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首戰爆發

幷州向北過了長城後,便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這片方圓千里的草原包括了西面的定襄郡,中部的馬邑郡和東面的雁門郡,以馬邑郡的乞伏泊爲中心,是一片牧草豐美、土地肥沃的草原,但它實際上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遊牧民衆的一個戰略緩衝區。

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部份內附的遊牧部落,包括突厥和鐵勒的一些小部落,但隨着突厥的再度強大和劉武周的出賣,這片草原再次被突厥人控制,成爲突厥的南沿勢力範圍。

就在去年秋天之前,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實控分界線已經南推到紫河一線,不過,北隋軍在重創了突厥駐乞伏泊的軍隊後,突厥軍隊已經北撤,乞伏泊一帶被隋軍重新控制。

這天清晨,一支由五十人組成的斥候騎兵隊正在乞伏泊以北的草原上疾速奔馳,北隋在乞伏泊一帶部署了二十支斥候騎兵,約一千餘人,由斥候鷹揚郎將孫英統帥,孫英就是孫宣雅之侄,他從隊正、旅帥、校尉一步步升職,現在已經累功升爲鷹揚郎將,是北隋軍一名十分優秀的斥候將領。

這支五十人的斥候隊便是由孫英率領,他們的任務是建立外圍巡哨,一旦發現突厥軍隊,便立刻向南方發去警報,他們和武周山上的烽燧相輔相成,組成了一個十分嚴密的預警系統。

孫英之所以疾速北行,是因爲昨天他們發現了幾隻帶着箭傷的狼,狼是羣居動物,一般數百頭一羣,很少看見落單的狼,除非是遭遇到人類屠殺,狼羣大部分成員都死傷殆盡,剩下的狼纔會落單逃跑,孫英立刻敏銳的意識到,一定是狼羣遇到了突厥軍隊巡哨。

“將軍,快看那邊!”一名士兵指着前方數裡外的一座草丘喊道。

孫英也發現了草丘上的異常,似乎趴着一頭狼,他立刻拔出戰刀催馬迎了上去,其餘騎兵連忙跟了上去。

果然是一頭體格碩壯的巨狼趴在草叢中,但已經死去了,看樣子死了不久,身上中了八九支箭。

孫英拔出其中一支箭,和昨天收集到的幾支箭做對比,幾支箭完全一樣,但和隋軍的箭又不一樣,箭桿稍短,箭頭呈三角形,做工精良,是典型的遊牧民族軍隊所用箭矢,說明這是制式箭,成批製造,不是普通牧民製造的土箭。

孫英基本上可以判斷了,附近出現了一支突厥軍隊,狼羣敢襲擊他們,說明他們人數並不多,最多百人左右,應該是一支突厥巡哨隊。

“將軍,我們怎麼辦?”士兵低聲問道。

孫英起身對衆人道:“這頭狼中了九支箭,其中至少五支射在致命之處,這隻狼不可能跑太遠的距離,如果我沒有料錯,這支突厥巡哨隊就在我們附近了。”

士兵們頓時緊張起來,草原上視野開闊,十幾裡外的敵人都能看到,會不會敵軍已經發現了他們?

孫英翻身上馬,催馬奔上草丘向北眺望,北方依然是廣闊無垠的草原,但沒有看見任何軍隊的蹤跡,不過孫英發現西北方向有一片佔地數百畝的樹林。

孫英的眼睛眯成一條縫,他看見樹林上方有幾隻鷹在盤旋,這說明樹林內有飛鳥,孫英回頭對手下令道:“放狼煙!”

放狼煙是隋軍斥候之間的聯繫方式,狼糞的煙不容易飄散,就算一條細煙,在數十里外都能看到,不多時,兩名士兵點燃了狼糞,一條筆直的狼煙直衝天空,只要數十里內看見這條狼煙的北隋斥候隊,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

孫英並不急於前去樹林,他要儘量拖延時間等待其他斥候到來,孫英也急需抓一兩名敵軍探子,從對方口中探知突厥主力大軍的情報。

就在這時,遠處樹林上空一陣驚鳥飛起,只見從樹林內衝出一隊突厥騎兵,大約有百餘人,他們兵分兩路,一左一右向隋軍斥候包抄而來,這支突厥巡哨隊同樣是想抓捕幾名隋軍斥候,從他們口中探得隋軍的部署情況,他們埋伏在樹林內,企圖伏擊隋軍斥候,只是孫英並沒有上當,反而點燃了求援的狼煙。

孫英並不想和突厥軍隊硬碰硬,他立刻喝令道:“向東撤退!”

五十名隋軍斥候迅速調轉馬頭,跟隨着孫英向東疾奔而去,百名突厥騎兵緊追不捨,這也是突厥騎兵的自信,在草原上騎馬追逐,突厥騎兵根本就沒有把中原漢人放在眼裡。

雙方相隔數百步,雖然突厥騎兵漸漸追上了隋軍騎兵,但他們始終沒有進入三百步的距離內,半個時辰後,他們已奔出三十餘里,這時,孫英大喝一聲,“準備迎戰!”

隋軍斥候紛紛勒住戰馬,調轉了馬頭,一齊舉起了軍弩,孫英喝令道:“射!”

弩機聲咔咔作響,五十支箭騰空而起,射向窮追不捨的突厥騎兵,這時,突厥騎兵已經在張弓搭箭,他們的制弓水平雖然得益於北逃的河北和幷州工匠,有了極大的進步,但受限於材料和制弓工藝,突厥的弓箭還是要略遜於隋軍弓箭。

突厥弓箭射程在百步,有效殺傷距離在七十步左右,而隋軍弓箭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殺傷距離百步,而弩箭的殺傷距離還要更遠,達到一百五十步,超過突厥弓箭的兩倍。

所以突厥騎兵在張弓搭箭的同時,已經進入隋軍弩箭的殺傷範圍,爲首的百夫長忽然意識到不妙,大喊道:“立刻後退!”

突厥騎兵紛紛後退,但五十支弩箭已經呼嘯着射來,十幾名突厥騎兵來不及撤退,紛紛中箭落馬,就在這時,從南面和北面又出現了三支隋軍斥候,孫英之所以停住軍隊東撤,就是因爲他召喚的援軍已經趕到。

南面的兩支斥候隊立刻分出一支隊伍向突厥巡哨士兵的後方奔去,突厥百夫長見勢不妙,喝令道:“向西北撤退!”

突厥士兵也發現他們陷入了隋軍包圍圈,他們大驚失色,紛紛吆喝着戰馬向西北方向奔跑,這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缺口,他們能否突破隋軍包圍就在此一舉。

四支隋軍斥候隊約兩百名士兵從四個方向向突厥騎兵殺來,包圍圈在迅速收縮,而就在這時,西面又殺來一支隋朝斥候隊,這是第五支隋軍斥候隊,他們正好擋住了突厥騎兵的突圍之路。

突厥騎兵眼睛都紅了,怒吼着,揮舞着戰刀和長矛向隋軍騎兵殺去。

這支突厥巡哨隊也是突厥軍隊的精銳,他們披掛着全套牛皮鎧甲,頭戴皮盔,有木盾和突厥制式弓箭,手執鋒利的長矛和雪亮的戰刀,胯下是最雄健的戰馬,戰馬要害處也覆蓋着牛皮鎧甲,但和隋軍斥候相比,裝備就明顯低了一檔。

隋軍斥候的戰馬也同樣是從草原輸入的優質戰馬中挑選而出,絕不比突厥騎兵的戰馬遜色,他們披掛着明光鎧甲,手執精鋼短槊,腰挎橫刀,後背圓盾,同時配備了角弓和軍弩,這就是北隋的國力體現,他們的生鐵產量遠遠超過突厥。

突厥騎兵的優勢在於騎術,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對戰馬的駕馭能力要比隋軍騎兵強得多,他們之前沒有能追上隋軍騎兵,原因並不是隋軍騎兵的騎術高超,而是突厥騎兵的戰馬也披掛了皮甲,戰馬的承重量要遠大於隋軍騎兵。

這是兩支精銳騎兵的較量,五十餘名從西面殺來的隋軍斥候擋住了突厥騎兵的撤退,兩支軍隊激戰在一起,這支騎兵的殺來使突厥騎兵的突圍希望落空,只片刻,從四面八方殺來的隋軍騎兵斥候便將這支百餘人的突厥巡哨隊團團包圍。

一刻鐘後,百名突厥騎兵在不斷趕來的隋軍斥候的不斷絞殺下漸漸死傷殆盡,草原上到處是突厥騎兵的屍體,五名突厥人最終成了隋軍斥候的俘虜。

數百名隋軍斥候調轉馬頭向南面的乞伏泊方向疾奔而去。

第176章 深夜來客第506章 渤海之軍第678章 水軍主將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360章 兵不厭詐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1245章 再度政變(上)第808章 無米之炊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935章 虎谷夜警第15章 弘農楊氏第162章 途中遇警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219章 火上澆油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353章 魯郡伏擊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12章 當面挑戰第114章 平壤登陸第879章 含蓄之勸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655章 奪取幽州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256章 裴府家宴(下)第58章 鬥智鬥勇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705章 西撤燕城第622章 風聲鶴唳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863章 志同之友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59章 殊死決戰第847章 手足相殘第1181章 天下大戰(三十九)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94章 盧府壽宴(六)第27章 半年籌謀第583章 內部分歧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677章 老將到來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883章 資政議事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326章 緊急北上第10章 少年皇族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1084章 拼死突圍(下)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1166章 天下大戰(二十四)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637章 夜襲先鋒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314章 尉遲初戰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793章 兵臨城下第869章 新科進士第923章 防禦漏洞(上)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656章 不戰而退第1165章 天下大戰(二十三)第93章 盧府壽宴(五)第1229章 唐宮政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