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去留

“時辰不早,今日就到這裡吧——對史軫的獻策,徐懷未置可否,看着門戶之外籠罩在深沉夜色之下的庭院,站起來說道,“史先生車馬勞頓,剛到楚山就要勞心勞神,都沒能好好與家人團聚,實乃我們禮數不周!”

史軫雖然想過徐懷會有猶豫,但忍不住還想看到徐懷內心真正的想法。

“王章,”徐懷將在客堂廊前守值的王章招喚進來,吩咐道,“我們勿需理會函令,從這一刻,史先生便是楚山縣丞;而從這一刻起,你率一隊親兵貼身聽從史先生的調遣,但有人膽敢怠慢史先生,以不敬治罪;你們在史先生身邊更要謹小慎微伺候!”

楚山衆人過慣苦日子,起居樸素,宅子裡最多用一二僕婦打量雜務,出行也是輕車簡馬,沒有誰講排場;而徐懷也是拖到最近才配以專門的侍衛親兵。

史軫見自己剛到淮源,徐懷就要安排一隊親兵貼身相隨,忙起身推辭:“這萬萬使不得!”

“王章乃是我三叔之子,諸多侍衛親兵也多爲王氏子弟或家將子侄。王氏遭禍,他們隨族人流亡在外,在鞏縣時才相逢。不過,即便是王氏子弟,在楚山也要從士卒、軍吏做起,史先生切莫因爲他們的身份,就不嚴加管束,”

徐懷說道,

“而我遣他們伺候史先生跟前,除了磨勵他們的性情外,也希望他們在史先生跟前能學到些東西。還請史先生萬莫推辭……”

史軫是有大才,但他性子謹小慎微,又明哲保身、與人無爭,以致史家人都不甚看重他。

徐懷現在只能用這些方法加重史軫的權勢。

此外,喻承珍心裡的猶豫,徐懷也能看見。

而那些願意投楚山的大匠們,他們本質上還是受史軫遊說,意識到赤扈人即便撤去,汴梁不再安危,他們更多是想着離開汴梁。

徐懷真要想辦法將他們及家小接來楚山,他們內心深處真的就願意留在直擋赤扈人兵鋒、物資緊缺的楚山,而不是前往更安全、更富庶的兩江、兩浙地區?

要將人留住,除了軟硬兼施之外,還是要他們感受到留在楚山是受到真正的重視。

…………

…………

史軫知道徐懷有千金買馬骨之意,未再推辭,但回到淮揚坊宅子前,他稍作沉吟,站在宅門前跟王章說道:

“王校尉帶人先回去休息,明天到公廨跟我會合即可,沒有必要貼身跟隨——再說我那邊也沒有落腳的地方。”

王章也沒有多想,待史軫進宅子裡,便轉身帶人離開。

“爹,他們都是什麼人?”

這時候夜色已深,女婿姜燮還守在院子裡等史軫回來,打開門看到轉身而去的王章等人,疑惑的問道。

“哦,是坊裡巡街的軍將,恰好撞到爲父回來,盤問了幾句。”史軫說道。

家人差不多都已經睡下,史軫回到臥室,脫靴見腳底板血泡沒有破開,着老妻燒了一鍋熱水,燙了燙腳便上牀睡覺。

一路奔波,可以說是身心俱疲,但人到楚山卻又有說不出的亢奮,史軫躺牀上翻來覆去睡不覺,直到聽見城裡的公雞打鳴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小會兒,但又很快醒過來。

史軫掙扎着爬起來,走到院子裡待要打一盆井水洗漱,卻見妹婿魏成隆從隔壁院子裡走過來。

“大哥不會真想着在這窮山溝裡紮根吧?”魏成隆湊過來問道,“你這輩子是看到頭了,沒有功名在身,還能擔任縣丞,不能算多壞的事,但你得替姜燮、璋兒想想啊。姜燮兩次沒有中舉,那是差了一點運道,又或者說朝中沒有名師提攜;璋兒也是。待局勢平復下來,他們更需要回汴梁尋訪名師提攜,只要有一人金榜題名,可不比你在這山溝溝裡幹一任縣丞強出百倍?留在這山溝溝裡,他們只會荒廢了學業。”

史軫沒有作聲,回頭看二子史珣、史璋、女婿姜燮以及外甥魏疆都站在院門旁,沉吟片晌跟妹婿魏成隆說道:

“汴梁是萬萬不能回的,局勢三五年間都不可能平息下來,即便這次求和能成,赤扈人也會隨時再度南下,這是完全作不得準的事。你要是真不想留在楚山,我可以厚着臉皮請軍侯幫忙安排你去襄陽。襄陽乃路治所在,城池宏偉、商埠繁華,你去襄陽可以做回老本行,疆兒也可以尋師苦讀,以圖功名。不過,你可要想好了,這時候離開可以,但他日想重回楚山謀求一官半職,我臉皮再厚,也沒有辦法幫你請託……”

“楚山能有什麼差遣叫人眼饞的,還需要謀求?大哥不是說笑話嗎?”

魏成隆笑道,

“先去襄陽也是個辦法——史珣有在戶部任吏的覆歷,到襄陽請託關係,謀個差遣不難,而在京西南路諸監司任吏,怎麼也要比在這窮鄉僻襄任事強出百倍;史璋、姜燮到襄陽後也繼續苦讀,老史家怎麼也該出一個進士光耀門庭了——襄陽乃商埠重鎮,漢江通往荊湖,皆是魚米之鄉,我也卻是正好可以做回老本行!”

“……”史軫微微一笑,揮了揮手說道,“你既然打定主意,那且去準備,我明日請軍侯安排人送你去襄陽!”

看到妹婿、外甥及二子轉身走開,卻是女婿姜燮提着木桶幫着他去打井水,史軫神色凝重的問道:“姜燮,你到這時還意在功名,一心就想着找處清淨之地苦讀嗎?”

“父親,姜燮想留在楚山。”姜燮說道。

“哦,”史軫眼睛一亮,問道,“你爲什麼想留在楚山?”

“兩次貢試未得題名,或許真就是差了一些運道,再努努力便能考上,但這些年姜燮也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埋首隻讀聖賢書。世道變遷,艱難叵測,特別是河淮殘破,成千上萬難民南涌,姜燮也有看到、也有感受,不禁想此時不能爲國效力,待數年、十數年後考得功名,真就能於國於民有利哉?父親來楚山之前,姜燮就想着倘若有機會投到軍中做一文吏,也比做一書蠹更能報效朝廷!”

“好!”

史軫說道。

他知道徐懷想將更多的人留在楚山,他也要想辦法幫徐懷將更多的人留在楚山,他當然不可能叫兒子、女婿一個個都離開楚山。

這些年來他爲人謹小慎爲,治家也遠談不上嚴厲,魏成隆等往日對他輕慢,他也渾不在意,但現在要改變這個局面,最乾脆利落的辦法,兩家人還是分開來爲好。

只要妹婿魏成隆一家前往襄陽,他兩個二兒史珣、史璋就算有點倔強脾氣,收拾起來總是方便的。

所以他剛纔跟妹婿魏成隆說話,字裡話頭都是咬住一個“你”字。

現在女婿姜燮自己能有這個覺悟,那就再好不過了。

史軫慢悠悠洗漱過,聽老妻在偏院喊他過去吃早食,走進偏院,果然又聽到妹婿魏成隆在那裡埋怨女婿姜燮:“說得好好的,怎麼就突然要留下來?”

“我這些年全憑父親照料,現在父親他奔波勞碌,身邊需要有人照料,我與惠娘留下來恰好能照顧二老。再說了,你們先去襄陽,等你們在襄陽站穩腳,我們晚兩三年再過去,也正好省去諸多煩心事。”姜燮卻是個會說話的,一番言語也是叫魏成隆無法再勸。

史軫走進去,魏成隆又忍不住埋怨定是他胡說了些什麼,要他真耽擱姜燮考取功名,不會悔之已晚。

史軫淡淡一笑,拿起瓷碗,就着鹹菜喝粥。

這時候有一陣馬蹄聲傳來,片晌後看到鄭屠與王章等人走進來,史軫忙不迭將飯碗扔餐桌上,走出去問道:“軍侯那邊有什麼事情相喚?”

“史先生剛到楚山,不需要太過操勞,現在衙堂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軍侯一早下令將衙堂左舍院都騰出來充當史先生處理事務的公廨,還需要收拾一番,最快午時才能啓用,史先生也不需要忙着去衙堂,”

鄭屠拱拱手行禮道,

“還有就是王章他們沒有領會透軍侯的軍令,昨夜擅自離開,竟然沒有貼隨史先生聽候差遣,早上被軍侯撞見狠狠訓斥了一通,我領他們過來請史先生責罰……”

“這怎麼敢當?是我昨夜請王校尉回去的,再說我這邊也沒有留宿恁多人的場所!”史軫說道。

“這不是問題,”鄭屠說道,“軍侯剛下令將鄰院清空出來,將側牆打通修道門,作爲侍衛親兵院使用,車馬都可以備於院中——另外軍侯還下令調派六名僕婦、廚子過來,照料史先生起居!現在楚山條件有限,不能爲史先生專門修造府邸,還請史先生見諒啊!”

鄭屠說着話,招手令外面等候着的僕婦、廚子走進來拜見史軫夫婦,又有十數甲士整飭的貼着院牆凜然而立。

看到這一幕,魏成隆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汴梁豢養僕僮的豪戶甚衆,出入也是前擁後呼,甚是威風,但當世有多少人有資格得十數披堅執銳的甲卒貼身扈隨?

“這怎麼敢當,這怎麼敢當?”史軫朝着縣衙方向頻頻還禮,又跟鄭屠說道,“也無需另行準確院子,我妹婿成隆已決定舉家遷往襄陽定居,明天就能將側邊的院子騰出來,王校尉到時候可以直接帶人住進去……”

“這樣也行,那就叫王章他們先露天湊和一晚,等明天院子騰出來,再住進去。”鄭屠說道。

“這怎麼行,這怎麼行?”史軫咂着嘴,看向妹婿魏成隆,說道,“擇日不如撞日,要不你們一家今天就動身,斷斷沒有叫王校尉他們露天睡院子裡的道理啊!”

魏成隆這時候纔回過味來,史軫從頭到尾只是說他一家要遷往襄陽,甚至今日就要趕他們離開楚山,卻並沒有同意二子史珣、史璋帶着妻兒也跟過去……

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章 議事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二百零七章 歸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九十章 說服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車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戰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八章 議和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十九章 援至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四章 嶽海樓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章 說服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剛克剛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四十七章 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