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刺探告密

望着浩浩蕩蕩殺進山谷的賊軍大隊,李淵再也忍不住,他見隋軍已經衝過包圍圈,立刻大喝一聲,“殺!”

山谷內響起一陣急促的梆子聲,兩邊頓時萬箭齊發,密集的箭矢射向山谷中的賊軍士兵,幾乎有上千支箭集中射向毋端兒,霎時間將毋端兒連人帶馬射如刺蝟一般,重重摔倒在地上。

賊兵士兵嚇得魂飛魄散,拼命向兩邊奔逃,自相踐踏,哭喊聲、慘叫聲響徹山谷,這時,號角聲驟然吹響,兩萬李淵軍隊殺向山谷,李淵高聲喝令道:“投降者免死!”

“投降者不殺!”隋軍士兵大喊。

谷口兩邊出口已被隋軍士兵堵死,李玄霸在東,李元吉在西,各率三千軍堵死了賊軍逃命的渠道,使賊軍士兵一個也逃不掉,擁擠在山谷中賊兵士兵在絕望中聽到了隋軍士兵的大喊,他們看到了一線希望,立刻成片成片跪地投降,一萬賊兵倒有八千人投降了李淵軍隊。

這時,李世民帶着一名賊軍大將來到父親身旁,高聲道:“父親,抓住了毋端兒的副將趙崖,他願意爲我們賺城!”

李淵大喜,連忙問道:“趙將軍可願意爲我效力?”

趙崖跪下行禮,“爲李公效力,卑職萬死不辭!”

“好!”

李淵當機立斷道:“二郎,你可帶他前去騙城,我就在後面跟隨。”

半個時辰後,一支賊軍押着數百名身穿明光鎧的隋軍來到介休城下,趙崖上前大喊:“給我速速開城!”

一名賊軍校尉探頭看了看,笑問道:“大王怎麼沒回來?”

“問這麼多幹什麼,大王去追擊他的鎧甲了,我帶一部分鎧甲先回來。”

城上賊軍士兵都笑了起來,他們都知道大王思甲成疾,現在居然出現了三千副明光鎧,大王怎麼可能放過?校尉絲毫沒有懷疑,大喊道:“開城!”

城門吱吱嘎嘎開啓了。吊橋也緩緩放下,隊伍中的李世民捏緊了馬槊,帶城門開啓,他翻身上馬。率先向城內奔去,後面士兵跟着他向城內一擁而入。

城上賊軍頓時發現不對,急令關閉城門,但已經來不及,一千多隋軍士兵殺進了城內。這時,號角聲大作,躲在遠處樹林內的李淵大喊:“奪城啊!”

他率領一萬多隋軍向毋端兒的老巢介休城殺去,隨着隋軍大潮涌入城池,介休城落入隋軍手中,上萬賊軍士兵投降,無數糧草物資也成爲了隋軍戰利品。

毋端兒陣亡,介休縣失守,糧草物資落入隋軍手中,這無疑使賊軍迅速崩潰。李淵隨即分兵三路,前往雀鼠谷各個處山寨討伐毋端兒的餘部,李淵雙管齊下,軟硬兼施,一路所向披靡,短短數日內,五萬賊兵全部投降了李淵。

太原城,虎牙郎將高君雅匆匆走進郡衙,來到郡丞王威的官房前,高君雅是李淵的副將。這次李淵討伐毋端兒,沒有帶他前往,而是令高君雅留守太原。

但高君雅的另一個身份卻是監視李淵在軍隊中舉動,若李淵有異心。他將直接向天子報告。

“王郡丞,有急事相商!”走到臺階前,高君雅便忍不住大喊道。

從官房裡走出一名年約五十餘歲,長得又高又胖的官員,比身爲虎牙郎將的高君雅還要高一個頭頂,他便是郡丞王威。和高君雅一樣,他也是楊廣派來秘密監視李淵的官員,只不過高君雅是負責軍隊監視,而他是負責政務監視,兩人一文一武,嚴密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

“高將軍,有什麼急事?”

“我還能有什麼急事,就是關於那個人.......”

不等高君說完,王威連忙擺擺手,打斷了高君雅的話頭,“這裡不是說話之地,我們回房再談。”

他把高君雅讓進官房,又向兩邊看了看,這才關上了房門。

高君雅剛坐下,便急不耐道:“我接到心腹從介休縣傳來的快報,李淵大敗毋端兒,收降了五萬多戰俘。”

王威眉頭一皺,“這個不是什麼問題啊!他奉旨剿匪,這不很正常嗎?”

“問題不在這裡,而在於昨天發生之事,五萬多戰俘按理應該全部遣返回鄉務農,但李淵卻從中挑選了兩萬精銳,編入自己的軍隊,他的軍隊一下子壯大到四萬人。”

王威臉上也露出了震驚之色,如果是這樣的話,李淵的問題就大了,每個在外統兵主帥能擁有多少軍隊,是兵部覈定,天子審批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擴大規模,如果擅自擴大規模,就意味着要自籌糧食,那就是擁兵自立,就是謀逆造反,李淵竟然敢擅自擴充軍隊?

“這個消息可屬實?”

高君雅急道:“當然是真的,是我心腹昨晚連夜派人送信,肯定假不了,郡丞,我們該怎麼辦?直接向天子彙報嗎?”

高君雅是武將,頭腦略差,出謀劃策都是王威來決定,王威沉思片刻道:“這件事要先詢問李淵,看看他怎麼解釋,萬一他得到天子密旨,我們就不要插手了,如果真是他擅自所爲,我們再向朝廷彙報不遲,高將軍覺得呢?”

“郡丞說得有理,那我去介休縣問他,如果他沒有奉旨,我會立刻派人通知郡丞。”

“好!就這麼辦,我等將軍的消息。”

高君雅率領數百士兵一路南下,在太原郡和西河郡交界處遇到了正班師返回的李淵,高君雅已先一步得到消息,李淵令侄子李孝恭以及劉弘基、長孫順德三人在介休縣訓練兩萬降軍,他自己則率原部返回太原。

這時,李淵也得到了消息,高君雅來了,李淵心中不由冷哼一聲,此人到來,必和那兩萬降卒有關,他心中也有說辭,便笑道:“請高將軍來見我!”

不多時,高君雅被領到李淵面前,他上前抱拳行禮,“卑職參見李公!”

“高將軍不必多禮。”

高君雅翻身上馬,和李淵並肩而行,笑道:“恭喜李公剿滅毋端兒,再立大功!”

李淵淡淡一笑,“一羣烏合之衆罷了,勝之不武,高將軍不用再恭維我了。”

“畢竟是五萬多大軍,兩倍於李公的軍隊,打勝仗也不容易。”

高君雅話題一轉,便回到正事上,“聽說李公並沒有全部解散降卒,而是留了兩萬餘人,這是爲何?”

李淵雖然早有準備,也沒有料到高君雅問得如此直接,他心中暗罵一聲,依然笑呵呵道:“那兩萬人都是西河郡本地人,由於西河郡山高谷生,極容易產生匪患,所以我接受了西河郡王太守的提議,留這兩萬人爲西河郡民團,一旦有匪患苗頭,他們便可以直接撲滅。”

“原來如此,還是李公考慮得周全,只是兩萬民團是否太多了一點?”

“兩萬民團確實多了一點,但我們也要考慮長遠一點,去年發生了雁門事件,我們誰沒有料到,但由此可見,突厥已經開始兵指中原,一旦突厥大軍南下,我們幷州首當其衝,作爲太原留守兼河東討捕使,我肩上責任重大,不得不未雨綢繆,多準備一些民團,一旦突厥大軍,也不至於束手無策,高將軍說是不是?”

李淵此事處理得極爲圓滑,先是把責任推給西河郡太守,是應西河郡太守的要求,他才留下兩萬人,其次是民團,並非正式軍隊,你高君雅不能擅自擴軍的大帽子蓋在我頭上,再其次是爲了抵抗突厥可能的入侵,連天子都差點落在突厥人手中,你不能說突厥人肯定不來,所以一環扣一環,令高君雅啞口無言。

“李公果然高明,考慮得長遠,卑職佩服!佩服!”

高君雅乾笑兩聲,卻無言以對,雖說如此,但他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李淵並非是奉密旨擴軍,按照事先他和王威的約定,高君雅連夜派人去給王威送信,兩天後,一名信使帶着王威的八百里加急的告密信向江都方向疾奔而去。(。)

第603章 無懈可趁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921章 意外發現第433章 寬嚴相濟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4章 初入洛陽第460章 返回江都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487章 重返北海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241章 突破關中第774章 一信退敵第53章 馬邑受困第848章 緊急撤退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443章 互鬥心機第913章 給個交代第993章 意外情報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200章 剷除異己第318章 裡應外合第69章 人蹤乍現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24章 慧眼識珠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246章 瓦崗規矩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897章 奇襲並北(六)第75章 初到幽州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86章 都督郭絢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476章 天下勤王(二)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745章 天降瑞兆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857章 呂平之策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1059章 走露風聲第910章 第三勢力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1077章 最後通牒第1089章 夜攻虎牢(中)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413章 反客爲主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632章 殺雞駭猴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250章 封賞之議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557章 太行悍匪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254章 特殊信物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969章 太原戰役(十)第940章 東線對峙第581章 聯竇擊高第73章 海中巖洞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736章 王妃煩惱第554章 倉促應戰(上)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1108章 軒然大波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780章 兄弟暗鬥第1034章 張鉉做媒第842章 兵臨弋陽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1232章 唐宮政變(四)第910章 第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