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

羅昭雲聽到楊廣的話,心中有些暗驚,警惕起來,他在大學研一的時候,就是唐宋斷代史方向的學生,對關於楊廣的研究著作、論文也看過一些,大致都指出,此人性格反覆無常,有時極其感性,憂愁善感,有時候又極其冷血,嗜殺無情。

任何時候,不要試圖去勸諫他,頂撞他,楊廣是個主意極正的人,只相信自己,覺得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足以功過三皇五帝,蓋過秦皇漢武的人物,所以,在他面前,只能順着他態度風向來,否則,沒有好果子吃。

他尋思了一下,覺得無法推辭,只能硬着頭皮再吟一首出來。

“羅成,你可想好?”楊廣態度有些冷淡,審視着他。

宴席上的賓客們全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這青年如何作答,看殿下的意思,這羅成不作詩是不成了,而且如果隨便說出一首濫竽充數,怕是也過不了關。

周羅睺臉色微變,目光緊緊盯着羅昭雲,擔心他性子執拗,不懂變通,頂撞了太子,不說前途渺茫,只怕是日後還有災禍。

他不敢明着打掩護,只能乾着急,暗暗使眼色。

羅昭雲神色略微一凝,回答道:“如此,只能在殿下面前獻醜了,請殿下及諸公莫笑卑職了。”

楊廣聽到他這樣說,收斂的笑容再次鬆了一些,淡淡笑道:“你只管吟出來便好,詩作如何,我等自有體會。”

楊素、宇文述、張衡等人,也都微微點頭,覺得這小子還是很懂察言觀色的。

周羅睺也暗自鬆了一口氣,覺得‘羅成’識時務,並不是完全的愣頭青,倒是安心不少。

雖然即便羅昭雲受罰,跟他關係不大,但畢竟人是他提拔、推薦的,已經或多或少打上了他的印記,周羅睺私下對他又很是欣賞,自然不希望他有何不測。

羅昭雲此時思忖着,回想着邊塞詩,想着一首應景的出來。

他在讀書時期,也算一個文藝青年,語文很高,初中、高中時期背過不少詩詞,這也是爲何選了機械專業後,並不喜歡,毅然辭掉工作,去讀研的一個原因。

因爲熱愛文史,把大學的專業放棄了,不想以機械工藝員的身份謀生,幹自己不喜歡的事。

羅昭雲在上學期間自己也寫過不少古詩和現代詩,但水準嘛,卻並不高,多少年過去已經忘得差不多,故此,在這個時候,他還是思考着那些流傳甚廣的唐詩句。

宴會上三四十人,全都在關注着羅昭雲,不知他能吟出什麼來?

太子身旁的蕭美娘也是美目閃爍,皓質呈露,氣質雍容恬靜,饒有興趣地看着少年的身影。

忽然間,他想到了唐初四傑楊炯的那首《從軍行》,神色一動,朗聲吟了出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羅昭雲很有聲色地朗讀出來,用的是當時的官方切韻之音,那種渾厚有力的聲腔,意氣奮發的氣質,加上他少年挺拔的形象,活靈活現,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好!”場內不少武將都大聲喝彩,他們都是允文允武的人物,不過不願任文職,更喜歡縱橫沙場,故此,引起了共鳴。

哪怕是文士,誰沒有掛劍上陣,建立功業的願望?畢竟,古往今來,許多邊塞詩,都是文人所寫,心中有一股保家衛國,縱橫疆場的美好願望!

但是,那些一心向沙場,血氣方剛的文士,往往一輩子,也沒有真正上過戰場!

文人就是這樣,讚美、嚮往之事,未必實現過!

楊素、長孫晟、宇文述、周羅睺、魚俱羅等人,都是文物皆通的俊傑人物,一聽之下,頓時對羅昭雲刮目相看了。

連牛弘、薛道衡、柳顧言、張衡等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文官、大學士,也都動容了,由剛纔的輕視、質疑、未當回事,到精神一振,全神貫注,嘖嘖稱讚。

楊廣聽聞之後,臉色一喜,哈哈大笑道:“果然是首佳作,古風甚濃,典故頗多,氣勢雄厚,想不到,你如此年輕,卻能做出如此詩文,倒讓本文意外了。”

羅昭雲迎上楊廣的目光,雖然看到他的神色是驚喜,但不知爲何,渾身都有一種淡淡的冷意,看着太子楊廣的眼神,心中涌起一些忌憚,趕緊抱拳道:“卑職憋了幾個月,一路參軍入伍,所見所聞,最後全部融於此詩內,多有瑕疵和不成熟之處,讓太子殿下,及諸位國公、將軍們見笑了。”

“呵呵,此詩已經非常不錯了,當然,瑕疵嘛,誰能避免,楊公,你覺得此作如何?”

楊素貴爲國公,而楊廣稱呼他楊公,表示幾分尊敬。

“某也覺得此詩軍伍之風甚濃,開篇大氣,辭藻不失華麗,透着一種少年英雄氣概,十分難得,比某所作,的確高明不少!”這楊素也算文物全才的人物,沒少寫詩文,但當着衆人面,直接承認少年寫的比他高明,這份心胸和氣度,也令人折服了。

楊廣點頭道:“楊公莫過謙了,羅成詩固然是妙,但國公的詩文,也有獨到之處,日後爾等可以在一起相互研討一番,煮酒論詩,不失一件快事,到時候,莫要忘記叫上本王啊!”

楊素啞然失笑道:“那是自然,若殿下由此雅興,日後某在府內,可舉行詩文會,宴請京城一些上的檯面,擅作詩文的王公貴族,聚興一番。”

楊廣不置可否,淡淡一笑,當然,在沒有登基之前,他還是要謹慎的,不能給外人一種沉迷宴樂的形象;等登基之後,他又有諸多大事要推行,只怕也沒工夫參與了,心中多少有些矛盾。

“羅成,你允文允武,少年成才,出身定是不俗,不妨當着大夥的面,自報一下家門,也讓大家知曉你的世家。”楊廣忽然開口道。

羅昭雲心中盤計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說,不能隱瞞了,抱拳道:“卑職羅成,字昭雲,祖籍襄陽,世代居京兆雲陽縣,祖父羅榮,現爲京城監門將軍,家父羅藝,幽州鎮關府兵的驃騎將軍!”

楊廣早已聽周羅睺提過了,只是再次確認一下,同時讓賓客都知曉,這羅成也是貴族後裔,並非寒門豎子,有提拔的潛力,可堪重用。

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羅戰場第一千二十章 飼養新技術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三百七十一章 被迫棄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二十一章 奪嫡謀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六十四章 意外露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殺第七百零八章 斷其糧草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六百零二章 抵達西海郡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五百一十四章 想入非非第四百九十四章 強勢歸來第九百三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七百八十八章 難得糊塗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擊江東盟軍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主病得治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階段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鋒第五百七十七章 亂軍拼殺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九十八章 閣樓小酌第六十九章 打壓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話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今朝與君狂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報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江淮聚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一百二十六章 謀劃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四十四章 大軍北進第三百一十章 楊族密謀第六百一十三章 議出兵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顯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場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關漫漫真如鐵第四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設立驛亭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閉的平陽公主第九百九十六章 玉石麻將第五十三章 血腥鏖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全線崩潰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楊玄感起兵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九百一十八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第六百章 血拼滎陽第五百五十一章 復國軍反擊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師第一百三十九章 仁壽宮變 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進駐江都城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四十一章 出關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羣妃聚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師歸第兩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朝議(中)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紈絝枉法第四百六十五章 香衣留念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軍渡過河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二十三章 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