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早有擇取

隋煬帝楊廣臉色陰沉,很不好看,聽不進去勸諫,因爲他覺得自己三十五六歲才登基,到花甲之年,剩下二十多年,許多大業,根本來不及一件做完,再開啓另一件。

再說,大隋強盛,修一條河,建一座城,有那麼難嗎,可以讓一個王朝動搖?

楊廣不信,一個國家,動工的項目多得去了,又不是各地都建城、鑿河,而是隻建造了一個東都洛陽而已,鑿出一條運河,還是福澤百姓,怎麼會有反意,難道百姓就不能體會他的良苦有心?

即便動用民力,東都用得是洛陽一帶的人,鑿河是河北、山東、江淮一帶的人,又不重複,有何困難?

難道堂堂富強大隋,承擔不起這些開銷嗎?楊廣心中冷哼,稅收和國庫儲存,他心裡清楚,用在這兩項上,根本動搖不了國本,而且是一勞永逸的事,爲何不弄?

不是他不聽勸,而是楊廣太自信了,這些事情,絕非頭腦發熱才決定的,而是早在數年前,他就跟謀士們討論了,分析利弊,以及困難程度,對國家的好處等等,這時候有人反對,他根本不會聽進去。

高熲還有說什麼,卻被元壽打斷了,沒有讓他繼續說話,這也算變相的保他吧。

楊廣拍板之後,確定下來,等三日後朝會,就要公佈了。

“朕對督建大運河的官員,還沒有確定,楊國柱,你的身體如何了?”楊廣冷冷地問。

楊素答道:“老臣進來頑疾復發,多是當年征戰的暗疾,這麼多年下來,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在這時候疊加迸發,只能在家安生休養了,恐怕不能爲陛下再分憂了。”

羅昭雲聞言一動,心中想着歷史記載,似乎大業二年,楊素就要一命嗚呼了,現在是六月份,沒剩下幾個月了。

楊廣點頭,看不出是喜是憂,說道:“回頭朕會派去御醫,爲你診斷,如果真的是傷病復發,以後可以不必上朝了,在家安養吧。”

“多謝陛下體諒老臣!”楊素謝恩。

但是,楊廣和楊素,再也不像當初那樣如膠似漆的合作關係,反而有些隔閡和冷淡了。

原因不難理解,楊素身爲尚書令,隋朝第一官,還在宰相之上,加上楊族勢大,功高蓋主,連太子、齊王等人,見了楊素都不敢得罪,以小輩自居,許多官員更是不斷拜訪他,企圖被關照一些,加快提拔,簡直就是大權臣。

這一年內,許多御史臺遞上來彈劾楊素收取賄賂、賣官的摺子,讓隋煬帝有些煩感了。

而且,楊廣現在信心膨脹,越來越想幹大事,成就聖君,但是一看到楊素,就會想到當初自己身爲晉王時候,爲了抗衡太子,不斷花重金來拉攏楊素,還有敬重他,依仗他等等往事,這讓楊廣心裡不舒服,就好像有根刺,不拔掉,總是無法斬掉過去的陰影。

幾個月前,他在宮內,聽聞楊素在府上因病昏倒的消息,不知爲何,竟然莫名地興奮幾分。

“衆人覺得,誰負責此次開鑿大運河的總管更適合?”

宇文述瞅了裴世矩一眼,後者會意,拱手道:“陛下,臣以來,宇文述將軍,文武皆通,威望甚高,是最爲合適人選。”

於仲文也附和道:“臣也認爲,宇文將軍適合。”

蘇威、郭衍等人都紛紛跟着表態,宇文述也起身道:“陛下若讓老臣負責,覺得不會辜負聖意。”

楊廣最信任的人,就是宇文述,看他如此積極,哈哈笑道:“甚好,宇文愛卿,能如此積極爲朕分憂,朕允了。”

“多謝陛下信任。”宇文述有些激動,畢竟開鑿運河,是大工程,大項目,油水肯定大,而且如此影響後世的功業,他做總管,未來的隋史上,肯定也有他濃重一筆,最主要,可以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拉進來歷練,接觸地方官員,也算是下鄉鍛鍊吧。

“羅成,這一次,你是否還要參與進來呢?”隋煬帝問向坐在邊角的青年。

羅昭雲起身回答:“臣不打算參加,而是準備另擇去處,爲大隋效命!”

其實,羅昭雲早就想好了,他絕不參與進來,雖然大運河看似是利在千秋的好事,但是楊廣操之過急,未來將有百萬勞工,死在開鑿運河中,民怨沸騰,但凡參與的官員,如麻叔謀等,名聲都很差,被百姓怨恨。

羅昭雲可不想自己名聲弄臭,人人喊打,這樣大工程,如果在二十一世紀,三峽小浪底、高鐵等,那都不是難題,因爲機械化作業,但如果在隋朝,而是加快完成,肯定要死很多人,兩岸百姓承受不住,怨氣自然發泄在負責開鑿運河的官員,還有朝廷君主身上了。

此外,他跟宇文述關係一般,跟宇文化及等人,相處不咋地,因此得知宇文述做總管後,他就更不參與了。

隋煬帝楊廣狐疑道:“羅成,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來。”

羅昭雲解釋道:“是這樣,上次朝會,臣聽見邊關不寧,吐谷渾和吐蕃相繼強大起來,屢次進犯我大隋邊境,導致邊疆百姓不斷受苦,時常被掠奪。而且吐谷渾佔據了青海高地,是我大隋通向西域絲綢之路的重要位置,若讓西域諸國早些與我大隋通商往來,來中原朝拜陛下,這吐谷渾的威脅,就要掃除。臣不才,先後參與了戰突厥、平漢王之亂,積累了少許經驗,如今臣已經接近弱冠,渴望再去邊疆歷練,爲大隋守護邊城,讓犯我大隋邊境的番邦賊寇,嚐到苦果,不敢滋擾,也爲日後陛下對西域施策,提前過去佈局!”

楊廣聽完,先是一愣,然後雙眼冒光,忍不住拍掌大笑道:“小小羅成,卻有如此豪氣,更是深知朕的意圖,吐谷渾這顆釘子,朕早就看上了,只不過,一直沒有騰出手來,也好,朕就派你做將軍,先去邊疆歷練,整頓邊防府兵,等兩三年後,朕開通了運河,穩定了江南,就要揚鞭北上,馳騁大漠和西域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爲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二章 一入侯門深似海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五百七十一章 桃花林下少女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類奇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七百一十八章 奪虢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與肉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七百章 立國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壽宮變 中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斷了後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謀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戰大捷第六十一章 別離酒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五章 廟堂之爭第七十七章 算計未成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局將啓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九百九十章 黨爭之兆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低武層次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機四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二百一十章 無可奈何第九百二十六章 隕落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圍殺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軍第五百零四章 相處以沫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慮細微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帳內議事第一百三十章 護行出發第十九章 政鬥漩渦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奮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紅顏知己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後勇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八百五十八章 岌岌可危的太谷城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八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八百零五章 敘話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軍迎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氣相投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二百七十四章 鬥嘴冤家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驚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陽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