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國降

晉陽失守了。

涌入晉陽城內的大華軍隊越來越多,足有三萬兵馬,騎兵橫衝直撞,突破街道的關卡封鎖,衝向了李唐的宮城。

李唐所在皇宮,是在隋煬帝時候修建的晉陽行宮上擴建,這裡兵甲聚集不少,嚴以待陣。

足有上千禁衛軍在這裡留守,做最後的防禦。

天已經朦朧,接近黎明,廝殺聲也就越來越近,逼近宮城這裡。

李淵和不少大臣,站在宮城牆上,看着城內的火光不斷蜿蜒而來,巷戰的廝殺愈演愈烈,涌起了無力感,覺得自己今天,可能很難逃生了。

像裴寂、竇威等人,跟李唐關係很深,利益糾葛多,一旦李唐滅亡,他們所在的家族也要遭受打擊了,會從門閥勢力中一落千丈,除非,能夠得到大華陛下的重新啓用,對他們依附李唐之罪既往不咎。

但其它幾位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尚書等,卻各有不同心思,他們跟大華並沒有直接衝突,哪怕李唐滅亡,還是能夠繼續效忠大華,哪怕有所降職,無法進入核心圈,但是,也不至於丟了身家性命。

諸侯國滅亡,一些大臣、將士,很少有遭遇屠戮,大多易主效忠而已。

所以,有些人倒是不擔心,反而期待大華能夠早點攻破宮城,他們就不必在這裡擔驚受怕了。

“陛下,賓臨城下,是戰是降?”有位薛姓的禮部侍郎站出來,提出了諫言。

李神通怒喝:“放肆!這個時候,談什麼降,李唐亡了,所有人當殉城!”

“殉城!”一些大臣聽到這個詞,都臉色一變,渾身感到一股涼氣。

李淵喝止了堂弟的魯莽:“休在這裡危言聳聽!”

這個節骨眼兒上,如果過於刺激周圍的大臣和將士,很可能適得其反,弄得兵變,被人調撥,率先斬了他們李家人。

“殺啊!”

喊殺聲更近了,一批狼狽的軍官和士卒倒退下來,兵敗如山倒,退到了宮城下面。

還有的唐軍在半路上直接跪地,扔掉兵器,不想再打了。

“繳械不殺!”大華軍隊喊着口號,像是魔咒一般,感染了不少唐軍。

那些逃散的唐軍,乾脆扔掉武器,成了降軍,胸中憋着的那股士氣,一下子全泄掉了。

他們這些日子爲何而戰,家人爲何而死,歷歷在目,回想在腦海,從麻木抵抗到痛哭宣泄,不想再打仗了。

“我們投降。”

“我不想死,我家裡還有老母和妻兒!”

“家裡死的人夠多了,我不能再死了。”

一羣唐軍男兒,跪地湊在一起,臉如菜色,骨瘦如柴,這些日子他們吃不好,睡不足,臉上汗漬和血跡摻和,狼狽不堪。

這時候,徐世績帶着王君愕等將領和軍隊,圍上來,逼近了唐國宮城。

雙方對峙,劍拔弩張,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城下數千唐軍,面對幾倍於己的大華軍隊,臉如死灰,要不然軍人那種職責支配,他們真的不願意再拼殺了,爲了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

唐國已經大勢已去,無藥可救了。

東方漸漸吐出魚肚白,戰馬嘶叫,人聲鼎沸之聲,都在收斂下來。

“唐國主,我大華陛下有聖意傳達,如若唐國主開宮城門投降,可饒恕宮內差人,宮娥僕人,李唐家室族人,朝堂達官貴胄,城內百姓,也都能好生安置。倘若冥頑不靈,繼續作戰,但凡抵抗的士兵,家人一律發配邊陲之地,時代爲奴,李唐家眷也都看押受審,一律問罪!”

徐世績說完,目光看向了城頭,眺望那李唐的國主。

“陛下,爲了城內百姓,請早作定奪!”有工部尚書拱手諫言。

“是啊,陛下,爲了您和李族上百口性命,當慎重決斷。”

“我等並不畏死,忠於陛下,忠於唐國,可陛下爲了三軍將士不再生靈塗炭,請三思!”

一些文臣們,說的大義凜然,一副爲李淵族人、爲百姓、爲將士們考慮,其實在李淵心中,自然知道怎麼回事。

這些官員,既想保住性命,又想做清流,國破前忠君納諫,事後也有值得傳頌的一面,這個時候,就在爲日後做打算了,字字誅心。

李淵冷淡一笑,俯身看着城下對峙的軍隊,恨不得一躍而下,直接摔死,一了百了。

但是,最後他沒有狠下心來,他又幾位愛妃,也有了新的骨肉,老來得子得女,正是享受天倫之樂時候,李淵不想就這樣結束生命,哪怕受降之後,生死未知,但是,自己年齡已高,比竇建德、王世充、李密等人還不一樣,或許,會有一線生機。

“好吧,開城門,向大華納降!”

“陛下,萬萬不可啊!”李神通着急苦勸。

“現在抵抗,還有意義嗎,看看城下那些士兵的面孔,臉如菜色,眼鏡凹陷,他們有多少夜晚不眠不休,輪番抵抗,吃不飽,睡不好,家人不斷餓死離世,原本都是晉陽富裕的百姓,淪落至此,是我李唐對不住他們啊,降吧,留下一些陰德,不想看到更多的人,因我李淵而死!”

“吾皇聖明!”一些臣子在城頭跪拜下去,高呼起來。

城下的士兵,也聽到了一些,知道唐國主要投降了,他們的士氣一下子垮下來,沒有了意志支持,手中的兵器落地,人也頹廢坐在地上,有的士卒甚至喜極而泣,抱頭大哭起來。

晉陽的這場戰亂,終於要結束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五百五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七十章 奪城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強國富民之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華第十章 天高任鳥飛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價值第七百五十章 備戰狀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元宵燈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八百四十七章 兩軍會師第九百七十六章 糧餉困難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二百六十七章 驚險一場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圍第五百五十四章 勝局已定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四百二十章 株連甚廣第七百九十九章 鄭國舉措第二百五十三章 勝利在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勢殺人第四百章 虛張聲勢第九百三十七章 揮師北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一百三十二章 過隘口第六百三十九章 登門相見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奔之心人皆有第一千一十二章 荊門山要塞第五百六十九章 軍令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徵高句麗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歡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四百六十章 輿論導向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五百一十七章 才女往事第四百零二章 從容而退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七百四十章 東門突圍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駕而來第五十四章 且戰且退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壽辰第九百七十一章 關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獻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應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敗俱傷第八百五十七章 田間巡訪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燈如晝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風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仁壽宮變 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五十章 雄關漫漫,堅厚如鐵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讖語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六十三章 東宮率衛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運河第五百二十章 學術探討第九百九十七章 愜意時光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謀狠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等觀念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進諫第四百二十一章 官復原職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會議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羅網第四百一十五章 聯袂出谷第二百八十七章 過祁連雪山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戰太谷城關第五百六十八章 滎陽形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權第三百四十七章 榮歸故里第七百六十三章 壯士出川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戰神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六百零五章 贏得生前身後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送任務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五百五十一章 復國軍反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奪定遠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