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勉爲其難

這時,裴寂道:“或者我們可以在太原城徵集民夫,將這些民夫整編成軍隊,陛下覺得如何?”

“不妥!”

劉文靜立刻反對道:“用民夫守城絕不靠譜,還不如不用!”

裴寂這兩年比較沉默,也很少再和劉文靜擡槓,但像劉文靜這樣一句話便將他頂回來,又冷又硬,儼如一記耳光,着實令裴寂臉上掛不住了,他冷笑道:“我知道劉相國當過晉陽令,確實比別人更瞭解太原,但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水在動,船也在動,劉相國偏偏要做刻舟求劍之事,豈不是可笑?”

劉文靜也冷然道:“裴相國無非是用劉武周攻城之時來證明自己正確.......”

“不錯!”

不等劉文靜說完,裴寂便打斷了他的話,“當初劉武周十五萬大軍進攻太原,太原城守軍只有兩萬,我將十萬太原民衆動員起來,男女老少都上城,同仇敵愾,一次次擊敗了劉武周的軍隊,激戰了一個月,劉武周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撤回馬邑郡,太原城依舊巍然挺立,這是曾經發生的事實,劉相國居然說民不堪用,豈不是睜眼說白話?”

劉文靜毫不示弱地反駁道:“那是因爲攻城的軍隊是劉武周的匪兵,破城之後要屠城搶掠,殺人放火,女,但現在是張鉉的軍隊,張鉉率軍隊全殲了突厥大軍,在太原城內是什麼聲望,你去調查過嗎?你認爲民夫會爲我們拼死抵抗張鉉的軍隊?裴相國,你太想當然了!”

“好了,你們二人不要爭吵了。”

李淵不耐煩地打斷了兩人的爭辯,“朕已經決定,民夫要用,但軍隊也要增援,圍剿宋金剛用不着八萬大軍,六萬軍隊就足夠了,抽兩萬軍隊去支援太原。”

李淵又看了一眼裴寂,緩緩道:“動員太原民夫裴相國有經驗,這次就請裴相國率兩萬軍隊去支援太原防禦,協助新興王鎮守太原城。”

“微臣遵命!”天子既然已經開口,裴寂只得無奈地答應了。

這時,陳叔達問道:“請問陛下,那韋雲起怎麼辦?我們還需要和他談嗎?”

李淵冷哼一聲,“繼續和他談,最後談不攏讓他走人就是了,他不是提出別的方案嗎?我們就用離石郡換雕陰郡,看他答不答應。”

陳叔達正想再提關隴貴族拜訪韋雲起一事,但他忽然意識到竇璡和豆盧寬都在場,這個話題太敏感了,他立刻剋制住了。

但李淵卻看出了陳叔達欲言又止,便奇怪地問道:“陳相國還想說什麼?”

陳叔達只得含糊道:“微臣想和陛下再具體說一下和韋雲起商談的細節。”

李淵立刻明白了陳叔達的意思,便笑道:“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大家先回去吧!”

衆相國告退,御書房內只剩下李淵和陳叔達兩人,李淵這才冷冷道:“你說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陳叔達便將昨天晚上他遇到六家關隴貴族集體去拜訪韋雲起之事詳細說了一遍,果不其然,李淵的臉色立刻陰冷下來,半晌冷冷道:“六家集體去拜訪,以爲法不責衆,朕拿他們沒有辦法?”

“微臣覺得他們這樣做並非是想背叛陛下,而只是....只是......”

“只是什麼?”李淵目光冷厲地盯着陳叔達。

陳叔達額頭已見汗,低下頭嚅囁道:“只是在表達對陛下的不滿。”

“不滿?哼!”

李淵怒哼了一聲,“朕對他們還不夠好嗎?兩個相國的名額都給了他們,豆盧寬明顯缺乏相國的資歷,朕也破格提拔,他們還有什麼不滿!”

“或許是因爲.....於筠一案。”陳叔達又低聲道。

李淵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半晌一句話不說,御書房的氣氛十分壓抑,陳叔達緊張得滿頭大汗,後背也溼透了。

半晌,李淵冷冷道:“朕知道他們是在警告朕,若不給他們賠禮道歉,嚴懲楚王,他們就轉而支持張鉉,以爲朕不懂他們的心思嗎?”

“陛下,適當的安撫有助於平息矛盾。”

李淵搖了搖頭,“這一點相國就錯了,朕也曾是關隴貴族一員,朕很清楚他們的想法,於筠一案不過是他們的藉口罷了,關鍵是他們看到了張鉉打了幾次勝仗,我們丟掉了洛陽和荊州,他們就害怕了,想給自己留條後路,便拼命去巴結張鉉,他們歸根到底,還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陳叔達還是鼓足勇氣勸道:“陛下,世家追逐利益是他們的本能,古往今來,概莫能外,微臣一直勸陛下,恩威並施方是長久之道,陛下已經利用於筠案打擊了關隴貴族,那麼適當的安撫便能穩住他們的情緒,現在他們還只是表達不滿,可如果逼他們過份,微臣擔心他們就會實質性地支援張鉉了,陛下,一味使用大棒可不行啊!”

“那陳相國說,朕該怎麼安撫他們?”

“陛下,方法有很多,比如把五相擴大爲七相,讓獨孤家族也獲得相位,那麼他們就會穩定下來。”

陳叔達用心良苦,他知道獨孤家族不滿的根源在哪裡,根源就是上一次相位之爭,獨孤順敗給了竇威,由竇威推薦豆盧寬出任相國,獨孤順爲此耿耿於懷,不惜將大量的高奴火油給了當時的北隋軍,也給獨孤順招來殺身之禍。

如果給了獨孤家族相位,獨孤家族就會被安撫住,沒有獨孤家族的帶頭,其餘小家族也鬧不起來,陳叔達看問題很準,一語便點中了關鍵之處。

李淵沉思片刻道:“但朕想不到獨孤家族中誰可以爲相,原本獨孤懷恩還可以,但他已經死在洛陽了。”

“陛下也可以讓獨孤篡推薦大臣爲相,效果也是一樣。”

“好吧!這件事讓朕再考慮考慮,擴相是大事,需要時機成熟才行,我們也不急這一時,等世民剿滅了宋金剛,在勝利的鼓舞下,擴相就順理成章了。”

“那陛下至少先給他們一點甜頭,比如提拔爲太守等等,先安穩住他們,讓他們明白,陛下並沒有敵視他們。”

“這個倒可以,那陳相國覺得提拔誰比較好?”

陳叔達就在等這個機會,他連忙道:“於筠次子於唯良現任姑藏縣令,已經有五年,陛下可以提升他爲武威郡太守,微臣認爲,這是最好的和解姿態。”

李淵的本意是不想給於家翻案,但經不住陳叔達的一再勸說,他終於讓步了,“好吧!僅此一次,但陳相國要明白,這是朕勉爲其難。”

“陛下乃仁慈之君也!”

韋雲起出使長安的意圖其實並不複雜,首先是代表大周帝國來拜訪長安,從氣勢上壓倒長安朝廷,讓唐朝的文武百官都親身感受到大周帝國統一天下已是大勢所趨。

其次便是和唐朝商議,用三郡來換取太原城,這裡面隱藏的以弱易強的戰術已經被劉文靜看透了,不但不答應交換,反而決定向太原增兵,從這個角度來說,韋雲起的出使並沒有成功。

而第三個目的便是加強雙方貿易,這也是最簡單也最容易達成共識的議題,在第二天,陳叔達便代表唐朝和韋雲起達成了一致,放開雙方商隊往來,雙方朝廷免掉商隊的稅賦,促進物質交流,唐軍將准許長江船隊進入巴蜀,雙方都同意,即使雙方爆發戰爭,也不會影響雙方進行貿易。

作爲誠意的表現,周朝同意,除了生鐵和兵器外,其他物資都准許流入唐朝,這裡麪包括了從前嚴禁輸唐的糧食和鹽。

雙方達成了貿易協議,張鉉便下令停止一切對唐朝的軍事挑釁,軍隊轉入休整訓練階段,大周帝國開始爲期半年的戰爭準備。

雙方同時也達成了各派長駐使臣的協議,周朝派禮部侍郎溫彥博長駐長安,作爲對等原則,唐朝則同樣派禮部侍郎封德彝長駐中都,便於雙方及時進行溝通。

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605章 背水一戰(上)第1231章 唐宮政變(三)第642章 內亂初生第651章 火速救援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776章 不可共臣第1210章 誰是刺客(上)第197章 渤海之謀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731章 分而殲之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739章 兵出東海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882章 論婚多事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471章 局勢突變第647章 飲酒商議第182章 兵分四路第395章 禍兮福兮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4章 初入洛陽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192章 兩千精銳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520章 年輕氣盛第493章 名將隕落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439章 劉氏盛公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1115章 一顆好棋第561章 圍困新鄉第951章 紫微刺客第183章 走投無路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978章 太原戰役(十九)第292章 英雄大會(八)第362章 圍城打援(上)第1110章 直擊病根第859章 正反兩面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571章 青州賑災第1148章 天下大戰(六)第81章 匪首明月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1204章 西入隴右第849章 武德廷議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98章 用人之道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34章 互不買帳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218章 濟北危急第1240章 螳臂擋車第574章 元慶抉擇第199章 雲起歸來第595章 建成之策第791章 另類斥候第452章 北上追擊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1203章 脣亡齒寒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160章 天下大戰(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