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渡江做說客

長江滾滾,浪花翻騰,東流到海,一去不復回。

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臨江憑弔,感慨長江的豪邁與水勢。

此刻,一艘不起眼的篷船,從北岸駛向了南岸,篷船內,杜伏威與西門君儀夫婦面對面坐着,正在渡江,三人的目光不自然地回望北岸。

在一個月前,他們還是歷陽郡梟雄,佔據歷陽、江都、鍾離三軍,江北之地都在他們的管控之下,杜伏威是江北的霸主,一聲號令,二十萬江淮軍聽從調遣。

但眼下只剩下他們三人,顯得有些淒涼。

“真想不到,一個月過去,我們江淮軍就一敗塗地,三個郡啊,就這樣被朝廷收拾了。”西門君儀還是想不通,爲何會敗的這麼快。

剛開始,他們開始佔據了上風,似乎從羅昭雲御駕親征之後,形勢就急劇逆轉了。

西門君儀的夫人王氏用手捅了他一下,讓他注意言辭,畢竟江淮軍的主事人是杜伏威,他纔是最大的失敗者,一敗塗地,心情應該更糟糕。

杜伏威接下腰間的酒壺,飲下一些,苦笑道:“當初是我太輕敵了,也小覷了天下英雄,總覺得自己稱霸江淮,已經是人中龍鳳,並沒有對朝廷,尤其是這個陛下多重視,沒有想到,他比傳聞的更會用兵,思維更獨特,非吾等之敵!”

王漱蘭嘆道:“其實,北方那麼多梟雄,割據一方,最後都被他收拾了,這也是他的實力,我們的軍隊與朝廷正規軍比起來,在武器裝備,兵甲戰馬等方面,都有所不如。”

杜伏威說道:“這就是大勢,無人能夠抗衡,北方已經統一,只差蕭樑垂死掙扎,以及江南一塊亂局而已,扛不住多久。我們這次回到江南,如果能夠遊說成功,減少傷亡,也算對江南百姓一個交待。許多昔日的將領,也不必再戰死了,對抗朝廷,以及沒有了意義,不如早一點歸順,一些人還能繼續爲朝廷效力,得到官爵,在大華新朝中,站住腳跟,也能保護好族人。”

西門君儀似乎有些不願意做朝廷的官員,興致不高,問向杜伏威:“義父,若是江南真的穩定下來,你還會在朝廷做官嗎?”

杜伏威神色猶豫了一下,說道:“那個就由不得我了,聽從朝廷安排吧。”

哪怕他不想繼續爲官,但是朝廷若是有了任命,他推辭不掉,也只能接受,畢竟他曾經起義成爲諸侯王,威震一方,是個潛在威脅,不安因素。朝廷不會放心讓他繼續留在地方的,肯定會圈養在京城,給一個閒職,老實帶在京師內被監視,才能保住性命,否則,留在地方也遲早會出事。

一旦出現什麼流言蜚語,要謀反的言論,杜伏威肯定要被緝拿、抄斬,因此,留在京城的確能夠保命。

西門君儀道:“義父,這一次去江南,完成了朝廷交待的事,我和漱蘭,打算離開了,去往百越之地,不受朝廷管轄,也不再對抗朝廷,但是,也不受那個氣,隱姓埋名,隨意一些。”

杜伏威看着他夫妻二人,沉默了片刻,微微點頭道:“好吧,去留都隨你們。”

........

到了南岸,天已經下了毛毛雨,杜伏威帶着二人,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掩人耳目去往當塗城,那裡的守將,是杜伏威的舊將親信,可以從這裡入手,然後以此爲根據點,選一些人手北上,混入江寧城,遊說不成的情況,只能發動兵變了。

輔公拓有七八萬人馬,加上北岸投奔過來的逃兵,加在一起也有十萬之中,都聚集在江寧城內外,以及石頭城、古渡口之處,佈下兵馬做防禦。

江寧城又有金陵之稱,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三國時期,吳帝孫權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此後,東晉、南朝的宋、齊、樑、陳均相繼在此建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稱。

當然,也有一個“埋金”之說,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

輔公拓今日在府內,也開始忙碌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江北都被朝廷攻陷,下一個目標,就是渡江南下,平定江南,輔公拓這一年來坐鎮丹陽郡,嚐到了手握大權的滋味,自然不肯輕易交出權力。

所以,劃江而治,是他身邊謀士左遊仙策劃的,團結江南幾路諸侯,對抗朝廷,不讓敵軍順利渡江,這樣江南一片,恢復當年亂世中的吳國勢力,他輔公拓也能稱王稱帝。

“左先生,我們的兵馬,能否擋得住朝廷大軍,那杜伏威可是有二三十萬兵馬,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輔公拓詢問。

左遊仙微笑道:“杜伏威太傻了,主動出擊,想要圍殲朝廷的先鋒軍,卻被朝廷的援軍截住,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輸得不怨,我們則不出擊,就是以長江天險爲線,對抗朝廷渡江,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長途跋涉,補給困難,加上南方進入冬季之後,開始陰雨綿綿,一個月不開晴,北方士兵不習慣,肯定會接連生病,到時候就會退走,到了明年,我就軍隊繼續擴大,就跟朝廷如此對峙下去。”

輔公拓點頭,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就在這時,有侍衛稟告,將軍府外,杜伏威帶人登門來見。

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國無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門臣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五百六十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六章 拉攏人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八百三十章 定計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八百九十章 竇俠女的目標第四百五十一章 論豪雄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五百零九章 來賀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六百三十一章 設立驛亭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七百七十四章 盤踞關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約第四百七十三章 規模壯大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隱患第六十九章 打壓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關破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四百四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三百四十六章 話離別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四百四十六章 出手救場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兩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二百七十六章 接收伏俟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約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八百零九章 發兵洛陽第七十八章 登臨羅府第六章 蟄伏隱忍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七百零六章 交鋒難免第八百一十六章 負隅頑抗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軟禁杜總管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七百一十章 圍堵玄霸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鋒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應第二十五章 賣糧車隊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擾敵營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八百八十一章 謀劃突厥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撫東都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戰河灘第一千零四章 君臣坦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