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

虞世南、諸遂良、孔穎達、虞澄道等文學青年,京城俊彥們,聽到陛下的主張,大多露出興奮之色,像辛公義、高士廉、溫博彥、薛收這些飽讀詩書、通曉微言大義的大儒們,也都面帶微笑。

陛下的這個信號,已經是重文抑武的初期表現了,一直沒有上戰場立功的文士們,終於覺得他們被重用機會要來了。

接下來,關於科舉制度、各地學府、官方教材等,也都討論了一番,羅昭雲表現出強烈的求才若渴姿態,既然是做給滿朝文武看的,也是做給天下讀書人看,只有從皇帝本身開始,重視教育,重視文人,天下才能形成尚學的風氣。

朝會開的差不多時,大理寺卿姚思廉站出來拱手道:“啓奏陛下,從晉陽押解歸來的降臣李淵,已經被提出刑獄天牢,在宮門外押解,隨時等待陛下的召見。”

羅昭雲聞言點了點頭,當時出征西北對抗突厥,不在京城,錯開了見李淵的時間,這次歸來,也是該與李淵見一見了。

在場的文物大臣們,神色各異,有些人曾經依附過李唐,所以神色有些不自然。

當然,這裡大多數人都是年輕人,被羅昭雲提拔使用,對李唐倒是無感,因此沒有什麼表情變化。

“傳朕口諭,帶上殿來吧。”

“遵旨!”一位宦官站到大門口,高呼一聲:“帶降臣李淵進殿——”

“帶降臣李淵進殿——”執勤站崗的大內侍衛們一道道高聲傳遞下去,在金水橋外等候的禁衛,聞言後,帶着李淵走上勤政殿。

李淵在來朝面聖之前,已經在大牢更換了嶄新衣衫,也洗臉去污,整個人比押解在路上時候,已經乾淨、雍容不少,不像是階下囚的模樣了。

“降臣李淵,叩見陛下!”李淵跪下施禮,心中五穀雜糧,帶着一種落寞悲愴之感。

在前年時候,他佔據大興城,改名爲長安,建立唐國,就是坐在這個金鑾殿上,如今物是人爲,自己變成了降臣,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將,死的死,傷的傷,抓的抓,降的降,感到一種窮途末路之感。

“李淵,你在晉陽誓死抵抗,冥頑不靈,導致城內十萬戶的晉陽百姓,最後死傷慘重,十不存一,裡面如同煉獄一般,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這一切,皆因你的執着入魔,貪戀王權所致,本來朕打算嚴懲,來告慰那些喪命於晉陽城外的將士,城內的無辜百姓。不過,念在最後你能想通了,選擇投誠,回頭是岸,減少更多傷亡,朕也就網開一面,不過重處罰了,希望你後半生,能夠多念念齋經,贖一贖身上的罪業吧。”羅昭雲先是嚴厲地訓斥一番,表達不滿,但並沒有打算殺人。

李淵聞言後,被這樣教訓,心中雖然不是滋味,但畢竟也放心了,陛下不會殺他來泄憤,能夠保住性命了。

只要他不死,那麼隨行押解來京的李府家眷、親信、降臣們,也都有了生機。

“謝陛下寬恕之恩,草民在日後當在家齋度,贖身上之罪。”李淵只得按着陛下的說辭,順勢圓場下去,他的城府很深,很懂察言觀色,自保能力強。

“李家畢竟曾是關隴貴胄,這次歸來京城,只要李家能夠忠心朝廷,朕也會啓用李家後輩和降臣,至於你李淵,朕封你爲晉安侯,俸祿一千石,安養在家吧,令郎李建成、李元吉都會還放自由,等日後根據朝廷需要,再做安排,其餘家眷也會放出。”羅昭雲給李淵封了侯,晉安,有晉陽從此安定之意,不過沒有職務,其實就是閒置在家,領一些俸祿,保證家庭開銷。

兩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都被俘虜了,可以放出來,但是沒有爵位在身,全都是布衣身份,監事在府上,輕易不讓外出了,等於半軟禁的狀態,磨一磨性子,也便於監視。

“謝陛下宅心仁厚,罪臣領旨,倍感涕零——”李淵心中再鬆了一口氣,自己兩個兒子和家眷,至少也沒有性命危險了。

其實他一直都在擔心,因爲換做是他自己,成爲勝利者之後,未必會放過跟自己打天下的梟雄人物,擔心會隱藏後患無窮。歷史上李密至死,竇建德、王世充之死等,都說明了李唐的果斷手狠的決策。

所以,能夠一家人活命,李淵心中還是有些感激的。

“起身吧!”羅昭雲不嗜殺,同時也要做給文武大臣和外界看,他有容人之量,仁義之心,這對君王而言,是難得的氣質,也會贏得更多人在心理上的支持和認可。

一些隋朝老臣,曾經與李閥關係都不錯,如今李閥幾乎倒掉了,正所謂兔死狐悲,其它門閥也會有脣亡齒寒之感,如果全部殺了,不免引發一些門閥勢力的抱團和提防,以後要對門閥進行改革,會增加更多困難,他們一想到李家被殺光,就擔心自己家族被滅,豈會甘心執行新政法?

在沒有威脅的時候,李閥保留一點香火,讓不少門閥老臣、大臣們,都感到內心深處,有了一絲溫暖,對羅昭雲這個年紀輕輕卻英明神武的皇帝,歸屬感更強了。

李淵站起身後,拱手唯唯諾諾道:“陛下,罪臣還有一事相求。”

羅昭雲露出狐疑,衆目睽睽之下,不好直接反對,順口道:“你有何請求,且道來。”

“罪臣已聽聞,小女秀寧也沒有死,被朝廷收監了,如今臣一家皆已歸順,懇請陛下,能讓臣與小女秀寧見上一面。”李淵虎目含淚,想到李秀寧一直生死未卜,他曾以爲女兒死了,想不到回京後,消息傳來,李秀寧並沒有死,所以,當父親的肯定想見上一見,叮囑一些話。

羅昭雲神色自然,對於李秀寧的存在,他一直也有些頭疼,總隱藏着也不是辦法,是該曝光於外界的時候了,點頭道:“父女相見,人之常情,朕準了。李卿家且在殿外等候,散朝之後,自會有人帶你去見。”

“謝過陛下!”李淵施禮過後,用袖子抹了抹眼角淚痕,然後在一名宦官的指引下,離開了大殿,到外面等候去了,他暫時剛被封侯,並無官銜職務,還沒有在這裡旁聽朝會的資格。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涼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並重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錯了牀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讓賢第七百五十二章 迎戰突厥先鋒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國反應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對話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賢納士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爭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絲苦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三百八十三章 古老勢力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五百零七章 南陳遺族第二百四十九章 練兵有道第五百一十章 大婚之日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第五十九章 夜下傾談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後圍堵第八百五十六章 絕戶計的實施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襲山陽倉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見歡第六百六十八章 橫掃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圖天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勢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三百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八章 羅府團聚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選擇第兩百零七章 朝議科舉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駕到第一千二十二章 水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對王牌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戰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軍勢如虹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潛甕城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盤算第六百六十七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第九十六章 愛蓮說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八百四十二章 仗劍去復仇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術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梟雄隕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駕親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殺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緣的故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二百八十九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敘談第八百七十九章 宮內溫情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戰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八十五章 畫舫聽琴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壽辰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日破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與軍心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三百零一章 緩和矛盾欠更補章說明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長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亂第三百六十章 河灘之戰 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遼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別歸長安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風情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會虎牢關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一千章 流民入長安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八百七十三章 殺身成仁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雲堡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九百一十四章 實幹興邦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勢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