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

“皇天后土在上,今日我蔣昂、江雄、趙善、張聰、劉福金……在此結爲異姓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堆土爲案、搓草爲香,蔣昂與趙善等八人在溪畔結拜爲異姓兄弟。

蔣昂年紀不是最大,再三推辭不過,居首。

潛襲漢川並盤踞千汊浦,蔣昂從老巢東洲島拉了一千五百餘人馬,大小頭目有三四十人,但此時就剩江雄、張聰等六人,算是蔣昂的老班底。

當然,蔣昂據東洲島最初時也僅有一兩百號人馬。

也是赤扈南侵之後,大量的饑民流徙荊南,兼之荊南屢屢加徵攤派,底層民衆不堪盤剝,屢屢抗捐抗稅,地方矛盾激烈起來,孫彥舟、胡盪舟等人看到有機可趁,聯合諸家勢力在洞庭湖沿岸起事,東洲島這纔在這三四年間迅速壯大起來。

早期的湖匪江寇,以逃犯、破產農戶以及膽大妄爲者爲主,也有一部分是被裹挾入夥的漁民船戶,彼此之間沒有多緊密的血緣或鄉鄰關係,但在洞荊聯軍在洞庭湖沿岸起事之後,洞庭湖沿岸州縣的底層民衆,主要以宗族或鄉族爲單位,數十人或一兩百一夥,投附加入|聯軍。

河淮等地淪陷之後,數以百萬的流民南下逃難,也基本上是以宗族或同鄉同裡的鄉親們一起相互扶持着南下——他們以宗族或鄉族爲單,則是更大規模的加入|聯軍。

江雄、張聰等六人,要麼是南下流民的宗族首領,要麼是洞庭湖附近州縣拉幾十上百名苦無生計的底層族衆及家小投附東洲島的頭領。

他們各自率領潛襲漢川的隊伍這次在盤龍寨被打散了,就算逃歸者廖廖,但回到東州島上還能拉出兩三百名壯勇,很多宗族、鄉族都沾親帶故,甚至能說服更多的人馬,繼續對蔣昂忠心耿耿。

卻是東洲島快速擴張就這三四年時間,原東洲島蔣昂十數年一路拉起來的嫡系人馬,這時候反倒不剩幾個了。

卻是如此,蔣昂在沒有摸清楚江雄、張聰等人的心思之前,在衆人沒有進一步捆綁到一起之前,哪裡敢輕易回老巢東洲島去?

蔣昂性情粗魯,但真沒有兩把刷子,早就被其他水寨勢力吃幹抹淨,洞荊聯軍之中哪裡還可能有他翻江龍與東洲寨的字號存在?

不過,江雄、張聰等人此時也絕不拒絕與蔣昂結爲異姓兄弟。

一方面他們本就是東洲寨的人,蔣昂身手強橫,性情粗豪,御下也相對厚道,頗能令人信服。

另一方面則他們率族人、鄉族投附東洲島較晚,地位比十幾年來跟着蔣昂打混的老頭目要低。這一次東洲寨的老頭目、大頭目,基本都沒有一個能夠逃脫,他們與蔣昂結爲異姓兄弟,至少以後在東洲寨這個字號下就是大頭目了。

Wшw ▪тt kán ▪C ○

江雄、張聰等人當然也是大拍胸膛,一再發誓要對蔣昂忠心耿耿,絕不會三心二意。

而除了趙善之外,劉福金則是洞荊聯軍盤踞盤龍寨之後,跟隨黃陂縣境內的民民投附過來的小頭目。

劉福金其人武藝精湛,卻沉默寡言,他與趙善手下拉出來的那點人馬,早就被打散了,在東洲島也沒有半點根基,當然更是唯蔣昂馬首是瞻。

這時候蔣昂憂心盡去,也一掃慘敗之後的頹喪,一腳踩在溪石上,昂首說道:“那靖勝侯鑿實厲害,我們敗得不冤,但依我看,也非無懈可擊。我等兄弟此歸東洲島重整兵馬,日後好好琢磨琢磨楚山的破綻,自有討回過節的機會!”

“大哥,我們還是不能直接就回東洲島重整兵馬,這事還得從長計議……”趙善怕蔣昂得意忘形,以爲他們九人擰成一股繩就大局抵定了,忙勸說道。

“確實不能大意,沒有探明情況之前,我們不能貿然現身!”

蔣昂腦子還是清醒的,他倘若除了強橫的身手就沒有其他過人之處,這些年也沒有辦法立足洞庭湖中。

他也很清楚其他字號頭領是什麼秉性。

他們逃回來還是拖了太久。

倘若孫彥舟真已經將東洲島劃歸到別家字號旗下,他們想將東洲島討回來,不是容易的事。

倘若貿然前往東洲島,他們僅有九人,說不定還會被扣押下來有性命之憂。

而這次東洲島實力大損,他就算直接去找天聖將軍孫彥舟,也未必會受到公正對待。

蔣昂捻着鬍鬚與衆人商議,決定由張聰一人假裝獨自從南蔡牢中逃脫先回東洲島,他們潛往東洲島附近等張聰探明情況後過來會合。

與後世主體位於荊江以南的洞庭湖不同,當世的洞庭湖要廣闊得多。

而在荊州東部以及位於漢水以西的復州(沔州)及漢陽等州縣境內,分佈連綿廣袤的湖蕩水澤,較爲出名的有二十九處——汛季時吞納荊江、漢水上游來水,這些湖蕩與荊江、與洞庭湖混同一體,又稱爲水穴或穴口。

在更早些年,這些水穴與漢水以東的千汊浦等湖蕩以及洞庭湖,都是雲夢大澤的一部分,範圍廣及當世之荊州、復州、嶽州、潭州、湘州、鄂州等地。

蔣昂老巢所在的東洲島,乃是位於荊江北岸的白露湖中,乃是荊江攜上游泥沙於白露湖中沉積而成的一座沙洲。

早些年東洲都沒有資格稱得上島,枯水期露出湖面的沙洲要大一些,約有三四里方圓,但進入汛季,僅有丁點的土地露出水面,大澇之年甚至還會被全部淹在湖中。

不知道哪年有三五戶破落漁民在沙洲落腳,建了一座棚捨生兒育女,慢慢發展成湖中的小漁村。

小漁村幾十年、上百年如一日,在沙洲上圍造垸堤抵擋湖水侵襲,東洲島纔算逐步成形,面積也擴大到一兩裡方圓。

蔣昂佔據東洲島拉桿子,還是十六年前,僅六七十口人的小漁村也成爲他的基本盤。

不過,早年大越境內大體靖平,洞庭湖及荊湖江匪湖寇雖多,卻也不敢太明目張膽的劫掠鄉野,以免惹來官兵進剿。

早些年他們更多時候甚至還是以捕漁或搬運貨物、拉船以及運載商貨爲業,偶爾看到紅貨才暗中做一票;對周遭村寨鄉里也能保持克制。

這種情形與桐柏山裡的山寨勢力類似。

在蔣昂十數年經營下,建了垸堤、寨牆,寨子裡也陸續建了好些院舍,成了復州與荊州之間頗爲有名的東洲寨——

甚至在孫彥舟於洞庭湖大掠荊南官船之時,時任荊州知州的孔昌裕還想着要將東洲寨收編進州軍之中,當時遣人登上東洲島,承諾舉薦蔣昂到州兵馬都監司擔任營指揮使。

不過,蔣昂念念不忘少年時的悲慘境遇,拒絕孔昌裕的招安,最終與孫彥舟、胡盪舟等人走到一起。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www.yeguoyuedu.com 】

東洲寨最初加上家小總計也就五六百口人而已,但這三四年人馬擴編到兩千多,加上家小總計高達七八千人,寨子一再擴建,還佔了附近兩座沙洲建築寨子,但還是擁擠不堪。

能否成功返回東洲寨,是蔣昂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

蔣昂、張善等人先在白露湖北岸某處潛伏下來,由張聰孤身先返回東洲寨打探消息,在忐忑不安的心情苦熬了三天,張聰才找到機會渡湖來見:

“三首領胡盪舟早於半個月前就逃回天聖島,赤山寨這次也損失慘重,大概損了兩千人馬,天聖將軍念其勞苦功高,決定將東洲寨劃給赤山寨補充實力,十日前胡盪舟長子胡遊就帶着兩百人馬進入東洲寨,準備將寨子裡男女老子都遷往赤山寨!”

“幹他娘!”

張聰如期返回,叫蔣昂鬆了一口氣,但張聰帶回來的消息卻叫他心裡氣恨,啐罵道,

“胡盪舟這孫子不想着派人馬闖進南蔡劫牢救我們脫身,卻跟兔子似的急着逃回來吞併東洲寨……”

天聖島位於西洞庭湖中,乃孫彥舟所盤據多年的老巢,此時也是洞荊聯軍的大帳所在。

從鄂州到西洞庭湖的天聖島,有五六百里水路。

算着時機,盤龍寨被破的當日,胡盪舟就應該已經脫身逃到潯瀆或梅渡,但沒有在潯瀆、梅渡停留,就直接趕回天聖島了。

此時洞荊聯軍有大量的兵馬盤踞在漢水以西、荊江以北,正跟竟陵、沔陽、漢陽等地的官兵對抗作戰——胡盪舟的老巢赤山寨,位於復州以西的瓦子湖南接荊江的湖灣處。

胡盪舟沒有回赤山寨重整兵馬,沒有留在潯瀆、梅渡或復州境內,而是直接前往天聖島見孫彥舟,擺明了就是想着吞併東洲寨,彌補赤山寨這次的損失。

盤龍寨慘敗,緣由就是胡盪舟等人在田儒生的唆使之下盤踞千汊浦不退,蔣昂幾次急白眼反對都不管用,心裡早就一肚子氣,恨不得將胡盪舟揪來抽大兩耳刮子,問問他現在這個樣子何否滿意。

蔣昂沒想到胡蕩盤不思己過,脫身之後竟然第一念頭就是要吞併他的東洲寨,叫他如何能心平氣和?

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十一章 天命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五十四章 破盾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十三章 辭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二章 屠城第五十三章 強襲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十一章 刀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一百九十五章 奪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四十六章 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