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

夜已深,烏雲遮蔽蒼穹,沒有一絲星光漏下,但城牆上、城牆內外到處是點燃的篝火,照得城牆上下亮如白晝、人影憧憧。

新一輪的攻城暫告一段落,高騰安纔在淮川縣令石富鵬的幾番催促下,爬上滿是斷箭殘石的城樓“督戰”。

看到遠處攻城兵馬正有如潮水一般退去,高騰安心裡卻沒有絲毫的欣慰。

京襄軍將盾車環扣結成的車陣,推進到距離城牆根僅兩百步的遠處,下一批攻城兵馬也已經在車陣之後完成集結,誰也不清楚什麼時候會發動新一輪的攻城。

振作精神對守在城樓附近的人馬勉勵了幾句,高騰安就迫不及待下了城樓。

這時還有不斷有石彈轟砸過來。

雖說高騰安等人站在城牆的內側,不用擔心會被石彈砸到,但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城牆在顫抖,還不時有土石被震落下來,高騰安忍不住抱怨起來:

“這都過去十多天了,南朝兵馬在外面越圍越結實,援軍怎麼還沒有影子?”

石富鵬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有援軍過來,但有一點是清楚,此時絕不能在高騰安面????????????????前露了怯,小聲勸慰道:

“別看南朝兵馬此時攻城看上去頗爲犀利,但只要我們咬牙再多堅持十天半個月,待天氣更冷一些,汝潁淮渦諸水都凍結實了,赤扈鐵騎橫掃河淮,少將軍還用擔心南朝兵馬不退,援軍不至嗎?再一個,這些年京西雖然沒有在京襄手裡佔到多少便宜,卻也沒有吃多少虧啊。再說之前是京襄主守,我們主攻,這統兵征戰從來都是攻艱守易。現在攻守易勢,我們有兩萬兵馬在淮川,還擔心守不住城池?要是依我拙見,我寧可宗王、嶽帥緩出援兵,我們狠狠挫一挫京襄兵馬的銳氣,這才顯得少將軍奇功可居啊!”

“就你會說話。”高騰安神色稍振,笑罵石富鵬。

這時候聽到前面喧譁聲傳來,他們摒息凝神,隱約聽見前方有人在鼓譟:

“當官的都在後面吃香的喝辣的,南兵入夜後都攻了四五回了,百十步長的城頭就有好幾十個兄弟死傷,卻不見一個當官的登上城頭看上一眼。誰他娘有種的,跟老子一起去找那些當官的,問問他們是不是就我們兄弟們活該在城頭挨刀劈挨槍捅?”

“說的也是啊,我們都是漢人,爲什麼要替赤扈人賣命,跟漢人自相殘殺?朝廷也都投了好幾回勸降書,城破之後,我們大不了繼續給朝廷賣命吃兵糧,不僅不用擔心會被砍頭,誰要是拿下赤扈人的頭顱,還能立功換賞錢——一顆赤扈人的頭顱,能換上百貫賞錢,不吃兵糧,回老家置辦十來畝田地,找一房婆娘,不比在這裡提心吊膽生怕沒命活到明年強?”

高騰安聽了這些話額頭青筋暴跳,怒氣衝衝的質問道:“這他媽是誰帶的兵馬,吃了熊心豹子膽在那裡妖言惑衆?督戰隊在哪裡,豈容這些王八蛋在那裡放大屁?”

淮川守軍以高騰安所部爲主,另有支屈明所率五百鎮戍軍——鎮戍軍皆爲赤扈本族或色目精銳,也是諸宗王府直接掌控、加強地方守禦及監視地方的精銳兵馬,地位凌駕於降附漢軍之上。

大越立朝以來禁軍募卒絕大多數都攜家小居住軍營,被俘或投降赤扈人之後,也基本上都有家小跟隨——這就決定了以降附兵馬爲主,並從雲朔、河東等地強徵漢蕃青壯從軍的京西漢軍,對大越的感情維繫非常薄弱。

更不要說這些年來,這些投降漢軍手裡沾滿了中原漢民鮮血。

再加上支屈明率領鎮戍兵馬轉爲督戰隊執掌生殺大權,巡視四城嚴整亂紀,淮川城被圍後軍卒人心惶惶、擔心城池守不住的是有,斥罵抱怨拖了十數日還不見援軍蹤影的是有,但公然議論要拿將官及赤扈人頭顱開城投靠南朝的,卻極罕見。

高騰安在城下聽了這些投敵議論頓時間就火冒三丈,也沒有細想,下令身邊的侍衛武吏帶着人馬登上城頭,去將那幾個妖言惑衆的兵卒拿下處置。

起初僅有二三十侍衛登上城牆,但城頭沒誰承認議論投敵之事,再一個城頭守軍已經被鼓譟得心浮氣躁,哪裡肯叫侍衛輕易抓走他們的人?城牆上頓時亂哄哄一團,好一會兒都沒能捉住一兩個妖言惑衆者殺雞駭猴。

高騰安雖說沒有什麼能力,但也知道這種風氣必須堅決扼殺,又派更多的人手登上城牆進行彈壓。

這時候十數人影從巷子裡走過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邊走邊問道:

“少將軍,發生什麼事情,前面怎麼亂糟糟一團?”

衆人都被城牆????????????????上的動靜吸引住,高騰安、石富鵬身邊就剩二三十名侍衛武卒,也沒有誰想着阻攔這些人靠近過來。

待來人走到火把、篝火能照亮的地方,見是孫彥舟、孫效父子手下的都將唐淵,高騰安蹙着眉頭,怒氣衝衝的質問道:

“你好意思問我發生什麼事情,這處城牆是不是你負責盯着,怎麼會有人妖言惑衆,竟然公然議論投敵之事,吃豹子膽了,是不是你的部衆?你剛剛又跑哪裡去了?”

“剛將南兵打下去一波,看着外面的投石機又動作起來,就帶着兄弟們下來躲一躲,城頭有人盯着就行,不會誤事,”唐淵裝糊塗說道,“這裡是我負責盯着不假,但我手下一個個都老實得很,哪裡會亂說八道,少將軍你會不會聽岔了?”

“我聽岔了,還是你放縱部衆太甚?”高騰安冷笑道,“待將人捉拿下來,看你還有什麼話說!”

然而未待高騰安話音落下,就見城頭城下一片刀光縱起——不要說高騰安、石富鵬身邊二十多名侍衛毫無提防,頓時間就被砍翻十數人外,登上城牆彈壓捉人的六七十名侍衛,也完全沒有防備身後已經有三十多名甲卒此時已悄然集結起來,持刀盾猛然砍殺過來,很快就殺得潰不成軍,只能往另一側逃避,根本無暇再回到高騰安、石富鵬身邊守護。

柳湖亭一腳將手無縛雞之力的淮川僞縣令石富鵬踹翻在地,又拿長弓從後面勒住高騰安的脖子,令他無法掙扎。

唐淵拿刀架在試圖反抗的高騰安脖梗上,一邊將他佩刀摘下,一邊冷聲笑道:“少將軍生在漢土、長在漢土,飲漢水餐漢食,今日甘爲胡人走狗,唐淵今兒真要跟少將軍好好說道說道投敵之事?”

“你、你……”高騰安驟遇變故,身子嚇得發軟。

唐淵也不跟他廢話,押着高騰安、石富鵬二人從登城道退回到城牆之上,一邊拿器械封堵城牆兩端,一邊在登城道上下安排好人手,防止守軍衝殺過來奪回高騰安、石富鵬,同時揮舞火把發出信號。

號角聲再一次“嗚嗚”吹響起來,新一輪的攻城即刻發動起來。

其他地方安排的都是常規攻城兵馬,不過唐淵、柳湖亭他們所守的城牆外圍,早就安排好數百選鋒

軍甲卒待命,很快就衝到城下架起雲梯,直接附牆登上城頭。

這次孫延觀也登上城牆,親自指揮人馬沿着城牆先往東城門樓方向猛攻猛打。

東城門雖說城門洞已經拿磚石堵死,但城門內外最爲開闊,還有寬闊的長街貫穿整座淮川城,直通西城門。

同時城牆內側的幾條登城道也主要集中在東城門樓附近,奪下東城門樓,外側架設雲梯,內側藉助登城道,可以更快速的往城內輸送兵馬。

東城門樓已經垮塌掉,但碎磚雜木也基本上清理掉了,石砌城臺要比兩側的城牆寬出兩倍,更方便架設牀弩及中型投石機控制左右,防止城中守軍反擊……

唐淵、柳湖亭率部突然暴動,不僅將高騰安身邊的侍衛兵馬殺傷逾半,更將高騰安、石富鵬二人劫持在手。

雖說在夜色下消息傳遞較慢,其他方向的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東城門樓附近這時候已經亂作一團——唐淵、柳湖亭又使部衆大聲鼓譟高騰安、石富鵬已經投降歸順。

城頭守軍羣龍無首,哪裡還有什麼鬥志?又沒有高騰安、石富鵬帶着侍????????????????衛人馬在後面督戰,守軍很快就被殺得節節敗退,大批兵卒丟盔棄甲往城裡逃去,又或紛紛放下刀槍投降,只用一炷香的工夫就將東城門樓及附近的城牆奪下。

正常說來,範宗奇應該下令將北城、西城外的兵馬撤下來,讓出守軍從北城、西城逃亡的通道。

這樣他們只需要不斷通過東城門源源不斷的往城裡輸送精銳兵馬,沿着長街往縱深處展開攻勢,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瓦解敵軍的意志,迫使其投降或倉皇出城逃亡,到時候只需要派出騎兵在城外收割毫無組織的潰兵潰卒即可。

不過,這麼做的壞處,就是避免不了會有少量的漏網之魚逃出去。

而一旦淮川城陷的細節泄露出去,就會引起嶽海樓、仲長卿之流對孫彥舟、胡盪舟所部降軍的警惕。

京西、河洛、徐宿等地的漢軍,要麼是河東、河北、陝西等地攜家小投降的禁廂軍,要麼是從雲朔、河東、河北以及更爲遙遠的遼東等地徵募的漢民青壯。

這些敵軍,軍情參謀司可以策反個別將吏,但正常情況下,幾乎沒有可能策反一整隊人馬,除非將其圍困起來迫使其歸順、投降。

孫彥舟、胡盪舟率領投敵的歸德軍卻是例外。

一方面是歸德軍初降赤扈人,大部分將卒都是受孫彥舟、胡盪舟等人裹挾投敵,還沒有來得及做下太多燒殺擄掠的惡事。

另一方面第二次淮南會戰,赤扈人一度渡過長江攻入建鄴府,但只是將孫彥舟、胡盪舟等少數將領的家小接走,絕大部分兵卒的家小都還滯留在荊南,現在正受到嚴密的監視。

這也註定歸德軍中下層將卒,有着很強烈的南歸意願。

而目前歸德軍又在孫彥舟、胡盪舟的率領下,主要駐紮在潁州治汝陰城中。

但凡有可能,哪怕多付出一兩千人的傷亡,還是要避免淮川城陷的細節提前泄露出去。

因此在唐淵、柳湖亭發出成功劫持高騰安、石鵬富等人的信號之後,範宗奇非但沒有打開北城、西城縱敵出逃的通道,相反還從大營調集更多的兵馬加強封鎖,在天亮之前以穩固東城門樓陣地爲主,準備天亮之後對城中展開強攻,將淮川守軍一個不落的予以殲滅或俘虜……

第二十章 問策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十六章 援至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七章 臘月第二百六十九章異姓封王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九十四章 美人與謀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十二章 突襲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十七章 莫慌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十七章 換血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四十九章 接應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對峙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