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

“……”

荊湖北路制置司衙堂之內燈燭高燒,制置使孔昌裕將兵馬都部署高峻堂以及提點刑獄公事等荊北主要將吏都召集過來,商議即將全面展開的,對洞荊賊軍展開的進剿作戰。

十數人躋躋一堂,看着樞密院及徐懷遣信使送來的兩封信函都面面相覷,大多數人都沉默不作聲,都神色微妙的看向孔昌裕,似乎一切都聽孔昌裕拿主意。

陛下新喪,制置司纔剛剛下令江夏城及制司所屬州縣都照規制服喪,制置司衙堂裡也設了祭臺,孔昌裕、高峻堂等一干高級將吏帶頭換上孝衣服喪。

誰都沒有想到事隔兩天,樞密院下令征討洞荊賊軍的詔函以及徐懷以楚山行營、南蔡征討統制司名義所撰寫的公函,就前後腳送抵孔昌裕的案頭,而徐懷今日才趕到南蔡,甚至連南蔡征討統制司的印信都沒有篆刻出來。

徐懷也沒有跟荊湖北路制置司商議的意思,而是直接行文告知荊湖北路制置司,他在抵達南蔡之後隨時會下令封鎖漢水等河道。

荊湖北路制置司這邊什麼時候進行兵馬的動員、集結,徐懷不會干涉,行文之中也沒有催促之意,但言明南蔡征討統制司封鎖、開拔諸令下達之後,就會對郢、復、鄂、荊等州縣涉及到的漢水、華陵、長林等河道進行軍事管制,一律禁止民船擅入。

除此之外,徐懷在文中要求鄂州水軍在沒有明確甚至迫切的作戰需求之前,不得擅入漢水,約定兩司臨時所轄水域以漢水河口爲界;要求進剿作戰所涉及到的州縣給予征討兵馬無條件的配合,包括城寨進駐,糧秣徵收等。

南蔡征討統制司也不會就具體的事情,浪費時間先徵求荊湖北路制置司的同意,而是會根據作戰的需要,直接對所涉及的州縣直接頒傳軍令。

樞密院所頒佈的征討詔,並沒有給予徐懷節制荊北兵馬的權力,重點是協同作戰,理論上需要徐懷出面與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制置司協商出具體的作戰方案,再分頭實施。

徐懷傳給荊湖北路制置使的行文,實際跟要求臨時節制荊西諸州縣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都沒有派一個稍微有分量點的人物趕到江夏跟荊湖北路制置司解釋一下。

孔昌裕乃是制置使,地位不在徐懷之下,更何況荊湖北路乃是他的地盤,荊江以北對洞荊聯軍開展進剿作戰,除非朝廷令旨明確說清楚,要不然也應該以制置司爲主。

而高峻堂因爲契丹殘部的關係,對楚山滿腹意見,到任兩個月就接連下令限制南蔡捕撈船隊在荊江及漢水之中的活動範圍,將王番出任兵馬都部署期間舉薦、任命的軍吏差不多都輪換了一遍。

換作他時,孔昌裕、高峻堂他們收到徐懷的這封行文,定然會勃然大怒,除了下令諸州縣無需理會楚山的軍令——沒有朝廷明確的令旨,楚山無權越過制置司管制到荊湖諸州縣頭上,他們多半還會上書朝中彈劾徐懷胡亂侵凌荊湖北路制置司的權職。

然而陛下新喪,徐懷持詔進京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誘捕鄭家父子,與衆臣擁立淮王,孔昌裕、高峻堂他們此時也已經瞭解到相關情況。

這叫他們如何揣測楚山與淮王府的關係,這叫他們如何看待徐懷在建繼帝大殮剛過、朝喪未滿,就拿到樞密院的徵調令返回南蔡這事?

“陛下駕崩,鄭氏心懷叵測,欲圖妄行廢立,雖說鄭懷忠、鄭聰父子已爲淮王殿下與諸公扣押下來,但淮東軍將沒有那麼容易妥善解決。這麼看來,洞荊賊軍實在是需要快快解決,以免滋生大亂,”

孔昌裕見諸將吏都不作聲,他這次卻是難得體諒的說道,

“靖勝侯孝服不除而出兵剿匪,其志實乃悲壯哉,我等也當奮隨其志——諸公以爲呢?”

“使君所言甚是,”有人接過孔昌裕的話頭說道,“陛下病危之時賜密詔給徐侯,定然是切切不念洞荊賊軍未滅,聖心難安——說起來也是我們剿匪不利,令陛下彌離之際猶不能牽掛荊湖,慚愧啊。”

淮王嗣皇帝的名位已定,就等朝喪期間後舉行即位大禮。

見孔昌裕等人都如此油滑,高峻堂也不可能在這個節眼唱什麼反調,說道:“一切皆依使君所見。”

“靖勝侯悲於陛下駕崩,迫切出兵以慰陛下遺志,行文難免掛萬漏一,爲免有錯漏,我等還要渡江走一趟與靖勝侯見上一面,作戰之事需好生商議……”孔昌裕說道。

洞荊賊軍去年突襲鄂州,在荊江以北掀起那麼大的波漾,當時孔昌裕還只是轉運使,但哪怕徐懷親率兵馬痛擊盤踞千汊浦的賊軍,僑置南蔡,他都沒有想着說與徐懷見上一面。

此時孔昌裕非但絲毫不介意徐懷行文的強橫與無禮,反而提出要主動渡江前往南蔡,與徐懷見面,衆人也都清楚孔昌裕心裡在想什麼。

淮王登基即位,勢必還得倚重士臣治理地方、執掌朝政,但問題是那麼多士臣,卻非人人都能得到倚重。

孔昌裕之所以從轉運使提拔爲獨擋一面的制置使,並非他聲望、威勢臻至這一步,實是楚山在鄂北僑置南蔡,周鶴等人在朝中擔心楚山對荊湖北路會有進一步的滲透以及王番當時任兵馬都部署倉促間無法調離,才強烈主張設立制置司獨攬荊湖北路的軍政大權。

一朝天子一朝臣,淮王登基,孔昌裕顯然不會覺得他真能坐鎮制置使的位子。

而建鄴這些日子發生的諸多事,也叫人很難想象徐懷與淮王還是陌路人……

…………

…………

次日午後孔昌裕率領荊湖北路制置司十數將吏渡江北上。

南蔡招討統制司此時已經正式派出水軍舟船封鎖南蔡城西碼頭直接華陵河口的漢水河道,驅逐商貨、捕漁民船,同時將百餘艘舟船集結到南蔡城以往十數裡處,動用上千匠師、役工着手搭建浮橋,連接漢水東西兩岸。

在架設浮橋選址的下游方向,在距離漢水入長江河口不遠處,十數艘巨舶兩兩拋錨停泊在水面上,依次將數十根長逾數丈的木樁深深打入河牀之中。

木樁打入河牀,露出水面不足丈餘,同時還連接一隻只系掛長索、重逾兩三千斤重的巨錨拋入河底,防止木樁被水流衝倒;後續還用鐵索將這些木樁連接起來,最終形成對漢水河道的鐵鏈封鎖,杜絕舟船闖入漢水上游河道。

之所以能如此做,除了當世漢水兩岸沒有固定堤壩的約束,多次在江漢平原上改道流淌,河牀淺淤,入秋之後水位又進一步降低、水淺流緩外,楚山在築造堰堤等水利工造、鑄造大型鐵器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孔昌裕等人在漢川縣令尹堯志的陪同下,登上南蔡城西新修的大堤,看到楚山竟然真的一點都不顧及荊北制置司的意見,就直接截斷漢水河道,臉皮子也禁不住微微抽搐。

“進剿匪軍刻不容緩,徐侯昨日抵達南蔡,宣讀淮王及樞密院令詔之後,連夜確定進剿諸策,今日一早就在百餘侍衛的簇擁下,先行渡漢水前往華陵了,卻不知使君會到南蔡來……”韓圭拱手與孔昌裕等人說道。

招討主力兵馬未動,範宗奇、烏敕川、韓奇虎等統兵將領暫時都還留在南蔡,烏敕海、王峻等將率領選鋒軍驍騎今日才陸續抵達南蔡,還需要在南蔡休整兩天,但徐懷不會等一切準備齊當再動身前往華陵。

當然,徐懷與王舉、郭君判等人在侍衛兵馬簇擁下動身時,孔昌裕已經派信使趕到南蔡通稟見面磋談進剿作戰之事,但徐懷當沒有接到信使傳遞的消息,就直接渡漢水西進了。

徐懷完全清楚孔昌裕等人此時爲何會放低姿態,也能料到等淮王及朝中諸多大臣緩過神來後,孔昌裕這些人又會變換怎樣的嘴臉,怎願意浪費時間與他們虛與委蛇?

之所以是韓圭出面應對孔昌裕等人,卻非徐懷不需要韓圭在身邊出謀劃策,實在韓圭一介儒生,連日來乘馬快速很是吃不消,因此他暫時留在南蔡歇上兩天。

徐懷要趕在淮王等人徹底醒悟、收回成命之前,儘快在漢水以西將招討兵馬展開,但上萬兵馬展開並從北面對洞荊聯軍維持住進剿之勢,卻非簡單之事,需要調用大量的資源。

南蔡原本收容二十多萬饑民,就需要定期從外部輸入大量的糧食才能勉強維持——這次籌措時間太過短促,南蔡所儲備的糧食嚴重不足以維持上萬兵馬在漢水長時間展開。

除了需要立即開闢舞陽經南陽、襄陽進入華陵河、長林河的運輸通道外,還是要想辦法儘可能就地徵集糧秣等物資。

就必然需要在孔昌裕等人翻臉之前,儘可能拿到荊江以北、漢水以西諸州縣的節制權。

除了故作傲慢,利用孔昌裕等人還不明實情,強迫他們低頭外,徐懷此時下令對漢水進行封鎖,名義上是防備擅長水戰的賊軍擾襲南蔡,實際上還是杜絕鄂州水軍進入漢水的可能,必要時甚至可以直接截斷荊湖北路制置司與荊、峽、復三州的信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零七章 賊酋謀略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一百四十九章 觀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六十六章 揭過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十章 收編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五十章 誘餌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十六章 交接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九十四章 晉家子婿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二百章 議事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十七章 縣政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一百二十三章 師其長技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十八章 奪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七十四章 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