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

第157章朝堂勢力突顯5

要說如今在朝堂之上,其實派系倒是並不分明。不像像所謂士林之中沽名釣譽多與真才實學,有的沒的都是全憑着一張嘴而已,報團取暖而已談不上什麼什麼真正的派系。

之所以將他們分成什麼臺閣詩人,還有茶陵、木齋之類的,不過就是好事之人的口口相傳而已!結黨你得有一個共同的綱領啊,所爲文派顯然是沒有的。而這些圍繞在各個文派或者學派之下的讀書人有兩種人,一種真的喜歡與贊同那領頭之人的文學還有文風,另外一種就是趨炎附勢了。

放之朝堂之上,現在的首輔劉健是一個片頗爲幹練與強硬的人,許多時候都是有着‘權臣’的風範,那種辦事風格即便是到了現在許多官員都是沒有適應,甚至在內閣之中他的這種辦事風格也沒有被其他兩位與他風格迥異的閣員接受。

李東陽,現在見到劉健的時候都是心理打鼓,因爲這位首輔已經是明確表現出了對於他的厭惡!而對於謝遷現在李東陽還有劉健兩個人都是厭惡或者說是不喜的。劉健覺的謝遷太過於專營了,還有些油嘴滑舌!

內閣不合,朱厚照很高興。

即便是現在的內閣並沒有達到那種權力最高峰,總攬朝政一手遮天,並且也沒有將六部歸到其下。但是內閣的權力與地位就是那裡擺着,一品大員天子近侍!(內閣本職品級低,但是內閣閣員加銜很高,六部亦是。)

朝堂之上的勢力很複雜,籠統的歸於南北的話。劉健是北方官員領袖,謝遷是南方官員的領頭。北方權重,南方錢富。北方官員朝堂不多但是多事地方鎮守,南方官員朝堂很多但是地位不顯,多事清閒官員。

再是細分,內閣三人,六部十八位主副堂官都是有着自己的小圈子,同鄉、同年多的不能數清楚。

清流與濁流,東宮之中王鏊就是清流,加上章懋以及都察院顧佐這些人是天生的清流。而焦芳以及徐瓊還有王越則是天然的濁流,爲官不公、依附閹黨就是他們最大的濁!

王越與徐瓊是最難受的,因爲年輕時候犯的錯的就是一直被人記着。成了一輩子的恥辱,王越想要融入文官那是絕無可能的了。所以王越一回來就是在都察院掛個名字,然後就是領了個總領京營戎務的官職,躲在城外軍營之中暗自苦惱同時也是在執行着東宮對於京營的各項旨意。

張懋又是回了五軍府,不但是他回去幾乎是在京城京營有着掛職的勳貴們都是回到了五軍府任職。而且朝廷有旨意,所有五軍府有官職的人必須早晚點卯,錦衣衛與都察院監察。朱厚照對於這些勳貴的要求不多,就是衙門裡沒有你什麼事你也是要去,就是坐也給坐一天。

遲到,早退,請假都是不允許。勳貴們都是桀驁不馴的,也是自視甚高的,想着朱厚照只是太子現在也只是監國。即便是之前殺了個劉佶又能怎樣,那是他殺的嗎?

對於勳貴們的些許抱怨朱厚照當然是不以爲意,勳貴之所以爲勳貴乃因爲他們有着勳共在身執掌大明軍隊,哪一家勳貴都是根基頗深。大明有多少根基他們就是有着多少根基,這是他們的強處,但是反過來說就是因爲他們是勳貴所以不能與皇家作對不能與大明作對,欺民欺官就是不能欺君!劉佶就是被朱厚照扣上欺君大帽子給殺了的,其他人也是明白。所以對於朱厚照的命令,他們也是無奈照做。

朱厚照是太子未來的皇帝,現在又是監國當下的代行天子權柄的人。所以他們都是不能跳,一條他們就是得死。何況勳貴從來就是不是鐵板一塊,太子命令一下成國公等人就是像是有什麼天大喜事一樣天天朝九晚五的去五軍府上班。

即便是沒事,他們就真的在哪裡坐上一天。

朱厚照現在手上有着親軍都督府,五軍府遲早上手到擒來。有些事不難只是看着難,有些不簡單只是看着難。在戰略上藐視一切,也在戰術重視一切。不放在眼裡,也不由絲毫放鬆。五軍府與勳貴是紙老虎,真正的老虎是那些官員。

趕在監國的旨意之前,西北的三位巡撫終於是緊趕慢趕的回到京城。各自京城安頓了一天之後,他們那三個人就是被召見。地點在文華殿,內閣六部以及都察院都在。

述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們三人有人新到任也有人任職已久索要報告的事不少,最重要是他們還需要接受問詢。尤其是六部的問詢,他們必須嚴陣以待不然是會出人命的!

寧夏巡撫王珣,延綏巡撫熊繡,甘肅巡撫劉璋。三人都是冠袍齊整,入殿前還相互做了檢視。然後各自抱着一堆公文奏疏來之殿內,將公文奏疏交給一旁的太監之後纔是向上座的朱厚照行禮。

“三位卿家平身,一路辛苦了。”朱厚照讓他們起身,同時也是關心說了一聲辛苦。三人都是連連說不敢,都是爲國效力。

三人中最年輕的熊繡也是五十九歲了,王珣比他一歲,而劉璋看着就是垂垂老矣。也是年屆古稀的年紀所處的地方乃是大明最爲艱苦的地方,沒有之一。

命人賜座之後,朱厚照就是與內閣還有兵部以及都察院等人開始看起了三人帶來的公文奏疏,也就是三人的述職公文。一個時辰後將述職公文大概看完的朱厚照,看了劉健還有馬文升之後說道“可有問詢?”

“回殿下,臣有問詢!”馬文升站起來說道,朱厚照擡手示意他可以直接問詢。馬文升這便對王珣問道“王巡撫,不知道你言先守後戰,先安內而後御外。該是如何安內,安內之何安?”

這句話朱厚照也是在王珣的述職公文中看到了,這是王珣到任之後結合邊地實際情況而獻出的備邊方針。所以朱厚照此刻也很想聽聽王珣會怎麼回答,王珣是最爲傳統的那種士大夫的形象,有才華同時也有實幹的勁頭,他很符合那種‘君子六藝’的君子與士大夫標準,並且家教家風極爲嚴謹,七個兒子已經有兩個進士一個舉人!倒不是鶴立雞羣這樣的人在大明很多,他們當官做官求名也是求地方大治。

王珣站起身對朱厚照一禮,又是馬文生衆人一禮說道“寧夏地處邊遠,接近韃靼,軍民雜處,漢羌混居,地方不靖,軍政混雜。所以臣以爲應該先從軍政入手,使軍政分明。”

“臣請仿河東布政司例設寧夏布政司專司寧夏民政,爲民興水利,開鑿賀蘭山渠,擴大屯田,引水澆灌大石灘,改沙漠爲良田使得寧夏自給。減免賦稅,獎勵生產,使邊民得到休養生息。”

“今靈州(今寧夏靈武)地方有羌民四萬零八百戶,原歸軍中千戶所管理,民治混亂羌民不堪其擾,叫苦連天恐生民亂。臣奏請爲其設立州治,安定秩序。與後興辦學校,加強教化,使當地風土人情近似內地。”

“爲鞏固邊防,也應該將重要城鎮拓寬、增高,加固城堡;邊境線上設立觀察哨所;加強烽火臺的設置與管理。另外,選拔勇武邊民充實軍隊;提拔邊民有識之士在當地任職;減輕賦稅,將其錢糧就地儲存以充實軍備物資。”

朱厚照聽完之後眼前一亮,這個王珣果然是個大才之人。軍政分離,改土歸流移風改俗樣樣都是在理。

“興建水利,擴大屯田,朝廷應該撥應幾何?”周經問道。

“不需要朝廷撥給,臣已經大致覈算過寧夏自己便是可以供應,但是臣不敢絕對後期若需朝廷撥給所需不過五萬銀兩。”王珣向朱厚照說道。

“殿下,朝廷已經新設河東布政司,已然不可在設立新的布政司,所需要的官員並不足夠。”屠墉說道。

朱厚照陷入沉思,所有人都是陷入沉思。

“布政司設立容後再議,其餘一應皆準奏。”官員的問題是個大問題,邊地不同其他地方。“吏部選出與新科進士與京中待選中選取百人前往邊地觀政!”缺官不是缺官員而是缺的是適合的官員,吏部之中待選的人很多,進士也有好幾百但是缺乏的就是可以適應邊地情況的人,一個進士再是有才能沒有官場的歷練,想要治理好邊地簡直就是癡想妄想。

魏李在右衛城治理的好嗎?不一定。

王珣之後是熊繡,不過因爲任職已久。他的述職很快被通過,不說好不好,他在延綏乾的還行。接下來是劉璋,他就是不同了他請求致仕,朱厚照當堂三留之後他還是很堅決,所以不得不同意了這位老臣了請求。劉璋與寧夏任上可以觀點的功勞沒有多少,但是錯誤也是沒有多少,中規中矩而已。

朱厚照同意了他的致仕請求,同時也另闢蹊徑的將他聘爲教授,皇明師範書院的教授。一個邊地回來的老臣,他對於邊地的瞭解比之其他人要多很多,所以在皇明師範書院與那些北地學子們打交道也是會好一些。

爲了表達重視,同時也表現對於劉璋這位老臣的敬意,朱厚照賞賜了東西,也賜了宴。劉璋離任甘肅巡撫也要一個人選,在吏部與兵部的推選之人中,朱厚照挑中了河南布政使周季麟。

選着周季麟除了他比較合適以外,同時也是因爲他是南方人。剛好向外界傳達一下朝廷南北並用並重的態度,周季麟很快前來陛見。

朱厚照對他的要求是密切注意關西七衛,尤其是哈密衛但有消息直報京師。另外朱厚照要求周季麟儘快清理寧夏民政,馬政以及學政還有驛政,配合朝廷接下來的政策。

另外兩人也在同一天前來陛見,朱厚照同意兩人一些奏請同時也讓他們與周季麟一樣儘快清理諸政。

三人都是知道,朝廷這是要對韃子有大動作了。

三人很快離京直奔西北任地,而在此刻與大明西南一件鉅變正是陡然而起。

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103章南都夏氏入京 上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159章西南米魯生亂第73章太子七歲監國第40章圍殲小股韃子第84章敢動我便殺你第29章於無聲處改變中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100章不安分的遼東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58章番邦要有覺悟第19章青菜劉都不留第111章李謝二人復相4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75章京營佔役問題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156章朝堂勢力突顯4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40章悲歡並不相通第107章偏殿宮闈日常第9章從順天到大同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143章謝遷莫名背鍋第151章張鶴齡的變化第105章市井纔有真言第167章招安絕不可能第49章節大同忠民到來第144章大明戶部專營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76章自家墳自家修第133章走狗普遍怕死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82章遼東建設開始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137章咄咄逼人之人第3章上命兩路賑災第91章開戰便是死鬥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第65章覺悟吧二貨們第47章照兒何須磨鍊第36章朝廷積極安排第160章西苑是大軍營上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85章南邊有人謀反無題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29章弘治帝的決心第112章事分三家各議第153章朝廷勢力突顯1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10章李謝二人復相3第101章輿論不是小事第13章平靜時才最險上第28章於無聲處改變上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141章封海爲了海貿第78章清寧宮大災禍第110章李謝二人復相3第71章內廷已無威脅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無題第155章朝堂勢力突顯3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第93章戰火蔓延邊地2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46章模範城市通州上第161章西苑是大軍營下第141章封海爲了海貿第158章雨綿綿愁長長第87章屋漏又有暴雨楔子第22章錦衣起大同變下第141章封海爲了海貿第31章宗人府事之慮第115章南邊也不安寧第69章東番海上盜影第17章你不認我不仁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54章恩旨引發爭鬥第77章四衛營與東廠第118章用京察嚇死你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第20章錦衣現大同變第127章科舉試題泄露2第5章還有“贖屍銀子?”第15章不擇手段做強第18章十大罪達天聽第6章有人送錢上門了第16章王家不死不休第24章生氣的小榮兒第11章那年的那句話第79章火災來的蹊蹺第121章弘治十二年到第94章大勝亦是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