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臨汾

”報……”????臨汾守備將軍府衙.插着標旗的探馬一路疾馳而來.在府衙門口翻身下馬.拉着長音,一路無阻.徑直入內,旁邊不論把門的鎮守使親軍.還是衙內金國官吏.交頭接耳,卻沒一個敢上前攔住探問的。

其實.自秦人大軍過河之後,這樣的情形就不稀奇了.萬戶大人更是親自下令,只要是前方探報.務需直稟於他,誰也不能耽擱片刻.違者斬立決。

而自從秦人探馬蹤跡現於臨汾城下,臨汾上下實際上已是人心惶惶,城內富戶們紛紛北逃,有門路的官吏也不甘人後,爭先恐後,想盡辦法的欲要離了這臨汾險地。

臨汾.河東之門戶.地勢頗爲險要,當年秦人北來.一戰而敗金國大軍十餘萬,殺的金兵丟盔卸甲.秦軍來勝而來,河中震恐,人心惶惶.但就算那個時候.臨紛也沒有像現在這般.在秦軍大軍遠在數百里之外的時候.就已經令人感到末日來臨一般了。

不過說起親.到也不能算奇怪.十幾年前,秦人雖勝,但臨汾重鎮.卻有大帥完顏烈坐鎮.又有海術兒等大將聽用.先斬敗軍之將蕭可晉,震懾人心,後收攏殘兵敗將.加之臨汾戍卒,雖說新敗之下,士氣低迷了些.但如果死守臨紛,還是綽綽有餘的.而當年秦人雖然大勝,士氣高昂,但久戰之下,也疲憊異常.加上大軍主帥李玄道頸側受創.見臨汾有備.便也未曾攻打臨汾。

但再看如今.與當年形勢哪裡可以同日而語?城中人到不少.但守軍這些年紛紛北調.到得現在.不過萬餘人馬,加上這些年金國吏治癒加糜爛.貪賄橫行.民生謂敝.軍中更是如此.沒有哪個將軍不吃兵餉的.明面上說是萬餘兵馬,其實落到實處,有七八千人就不錯了。

再則,臨汾雖有河東門戶一說.但除了當年被秦人打到城下外,再沒有敵國一兵一卒出現在過臨紛城下,安享太平十幾年.等到秦人大軍再次北來,也註定便是這般場景了。

而臨汾守備將軍一職也是屢經更迭.當年威震各族的大帥完顏烈.現在正被軟禁在上京,醒酒美人,與其說是韜光隱晦.不如說是芶全性命,英雄之志哪裡禁得住這般消磨?

鎮守臨紛的大金悍將海術兒也q已去了大同,後來又有兩位守備將軍履任於此.也都沒駐留多少時候.便都調往他處了.而上一任守備將軍耶律麻.到是比前面兩人強上一些.整備軍伍防務,很像是要有一番作爲的樣子。

但天有不測風雲,數載之前,大軍南侵.攻伐河洛.被後周與西秦兩國合力圍於洛水.而耶律麻率兵救援.卻是大敗而歸,渡河歸來的時候.身邊只剩下了幾個親軍.其餘數萬人馬.竟然都丟在了黃河南岸。

這一番慘敗.終於爲大金南侵刮上了個句號.之後再沒人提起派兵渡河.攻伐中原的事情了。

而僥倖逃回來的耶律麻,也成了替罪羔羊.丟官罷職.還險些被砍了腦袋,之後,臨紛守備將軍之職便成了雞肋一般的存在,甩給了漢人.因爲誰都知道.幾次慘敗,加上十餘年前.秦人不但搬空了各處府岸,還擄了許多河中百姓回去.致使河中牙.氣大傷,河中的油水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這一任的臨汾守備將軍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漢人.手下領的自然也是漢軍.不可否認的.隨着金國的沒落.許多職位上也紛紛頭一次出現了漢人的身影.隨着更加寬厚的金帝完顏雍繼位之後.這種趨向也變得更加明顯了.對於備受壓迫的北地漢人來說,這自然是好事.長此以往.漢人的優勢將越來越大,也必將能把人數遠遠少於漢人的女真人或其它各族同化掉。

但在金國日漸衰落的如今.這和情形所導致的結果卻不那麼好說了.只因這些上位的漢人官吏,比之女真貴戚.少了幾分殘暴.但比起貪賄的手段來.那些暴富的女真權貴顯然只有瞪乎其後的份兒。

而更多的任用漢人官吏的結果.當下看來,也並非是什麼民族大融合的先兆.而是使朝堂上的政爭越發的慘烈了起來.其它各族官吏對於漢人的輕蔑以及敵視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所以漢人官吏爲了身家性命.也爲了權勢富貴.做出的反抗也越加的激烈。

簡單來說.若是世間長了,金國朝堂之上必然漸漸形成平衡,再以當今金國皇帝完顏雍的開明以及氣量.未嘗沒有中興的機會,但以當世情勢來看.金國最缺少的也正是時間。

這些都是題外之言.不再贅述。

當那探子被徑直帶到臨汾守備將軍陳明易身前的時候.這位漢軍萬戶,臨汾守備將軍大人正愁眉苦臉的伏案疾書,心腹之人不用看,就知道萬戶大人寫的是什麼.這個時節,還能有別的嗎?無非就是請援急報而已.難道還是家書不成?

這已經是第十二封了,帶着人進來的親兵統領心裡唸叨了一句,隨即擺手讓那滿臉汗水.身上還見了兩處紅的探子稍安勿躁.這才輕聲道:”將軍,探馬回來了工”

陳明易四十多歲年紀.在臨汾任職也有三四年光景了,沒有上官壓着.除了汾州那邊對他還稍微有些轄制之外.其他文武諸事.其實行的卻是節度使的職權,所以怎麼隨心就怎麼來,過的也算逍遙,四十多歲的人了.保養的卻很不錯,身上沒有多少軍人的氣息.反而有那麼幾分的儒雅,當然,知道他來歷的人都不會奇怪,此人是進士出身,金國官職有些混亂.文人領兵不稀奇.武人兼文職的也不在少數.像陳明易這樣的.也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又有什麼壞消息.說就是了。”

萬戶大人頭也沒擡,有氣無力的道了一句,那親軍統領也只能暗自嘆息了一聲.怎麼就到了如今的地步了?大金難道

要上了不成?

這些大逆不道的念頭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嘴上卻是不可能說出來的.而萬戶大人這般垂頭喪氣的樣子也沒讓他太奇怪,作爲陳明易的家僕,如今又當了這個親軍統領,他哪裡不知道這位主人兼上官的性子?

讀書人出身.卻陰差陽錯的帶了兵.根本不通軍務,來臨紛幾年.除了收受下面人的孝敬之外.其他事都懶得過問.閒暇之時很多.招人飲酒作樂,或是四處遊玩,卻從未到軍營看上哪怕一眼,這個.守備將軍做的啊.真可謂是逍遙的過了頭了都。

而自秦人北渡.敵蹤現於臨紛,萬戶大人的逍遙日子也就到頭了,整日裡愁眉苦臉的,好像一下子老了足足有十歲。

各處急報,雪片般的來到臨紛.幾乎一夜之間,河中大半地方就成了秦人的疆土,最有骨氣的於雲成戰死在瞭解州.其他地方官吏,逃的逃,降的降,淪陷之速,簡直讓人瞪目結舌。

臨汾這裡志爲後方,但一下子好像就變成了兩軍陣前.直面秦人鋒芒了,不過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臨紛一下子變得繁華了起來,當然那等怪異的景象也只有半個多月罷了.原因更是簡單,北逃的百姓以及官吏紛紛路過臨紛而已.拖家帶口的,讓臨紛特鬧了半個多月。

等到馴在.該走的都走了,想走的人還有許多.但卻都是走不了的,因爲大家夥兒已經聽聞.紛州那邊已經閉關了,若非如此,臨汾還能剩下多少人.是不是會變成一座空城,實在讓人懷疑的很。

萬戶大人則坐困愁城.開始時還招來幾個軍中將領問了問.等到後來,幾個漢軍領兵官帶着親信人等以及家人僕從也跑了,萬戶大人就再沒招剩下那三兩個議事過.讓人更恐懼的是.自從聽聞秦人北來.這位萬戶大人除了不斷的寫求援文書,再派人送出去,再加派出探馬,探聽秦人動向外.就沒下過哪怕一條政令軍令。

既沒有斬殺那些棄土而逃的官吏,也沒有安撫人心.更沒有帶兵守城的意思,所有事,都是聽之任之.作用還沒幾位府衙中的文夾大呢.起碼人家還偷偷將家人都送出了城,還不斷上下打問.瞅着風色,一旦不對.也好能在秦人到來之前逃出去不是?

而萬戶大人就完全是一毫等死的架勢了,真真讓他們這些身邊的人倍感絕望.卻又無可奈何。

到得現在.其實大家夥兒的心態也就差不多了.除了等死.還能幹什麼?昨日秦人先鋒已經到了臨汾.一水的騎軍,奔騰而來,人強馬壯.蹄聲如雷.所幸的是.這些人馬繞城而走.與月初時相仿.並未有攻城之意.但這一次.卻是奔汾州方向去了,而且接二連三,滾滾洪流.從臨紛城下奔馳而過.算是絕了大家夥兒最後那點僥倖的心思.只要沒瘋沒傻的人都知道,紛州那邊.恐怕是去不得了。

而隨後,這有數的幾個僥倖逃回來的探馬之一的話也擊破了他最後一點幻想。”稟報大人……秦人數萬大軍至曲沃.離臨汾已不足百里了。”

這可是拼死得來的消息,要知道.自秦人渡河之後,派出去的探馬十個人裡能回來一個就不錯了,看這位身上帶的傷就能明白其中的驚險。

但沒什麼嘉獎之言,那探子也不意外,都到了這個時節了,若非有百多兩銀子可拿.誰還去白白送死?而親眼見到秦人軍威的他.也知道,臨汾怕是守不住了,大難臨頭.各飛各的,之後出了府衙,一身號衣就被他立馬扒了下來.老老實實作他的平頭百姓去了。

而當時的情形是.陳明易終於擡起了頭.手中毛筆無聲滑落,臉上一片木然.半晌之後.纔有氣無力的屏退了探子,身子好像沒了骨頭般靠向椅背,眼睛茫然的讓人心酸。”你說.援軍還會不會來?”

其實根本不用旁人回答什麼.急報送出去有多少了?也沒見汾州有何動靜.援軍該來早就來了,到了這個時候,不來也就永遠不會來了.這個道理陳明易哪裡又會不懂?

接下來的一句話才更驚人,只見這位萬戶大人長長嘆了一口氣.沉默半晌.卻是有些神經質的笑了起來.接着便擺手吩咐“.去請領兵的幾位大人過來……你能隨我到現在.這番忠義之心,我是記得的,現在咱們再做一件事.總歸不能讓家人跟着咱們受累不是?”

那親軍統領聞言,精神不由一振,只聽陳明易繼續道:”你帶些可靠的人守住這裡,等人來了之後.我自與他們說話,若有人不聽,便把人拿下,別猶豫.咱們的身家性命,就靠這一次了.我早已派人將家中細軟藏於密處,只要逃過這一劫.這官兒嘛,咱們就不做了,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做個富家翁又何妨?..……工……

大秦咸寧六年八月末.大將軍趙石率兵抵臨紛.出人意料的是.這座使得當年秦軍十萬頓足不前的河中重鎮竟然……降了。

守備將軍陳明目率五千餘漢軍不戰而降.這次降順和之前那些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家降的分外從容.不但將臨汾一衆官佐的名錄獻了上來,而且府庫等地.也都封存了起來,只等大軍入城時查驗。

安安靜靜.無聲無息的.連點反抗波瀾什麼的都未曾見到.就這麼降了.如此情形,不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吧,卻也奇葩的很了,要說趙石意外之後.便是大喜.那麼以和懷玉爲首的猛虎武勝軍上下就只剩下鬱悶了,攥起拳頭.卻打了空處.這滋味想想便明白的。

第1300章 拖延第711章 妹夫第1491章 路遇第480章 蜀亡第1079章 改變第191章 故人(一)第1299章 小事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568章 恩威第1218章 無力第1403章 商隊(四)第999章 箭雨第109章 茶飲第536章 勇氣第429章 遊園(二)第1469章 女國第628章 人來第1500章 運氣第551章 夜戰第1485章 師徒第448章 武學(一)第503章 雲涌(三)第477章 大戰(三)第1047章 狂勝第756章 施政第955章 目光第1038章 掌握第124章 頑劣(四)第353章 祝壽(三)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724章 洛陽第1414章 笑話第466章 準備第675章 尋源第1360章 聖心第157章 祝壽(七)第594章 自污(四)第188章 開始第813章 着涼第1045章 大勢第217章 年關(十)第893章 閉門第475章 大戰(一)第343章 突圍(二)第76章 波瀾第215章 年關(八)第1169章 爭辯第733章 決斷(四)第1527章 心結第1182章 權爭第678章 相遇(一)第345章 入山第417章 家事(二)第1252章 峽口第460章 原委第985章 開始第1399章 戰爭(三)第1384章 向西第73章 相談第1538章 交易第154章 祝壽(四)第575章 戰機第861章 回府第491章 青龍第892章 重整第1388章 兄弟(二)第571章 孤行第636章 定計(二)第1487章 商量第1409章 情仇第1292章 大案第829章 皇權第420章 明尊第63章 殺戮第1331章 諫言第462章 喧囂第1569章 悚然第551章 夜戰第1444章 文樓(五)第798章 見駕(四)第425章 軍務第896章 悄臨第1370章 聚飲(五)第560章 劫後第22章 說服第706章 亂子(五)第1363章 煎熬第815章 內衙(二)第994章 戰前第1185章 家事第87章 清明第242章 勸語第219章 詰問第60章 山賊第306章 擒王第12章 行路第1096章 商人(二)第1055章 宴請(二)第978章 使者第1489章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