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同舟共濟(2)

楊志遠沒有上體育中心,而是指示鄺文韜,去荷塘鄉。體育中心安置有受災的羣衆近萬名,但吃喝睡都有保證,用不着市長操心,楊志遠現在擔心的是那些今晨因爲時間緊迫,就近就高轉移到附近山林的羣衆,此部分羣衆的轉移安置更重要。

“荷塘8·13”防汛指揮部就設在地勢較高的區信用聯社,從此望去,江南水鄉已是汪洋澤國,水上漂滿了木椅板凳屋樑,以及死了的家禽。荷塘鄉爲會通市郊,比較富裕,許多房屋都爲新建,爲紅磚結構,比較堅固,並沒有坍塌。放眼望去,一棟棟地勢較高的房屋浮在洪水之中,而更多處在低窪地段的房屋已經沒入水底。一艘艘衝鋒舟劃過水面,不停地將散落在水澤山頭的受災羣衆往這邊轉運,再由汽車運送到附近的學校、機關等臨時安置點。

楊志遠站在信用社的門口,默默地靜立了一會,看着那些受災的羣衆,拖兒帶女,一步三回頭地離開自己的家園,楊志遠心如刀割,一臉的黯然。

指揮部裡,各級領導都在有條不紊的指揮調度。看到楊志遠走了進來。羅亮和付國良都很是驚訝。羅亮說:“志遠,你不是在住院麼?怎麼來了?湯省長說去看你,怎麼?沒遇上?”

湯治燁省長專程去看他,這一點楊志遠還真不知道,看來湯治燁省長沒有預先通知,是省長大意了,省長應該是理所當然地認爲他楊志遠還在醫院休養。他從醫院出來,沒有告訴任何人,大家也不會想到他會從醫院裡溜出來,看來自己和省長在路上錯過了。

羅亮拍了拍楊志遠的肩膀:“看你一臉憔悴,也不知道在醫院多住兩天,這裡有我們盯着,誤不了事。”

楊志遠請纓,說:“謝謝羅省長的關心,楊志遠向羅省長報到,請羅省長派任務。”

羅亮眼一瞪,說:“你的任務就是養病和搞好災後重建。現在你給我回醫院去!”

別人可能怕羅亮,但楊志遠和羅亮是什麼關係,楊志遠不以爲然,說:“羅省長這是什麼任務?對不起,你這個任務我不予認同,也不會接受,既然來了,我就不會回去。”

羅亮自是無可奈何,說:“既然羅省長的話你不聽,那你就給我好好在指揮部呆着。”

楊志遠說:“指揮部裡,有你們在,不在乎多我一個,我想到一線去看看。”

羅亮無論如何都不同意,他把楊志遠帶到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的面前,介紹:“楊志遠,會通市的市長。”

副部長看了楊志遠一眼:“你就是楊志遠?會通市市長?與我想象中的形象有些不太一樣。”

楊志遠問:“請問在部長的想象中,楊志遠是個什麼樣子?”

副部長笑:“怎麼着也得是那種看起來孔武有力,成熟的那種,說實話,你給我的直觀感覺顯得過於文雅,還顯得有一點點稚嫩,一點都不像廣大幹部羣衆交口稱讚的,那個在災難面前臨危不懼,行事果斷的市長。”

楊志遠不知道副部長這話從何說起,他沒有說話。副部長接着說:“荷塘8·13決堤,是今年汛期裡全國發生的第三次決堤事故,也是今年出現的最大的洪澇災難,其受災面積最大,涉及人口最多,財產損失最大。但同時也是救災機制最有序,處置措施最有效的一次災情,在這麼短的時間,尤其是在夜裡,能讓數萬的羣衆及時避險,安全轉移,沒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認爲會通市委市政府功不可沒,處置措施得力,有一套完整的應急機制,要不然,很難做到這一點。”

楊志遠並沒有因爲得到副部長的表揚就避重就輕,他主動擔責,承認失誤,楊志遠說:“可是不管怎麼樣,政府還是讓這麼多的羣衆蒙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作爲市長,我楊志遠做得不夠,失職了,請上級領導追責。”

副部長看了楊志遠一眼,覺得這個市長有些意思,看來還真如干部羣衆所言,這是一個極具責任心的市長,副部長不是第一次親臨這種救災現場,其他地市的領導遇上這樣的事情,都是想方設法想把自己摘乾淨,楊志遠倒好,竟然主動擔責,如此看來,會通發生這麼大的險情,沒有出現重大的人員傷亡,這個市長的責任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決堤的堤段,副部長已經去看過了,他是老水利工作者,一到決堤的現場就知道,這段河堤出現潰堤是遲早的事情,不爲意外,實則必然,因爲這段近二公里長的河堤是建在舊河牀上,當年的河堤修建者擋河建堤,違背自然規律,迫使河水改道,所以荷塘這個鄉鎮的土地纔會肥沃。隨着河牀的擡高,河堤也跟着漸次擡高,此段河堤基礎薄弱的問題也就埋到了地下,不再爲人關注,小風小浪也就罷了,遇上這種百年難遇的大災,河堤就只能勉爲其難,支撐不住了。管涌羣現,河堤崩堤,其實並不是因爲河水的沖洗,而是因爲河堤的基礎出現了鬆動,從發現管涌到決堤,河堤還能支撐五個半小時之久,困難之大,不難想象,算得上是奇蹟。這個市長,作爲現場的總指揮,心力憔悴,決堤之時倒在河堤之上,也是最正常不過,不是其舍死保堤,累倒在地,就是河堤提早決堤,垸內羣衆死傷無數。會通市能有這樣一個敢於擔責,有責任心的市長,是會通人民的福氣,也是今天這數萬受災羣衆的福氣。

副部長說:“楊市長不必過於自責,此屬天災,不爲人禍,責不在你。荷塘堤決堤沒有出現重大的人員傷亡,應屬奇蹟,屬不幸中的萬幸,據我所知,楊市長首當其功。”

楊志遠搖頭,說:“我算什麼,在災難出現之時,一個人的力量何其的渺小,如果沒有廣大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官兵的誓死拼搏,衆志成城,荷塘災區現在是什麼樣子,真是不敢想象。”

副部長從心裡認可,這個楊志遠不居功不自傲,能決敢斷,敢擔當,是個帥才。

楊志遠和付國良走到二樓的陽臺之上,此時雨已小了很多,中雨已成霏霏細雨,楊志遠看着山腳下的汪洋澤國沉默不語。

付國良看楊志遠鬍子拉碴,一臉的悲愴,他關切地問:“志遠,你沒事吧?”

楊志遠搖搖頭,說:“我沒事,我只是覺得有愧,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愧對這一方水土的父老鄉親。”

絲絲細雨打在楊志遠的臉上,楊志遠在付國良的面前沒有一絲的掩飾,愴然淚下。

楊志遠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悲愴過了,上一次是什麼時候?該是楊石叔去世的時候吧。上一次是因爲悲痛,這一次是因爲自責。從決堤的那一刻起,楊志遠的心裡就被這種石頭般沉重的自責感壓着。之所以在安茗面前他沒有表露,是因爲他不想讓安茗爲自己擔心,在羅亮面前沒有表露,一則因爲大庭廣衆之下,不能失態,二來是因爲兩人之間,還不到如此可以無所顧忌的地步。此時二樓的這一角,就他和付國良,再無他人,他和付國良關係融洽,付國良雖說是省領導,其實更像是兄長,可以信賴,也可以宣泄,此時面對付國良,楊志遠心裡壓抑已久的情感再也無法掩飾,無所顧忌地洶涌而出。

付國良默默地站在楊志遠的身邊,什麼都沒說,任由楊志遠淚流滿面。

直到楊志遠摸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和淚水。付國良這才從口袋裡摸出一包煙,遞給楊志遠一支:“來一支?抽一口?”

楊志遠記得付國良和自己一樣,是不抽菸的,什麼時候,付國良也開始抽菸了?

付國良說:“自從兼管了生產安全這一攤子,總感到責任重大,如履薄冰,慢慢地,也就抽上了,這人啊,有時候,總得找個事情減減壓不是。喝酒,你不在,少了許多的意思,一個人的時候,抽支菸剛剛好。”

付國良拍了拍楊志遠的肩膀:“你我都是同一類人,你此刻的心情我最理解,作爲市長,你責任心太強,壓力自然就大,哭一哭,沒什麼不好。怎麼樣?現在心裡是不是好受多了?”

“好多了。”楊志遠點點頭,說,“如你所言,自從當了會通這個大市的市長,我時時都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責任感。會通看似繁榮,內部卻是一團亂麻,縛手縛腳,現在的局面雖然打開了,比剛開始好了許多,但還是錯綜複雜。做人難,做會通的市長更難。”

付國良說:“說實話,我一直都對趙洪福書記將你調任會通有意見,覺得趙書記是把你往火上烤,但今天看到荷塘堤決堤,會通經此意外之災,竟然沒有出現重大的傷亡,我不得不感嘆趙書記真是知人善用,當然趙書記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會通會出現今天這樣的洪災,但他這次是真的把你用對了地方。其實大家都有同感,志遠,今天不是你,今天荷塘決堤,災難不可想象。”

楊志遠還是搖頭,說:“我沒你說的這般功勳卓著,沒有集體的力量,我楊志遠就會成爲會通曆史上的過客和罪人。”

付國良說:“我不否認,單靠你楊志遠個人是不可能力挽狂瀾,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作爲主帥,你的決定屬定海神針,至關重要,愚將誤國,智勇之將救國,就是這個道理。”

楊志遠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和付國良糾葛,他說:“眼看就夜幕就要降臨了,我想隨衝鋒舟到受災的鄉鎮去看看,務必讓所有受災的羣衆都轉移到安置點,不能讓羣衆風餐露宿,再擔驚受怕。還有,經過覈查,目前仍舊有二十來人下落不明,我想帶隊去找找,讓心裡最大的一塊石頭落地。”

楊志遠說:“如履薄冰的責任感,只有站在第一線,纔會感到踏實。”

付國良理解楊志遠的心情,點頭,說:“你去吧,我等下跟羅亮說一聲就是。”

楊志遠在衝鋒舟上接到了湯治燁的電話。

湯治燁說:“楊志遠,你小子又跑哪去了?到醫院,竟然找不到你,說你偷偷摸摸跑出來了。害得我見到安茗,都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是好。到指揮部,又沒見到你,聽發動機的轟鳴聲,你小子是不是在衝鋒舟上?”

楊志遠說:“謝謝省長關心。我有些放心不下,到現場去看看。”

湯治燁很無奈,說:“小心點,你大病未愈,可別又讓我到醫院去看你。”

楊志遠說:“肯定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湯治燁說:“如此自然好。等下回來了,馬上向我報到。”

楊志遠說:“明白。”

當晚,最後的二十多名失蹤人員在一處偏遠的山林裡找到了,今晨荷塘堤決堤之時,此批二十人由鄉幹部帶領,途經此處準備回安置點,防指第二次防空警報刺破長空,不間斷地響起,這是緊急就近轉移的警報,鄉幹部按照市防指動員令的要求,帶領這二十來人棄車爬山,躲險。爲了安全起見,一行人爬上了最高的一座山,此處比較偏僻,手機無法接收信號,區指揮部一直與此批人員聯繫不上,於是將其列入失蹤人員之列,不敢隱瞞,層層上報。

楊志遠到來以後,帶領幾條衝鋒舟沿原來村道的大致方位進行搜索,之所以說是大致,是因爲村道已經沒入水底。在偏離村道數百米的山中終於將這一行人找到。此處山高林密,衝鋒舟如果不近到跟前根本無法發現。羣衆白天大喊大叫根本無濟於事,衝鋒舟的發動機轟隆隆,船底下的水聲嘩嘩,煙雨濛濛,根本就聽不見,看不到。誰都不會想到他們會偏離那麼遠。

這次之所以有所發現,能找到他們,是因爲當時天色已經漆黑一片,衝鋒舟再一次經過時發現山中有火光。靠近一看,是失蹤羣衆在燒火取暖,失蹤羣衆還在火上烤蛇充飢。看到有衝鋒舟前來解救,羣衆歡呼雀躍,蛇也不吃了。楊志遠說:“且慢,難得有機會吃上烤蛇,怎麼着也不能浪費了。”

楊志遠直到將蛇烤熟,這才隨同大家離開,烤蛇的味道不錯,可惜,就是沒有鹽。

至此本次決堤雖然財產損失巨大,但人員無一傷亡。電波在第一時間將這個絕好消息傳給了所有關心荷塘災情的領導和羣衆。各級電視臺也緊急插播了荷塘災區最後一批失蹤人員安然無恙的好消息。

荷塘8月13日凌晨7點30分的決堤共殃及河東區近郊四個鄉鎮,直接受災,需要安置的羣衆有四萬餘人,經過一天的搜救,所有受災羣衆都已經轉移到市區的安置點。搜救工作至此告一段落,今後一段時間會通荷塘救災的工作重點將轉移到災民安置、搶修堤壩和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上去。

楊志遠將最後一批羣衆送上了開往安置點的車輛,揮手告別。鄉親們一起朝楊志遠揮手,說:“謝謝市長!謝謝政府!”

楊志遠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其實是我應該謝謝大家纔對,大家遭受大災,流離失所,但一路上,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一句怨言,是我楊志遠愧對鄉親們了。”

鄉親們連連擺手,說:“市長,這是天災,怎麼能怨政府,如果不是政府通知及時,措施得力,我們這些人只怕是早就葬身水底了,還有什麼怨言可怨。”

楊志遠站在路邊,一直目送着載有鄉親們的車遠去,這纔回傳身,回到信用社,向湯治燁省長報到。

第4章 魚頭期貨(2)第37章 獻禮華誕(2)第11章 新年快樂(3)第30章 責無旁貸(2)第33章 旅遊畫冊(1)第5章 書記蒞臨(5)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4章 路見不平(1)第4章 元旦前後(1)第38章 臨危受命(3)第29章 意外當選(2)第17章 堵不如疏第37章 更上層樓(1)第32章 昔日重來(2)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23章 一通百通(2)第30章 冬天的溫暖(1)第3章 嘔心瀝血(3)第36章 諸事妥當(1)第20章 欲罷不能(2)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2章 成竹在胸(2)第1章 北京再見(1)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愛你(1)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21章 遠山如黛(4)第6章 短兵相接(2)第36章 會通奇蹟(1)第33章 初具雛形(2)第42章 人生之幸(3)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9章 縣長相幫第6章 交通局長(1)第19章 中央考察組(1)第9章 專橫跋扈(1)第38章 臨危受命(1)第5章 書記蒞臨(5)第21章 務虛務實(2)第15章 事發突然(1)第11章 兩會期間(1)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8章 省長召見(1)第4章 不拘一格(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3章 至關重要(1)第11章 勿忘歷史(6)第21章 遠山如黛(3)第34章 提前佈局(3)第1章 黨校報到(2)第19章 運輸問題(2)第1章 北京再見(3)第10章 新春福到(3)第8章 知無不言(1)第24章 將軍光臨(3)第4章 元旦前後(2)第25章 你的生日(1)第34章 龍舟待發(2)第2章 捨我其誰(2)第39章 農博會(2)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34章 花香遍地第19章 運輸問題(2)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39章 農博會(3)第25章 豐收在望(2)第19章 運輸問題(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10章 旅遊專線(3)第23章 至關重要(3)第26章 尋根之旅(2)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21章 務虛務實(1)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2章 捨我其誰(4)第10章 依依惜別(1)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4章 不拘一格(2)第25章 心如電擊(3)第10章 新春福到(3)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5章 大智若愚(1)第29章 意外當選(1)第46章 情誼無價(2)第19章 雄才韜略(3)第11章 勿忘歷史(1)第25章 洽談周(4)第34章 龍舟待發(3)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1章 走馬上任(1)第25章 你的生日(1)第28章 省長召見(2)第10章 漁翁得利(2)第23章 線上有線(4)第25章 豐收在望(2)第14章 通普高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