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編軍

“此乃前靖勝軍統制、知涇州府事王孝成之子、此時出任蔡州新置楚山縣知縣、楚山都巡檢使、天雄軍第十將都虞侯徐懷;王舉將軍乃前涇州兵馬都監司廂軍指揮使,想必諸位對他的姓名不會太陌生;此乃前靖勝軍第三將宣毅營指揮使、參知政事王稟相公府中客卿盧雄;徐武江乃新置楚山縣尉——我奉旨前往雍丘、通許等城視軍,卻不料出京便遭遇虜騎襲來,倉皇避敵於鄢陵,鄢陵陷,又狼狽逃出。王稟相公在那之前憂慮虜兵會陷鄭州,以塞西軍東援之道,在此之前遣盧雄攜信去見蔡州防禦使胡楷,欲請蔡州出兵增援鄭州。我狼狽逃出鄢陵時,適逢徐懷奉蔡州防禦使之令率部前往京南地區斥候敵情。其時虜兵主力已往鄭州圍去,滎陽已陷,蔡州出兵也難救鄭州之圍,我與徐懷商議,考慮到鄭州若陷,虜兵欲塞西軍東援之路,還要攻奪滎陽、虎牢、鞏縣、偃師等地才能得成,而鞏縣有兩千守陵軍,未嘗不能守,遂先率小部兵馬往鞏縣馳來,又使錢尚端、盧雄前往蔡州,找蔡州防禦使胡楷再搬援兵!胡渝乃蔡州防禦使胡楷二公子,他與楚山縣尉徐武江乃是奉蔡州防禦使胡楷之令,先到鞏縣與本王會合,此外還有千餘精銳,在京西南路都部署司武將鄧珪、蔡州防禦使司部將楊祁業、唐盤等人的率領,正翻越嵩山往鞏縣這邊趕來,”

景王趙湍請衆人入座,一一爲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等人介紹徐懷、王舉、盧雄、徐武江等人,以詳細的介紹馳援、守禦鞏縣的始末及細情,

“蔡州援師還在嵩山之中,預計明日才能到鞏縣,所幸鄭經略星夜馳援,早一步收復偃師、趕來鞏縣,未使虜兵將東進通道徹底堵死……”

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及西軍前鋒諸將,聽景王語氣平淡的說及這些事,內心皆是波瀾四涌。

徐懷則是一臉平靜的盯住高純年、鄭懷忠二人以及他們身邊的西軍前鋒諸多。

靖勝軍在矯詔事變之前,乃是涇原路正軍,王氏也是涇州將門,西軍將吏沒有不知道的。

他生父王孝成少年時就有名將之姿,隨父兄從軍十載,就立下卓越戰功,叫党項人聞風喪膽,以戰績位列西軍諸將吏之首,才能在而立之年就出任極少授予武吏的知州之職。

待其統領靖勝軍,更是戰不無克,及至嵐州邊釁、天雄軍不支,靖勝軍奉召往援嵐州,橫掃雲朔未嘗一敗,更是名動天下。

從種種跡象看,西軍諸將吏並非沒有人懷疑當年蔡鋌誅殺他生父王孝成所持乃是假詔,甚至還有很多將卒爲此憤慨不已。

範雍當年將他叔父王舉救出後一把火燒燬州獄掩藏行跡,以及王氏族人能順利離開涇州,分散到各地潛居,這顯然不是一二人能做成的;此時是得到相當多的西軍,特別是涇州將卒、官員的同情跟幫助。

不過,在那之後蔡鋌十數年主持涇原路及陝西諸路軍政,毫無疑問,所有敢於公開對他生父王孝成及王家遭遇表示同情的將吏,無一例外都遭到壓制,甚至迫害,以往與他生父王孝成及王家過往密的將吏,也難逃排擠的命運。

此時西軍將吏之主流,差不多已叫蔡鋌換嫡系。

這些人當年要麼不同程度的參與矯詔兵變;要麼在矯詔事後,對王氏及同情他生父王孝成的將吏進行壓制、迫害。

也還有一些人,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矯詔兵變,也沒有對王家及同情王家的將吏進行迫害,但他們受士臣的景響極深,認爲他生父王孝成身爲一軍統帥,抗旨不從雲朔撤軍,就是對朝廷桀驁不遜,對朝廷乃是大逆;蔡鋌作爲監軍,矯詔誅殺王孝成奪靖勝軍兵權,乃是從權機變。

鄭懷忠也是西軍少年便成名的武將,但他能出任陝西最重要的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鎮戎軍統制,以及章和殿侍制高純年與此時還在潼關的侍衛馬軍司都指揮使苗彥雄,能在蔡鋌之後擔任陝西路轉運使、陝西諸路兵馬都總管,主持陝西諸路軍政大權,他們自然都是蔡系的核心將臣。

此時隨高純年、鄭懷忠進入鞏縣的西軍前鋒諸將,也完全可以說都是蔡廷在西軍提拔起來親信、嫡系。

雖說朝廷將蔡鋌下獄追究伐燕兵敗之罪,爲避免西軍驚擾,一直宣旨聲明蔡鋌罪不涉西軍受他提拔、信任的將吏,甚至還追封戰死於應州的劉世中太尉、浿陽郡公以釋西軍將吏的憂心。

高純年、鄭懷忠等人或許從此之後與蔡鋌劃清界限,但這絕對不意味他們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會轉變過來,這絕對不意味着他們內心對王氏故人的敵意就此冰消雪融,大家從此能泯然一笑解恩仇。

不,徐懷還沒有天真、單純到這地步。

即便在赤扈人的亡國威脅前,大家都不得不先攜手禦敵,但背後依舊有着很多的講究。

在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進入鞏縣之前,徐懷就與景王趙湍、錢尚端以及代表胡楷的胡渝認真商議過。

徐懷在鞏縣所部,僅有五百人馬,即便在鄧珪、楊祁業及唐盤率部趕到後,以蔡州援師爲名義集結的兵馬,也僅有一千五百人衆,遠遠不及第一批就高達五萬人衆的西軍援軍。

照慣例,蔡州援軍在鞏縣需要接受西軍將帥的節制,聽從調動。

而景王趙湍這時候可以在高純年、鄭懷忠及吳文澈身邊,對調兵遣將之事提一些建議,也能代表宗室激勵將卒士氣,但具體的征戰之權,就應該交給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以及此時在潼關坐鎮、權柄更高的陝西行營諸路兵馬都總管苗彥雄,不應干涉他們對戰事的統御權。

理論上,守陵軍也應該交給鄭懷忠、高純年等人節制。

不過,事事並無絕對。

他們到鞏縣後,還不是直接從喬繼恩、陳由貴、高惠鴻等人手裡接過鞏縣的守禦權?

當然,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以及此時在潼關坐鎮統領中軍、後軍的苗彥雄,與喬繼恩、陳由貴、高惠鴻不同。

他們作爲大越高級將臣,骨子裡皇子不得擅自干涉朝政的觀點更根深蒂固,吳文澈、高純年身爲士臣,甚至以忤諫官家爲榮。

景王趙湍即便態度再強硬,也不可能擅自就從他們手裡爭奪西軍的指揮使。

但是,景王趙湍既然已經統轄受殿前司直屬的守陵軍及蔡州援軍,成功守住鞏縣,那接着統轄這兩部人馬,又或者說他們兩部人馬,只接受景王趙湍的直接指揮,雲參與後續的作戰事宜,在山河破碎、京師垂危的節骨眼上,誰又能說這不合情理,不合祖宗法?

當然了,他們同時還要在接下來的戰事時,將守陵軍集中起來使用,而不是分散在鞏縣四城城牆之上。

將守陵軍與鞏縣防禦事務中剝離出來,甚至更要從守禦皇陵事務中剝離出來,成爲景王趙湍親自率領之下參與勤王、解汴京之圍諸多戰事的一部戰力,會有怎樣的微妙,徐懷不需要直接挑明瞭去說,相信景王他自己及錢尚端心裡也是清楚的。

而錢尚端支持這事,也足以表明他的態度了。

當然,守陵軍要從鞏縣防禦事務中剝離出來,就需要高純年、鄭懷忠調派一部分兵馬負責接管鞏縣防禦。

景王趙湍此時在高、鄭、吳三人面前,話裡話外的意思,也是挑明瞭說整件事前前後後,就是蔡州防禦使胡楷所派遣援軍在他的節制之下馳援鞏縣,到鞏縣後又接管守陵軍,才最終將鞏縣守了下來。

景王沒有責怪他們見死不救、援師進軍緩慢,鄭懷忠、高純年、吳文澈內心就已經是鬆了一口氣,猝然之間,哪裡可能有徐懷、錢尚端及景王趙湍想的那麼深遠,想到爭嫡這件事上去?

在大變之前,他們甚至都無暇去細思如何去壓制、排擠徐懷、王舉這些王氏故人,對景王繼續要直接統領蔡州援軍及守陵軍,以及由西軍派兵馬接管鞏縣防務,鄭懷忠、吳文澈也只是稍作沉吟,便答應下來。

鞏縣乃是與赤扈人在嵩山北麓作戰的橋頭堡,要作爲前鋒兵馬的大營使用,高純年、鄭懷忠兩人都要在此坐鎮,心裡當然也是希望由他們熟悉的嫡系人馬負責守禦爲好,也更方便西軍兵馬進出鞏縣作戰。

至於景王要親率守陵軍及蔡州援師移駐城外,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是有遲疑的,但他們勸阻,也是擔心景王親自統兵出城駐守再有遇險,他們難辭其咎。

當然,景王態度堅決的堅持如此,高純年、鄭懷忠、吳文澈勸阻不成,最終同意景王率守陵軍、蔡州援師在鞏縣南部、進皇陵區的谷口位置結營……

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奮勇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七章 撤離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八十章 議和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六章 殿議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