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

羅昭雲聞言楞了一下,聽出對方似乎有意提拔自己,要帶入京師,好奇地問:“周將軍要返回京師?”

周羅睺微笑道:“羅成,你可知本將軍目前在朝的官職?”

羅昭雲露出幾分尷尬之色,他雖然知道周羅睺在歷史上有些名氣,是南陳的舊臣,與蕭摩訶並稱南陳的雙雄,兩位常勝將軍,投隋之後,似乎周羅睺支持楊廣,蕭摩訶卻跟楊涼走的很近,這些都是歷史的記載。

不過,他不可能把這個時代的古人生平都記得很詳細,對於周羅睺目前的官職,有些模糊印象,但說不清楚。

周羅睺絲毫不以爲忤,笑容不減,說道:“本將軍現爲東宮右衛率,享爵義寧郡公,按照大隋朝例,除震守邊戍和地方府兵的將軍外,其餘將軍、大將軍等在無戰時,都必回到京師覆命、當職,任其它官爵職務,到了戰時,會臨時委派各路軍的指揮將軍。”

“其實不光是我們這些領兵的將軍,就是你們各路集合來的府兵,大戰結束後,都要遣散回到各地府兵所,聽候調遣。而邊戍留下的兵馬,仍是本地的府兵,一邊戍守邊疆,一邊開荒種糧,因爲他們的戶籍都在邊戍,管理方便!其它人,自然是回到原籍之地的軍旅效命!”

羅昭雲點着頭,大隋實現兵農合一的府兵制,還不是募兵制,在一些重要邊塞和關隘地區,重要地帶,都設置了許多府兵,與郡守的兵馬互不相統,卻算是常規軍的一種儲備力量,如果大戰結束,他要回幽州的話,此行目的,卻只實現了一半而已。

“東宮右衛率?”羅昭雲默默唸了一句,腦海中想着歷史上東宮十率的定義。

太子東宮有十率衛,分別是左右衛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監門率府、左右內率府,前三率可以領軍府三至五個不等,但後兩個率衛府卻不領府兵,爲太子直屬的親兵,由其直接掌握。

羅昭雲短暫之間,考慮着是否應該答應,一旦應允,便是跟隨周羅睺,站到了楊廣一邊,好在這是仁壽三年夏,明年隋文帝就要駕崩,楊廣登基,早已是歷史的定數。

如果現在投靠太子楊廣一方,倒是沒有危險,朝堂之上,估計大部分勢力都被他控制了。

“卑職去哪,都是爲國效力!今蒙周將軍賞識,提攜晚輩,若再託辭,就是羅成太不知好歹了。”

“爽快!那就這樣說定了,憑藉你這次殺敵功勞,回到京師,在東宮率衛內,也能封個好差事,依然歸我統領!”

羅昭雲抱拳道:“晚輩謝周將軍知遇之恩,感激不盡!”

“不必客氣了,看到了你,就好像看到了老夫當年的血勇和氣概,這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不服老都不成了。周羅睺感慨了一番,繼續說道:“記住,這次你是靠自己的本領才收到重視,而非我徇私,所以,你受之應當!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老夫只不過是那個擦掉金子上掩蓋塵沙之人而已!”

羅昭雲再次道謝,二人談論一番,笑談風聲,彼此印象都越來越好了。

當週羅睺走後,羅昭雲駐足輕嘆,也許這是一次機會,走入長安城,接觸到大隋朝廷以及高層官員的生活,親身來見證大隋的興衰。

楊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歷史上,幹了那麼多豐功偉績,爲何會二世而亡,丟了江山,成爲千古暴君的代表人物?

隋煬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卻爲何最後把一個繁榮強盛的大隋王朝,給弄得千瘡百孔,手握重兵,爲何衆叛親離,連各地的叛軍都無法剿滅?

羅昭雲非常的好奇,因爲在歷史上,隋煬帝楊廣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功過是非,學術界始終難以定論,不少學者在爲他翻案。

儘管隋書正史也把隋煬帝貶斥一番,但畢竟隋書的主編者魏徵,是個忠諫之臣,爲了給唐太宗以及後代的大唐君王做反面教材,在管理編書的時候,特意去掉了一些有利隋煬帝的言論,主張把隋煬帝的形象徹底黑化,有其政治目的,也是爲了不讓李世民重蹈覆轍。

畢竟在當時,隋煬帝殺兄逼父奪權,霸佔文帝寵妃,登基爲帝,李世民當時奪權登基的過程,跟他太像了,魏徵也是擔憂李世民會像楊廣那樣,一旦爲帝,就極力要證明自己,折騰社稷,所以編纂史書,有失客觀,也可以理解了。

………

次日,大隋騎兵繼續追擊,一路掩殺,使突厥騎兵死傷慘重,天明之後,整個鷹師、豹師全面崩潰,四處逃散,已經不見蹤影了。

十萬大隋騎兵,開始重新集結,結成陣法,撲向了後方的突厥殘軍。

步迦可汗得知前線豹師中伏,已經被大隋騎軍圍殲潰散之後,當場臉色大變,不但沒有了鬥志,連安全感都沒有了。

按照他以往祖上的戰術,把自己的精銳放在後面,監督依附西突厥的各部落兵馬,哪一部落稍有異動,不聽指揮,或是違令後撤,都會以雷霆、狠辣手段,進行鎮殺,以這種武力來威懾各部落。

如今豹師潰散不堪,主力殆盡,沒有對諸部落的震懾力量,步迦可汗本身也就陷入多疑之中,擔心鐵勒、僕骨、薛延陀等部落,會趁機對他不利。

如此一來,步迦可汗自然不敢再迎戰了,哪怕下令讓諸部還擊,都沒了底氣,各部落與西突厥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只要有人挑頭,就有可能兵變,掉過頭圍殲步迦可汗的騎兵。

所以,步迦可汗第一時間選擇撤軍退走,及早返回西突厥的勢力範圍,打算重振旗鼓。

可是草原諸部,這次見識到了大隋騎兵的彪悍,還有步兵的勇猛,開始畏懼大隋,對西突厥產生離心。當步迦可汗捨棄各部逃走後,鐵勒、僕骨、回紇、党項、撥也古等部落首領暗中接頭,決定要同時背叛步迦可汗,依附大隋,名義上歸順東部突厥的啓民可汗。

楊素接到諸部聯盟送來的信函之後,微微一笑,此行出兵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戰,大隋勝了,而且勝得漂亮!

三軍開始折返,浩浩蕩蕩,凱旋迴到了玉門關,雖然步兵損失慘重,但是整體戰局上還是取得重大勝利,楊素下令犒賞三軍,在玉門關內,楊素爲衆將舉行慶功宴,各營盤也都開懷暢飲,酒肉管足,熱鬧喧天。

這一場戰役,勝利來之不易,有戰略的運用如神,有騎軍的鋒利無匹,當然,更多還是八九萬步兵英勇善戰,激烈抗敵,吸引了突厥大軍的猛攻,一點點引入了伏擊圈。

數萬英魂,從此長眠邊塞!

他們的名字,不顯於史,默默無聞,死的壯烈,卻如曇花一現。

這就是古之疆場的殘酷,男兒馳騁之地,豪邁又激烈,代價巨大,生死勿論。

(本卷完)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華學刊第七百零四章 佳麗齊聚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七百七十八章 朝會爭論第一百零二章 大隋風月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煙起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第八百九十九章 談經濟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軍之亂第八十三章 畫龍點睛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六百三十一章 設立驛亭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戰前夕的平靜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決雌雄(中)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運籌千里之外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詭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誆騙之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邊陲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六百零五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第一千一十四章 賑災行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七百六十七章 大戰將至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鐵生意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傑薈萃第三百五十七章 戰前總動員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十六章 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九百七十章 團聚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虜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來交談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敗塗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惡少被治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一十六章 與唐交鋒第一百二十九章 閒談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敗垂成第二百二十章 春夢了無痕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與燈依舊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圍第五百二十八章 盤算賬目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敗身亡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圍江都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七百九十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四百七十九章 階下囚第八百七十四章 斬玄霸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誕生第八十一章 密謀第五百四十章 戰事來臨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慘突厥第五百六十七章 發展策略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苦戰後的勝利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慮細微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革鼎乾坤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一百六十章 正面掩殺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