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

魂雄氣壯九州東,一敞天門旭日升。百代帝王趨受命,萬方處士向蓬瀛。

這是描述五嶽之首泰山的詩句,古之帝王,文人墨客,對登泰山皆情有獨鍾,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泰山虎踞龍盤於齊魯平原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滾滾波濤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方圓上百里,巍峨又雄奇。

王薄自長白山起兵後,得知齊郡的張須陀開倉放糧,招募府兵,要來攻打他的隊伍,於是將隊伍拉至魯郡的泰山腳下駐紮,與孟讓合兵在一起,足有十萬義軍,駐紮泰山下,想要藉助這裡的地勢,以及雄渾氣魄,擊垮隋軍。

這十萬義軍中,大多武器不全,衣甲不全,無法保持統一的顏色,旌旗混亂,完全的雜牌軍。

以前王薄與孟讓都分別擊敗過幾股地方隋軍,但那都是缺少訓練的半農半軍性質的府兵,臨時組建居多,鬥志不高,沒有對義軍造成多大威脅,但是這一次情況不同了,張須陀乃是軍中的正規將領,曾跟隨史萬歲、楊素打過突厥,鎮壓過漢王叛亂,有多次實戰經驗,雖然最近幾年,名聲並不顯赫,但的確是一名戰將。

而且這次張須陀在齊郡招募許多壯丁,打折保家衛國、維護地方安寧的口號,頗得軍心,凝聚了三萬人馬,武備精良,戰騎就有三四千,來勢洶洶。

王薄與孟讓登上了泰山,眺望遠方煙塵飛揚,滾滾本來的騎兵,還有整齊又素的正規軍隊伍,都感到了壓力。

“孟賢弟,你有何對敵高見?”王薄主動詢問。

“王兄,愚弟以爲,咱們合兵之後,足有十萬大軍,聽說張須陀只帶了三萬人,相差懸殊,而且,他們的士兵,與我們的將士,都來自這片齊魯之地,可以說,都是一方水土的人,我就不信,都是新招募不久,他的軍隊就能打敗咱們的兵馬,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咱們三打一,還打不過他們嗎?”孟讓長得有些粗獷,身材高大,學過一些武藝,曾代表擊敗當地幾股府兵圍剿,心高氣傲,已經不把隋軍放在眼裡。

王薄微微點頭,說道:“咱們兵馬的確三倍於隋兵,只是帶兵之道,講究兵法和計謀,絕非人多一方就能夠勝利,張須陀在軍中雖不算赫赫有名,但也有幾分本事,我等不能輕敵,先派人叫陣,跟隋軍廝殺一下,試試隋軍的斤兩,再做後續的部署。”

孟讓贊同道:“也好,那就按照王兄的意思辦,我軍中有一位悍將,名叫秦英,父親是當地的一位拳師,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本領高超,使一手好刀法,不妨派他出去迎戰,斬幾員隋軍虎賁俾將,先殺一殺隋軍威風,揚我三軍士氣。”

.........

羅昭雲撩開車簾子,發現一簇人馬前來迎接蘭依娜塔格,在那裡客套一番後,前面帶路,前往十里外的僕骨王部。

僕骨族是一種民族統稱,真正的僕骨人,遍佈方圓幾百裡的草原,肯定有大大小小不少的小部落族羣,而塔格要趕往的地方是僕骨王部,也就是僕骨酋長和幾位貴族居住的大部落。

鐵勒諸部中,僕骨族的實力居中上等,薛延陀最爲強盛,在鐵勒族羣中佔用主導的地位,但是薛延陀人好戰,而且這一代的薛延陀王性格殘暴,在鐵勒中不得人心,所以一些小族羣,往往跟僕骨、回紇團結起來,共同抗衡薛延陀的欺壓。

趕路小半個時辰,車隊終於接近了僕骨王部,這是一個土城,比鄰水草豐富的湖泊與水系,圍建了一個土城,城牆只有一人多高,用積土夯實,上面插着木樁倒刺,作爲防禦線。

有些地方設有高臺、箭塔等,有僕骨的弓箭手在上面執勤,這方圓數裡的外郭,已經算不小規模的堡壘了。

土城外,騎兵不斷出動,四周巡邏戒備,畢竟可敦到來,還有鐵勒部族不少的酋長、貴族前來,參加盛會,極爲隆重,所以安全警戒方面,不容馬虎。

塔格身份尊貴,車隊順利放行,進入了城郭內部,裡面基本都是帳篷結構,一家比鄰一家,一些牧民家還帶着籬笆院落,大部分家都是一頂帳篷,光禿禿在那,越往裡面越密集,排列有序,帳篷也越高大華麗。

沿途看到不少部落的男女在忙碌着,有的在淘米煮飯,有的在砍柴,有的在餵馬,衣履鮮雜,不像中原那麼多講究,還有胡笳、羌笛、馬頭琴的聲音,在部落內飄蕩。

“你們在這裡紮營,我去見可敦!”塔格對着領隊吩咐一句,在侍衛的保護下,去往可敦的駐紮營地。

羅昭雲和青霜下了馬車,身子好轉許多,他們穿着草原人的胡服,觀賞着遊牧民族的酋長村落,這樣的場景,羅昭雲只從一些影視劇內看到片面一角,根本不及這等十分之一的真實。

青霜走出幾步,看到一些營帳外的鮮活面孔,忍不住低聲道:“看他們的樸素的族人,生活如此簡單、充實,很難想得到,他們上了戰場,那樣野蠻,如虎豹豺狼一般,南下作惡,時刻想要入侵中原。”

羅昭雲嘆道:“草原部落,沒有農耕,由於不斷遷徙,無法固定下來,導致教化不足,性格里有質樸的一面,也有野蠻的一面,他們對自己家人、族人,還是能夠愛戴,對待其它族羣,還有中原人,就不當族人看了,當然不會手軟。”

“我聽說草原上的女人,就如同貨物一般,會被隨意處置、送人,而且草原風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沒有中原的倫理之念。”

羅昭雲當然清楚這些言論,因爲後世不少專家曾分析過原因,最後的結果還是跟保護本家族財產有關,目的是不想讓喪偶的的繼母、嫂子們,帶走家族的牛羊和孩子,給娶下之後,繼續在本家族生活,一來能繼續照顧孤兒寡母,不受外姓人欺凌,二是能守住家業不外流。

“嗯,這是他們世代留下的風俗,跟環境有關,我們不必以中原儒家的思想來看待!”

青霜撩着額前的一縷髮絲,問:“對了,你打算在草原逗留多久,然後我們去哪?”

“等僕骨的事結束,我們就離開,先不回中原,陪我去一趟吐谷渾吧,到那裡見一見李靖、侯君集他們,然後再從吐谷渾秘密回長安,估計也要過年了,在長安部署一些事,明年中旬再回洛陽,正式現身。”羅昭雲心知肚明,隋朝要天下大亂,他要提前去吐谷渾,將幾年前佈下的親信們重新籠絡、試探,然後到長安提前佈局,等待天下爭雄時候,能夠有所側重。

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三十九章 僕骨王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求子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陣交鋒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亂真第一百零七章 技驚四座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襲殺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六百二十二章 發兵土樓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協議生效第三百八十八章 驟然夜襲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五十二章 熱血疆場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連拔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圍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二百九十章 李淵城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來犯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六十二章 長安行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會第五百四十一章 衝鋒攻陣第七十九章 羅家老爺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試圖改變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選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七百三十章 武鬥不如牀鬥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孫密談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佳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敵策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報第一百二十三章 紅拂侍女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紈絝枉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六百八十九章 霸王暴斃第六百九十章 謀巴蜀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軟了第八百三十章 定計第一百五十四章 祭旗點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約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歸第十一章 遇襲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圍成皋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六百三十二章 撥亂反正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誠交流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奪長安城第八十九章 逍遙一嘆第六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第五百八十一章 驚天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聰慧的塔格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親自南征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邊塞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戮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辭舊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