲;而領着衆扈衛到別院安頓的次子王峻則與徐懷同年。

而徐懷實際年齡也比他自以爲的大出一歲去。

範雍年紀比王舉稍長,獨子範宗奇與王憲同年,範宗奇、王憲、王峻三人目前也在都部署司爲役卒,都已經成家立業。

範宗奇娶的是王舉的獨女,而王憲、王峻娶的則是範雍兩個女兒;他們兩家的命運,也算是完全交織到一起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十一章 節制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二十三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九十七章 驚蛇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九十九章 巨陵鎮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四十八章 分道揚鑣常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四章 景王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五十章 編軍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二十七章 長亭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八章 大戰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二十九章 憑風好借力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營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