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

沒有等到汛季來臨,赤扈二月上旬就提前縮減中路汝蔡前線兵馬。

一方面將從河東、河北及汴梁抽調的漢軍兵馬撤遣原地,還歸鄉野、使其休養,恢復生產,同時還大幅削弱從北方輸運糧秣的規模,降低各地的徵賦壓力,緩解地方矛盾;另一方面河洛、京西當地的漢軍、鎮戍軍主力也都收縮回伊陽、伊闕、許昌、臨潁、宛丘等城。

不過,赤扈人並沒有放棄前線防壘,僅僅是大幅縮減直接在前線防壘駐守的兵馬,放棄對汝蔡等地的滲透作戰,放棄對汝蔡等地城寨的主動進攻,全面轉攻爲守。

到了二月底,赤扈在進逼汝蔡前線的兵馬,就從最高時二十三四萬縮減到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但這是赤扈人部署於第一道防線的兵力,其在河洛、京洛的第二道防線以伊陽、伊闕、大谷關、陽城、禹州、許昌、宛丘等城爲主,所部署的兵馬依舊高達八萬之衆。

京襄也沒有想着反守爲攻,趁機去奪取那些近在咫尺、相距不過十數二十里的敵軍營壘塢寨,而是選擇同步縮減馬澗河、汝陽、嵩縣以及召陵、襄城等地的駐軍,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休生養息。

截止汛季來臨前夕,汝蔡申三州行營,除了各調三五千州(府)軍參與輪戍外,作爲戰兵編制的天雄軍,不僅沒有徵募新的兵員去填補兩年對峙作戰產生的上萬減員,還安排上千功勳老卒退出現役,安置到地方,用來加強鄉司對地方的掌控。

在中路長達兩年、高強度的對峙作戰後,天雄軍的規模這時候非但沒有進一步擴大,反而縮編到不足四萬——當然天雄軍第一到第五鎮的編制都予以保留,每鎮除了原有六廂步甲編制,還各增加一廂重甲步卒、一廂騎兵的編制。

也就是天雄軍在需要的時候,能快速從諸州府徵募有戰鬥經驗的兵卒補充進來,將總兵力擴充到十萬衆。

選鋒軍也全部撤回到泌陽等地休整,除了原有的八廂輕甲騎編制外,還額外增加兩廂重甲步卒的編制,目前將兵力控制在五千人,但在有需要時能快速擴編到一萬五千人。

天雄軍及選鋒軍,也將爲京襄未來的核心戰力。

作爲守兵編制的州府軍,也從最初二十四萬人衆,戰後大幅縮編到不足四萬衆。

如此一來,京襄更加沒有轉守爲攻的能力了,但逾四十萬青壯勞力轉入地方(對前線後勤支持縮減的人力同樣巨大),使得之前停滯下來的垸寨、道路、墾荒、津橋、河渠以及陂塘(小型水庫)等工造建設,再次大規模啓動起來。

特別是以新式水輪機爲基礎的水力器械推廣,主要依賴於泌陽、雲陽、淮源等地的陂塘建設提供更多的穩定水力。

之前淮源、信陽等地所建的陂塘,相當部分都落在崎嶇狹仄之地,利於傳統水力器械藉助湍急水流驅轉,想更大規模的推廣新式水輪機,新的陂塘則需要建在地形相對開闊的河谷之中。

同時對所造堰堤的規模、規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京襄同時也大幅提高石料的開採,制司甚至開發出專門的水力石鋸,用於切割築造堰堤所需要的石材。

因爲新式水力器械集中使用的工場,就位於堰堤的下方,制司目前還不敢在關鍵堰堤的砌築上,採用廉價的青磚替換石料。

作爲粘合劑關鍵材料的糯米,京襄也加速從江淮等地輸入。

五月上旬,桐柏山全域就都陸續進入汛季,一隊車馬從東往西往淮源城方向緩緩,申州行營統制徐心庵率領將吏,站在白澗河西岸安靜的等候着。

“都說不要搞迎來送往這一套,徐心庵他們還是不聽話啊!”

徐懷跨坐馬鞍之上,聽信騎傳報徐心庵已率將吏出淮源城,到白澗河西岸相侯,忍不住跟陪同出行的徐武磧、潘成虎、韓圭等人抱怨起來。

“徐心庵還是迫切想早一刻見到使君!”韓圭笑着說道。

制司當下是儘可能要求將吏輕車簡從,不搞迎來送往那一套,但韓圭也好,徐武磧以及史軫等人也好,都還是覺得徐懷出行還是需要講究一些儀式感。

王萱抱着幼子徐真,與柳瓊兒坐在馬車裡,將紗簾揭開來,更清晰地看到白澗河鐵橋高聳的橋塔。

淮源乃徐懷及楚山衆人發跡之地,不僅軍中最爲核心、中堅的將卒都出身淮源,不少人的家小都還安置於淮源。

同時淮源也是京襄工造的發源地,目前還有大量的工坊、工場保留在淮源。

因此連接淮源與泌陽以及東接楚山、信陽的桐柏山道,是制司正式成立之後,就重點修繕改造的道路體系。

也早就在淮源城與軍寨之間的白澗河之上架設橋樑,但早期乃是木橋,去年冬季改建鐵橋。

白澗河鐵橋目前也是京襄所建最大規模的單體橋,橋身全長近二十丈,但不是單跨橋。

畢竟二十丈的單跨鐵橋,以京襄此時掌握的建橋水準,也是太誇張了一些。

三組石砌橋墩矗立湍流之中,四跨鐵橋有如飛虹一般凌架於湍流之上,雖然難度還不如廣成馬澗河鐵橋,但氣勢更爲恢弘壯闊,甚至可以說是京襄實力最爲直接的展現。

整座鐵橋用鐵料近四百萬斤,單這一點就叫人瞠目結舌。

徐心庵既然率將吏到白澗河西岸相迎,徐懷也就沒有前往淮源城,更沒有直接前往申州州衙及行營行轅所在的楚山城而去,而是會合之後,衆人直接前往玉皇嶺。

玉皇嶺作爲徐氏族地,徐懷的養父養母都安葬於此。

在制司成立之後,徐懷就下令將當年借安葬徐武富等人的名義、轉移徐武富名下財產所建的家廟,改爲英烈陵園。

徐懷不僅將養父母的墓地移入英烈陵園,這些年來壯烈犧牲於戰場之上的淮源男兒,也都安葬於此。

徐懷此行的一個目的是登英烈陵園祭拜,還有就是視察建於玉皇嶺的一個鐵作工場。

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之後,舊有的陂塘以及水力工房最終並沒有都轉移給地方接手。

即便採用新式水輪機,然而也有一些領域需要更強的驅動力,單純用變速齒輪並不能完全實現——除了當世齒輪的鑄造精度有限外,當新式水輪機鑄造到足夠大時,同樣需要更強有力的湍流才能驅動。

玉皇嶺與獅駝嶺之間,早年就建成階梯式堰堤——楚山置縣之後,也最早在此成立鐵作工場,藉助傳統的水力器械鍛鑄兵甲。

在新式水輪機進入實用之後,玉皇嶺鐵作工坊的兵甲鍛鑄就集中到雲陽去了,這邊也曾短時間移交給玉皇嶺鄉司管轄。

雖說軍械監利用新式水力鍛錘,早已經能成功冷鍛遮覆胸腹的大面積精鐵甲片,相比較傳統的瘊子甲,不僅防護力更強,成本也要低廉得多——成本低廉的意義也等同於快速、批量製備。

不過,大面積遮覆甲片,在戰場上的利用,並非僅限於鎧甲。

倘若戰械也能利用甲片替代傳統的厚木板作防護,輕便性及防禦力都將大幅提升;傳統的鑄鐵盾也過於笨重,軍中所用極爲有限,更多是採用木盾蒙覆熱鍛而成的薄鐵皮。

在戰械防護以及鐵皮盾的應用上,即便利用水力鍛錘進行熱鍛——熱鍛乃是將鐵錠加熱後鍛打,要比冷鍛更爲容易加工成型,故而節約人力、物力,但成本依舊是高不可攀。

特別是徐懷希望看到有朝一日戰船能蒙裹鐵甲,這在當世看來是更不可想象的事情了。以水力鍛錘熱鍛出遮覆一艘中型戰船所需要的鐵皮,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有這氣力,多造三四倍的戰船數量,招募訓練三四倍的水軍,要划算得多。

因此徐懷對軍械監提出要有更大規模、更低成本製備薄鐵板的能力,也明確將熱軋概念灌輸給沈煉等人。

熱軋的概念乃至全套的流程並不複雜,莊庸、沈煉等人集結一批高水平工師,短時間就制定出幾套方案,但問題在於將加熱後的熾熱鐵條,利用軋輥驅動壓制成薄鐵板,軋輥所需要的驅動力,已經遠遠超乎常規水輪機的範疇。

軍械監就重新啓用玉皇嶺鐵作工坊,製造兩座大型水輪機,還對玉皇嶺的堰堤進行改造,以便形成更湍急的水流去驅動水輪機。

目前軍械監在玉皇嶺已經成功扎出二分厚(零點二寸、約六點七毫米)的薄鐵板,但以當世的匠作精度,想要扎出更薄的鐵板也難了。

“此等鐵板,制盾還有些勉強,但已經看到希望了,相信京襄步甲很快就能裝備上當世最爲精良的精鐵盾,”參觀過熱扎工房後,徐武磧拿起工房製成的薄鐵板成品,思量道,“不過,想要用於制甲還是給戰械提供防護,還是太厚了。”

????????????????兩分厚的薄鐵板直接制甲當然太厚了。

目前軍械監所制鎧甲,正面對防護力要求更高的甲片,最厚的地方都用不一分,通常在半分左右;側腋以及後背覆蓋更是僅需要四分之一分厚的鐵甲——這樣才能將整套鎧甲的重量,控制在人力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兩分厚的熱軋薄鐵板直接拿來制甲,肯定不行;給戰械提供防護,當然可以不畏刀劍箭矢,但最終也會令戰械變得極爲笨重,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當然了,在熱軋鐵板的基礎上進行冷鍛,應該還是能大幅提高制甲的效率——單純從這點來說,水力熱軋機的意義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

當然,戰船想要全覆蓋熱軋鐵板也不現實。

當世暫時還無法解決浸水鏽蝕的難題。

考慮到僅僅給戰船水面以上的部分覆甲,軍械監的工師已有權衡,但目前只能考慮中小型戰船,用在大型戰船上也不現實。

一是大型戰船所需要的熱軋鐵板太過巨量,同時戰船在水戰時主要依賴排槳驅動,大型戰船遮覆一層兩分厚的熱軋鐵板,除了更加笨拙外,同時也將限制所載戰卒、戰械的規模。

還有一點就是大型戰船都用鐵甲包裹住,將進一步限制住當世本就有限的水戰攻擊手段。

然而中小型鐵甲戰船,軍械監的工師卻想到一個極爲有利的水戰場景,就是用於接舷戰。

因爲當世水戰攻擊手段太有限了,靈活輕便的中小型鐵甲戰船,在鐵甲之上留有尖錐銳刺,靠近敵船之後不畏敵卒接舷登船,不畏刀槍箭矢,不畏火攻,不畏敵卒用鉤鑲鎖船,但己方將卒卻可以通過舷窗,近距離將火油罐精準投擲到敵船之上,又或者近距離通過狹小舷窗,用強勁弓弩精準攢射敵卒,這些是傳統木質戰船所不具備的。

看過軍械監所繪製的新式鐵甲戰船圖樣,徐懷沉吟道:“看着就像龜殼,或稱爲龜甲船形象些——軍械監抓緊試製一批龜甲戰船,務求靈活輕便,組織水軍操練嫺熟,或許很快就能用上!當然,鐵甲還需要更薄。倘若熱軋沒有辦法一步到位,前期可以考慮熱軋加熱鍛的方式,製備一批船用鐵甲來!”

熱扎加深度熱鍛,沒有極其複雜的淬火、退火工藝相配合——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實現,這需要匠師長時間的經驗摸索與積累,鐵甲內部的性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直接用於制甲,肯定不行的,但用於包覆戰船,顯然是沒有問題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四十六章 紈絝少年勇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三十六章 統兵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二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三十一章 蕭林石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九十九章 鑿穿第三十一章 雄兔腳撲朔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四章 景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五十九章 策應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八十六章 西華殘陽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章 圍困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七章 撤離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去思功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