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

信都郡,長樂宮!

竇建德接到李淵的親筆書信之後,臉上露出猶豫之色,雖然他早就想過,脣亡齒寒,不能對洛陽見死不救,但是,真要帶着主力軍去援助洛陽,跟二三十萬的大華強軍廝殺,最後兩敗俱傷,他也不會那麼傻。

因爲夏國元氣大傷,很可能會被涿郡的羅藝,西北的李唐,從背後、側方來一刀,河北的爭權就要遭到毀滅打擊。

而且王世充是個小人,反臉無情,口腹蜜劍,竇建德也對洛陽垂涎已久,恨不得大華跟王世充死磕之後,兩敗俱傷,然後再揮師南下,擊退大華,這樣河北軍就能佔據了東都,把河北、河南都整合在一起。

戶部尚書宋正本站出來道:“陛下,李唐既然許出承諾,要給我們送來糧草、軍餉、戰馬、武器,以及派來五千弓箭手輔助,也算出人出力了。而且,有突厥兵馬進犯燕山一帶,牽制羅藝,這樣我軍就可以抽調出更多人馬,對洛陽一帶的大華軍團,發起進攻了。”

左僕射齊善行則道:“出兵雖然是必然,但根據情報,似乎王世充憑藉洛水防禦和攻城壁壘,再堅守半年不成問題,每過一日,兩軍都在消耗,所以,我軍不宜立即就過河跟大華拼個你死我活,建議從東面開始推薦,先攻打黎陽倉,把整條永濟渠全部掌控在我夏國手中,勢力在向齊地推進,趕走李密和徐世績的殘軍,這樣我們可以招募更多的壯丁入伍,開赴前線與大華作戰,還要充足的糧草。”

竇建德覺得齊善行說的很有道理,黎陽倉在黃河以北,永濟渠的南面,一直被瓦崗軍牢牢守住,那一片都是瓦崗軍的地盤。

但是今非昔比,瓦崗軍不足十萬人,而且聽聞李密已經喪失大志,在滎陽酗酒享樂,這是夏軍南下,攻打裡黎陽倉的好時候,有了充足糧草,不但夏國的軍力物資得到補充,還能開倉放糧,招募更多新軍,帶往洛陽作戰。

竇建德微微點頭道:“不錯,朕以爲,我軍走黎陽倉、滎陽的路線是穩妥的,首先沒有黃河沿岸的大華軍阻截,其二就是在進軍中,我軍可以輕易戰勝瓦崗參軍,沿途收拾一些草莽賊寇,提高我軍士氣,對後面跟大華交鋒,起到預熱效果。”

“陛下英明,這樣我軍以戰養戰,反而能磨鍊出來,跟大華交鋒的時候,已經有很強的戰鬥力。”

“陛下英明!”其它大臣們都紛紛附和稱讚。

竇建德對這次作戰非常重視,猶豫一下,說道:“這一次,朕要親自御駕親征,北面有劉黑闥坐鎮,防範羅藝,朕已經放心,但是南面佔據,光靠蘇定方、徐圓朗、王伏寶等幾位將軍,缺乏一個總指揮,朕實在不放心,他們與李靖交手,因爲根據消息,這個李靖擅長兵法,胸裝韜略,很難對付,他在西北立下赫赫戰功,不容小覷,所以,唯有朕親自前往坐鎮中軍,指揮大局,方能安心。”

衆臣聽完,也都贊同竇建德的話,因爲蘇定方雖然是勇將,還即將成爲駙馬,但太過年輕,幾年前曾經攻打幽州時候就中伏擊大敗過,後來再沒有參與大戰、克勝經驗。王伏寶雖然也是大將,但勇有餘而智不足。

至於徐圓朗那是一路小諸侯投靠夏國,讓他掌控二十萬大軍,誰也不會放心。

所以,竇建德打算親自出徵,一來自己領軍作戰,還頗有心得,二來威望足夠,可以震懾三軍,提高士氣,三是牢牢把握住軍權,以防麾下大將功高蓋主。

竇建德當下安排道:“那好,眼下就密切關注大華與洛陽交戰情況,一邊等待李淵和突厥的實際行動,同時調動大軍向東部移動,讓蘇定方、王伏寶襲擊黃河以北的瓦崗軍餘部,拿下黎陽倉城!”

.........

滎陽城內,李密在行宮左擁右抱,飲酒作樂,借酒澆愁,因爲他已經聽聞,虎牢關的守將王君廓,夥同牛進達兵變,投誠大華,把虎牢關獻給了大華將領。

這對他打擊不小,因爲李密已經感到壯志難酬,在這亂世,沒有機會再成大事了,只希望能夠保存一定地盤,能夠稱帝二十年,逍遙快活一番,成就偉業與否,並不影響他睡美人,享受帝王級別的權力和富貴。

土皇帝也罷,至少一人高高在上,不受約束,不必寄人籬下。現在李密越發覺得,當初聽從徐世績的話,沒有立即投奔大華是正確的,否則,哪有這種快活日子。

王伯當今日闖入宮內,臉色鐵青,他是李密最新人之人,也是最忠心的那位,如今在滎陽內,他是大將軍,還封了侯爺,負責行宮的防衛,但王伯當見李密越來越頹廢,實在看不過眼了。

“何人在宮外喧譁!”

一位宮娥慌張跑進來說:“是王伯當大將軍!”

“他來做什麼,朕今日沒有宣他入宮覲見啊!”

“王將軍說有事要面見陛下,否則,他今日就不離去。”

李密被打攪雅興,心中不快,但是他對王伯當還是很信任的,一揮手,讓宮娥引王伯當進來覲見。

頃刻,王伯當一身錦袍走進來,看到李密臥坐在長榻上,前呼後擁,至少六七位美人,心中有氣,臉色不愉,抱拳道:“見過陛下!”

“王將軍,你今日要執意要見朕,究竟有何要緊的事?”

王伯當大聲說道:“陛下多日不召開朝會,滎陽城內議論紛紛,對我魏國朝堂指指點點,甚至不少人開始離城,不願意做魏國子民,一些大臣也都心不在焉,整日閉門不出,不幹實事,陛下卻一直在宮內享樂,我魏國難道真要這樣頹廢下去,直到亡國?”

“放肆!王伯當,你給朕住口!”李密聽完之後,氣得暴怒,本就心情壓抑,如今當着一些妃子、美人的面,被一個將軍如此頂撞喝斥,使他這個做皇帝的,如何下得了臺?

李密大怒道:“出言不遜,觸犯龍威,大逆不道,來人,把這個王伯當給朕拉出去.....”他剛想要說“砍了”,但是畢竟是多年故交,又不認殺他,改口道:“給朕趕出去,不許再入宮。暫時撤掉大將軍職務,回家閉門思過!如果還不知悔改,別怪朕不客氣!”

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創十八騎第九百四十七章 帳下胡姬舞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九百四十五章 聽戰績奏報第七百七十五章 勸諫立後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織布機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後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華時代週刊第二百一十二章 賠罪來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五百零九章 來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鋒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九百三十五章 夜宴羣妃聚第二十八章 殺一是罪,屠萬爲雄!第二百八十六章 託孤之意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一百九十章 告別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壓力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三十九章 聚將會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較量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陽起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爲帝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五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羅第一百五十二章 步入化勁第六百四十二章 禁典預言第八百四十九章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勢已去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四百零九章 尷尬相處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來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辦學院第八百七十二章 困獸廝鬥第十一章 遇襲第五百九十二章 調令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決雌雄(上)第兩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二十九章 閒談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打臨渝關第四百七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九百七十七章 開元通寶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關新氣象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兒的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五章 審問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蕭後的秘密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歸羅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勢不妙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計第九百六十章 秦瓊生猛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會師請罪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鐵勒盟會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七百九十七章 東征序幕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後誹議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陽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臨姑臧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一百零四章 開幕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晉陽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八十三章 畫龍點睛第二十九章 權謀之術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謀廟堂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遠第四十一章 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