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天下大戰(十九)

“一羣混蛋!”

身穿唐軍中郎將盔甲的劉蘭成破口大罵,“你們這還是站崗嗎?躺的躺,蹲的蹲,按照軍法統統都要處斬!”

幾名守門哨兵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卻不知道這名火爆脾氣的將軍是哪路大神?

劉蘭成又喝道:“速去讓楊兆年來見我!”

“請問將軍是?”一名隊正小心翼翼問道。

劉蘭成取出李世民的秦王金牌在他們舉起,冷笑道:“看清了嗎?秦王殿下金牌,奉秦王殿下之令來巴郡公幹,我有急事,速去稟報楊兆年。”

隊正聽說是秦王殿下派來的使者,嚇得他不敢怠慢,連忙向軍營內奔去,跑去稟報主將楊兆年了,儘管這裡面還有不少疑點,比如爲什麼是半夜到來?再比如怎麼沒有騎馬?又怎麼沒有守城士兵前來稟報?

沒有騎馬可以解釋爲乘船過來,但沒有守城士兵前來稟報,卻是最大的破綻,只是守門隊正的地位太低,被秦王李世民的金牌嚇破了膽,一句也不敢多問,轉身向軍營跑去稟報了。

劉蘭成也知道他們的破綻很多,這名隊正不敢問,不代表主將楊兆年不懷疑,他給手下使了個眼色,手下猛撲上去,按倒了七名崗哨,一刀將他們結果了。

劉蘭成隨即率領百餘名手下快步走了軍營,尾隨着報信的崗哨隊正向最東面的一間屋子走去,屋子門前站着兩名士兵,看樣子,那裡就是楊兆年的營房了。

隊正低聲對親兵說了兩句,一名親兵進屋去稟報,片刻,一名只穿着軍袍的將領走了出來,此人正是主將楊兆年,楊兆年是北川郡王李神符的心腹,爲人心狠手辣,武藝高強,他曾經參與過鎮壓蜀北各郡的反抗,殺人無數,蜀人在背後都叫他楊造孽。

此時楊兆年也是一頭霧水,秦王殿下怎麼會派人來,成都一點消息都沒有,而且居然是半夜到來,他心中有點懷疑,不過他並不是懷疑周軍夜襲,畢竟三峽道那邊沒有周軍進攻的消息傳來,周軍不可能從天而降,他是懷疑秦王在揹着李神符做什麼事情。

他走出來問報信哨兵隊正道:“來的究竟是什麼人,他有沒有說爲什麼而來?”

話音剛落,只見對面有人笑道:“哨兵怎麼會知道,不如直接問我。”

楊兆年一擡頭,只見十幾步外站在一人,他身後隱隱有大羣士兵,被黑暗籠罩,士兵們看不太清楚。

“你是什麼人?”楊兆年怒喝道。

“在下劉蘭成!”

劉蘭成語音剛落,他身後的百名士兵同時舉起弩箭,楊兆年猛地看見弩箭,大吃一驚,想退回房間已經來不及了,密集的箭矢如暴雨般射至,門口四人頓時被射得像刺蝟一樣,當場斃命。

劉蘭成上前一刀割下了楊兆年的人頭,喝令道:“發信號!”

三支火箭同時騰空而去,赤亮的火焰劃過了夜空,等候在軍營門外的一千士兵從黑暗中殺出,迅速衝進了軍營。

與此同時,六千周軍士兵也在李客師的率領下,從張飛廟殺進了巴縣,直撲軍營,城頭上驟然傳來當!當!當!的警報聲。

但迴盪全城的警報聲敲響得太晚,在劉蘭成聽來,這不過是給他們主將敲響的喪鐘罷了。

劉蘭成軍隊在拿下巴郡後休整了五天,五天後,張厲率領三千軍隊跟隨着周軍水軍主力一起乘船抵達了巴縣,和劉蘭成軍隊匯合,兩軍隨即合兵一處,沿着長江西進軍瀘川郡,一路勢如破竹,瀘川郡、犍爲郡、眉山、資陽郡等郡縣紛紛望風而降。

儘管各郡都有千餘郡兵,但在周王朝大軍的強勢壓制下,巴蜀各郡都沒有抵抗的意志,紛紛開城投降,改旗易幟,向大周帝國天子表示效忠。

大周帝國的水軍船隊在進入犍爲郡後,隨即轉道北上,沿着岷江向成都方向殺去,而另一路周軍也在徐世績的率領下殺進了通川郡,也是向成都方向進軍。

河西走廊一共有三個郡,分別是武威郡、張掖郡和敦煌郡,李靖在奪取武威郡郡,又隨即率領大軍向西進發,五天後進入張掖郡,兵臨張掖城下,太守李長卿開城投降周軍。

李靖安撫李長卿,繼續讓他出任太守,又命虎牙郎將周瓊率三千軍坐鎮張掖縣,他自己則率數萬軍繼續西進,向敦煌郡進發。

這天中午,李靖率三萬大軍抵達了玉門關,正值一場沙塵暴即將襲來,天邊漆黑如塗墨,李靖見形勢不妙,急令軍隊就地駐紮,三萬軍隊在短短半個時辰內便紮下了上千頂大帳,士兵和戰馬都擁擠在大帳內躲避呼嘯而來的沙塵暴,不多時,整個天色都黑暗下來,沙塵肆虐,狂風怒號,天地間變得一片漆黑,儼如末日來臨。

李靖的大帳內點燃了一盞琉璃燈,昏暗的燈光將大帳映照得忽明忽暗,李靖負手站在帳門前,透過帳門的一條縫隙望着外面令人恐怖的天象,他嘆息一聲道:“相比天地之威,人力何其渺小。”

大帳內也躲了二十幾名文職官員,參軍楊信笑道:“敦煌郡正好是草原和戈壁的交界處,天氣變化很大,有時候還是豔陽高照,可轉眼間便會下起滂沱大雨,現在是春天,沙塵暴就會經常關顧了,到了張掖那邊就好得多,卑職從小在敦煌長大,這種沙塵暴已經見怪不怪了,其實它看似來勢兇猛,但殺傷力並不大。”

李靖又好奇地問道:“那什麼殺傷力最大?”

“冰雹!”

大帳中都笑了起來,“楊參軍說笑了,冰雹能有多大的殺傷力?”

楊信搖搖頭道:“那是各位沒有見識到,走在戈壁上,忽然雞蛋大的冰雹鋪天蓋地砸下來,連躲的地方都沒有,輕則受傷,重則喪命,更誇張的是,在大業二年春天的一場冰雹,大小如柚子一般,死了上百人,牲畜死了幾千頭,當年的小麥幾乎絕收,所以敦煌人都把冰雹視爲第一災害,這個沙塵暴倒真不算什麼?”

李靖呵呵一笑,“這樣說起來,每個士兵都要帶一面圓盾才行。”

“將軍也不必太擔心,冰雹雖然可怕,但並不是每年都能遇到,而且也不是整個敦煌郡都下雹子,只是很小一片區域,大業四年那次正好是敦煌縣城遭災,所以才損失慘重。”

衆人又紛紛說起自己家鄉的災害,有人說旱災可怕,有的對水災記憶猶新,李靖坐回位子,取出一封軍師的親筆鷹信,細細看了起來,這是他們奪取武威縣時送來的一封鷹信,聖上對西域以及河湟各郡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如果西域各郡已被吐谷渾和西突厥攻佔,他們便可緩行,暫時不要攻打,等統一天下後再集中兵力收復。

李靖拿起琉璃燈走到地圖前,仔細察看地圖的西域各郡位置,他知道楊廣兩次征戰吐谷渾,曾在吐谷渾地區設河源、西海、鄯善、且末郡,大業六年設伊吾郡,實際上五個郡,隋末亂了這麼多年,那邊早就沒有軍隊,既然這五個郡沒有歸附唐朝,那就說明它們極可能都失陷了。

沉思良久,李靖向楊信招招手,請他上前來,李靖指伊吾郡問道:“楊參軍知道伊吾郡現在在誰的手上嗎?”

楊信年約三十歲,大業四年進士,曾任濟北郡東阿縣丞,後來又出任肥城縣縣令,因爲他是敦煌人,資歷也足夠了,所以張鉉調任他爲李靖帳下參軍,就是打算讓他出任敦煌郡太守或者郡丞。

楊信搖了搖頭道:“卑職大業四年進洛陽後,便再沒有返回敦煌,如果將軍問敦煌郡的情況,卑職還略知一二,伊吾郡實在不知,其他幾個郡也不清楚,不過將軍明天就可以瞭解到。”

“爲什麼?”李靖不解。

“因爲玉門關內一定有躲避沙塵暴的商隊,從這些商人的口中就打聽到。”

“敦煌郡的官員們不知道嗎?”

“官府就算知道,也是很久以前的消息了,只有商人才會帶來最新的消息。”

李靖緩緩點頭,明天他一定要問到情況,這個問題關係到他是否分兵兩路的軍事決策。。

第1098章 計取武關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659章 兵不厭詐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723章 血洗契丹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175章 高密鄉老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388章 三見帝王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435章 江都南市第33章 誰是真兇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569章 尋找漏洞第1222章 偷襲河湟(下)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469章 武娘歸心第128章 暫駐薊縣第943章 第三防禦(上)第939章 激戰長城(下)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733章 談判投降第409章 大喜來臨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章 莫非天意第39章 當堂對質第582章 營救人質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184章 利益攸關第794章 呂氏兄弟第453章 夜擾難寧第7章 武之誘惑第1224章 巧奪散關第411章 滎澤匯兵第892章 奇襲並北(一)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465章 盧清夜審第24章 慧眼識珠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11章 楊氏武館第1030章 三江酒肆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1105章 南城突破(上)第728章 中都使者第832章 秘密地第721章 最後內訌第28章 初見蕭後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40章 面君述志第1189章 關中危機(一)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285章 英雄大會(一)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76章 粗眉大漢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994章 大戰在即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99章 初見裴矩第689章 血戰柳城(一)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936章 西線大軍第831章 棄城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