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誰毀協議

一路風塵僕僕趕到中都,溫大雅並沒有選擇去館舍休息,而是直接來到紫微宮,拜見了蘇威、裴矩兩位相國,但他也知道,吏部尚書韋雲起纔是張鉉在中都的代言人,所以溫大雅也請求韋雲起同時在坐。

內史省天賜樓內堂上,溫大雅恭恭敬敬將天子李淵和相國陳叔達的信轉交給蘇威,李淵的信自然應該由攝政王張鉉來拆開,但攝政王不在中都,便由相國蘇威代爲收下。

而相國陳叔達的信蘇威便毫不客氣地拆開了,他看完信,又將信遞給了旁邊的裴矩,笑道:“貴國天子之信我會派人轉交給攝政王殿下,不過內容我估計也和陳相國的信差不多,溫侍郎,我說得沒錯吧!”

溫大雅連忙躬身道:“蘇相國說得完全沒有錯,其實內容都一樣,只是.......”

“只是措辭和級別不同。”旁邊裴矩笑着替他說完了後面的話。

溫大雅點點頭,“我們一向珍視雙方的友誼,更尊重雙方簽署的協議,所以,齊王殿下率大軍東征高句麗,河北兵力空虛,我們依然遵守雙方去年簽署的停戰協議,沒有做乘人之危之事,現在距離協議到期還有兩個月,爲什麼貴軍就違反了協議,軍隊殺進了幷州?”

說到這,溫大雅取出去年簽署的協議,在桌上攤開,又繼續道:“蘇相國、裴相國,協議上還有兩位的親筆簽名,你們不會否認自己的承諾吧!”

在溫大雅出發來中都的前一天,李淵特地召集重臣商議這次出使中都的種種細節問題,其中就提出了談判節奏問題,是步步爲營,含蓄引出長安的訴求?還是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地提出要求?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談判方式,衆人商議後,都同意決定採取後一種方式,直接開門見山地指出北隋違反了去年簽署的停戰協議,畢竟張鉉不在中都,直接向蘇威和裴矩施壓比較好。

蘇威和裴矩對視一眼,他們知道對方一定會拿出這一招來壓迫自己,畢竟上面白紙黑字有他們的簽名,不過蘇威和裴矩也有應對之策,蘇威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我沒有想到溫侍郎會把這份協議拿出來,坦率地說,這份協議已經在我們這裡被封存了,也就是說,這份協議早已經失效。”

“爲什麼失效?”

溫大雅頓時急道:“要過了十一月的最後一天,協議才失效,恕我愚鈍,我聽不懂蘇相國這句話的意思,能否解釋一下?”

“溫侍郎不要着急!”

裴矩在一旁笑眯眯道:“凡事都有原因,我們當然不會想當然地認爲它失效就失效,一定是發生了讓它失效之事,溫侍郎不妨看看協議補充條款的第二條。”

這份協議溫大雅不知看了多少遍,他幾乎可以倒背如流,他立刻明白裴矩指的補充第二條是什麼內容了,協議續存期間,任何一方發動針對協議另一方的戰爭攻擊,如果三十天內雙方沒有達成諒解,那本協議即告中止。

溫大雅當然很清楚這個失效條款的限制,朝中大臣也清楚這一點,他立刻道:“從隋軍進入河東郡,奪取蒲津關來算,現在只過了二十天,補充條款說要三十天後才失效,所以兩位相國現在還不能說協議失效。”

蘇威古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解地問道:“難道貴國認爲進攻壺關不算是戰爭攻擊嗎?”

溫大雅頓時呆住了,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他們在討論這份協議時,都忘記了唐軍曾經攻打過壺關,他們都沒有想到,攻打壺關實際上就意味着唐朝單方面撕毀協議了。

“可是.....壺關屬於幷州的一部分,應該不在協議範圍內吧!”溫大雅說這話已經有點沒底氣了。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韋雲起肅然道:“壺關我們是去年十月中旬拿下,而這份協議是去年十月三十日簽署,協議上寫得很清楚,雙方承認協議簽署日的實際控制線,我記得當時爲壺關和西故關的歸屬問題雙方爭執了兩天,最後雙方達成了妥協,壺關和西故關屬於北隋的領域,這份協議應該還有一份附件地圖,上面明確標註了雙方的控制領地,壺關是屬於我們的領土,那麼按照協議的補充條款,幾個月前唐軍對壺關的進攻也就意味着這份停戰協議失效了。”

溫大雅有點急了,如果協議失效,他就沒有了要求隋軍撤軍的理由,那麼他的出使也沒有意義了。

“爲什麼當時你們不指出這一點,如果貴國派使者來長安協商,那麼雙方也可能達成諒解,我們不會再攻擊壺關,也不會出現協議失效的尷尬。”

韋雲起冷笑一聲,“我想攻打壺關應該不會是某個大將一時頭腦發熱吧!退一萬步說,就算長安不知情,那麼事後也應該是你們來中都解釋此事,雙方達成諒解,但你們沒有派人來,那我們只能認爲是貴國不願意這份停戰協議再延續下去了。”

溫大雅極爲被動,他心中亂成一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時,裴矩笑眯眯打圓場道:“溫侍郎一路辛苦了,今天就算大家見見面,改天我們再正式商談,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雙方有誠意,一定會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溫大雅有了臺階,他便起身告辭,裴矩親自送他去鴻臚寺館舍休息,這時,內堂裡只剩下韋雲起和蘇威兩人,韋雲起取出一封信,遞給蘇威:“這是齊王殿下今天一早派人送來的快信,相國請過目。”

韋雲起爲人剛正,原則性極強,他不喜歡裴矩的私心太重,比如裴矩送溫大雅去館舍必然會說一些上不了檯面的話,令人不齒,相反,韋雲起更欣賞蘇威小事裝糊塗,大事講原則的作風。

蘇威微微一怔,急忙接過信,他看了一遍信,信中內容很短,但觀點表達得非常清晰,由韋雲起出任中都談判代表,可讓唐軍贖回蒲津關和河東城,而上黨郡和長平郡寸土不讓。

蘇威緩緩點頭,他有些不解地問道:“殿下在信中說,讓唐軍贖回蒲津關和河東城,那我們的條件呢?殿下之前對雲起說過嗎?”

“不瞞相國說,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既然殿下在信中不提條件,顯然是因爲我知道該提什麼條件,我覺得雖然現在糧食暫時不缺,但殿下提到過,要將軍隊擴充到三十五萬人,那麼糧食顯然又要緊張了,我覺得還是要以糧食爲條件,至於要多少糧食,就由我們來決定。”

蘇威也想起張鉉確實提到過要增兵至三十五萬,就是因爲現有人口及糧食產量無法支撐,所以才決定拿下江淮,糧食問題始終是困擾他們的一個大問題,否則就不會大量用野豌豆去賑災了。

想到這,蘇威便點了點頭,“你說得沒錯,條件應該是糧食!”

鴻臚寺的職能相當於後世的外聯部,由於接待藩國使臣的需要,鴻臚寺在紫微宮對面的民坊內有一座佔地約五十畝的館舍,溫大雅一行人就住在這裡。

裴矩親自將溫大雅送去了館舍,這時,溫大雅見崔君肅已離去,便取出一封信遞給他,“這是天子給裴公的親筆信,我本想今晚拜訪裴公,但看樣子不太方便,還是直接交給裴公吧!”

裴矩接過信卻沒有看,直接將信收了起來,他知道李淵在信中會說什麼,不過他現在對唐朝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

“多謝溫侍郎,溫侍郎還有什麼事嗎?”

溫大雅又嘆了口氣道:“今天我遭遇了重大挫折,信心喪失殆盡,裴公能否給我指點一條明路,難道我這次出使真要失敗而歸嗎?”

裴矩微微一笑,“我不是說了嗎?只要有誠意,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關鍵就在誠意。”

裴矩又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出使事大,不是一次兩次談判雙方就能達成一致,更不是在中都呆一天兩天就能解決問題,需要雙方不斷磋商,不斷妥協,最終才能達成共識,溫侍郎需要有耐心啊!”

溫大雅心中若有所悟,開始又有了一點信心,他深深行一禮,“多謝裴公給晚輩指點迷津!”

(。)

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926章 抓到線索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513章 清洗行動第720章 水淹燕城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419章 反客爲主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10章 少年皇族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26章 皇姑來了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594章 進退兩難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281章 禪林還願(上)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922章 十萬火急第505章 貪慾之敗第713章 聯合出兵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657章 誘敵深入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668章 致致當家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713章 聯合出兵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78章 不打不識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488章 雙喜臨門第531章 白狼之戰(下)第801章 江南來客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1099章 上洛失守第492章 內外勾結第24章 慧眼識珠第36章 用之信之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757章 討價還價第282章 禪林還願(下)第1176章 天下大戰(三十四)第340章 秘密拉攏第960章 太原戰役(一)第26章 皇姑來了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34章 初戰賊王(一)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210章 冒險計劃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1008章 江陵陷落(下)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909章 最大誠意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1049章 戰略欺騙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458章 控制東海(下)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533章 武川新府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877章 當廷對質(下)第1080章 襄陽阻擊(上)第955章 交換條件第6章 替身之謎第221章 零敲碎打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344章 守城初戰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243章 酒棚盜馬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267章 一石破浪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43章 閶闔事件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959章 夜襲紫河(下)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1014章 談判破裂第56章 危機到來第73章 海中巖洞第145章 接受任務第209章 出兵清河第1080章 襄陽阻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