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

隋煬帝楊廣這些日子一直在考慮,如何牽制關隴貴族,打壓舊閥實力,強化中央集權,因爲這兩三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發生過太多的朝代更迭,藩王作亂,門閥割據,威脅皇權,楊廣想要大隋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解決門閥士族的問題。

這是國之根基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傷根掘基,王朝倒塌,不可冒進。

但是隋煬帝恰恰是個急功好利的性格,他心中有着功蓋三皇五帝,勢超秦始皇,成爲千古一帝的霸氣,但是畢竟大隋開國,是他的老子實現的,開國之名他得不到了,但是他要實現大業,稱霸宇內,再現古代聖君,四方蠻夷來拜的盛世。

可門閥士族,卻嚴重製約了他,甚至危及他的權力和統治,他的父親就是以外戚專權而得北周天下,隋煬帝可不想,這些八大門閥,還要那些一流豪門,能夠威脅他的統治。

拉攏寒門,提拔寒士,來平衡門閥,分化貴族權力,這是隋煬帝的想法,但如此實施,卻一時不知從何處下手。

此時,隋煬帝楊廣問向了羅昭雲,頗有病急亂投醫的想法,還夾雜着試探,以及無心之舉,總之,隋煬帝這個人,性情多變,古怪得很,有時候的想法,不能按常理揣度。

羅昭雲猶豫了一下,看宮內倒是沒有什麼外人,但仍是拘謹,畢竟他要是說些不利於門閥的,擔心會將門閥得罪了,以後在朝內,可是寸步難行了。

楊廣城府也頗深,否則不會在奪嫡中成功扳倒太子了,他看出羅昭雲的猶豫,心中略村,一揮手,讓所有宮女侍衛們退出房外,只留下蕭皇后和小公主,還要幾名侍衛,都是站在角落,如果低聲說話,不見得能聽到。

羅昭雲放下心來,回答道:“臣以爲,當廣開科舉之路,選拔人才,給寒門一定取仕機會。”

其實,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爲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爲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據史書記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但是這種舉人,都流於形式,最後推舉上來的,肯定都是關係戶,跟寒門關係不大。

楊廣狐疑道:“科舉選人?這方面,朕也早有考慮,打算設置‘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學業優敏’等十科舉人。再詔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等四科舉人,拓寬選拔舉人的途徑和考覈,但執行起來,恐怕還是難免被門閥控制。”

羅昭雲聽完,明白楊廣所說,都是隋代推行的舉人制度,但是臨時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舉人的特徵,以具科舉制的雛形。在大業中間,伐遼東之前,隋煬帝還曾設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去士,這才標誌着科舉制已經誕生了,但僅此而已,並沒有真正實行下去。

因爲不久伐遼東之後,科舉就荒廢下來,隨後三伐遼東失敗,天下烽煙,諸侯並起,楊廣躲避到江都去,北方几乎一片混亂,科舉沒有推行起來,就夭折了,直到唐朝,科舉制度才真正實行。

不過,如果以爲唐朝科舉對國家影響很大,那就錯了,因爲在唐朝的科舉,取士的名額太少了,一屆科考,三年一次,一共才錄取二十人,最後都是成爲翰林院等執筆官,才如李白,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權官職,對朝政影響不大。

只有到了宋朝,科舉取士,纔是最主要途徑,趙匡胤爲了拉攏寒門士子,不讓這些文人搗亂,使讀書人都能堅決擁護朝廷的領導,所以科舉更加全面,選人的數量也多,宋代的門生、學派黨爭也最多,讀書氛圍也最好。

羅昭雲開口道:“臣所說科舉,不是傳統意義的舉人和選拔管理,可是通過一種較爲公平的途徑,讓所有人在皇帝的監督下,憑着真才實學,進入朝堂爲官,他們會直接成爲陛下的人,這樣略過的門閥考覈,他們都會絕對效忠陛下了。”

楊廣眼神一亮,露出驚喜之色,連蕭皇后、小公主聽完,也都感到驚奇,不知他有什麼辦法?

“可以跳過門閥控制,甚至能讓朕親自監督,究竟是什麼辦法?”

“考試!”

“考試?”楊廣錯愕一下,有點不知所云。

羅昭雲振奮道:“就是科舉考試,不是通過那些表面的賢能、正直、德行等,主觀考覈,而是讓寒門與貴族的公子,讀書後進行科舉考試,可以分文章卷、治國卷、軍伍兵法卷、建築算術卷等,分科取士,不但可以選出一些精通儒學,擅寫詞賦的士大夫,還能選出精通治國理論的官吏,懂得兵法的武將,精於建築、算術、工匠的人。”

楊廣聽完,表情變化,然後啼笑皆非道:“哈哈,這個想法,朕還是首次提到,依靠答卷寫字嗎?這倒是能避開一部分門閥插手,只不過,你所說建築、工匠之流,他們如何有資格參與這種朝廷科舉,真是荒謬!”

隋煬帝有贊有斥,對羅昭雲的建議,一部分覺得可行,一部分覺得異想天開。

羅昭雲心中一嘆,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在這個時代太深了,連皇帝本身,都覺得天經地義,更何況那些貴族和百姓了。

“這樣一來,士子們就真的能崛起,步入朝堂嗎?”楊廣還要疑問。

羅昭雲道:“朝廷頒佈科考的書目,讓貴族和寒門子弟,各自學習,然後統一出題,或是各州一張卷,從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級級選拔,出現童生、秀才、舉人、貢生、進士不同級別,籠絡讀書人,壓制貴族勢力,到最後一關,陛下親自在宮殿監考,所有來京城殿試的人,都成爲天子門生!以前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演變成‘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陛下就能將收天下文人爲己用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計謀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宮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遼水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擊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九百五十三章 慘烈之戰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開心扉第五十八章 掩殺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一百一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圖改變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九十四章 觀音婢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七百三十九章 爆破城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訪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六百零一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五十一章 唯有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一百八十四章 棄城投降第一千一十八章 殺豬菜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蕭後第七百章 立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圍截殺第五十章 鐵甲鏘鏘雄威壯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一條鞭法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二百二十三章 興,百姓苦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圍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陽城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八百零六章 克澠池第二百八十四章 圍獵佈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八百一十章 應對之策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六百一十九章 遊說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鍋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難與共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一百三十章 護行出發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戰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將第八百九十一章 癲狂的一夜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漲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三百章 歡喜冤家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第四百八十章 驚人言論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勢殺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佈於衆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三百四十九章 心如蛇蠍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