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

蕭純裕與石海此行也是九死一生,最終能在神玉山麓與先遣兵馬會合,情緒也是激盪萬分,此時看到蕭燕菡擔憂信使途中都有可能會遭遇意外而無法趕到洮源報信,脫口說道:“報信之事勿慮也!”

不過,下一刻蕭純裕就意識到情急之下說漏了嘴,又趕忙閉上嘴,左右顧望想要岔開此事。

蕭燕菡見蕭純裕眼神閃爍,想要避開王舉、史珣等人疑惑的目光,微微蹙着秀眉,說道:“王舉將軍乃徐使君叔父,不辭萬里接援我族南下,你有什麼話不能當着王舉將軍的面說的?”

雖說蕭純裕僅比蕭燕菡這個姑姑年幼三四歲,卻自小畏懼蕭燕菡,囁嚅說道:“爹爹着我隨石海將軍南下,卻也知道倉促之間未能找到姑姑你們,而洮源形勢又特別緊急,便暗中囑咐我與石海將軍南下一段時間後,就派信使返回洮源,假稱已經找到姑姑你們……”

“哈哈,我想蕭帥也非拘泥之人!”聽蕭純裕吐露實情,張雄山笑着說道。

蕭燕菡之所以會先率一部分婦孺南下,而非率領一股精銳騎兵先行探索南下的通道,主要也是契丹殘族內部當時就對去留存在嚴重的分歧,不僅有人堅決反對南下,甚至有不少部族首領傾向投降赤扈人。

赤扈河西都總管府入夏之後就往岷山以北集結兵馬,最快九月份就有可能往洮源地區進軍,從時間上來說,蕭林石完全等不及他們從神玉山這邊派信使回去;就算信使途中一點意外都不發生,非常順利,時間上也很難趕得及。

內心深處更傾向南下的蕭林石,也只能安排石海、次子蕭純裕傳回假消息,以便在形勢迫急時能說服族人同意南下。

蕭林石如此安排,也是這些年率族衆遷到秦州,並未能安居樂業,威信也受到削弱,只能對族衆行欺瞞之策,這絕非什麼光彩之事,也無怪蕭純裕不想在王舉等人面前吐露實情。

再者,就算安排了假信使報信,他們也不能保證留在洮源的族衆對南遷之事就不再有分歧,更不能保證赤扈騎兵不會深入吐蕃高地銜尾追擊,所以他們的擔憂並沒有因此減少多少。

不過,洮源此時可能會發生什麼,蕭林石有沒有成功率領十萬族衆擺脫追擊,踏上南下的道路,他們遠在數千裡之外再焦急、擔憂,也於事無補。

他們當前能做的,除了繼續派遣信使北上聯絡外,更爲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接應準備,至少不能再叫布曲寺等教派勢力成爲契丹族衆南下的攔路虎。

倘若蕭林石成功說服近十萬族衆南下,極限情況下所有的青壯男丁都可以上馬作戰,可編三萬多騎兵充當護衛,看上去兵強馬壯,足以碾壓沿路任何一股吐蕃勢力。

問題上如此規模的人馬遷徙,除了六七萬老弱孺婦隨行外,還要驅趕賴以生存的數十萬頭牛羊等牲口通過環境極其惡劣的高寒地帶,所遭遇到的困難與險境,都是絕難想象的。

布曲寺等教派勢力完全不需要正面攔截,但凡組織數千蕃騎不間斷的擾襲側翼,就能叫契丹殘部傷亡慘烈,甚至分崩離析。

“現在布曲寺什麼情況,郡主可有派人與布曲寺聯絡?”

石海與蕭純裕在途中遇到神玉山東出偵察的斥候兵馬,不僅跟隨斥候趕來神玉山會合,還了解到月餘前京襄南下援師在神玉山麓重創布曲寺蕃兵,他現在更迫切想要了解神玉山附近的局勢變化,也顧不上歇口氣。

張雄山代爲回答道:

“布曲寺的情況較爲複雜,還要吐蕃王朝分裂說起……”

雖說曾經佔據洮源地區的吐蕃人屬於朵思麻諸部之一,甚至有大量的蕃人曾響應大越熙河路經略使府的徵募,參與對党項人的作戰,但大越對吐蕃高地的情報蒐集實地差強人意,一直以來跟蕃人也極少有商貿上的深入往來。

契丹殘部南遷秦州,根基也淺,對吐蕃人的瞭解也僅限於混亂的朵思麻諸部。

卻是大理數百年來一直與朵甘思及衛藏地區保持着密切的茶馬貿易往來。

而王舉、史琥率援師南下較爲順利,同時還以商團的名義沿路與大理國及朵甘思南部地區的部族進行密切的貿易往來,情報的蒐集,要比契丹殘部順利得多、完善得多。

蘇蕈、徐憚先與蕭燕菡、張雄山在神玉山麓會合,王舉、史琥、史珣又相繼率部趕來,也差不多將吐蕃高地,特別朵甘思地區的局勢搞清楚了。

吐蕃王朝之初,佛教就在衛藏以及朵甘思、朵思麻等地傳播開來,王朝覆滅,整個吐蕃分裂成無數大小割據勢力,一如混亂時間的漠南漠北草原——

整個朵甘思地區大小部落,又經過兩百年的分分合合,此時形成六股較大的勢力;又由於這六大勢力所統轄的地域大體與吐蕃王朝時期的朵甘六崗重合,當地還是以“六崗”謂之。

其中布曲寺控制的通天河中下游地域,乃是六崗之一的色莫崗。

而布曲寺的實際統治者德格家族,其先祖乃是吐蕃王朝時期色莫崗的一名千夫人,在吐蕃王朝分裂之後,成爲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吐蕃王朝的分崩離析卻沒能遏制佛教的傳播。

德格家族不僅陸續有子弟出家入教,其九世先祖在隅曲河畔創立了布曲寺。

之後一百五六十年間德格家族更是有不計其數的子弟在布曲寺出家,同時還壟斷法王、上師等中上層教職。

在這個過程當中,德格家族對色莫崗的實際統治權,就逐步轉移進布曲寺,使得布曲寺成爲這一地區政教合一的統治者……

契丹族衆南遷,主要途經芒康崗北部地區以及布曲寺控制的色莫崗核心地區——這也是布曲寺反應爲何更爲激烈的關鍵。

一支八九千規模的騎兵部隊,即便包括大量的婦孺,徑直往自己統治的核心區域穿插進來,誰能沒有一點反應?

相比較而言,契丹族衆所經過的通天河中上游,乃是芒康崗所控制的北部邊緣地帶,又是環境極其惡劣高寒荒原,契丹族衆沒有繼續往南深入其核心地域康延川一帶,芒康崗諸吐蕃部反應則相對要平靜得多。

而從神玉山往南,則主要途經繃波崗地區。

色莫崗、芒康崗以及繃波崗分別轄領八千到一萬三四千戶蕃民,每一家所轄蕃民,都與契丹殘部相當。

契丹殘部的優勢乃是這些年被惡劣的政治生存環境,幾乎所有的男丁都能驅使上馬作戰,極限時可以動員三萬騎兵,無論放在任何一方,都可以說是極其強大的戰力。

相比較而言,布曲寺在色莫崗統治的蕃民規模雖說要比契丹殘部更爲龐大,卻難進行極難軍事動員,之前集結七千蕃騎就已經費了老大勁,還被打得大敗。

不過除了朵甘六崗有聯手的可能外,令衆人更爲擔憂、畏懼的,還是色莫崗及芒康崗北部地區嚴酷而惡劣的高寒氣候,對任何初登高原的外部兵馬是極其嚴峻的考驗——

在這方面張雄山、蕭泫、鄔散榮他們都是有深刻感受的。

進入這一地區,大部分身手矯健者稍稍劇烈動作,就喘息不止,體力下降得厲害,戰鬥力自然下降得厲害;大量的將卒、牲口更是直接病倒。

蘇蕈、徐憚他們之所以能突襲大勝,除了神玉山附近的氣候要比朵甘思北部地區溫潤得多,援師南下還沒有太大的消耗,更爲主要的還是布曲寺全無防備,但接下來想再與蕃騎作戰,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前朝中前期,可以說是中原政權最爲強盛的年代,中原騎兵相繼征服突厥、回鶻、高麗等外族,將地域擴張到玉門關外數千裡之遙,但始終奈何不了吐蕃王朝,甚至國都一度被吐蕃騎兵攻入。

這裡面並非吐蕃騎兵有多強大,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吐蕃高地惡劣的氣候環境,使得吐蕃騎兵可以輕意從吐蕃高地殺出劫掠河西、隴右、南詔等地,打不過大不了就退回吐蕃高地,但外圍的勢力想殺入吐蕃高地腹地卻極難。

吐蕃騎兵簡直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前朝時中原騎兵也曾試圖殺入吐蕃高地,卻遭受到慘敗——這絕非是中原將領無能,亦或將卒兵甲或操練不足。

“神玉山一戰,蘇蕈、徐憚率援師殲敵兩千,俘蕃兵一千六百餘衆,可以說是一戰就重創了布曲寺,”

待張雄山介紹過朵甘六崗的基本情況之後,蕭燕菡說道,

“但考慮到朵甘六崗的複雜惡劣地理氣候,我們還是想着盡最大可能遊說布曲寺讓開通道,也派人前往隅貢河畔的布曲寺,希望他們能派上師過來找我們談判,目前還沒有等到迴應……”

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擊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十一章 天命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六十五章 風光各異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六章 獻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七章 武技不鬥官技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六章 獻策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八十章 觀敵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九十八章 餘音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三十三章 衝冠一怒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八十章 殲滅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二章 舊識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二十八章 勝負總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