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

羅昭雲跟這些士子們把酒言歡,放下了架子,言語中對他們都很重視,頓時讓衆人有一種賓客如歸的感覺,心下都覺得,自己來對的地方。

蘇均、蘇昱、虞仁孝、虞澄道、長孫安世、韋義節、於寧志、諸遂良等人,皆出身貴族門第,自幼接觸文化薰陶,視野和家傳等,比寒門的士子要高出很多,這個時代,可不像宋代,教育體制推廣得深,使寒門士子通過苦讀高中狀元,然後如何錦繡前程。

隋代儘管推行了科舉制,開創了先河,但時斷時續,名額極少,一屆人數不足二十,而且被門閥打壓,從沒有重用,所以隋代科舉在歷史上只有開端的意義,實際上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寬,但中榜人數仍極其有限,鄉學、縣學、州學、太學體制並不完善,寒門讀書的覆蓋率還是不夠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視過度,纔會突飛猛進發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攬人才,那麼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貴族的子弟,即便是沒落的貴族,他們的孩子的視野、接觸知識的機會、圈子,也不是耕夫、佃農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這些,羅昭雲這個後世人,雖然看英雄不問出處,但是要找人才,還是得順應這個歷史背景,需要把這些貴族優秀子弟給提前招攬過來。

當然,這些人除了褚遂良、於寧志在歷史上是十八學士而名傳千古外,其餘的人,似乎最高都做到州刺史,在帶兵方面,沒有多厲害,但治民方面還比一般人強。

當天夜裡,羅昭雲就安排這些士子在弘文館入住,衣物、伙食、錢票等,樣樣不缺,讓他們休息幾日,就有任務下發。

唯獨諸遂良一人,被羅昭雲單獨招入了書房密談。

“諸先生,若是本帥接到的情報無誤的話,令尊諸亮,目前正在薛舉的帳下任司馬,作爲西秦的幕僚,爲何你沒有投奔西秦,反而來到了本帥帳下?”

諸遂良先是一愣,然後猶豫了一下,回答道:“既然少帥已經知曉,遂良也就不隱瞞了,家父身在西秦,也是被迫無奈,當初他靠近金城的會寧郡任縣令,因爲在西北治民,有了賢明,被薛舉派人帶回去做謀士,加上大隋本來就沒有了希望,所以,家父也就在西秦起義軍中做官了。”

“不過,家父看出薛舉父子,有勇無謀,帶兵打仗尚可,但不是真正明主,也沒有治國之大才,稱王西北,已經是頂天了。家父派人給我捎來的書信中,不讓我投奔西秦,告誡我在亂世中,得尋真正賢良明主。”

“哦,那你認爲我是明主了?”羅昭雲好奇地問。

諸遂良說道:“現在還說不準,各路稱王中,李密、竇建德都有一定王者風範,但是,身上也各有缺點,終究難成大器,唐王李淵厚重老成,擁有李閥、竇閥、獨孤閥等支持,實力會越來越強盛,目前劍指大興城,一旦短時間拿下,或許也有大優勢,不過,這些人中,以少帥的名聲最響亮,最符合英主的形象,只是,少帥遲遲未動,依舊以隋臣旗號自居,讓不少人失望,沒有來投。”

羅昭雲微微點頭,說道:“那你看出來,本帥日後的動向?”

諸遂良拱手道:“屬下不敢隨意揣測,但是,時勢造英雄,大隋滅亡後,相信少帥不會再支持那些隋室後裔,繼續作爲隋臣了吧,即便少帥願意一心爲隋,只怕到時候,這些代王、越王成長起來,他們第一個要奪的就是你的兵權,那些身邊寵臣、佞臣,第一個還陷害,都是功高蓋主的少帥,那時候,少帥爲自保,也不能不爲自己和家人安危着想了。”

聰明人交流,一點就透,羅昭雲已經探測出諸遂良的目光和心智,看問題很遠,而不像其它人,着急少帥爲何不反,自立爲王,未來會如何等等?

諸遂良越說越激動:“少帥最明智的是,把西北整合,如今六郡在手,開倉放糧,治民擴軍,恢復經濟,推行文教,使西北百廢待興,逐漸恢復,甚至百姓比以前更活得有質感,都擁戴少帥。西北民風彪悍,胡族雜糅,一旦徵兵起來,組成騎兵、悍卒,向隴右、關內衝擊,誰能抵擋得住?到時候西北雄兵數十萬,何愁天下不能平定?”

羅昭雲莞爾一笑,說道:“遂良,你可願意隨本帥出征,做個記室參軍?”

記室參軍官職並不很大,也不像俾將、亞將那樣響亮,只是文職,但可是參與帥帳軍機大事的一員,算是主帥的幕僚和助手,非心腹不用。

諸遂良神色一動,心下高興,知道自己的一番言論,打動了少帥,對自己刮目相看,這是要重用的預兆了。

“屬下願意,追隨少帥左右,助主公有朝一日,完成大業!”諸遂良起身抱拳,彎身行禮。

羅昭雲哈哈一笑,讓諸遂良平身,然後說道:“令尊那邊,你不必憂慮,本帥已經派人打入西秦內部,日後與西秦交戰時候,會讓人保護好令尊,及時轉移,不會讓他傷到分毫。”

諸遂良聞言,心中感動,眼眶發紅,少帥已經想好了如何安置他的家人,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不禁爲自己的正確選擇感到欣慰。

第九百八十四章 禦敵之策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抹柔情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三百三十章 出謎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來交談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課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八百九十六章 殺念消除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連天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尋證人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八百一十五章 鏖戰洛陽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八百零四章 參議軍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軍的擔憂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談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傷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大局定第三十八章 傳授經驗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五百八十二章 圖謀楊隋第九百章 布殺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二百零五章 遭襲了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百四十九章 練兵有道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門之圍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政與科舉第七十章 宴上比鬥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十一章 遇襲第三十四章 積累財富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四百九十七章 途中血殺第四百章 虛張聲勢第九百五十四章 軍醫隊的作用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二十一章 玄霸的去向第七百八十六章 戰國格局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八百零八章 臨陣倒戈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戰告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六十五章 對峙局面第八百八十四章 竇女復仇計劃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五百零三章 相顧無言淚千行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燈燭第四十六章 發現敵情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糧道出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集結號(重要通知)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績歸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鹿之戰第三十六章 從軍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把市場搞活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五百九十七章 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