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第628章 山巔境的拳頭有點重

第628章 山巔境的拳頭有點重

一襲青衫,沿着那條入海大瀆一路逆流而上,並沒有刻意沿着江畔、聽水聲見水面而走,畢竟他需要仔細考察沿途的風土人情,大小山頭和各路山水神祇,所以需要經常繞路,走得不算太快。

他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從來如此,勞心勞力,不以爲苦,但是身邊的人,就可以安心放心,若是年紀不大的,甚至還會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概是生長於市井底層的關係,陳平安有着極好的耐心和韌性。

陳平安途中遇到了一樁引發深思的山水見聞。

一次陳平安夜宿於芙蕖國某座郡城隍廟附近的客棧,夜間子時,響起一陣陣唯有修士與鬼物纔可聽聞的鑼鼓喧天,陰冥迷障驟然破開,在各路鬼差胥吏的指引下,郡城附近鬼魅依次入城,井然有序,是謂一月兩次的城隍夜朝會,被譽爲城隍夜審,城隍爺會在夜間審判轄境陰物鬼魅的功過得失。

陳平安悄然離開客棧,來到郡城隍廟門外,擔任門神、以防鬼魅喧譁的兩尊日夜遊神,定睛一看,立即躬身行禮,並非敬稱什麼仙師,而是口呼夫子,神色十分恭謹。

陳平安抱拳還禮之後,詢問能夠旁聽城隍爺的夜審。

其中那尊日遊神立即轉身去稟報,得到城隍爺、文判官與陰陽司三位正輔主官的共同許可後,立即邀請這位外鄉修士入內。

在大堂上,城隍爺高坐大案之後,文武判官與城隍廟諸司主官依次排開,有條不紊,判罰衆多鬼魅陰物,若有誰不服,而且並非那些功過分明的大奸大惡之輩,便准許它們向鄰近的大嶽山君、水神府君上訴,到時候山君和府君自會派遣陰冥官差來此複審案件。

陳平安沒有直接坐在城隍爺特意命人搬出的椅子上,而是先將椅子擺在了一根朱漆樑柱後邊,然後安安靜靜坐在那邊,一直閉目養神。

當有一頭陰物大聲喊冤,不服判決後,陳平安這才睜開眼睛,豎耳聆聽那位郡城隍爺的反駁言辭。

原來那位陰物在生前,是一位並無正式功名的儒家童生,曾經在郡城外無意間挖掘到一大批骸骨,被他一一取出,好生安葬起來。陰物覺得自己這是大功勞一樁,質疑城隍廟諸多老爺們爲何視而不見,不可以以此抵消自身罪過,這就是天大的不公,他一定要上訴水神府君,若是府君那邊不予理會,官官相護,他就要拼着失去轉世投胎的機會,也要敲響冤鼓,再上訴於芙蕖國中嶽山君,要山君老爺爲自己主持公道,重罰郡城隍的失職。

城隍爺怒斥道:“世間城隍勘察陽間衆生,你們生前行事,一律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任你去府君山君那邊敲破冤鼓,一樣是遵循今夜判決,絕無改判的可能!”

那頭陰物頹然坐地。

寅時末,即將雞鳴。

城隍夜審告一段落。

陳平安這才起身,繞過樑柱,站在堂下,向那位官袍、補子只有黑白兩色的城隍爺致謝,然後告辭離去。

城隍爺親自送到了城隍廟大門口。

到了門口那邊,城隍爺猶豫了一下,停步問道:“夫子是不是在曲江郡境內,爲進入深山峻嶺開採皇木的役夫,悄悄開鑿出一條巨木下山道路?”

陳平安點頭道:“確實有過此舉,見那道路崎嶇,瘴氣橫生,便有些不忍。”

城隍爺嘆氣道:“其中兩人本該在送木途中橫死,一人被巨木活活碾死,一人摔落山崖墜死,所以夫子此舉等於救下了兩條性命,那麼夫子可知此舉,是積攢了功德更多,還是沾染了因果更多?”

陳平安笑道:“既然城隍爺開口說了,想必是後者居多。”

城隍爺看着這位修道之人,片刻之後,笑道:“夫子之所以是夫子,小神有些明白了。”

神祇觀人間,既看事更觀心。

城隍爺嘆了口氣,“世人行事如那積水成河,河水即可灌溉田地,惠澤萬民,也會不小心氾濫成災,興許一場決堤洪澇,就要淹死無數,轉瞬之間,功過轉換,讓人措手不及。夫子既然上山修行,還是要多加註意。當然了,小神位卑言輕,談不上任何眼界,還希望夫子不要被小神這些言語,擾亂心境,不然小神罪莫大焉。”

陳平安再次致謝。

陳平安回到了客棧,點燃桌上燈火,抄寫那一頁即一部的佛家經書,用以靜心。

停筆之後,收起紙筆和那一頁經書。

天微微亮。

陳平安吹滅燈火,站在窗口。

山水神祇的大道規矩,若是細究之後,就會發現其實與儒家訂立的規矩,偏差頗多,並不絕對符合世俗意義上的好壞善惡。

在山上漸次登高,越來越像一個修道之人,這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這就像每個人都會長大。

陳平安其實心情不錯。

走過了那麼多的山山水水,積攢了那麼多的大小物件,家當滿滿。

以後的落魄山,讓陳平安充滿了期待。

一枝獨秀不是春,滿園花開,那纔是陳平安最希望看到的美好景象。

陳平安離開了郡城,繼續行走於芙蕖國版圖。

沒有了玉簪子,也沒有了斗笠,只是揹着竹箱,青衫竹杖,獨自遠遊。

這天在一座水畔祠廟,陳平安入廟敬香之後,在祠廟後殿看到了一棵千年古柏,需要七八個青壯漢子才能合抱起來,蔭覆半座廣場,樹旁矗立有一塊石碑,是芙蕖國文豪撰寫內容,當地官府重金聘請名匠銘刻而成,雖然算是新碑,卻極富古韻。看過了碑文,才知道這棵古柏歷經多次兵燹事變,歲月蒼蒼,依舊屹立。

陳平安喜歡碑文的文字內容,便摘下綠竹書箱,拿出紙筆硯墨,以竹箱作書案,一字一字抄錄碑文。

碑文內容繁多,陳平安抄寫得又一絲不苟,不知不覺,就已經入夜。

祠廟有夜禁,廟祝非但沒有趕人,反而與祠廟小童一起端來兩條几凳,放在古碑左右,點燃燈盞,幫着照亮廟中古碑,燈火有素紗籠罩在外,素雅卻精巧,以防風吹燈滅。

陳平安在見到這一幕後,趕緊停筆起身,作揖致謝。

老廟祝笑着擺手,示意客人只管抄錄碑文,還說祠廟有屋舍可供香客下榻過夜。

老人吩咐了小童一聲,後者便手持鑰匙,蹲在一旁打瞌睡。

小童實在無聊,便在那人身後看着抄錄碑文,字嘛,不好不壞,就是抄得認真,寫得端正,真瞧不出有多好。他曾經去別處祠廟遊玩,比起自家祠廟那是風光多了,多有士林文人的題壁,那才叫一個比一個飄逸,尤其是一位文豪醉酒持杯,寫了一牆草書,真真正正讓人看得心神搖曳,雖是草書題壁,卻被芙蕖國文壇譽爲一幅老蛟布雨圖。

眼前這位年輕青衫儒士的字,不咋的,很一般。

陳平安抄完碑文後,收拾好竹箱,重新背好,去客舍入住,至於如何表達謝意,思來想去,就只能在明天離去的時候,多捐一些香油錢。

小童哈欠不斷,都快要覺得自己耳朵裡爬進了瞌睡蟲,不過倒也不會埋怨那個客人太磨蹭,祠廟多石刻和題壁,所以這邊經常有讀書人來此抄書,小童年歲不大,但是經驗老道,廟祝爺爺脾氣又怪,對讀書人一向尊崇優待,聽廟裡幾個師兄說,在廟祝爺爺這一生當中,不知道接待了多少進京趕考或是遊覽山水的讀書人,可惜祠廟風水平平,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哪位讀書人金榜題名,成了芙蕖國高官,別處祠廟,哪座沒出過一兩位仕途順遂後爲祠廟揚名的讀書老爺。

陳平安走入廊道中,駐足不前,回首望去。

千年老柏樹葉婆娑。

陳平安微笑呢喃道:“清風明月枝頭動,疑是劍仙寶劍光。”

小童愣了一下,“好詩唉。公子在哪本書上看到的?”

陳平安笑道:“忘了出處。”

小童惋惜道:“若是公子自己有感而發便好了,回頭我就讓廟祝爺爺找寫字寫得好的,捉刀代筆,題寫在牆壁上,好給咱們祠廟增些香火。”

陳平安望向那古柏,搖搖頭。

小童還以爲這位負笈遊學的外鄉公子,是說那句詩詞並非他有感而發,便輕聲說道:“公子,走吧,帶你去客舍,早些歇息。客舍不大,但是潔淨,放心吧,都是我打理的,保證沒有半隻蟻蟲。”

說到這裡,小童輕聲道:“若是不小心撞見了,公子可莫要與廟祝爺爺告狀啊。”

陳平安笑着點頭,嗯了一聲,跟隨小童一起去往客舍。

古柏那邊,枝葉婆娑。

那位即將幻化人形的古木精魅,差點憋屈得掉下眼淚來,恨不得一把按住那祠廟小童的榆木腦袋,一頓板栗將其敲醒。

你這癡兒小童子,怎的如此不開竅,知不知道祠廟錯失了多大一樁福緣?

若是請那劍仙題寫那句詩詞在祠廟壁上,說不得它就可以一步登天了!至於祠廟香火和風水,自然水漲船高無數。

十個在芙蕖國廟堂的朱紫公卿,比得上此人的一幅隨筆墨寶嗎?

只是那位仙人方纔對它搖頭,它便不敢妄自言語,免得惹惱了那位過境仙人,反而不美。

這天深夜,陳平安依舊是練習六步走樁,同時配合劍爐立樁和千秋睡樁。

半睡半醒之間,拳意流淌全身。

人身小天地之內,又有別樣修行。

修身修心兩不誤。

陳平安心中微動,卻沒有睜開眼睛,繼續心神沉浸,繼續走樁。

這一天廟祝老人夢中見一青衣男子,揹負一根古柏樹枝,宛如遊俠負劍,此人坦言身份,正是祠廟後殿那株將軍柏的化身,他祈求廟祝向那位青衫客人留下一幅墨寶,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懇請那位夜宿祠廟的過路仙師,做完了此事再繼續趕路。言辭殷切,青衣男子幾乎落淚。

廟祝老人猛然驚醒之後,嘆息一聲,似乎並不願意強人所難,難以向那位真人在前不知仙的年輕書生開口求字,但思量許久,想起那棵古柏與祠廟的千年相伴,歷史上確實多有口口相傳蔭庇祠廟的靈驗事蹟,所以老人仍是穿靴穿衣,在夜幕中離開屋子,只是到了客舍那邊,徘徊許久,老人依舊沒有敲門,轉去古柏那邊,輕聲道:“柏仙,對不住。我並未依循言語去開口求人。仙人行事,不好揣度,既然對方不願主動留下墨寶,想必是祠廟這邊功德不夠,福緣未滿。”

古柏寂然,唯有一聲嘆息,亦是沒有強求廟祝老人改變心意。

直到這一刻,陳平安才停下拳樁,會心一笑。

陳平安一直相信,一地風水正與不正,根祇依舊在人,不在仙靈,得講一講先後順序,世人所謂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所謂青山,還在人心。

故而一襲青衫在祠廟如風飄掠,轉瞬之間便來到廟祝身邊,微笑道:“舉手之勞。”

修行千年尚未得一個完整人形的古柏精魅,以青衣男子容貌現身,體魄依舊飄渺不定,跪地磕頭,“感謝仙人開恩。”

廟祝老人也有些惶恐,就要彎腰拜謝。

但是陳平安坦然受了那古木精魅的跪拜。

可老人的鞠躬拜謝,卻被陳平安伸手阻攔下來。

這不是因爲木魅非人,便低人一等。

而是大道之上,受天地恩惠,草木精怪所拜謝的,其實是那份來之不易的大道機緣。

先前旁觀城隍夜審之後,陳平安便如同撥開雲霧見明月,徹底明白了一件事情。

修行之人,欲求心思清澈,還需正本清源。

陳平安讓廟祝老人和古柏精魅稍等片刻,去了趟客舍,取出一張金色材質的符紙,正襟危坐,屏氣凝神片刻之後,纔在上邊一筆一劃寫下那句詩詞,背好竹箱返回後殿古柏處,遞交給那位青衣男子,正色道:“可以將此符埋於樹根與山根牽連處,以後慢慢煉化便是。大道之上,福禍不定,皆在本心。以後修行,好自爲之,善善相生。”

青衣男子雙手捧金符,再次拜謝,感激涕零,泣不成聲。

陳平安便不再留宿祠廟,告辭離去,月明星稀,明月在肩也在竹箱。

回頭望去,廟祝老人與青衣木魅還在那邊目送自己離開,陳平安擺擺手,繼續遠遊。

好嘛,省下一筆香油錢了。

不虧。

陳平安笑着繼續趕路,夜深人靜,以六步走樁緩緩而行。

不分晝夜,百無禁忌。

世事如此,機緣一事,各有各的定數。

此地祠廟遇到他陳平安,興許便成了一樁所謂的福緣。

可別處祠廟哪怕風水迥異於此,可遇上了其它性情、眼緣的其他修道之人,一樣可能是恰到好處的機緣,遇到他陳平安,反而會擦肩而過。

大道之上,路有千萬,條條登高。

所以同道中人,纔會如此稀少,難以遇見。

隨後陳平安在芙蕖國中嶽地界的大瀆水畔停步,與一位老翁相鄰垂釣,後者分明是一位練氣士,只不過境界不高,興許是觀海境,也可能是龍門境,不過陣仗很大,身邊跟了許多婢女童子,一長排的青色魚竿,至於餌料更是備好了無數,一大盆接連一大盆,估摸着大瀆大水,再大的魚也能餵飽吃撐。漁翁見那青衫年輕人瞧着應該是一位四五境的純粹武夫,又是喜好垂釣之人,便吩咐一位婢女端去了一大盆餌料。婢女笑言公子無需客氣,自家老爺對於萍水相逢的釣友素來大方,還說了句不打大窩、難釣大魚。婢女放下大盆與陳平安說起這些話的時候,說得陳平安使勁點頭,說是這個理兒,老先生定是垂釣一道的世外高人。一開始陳平安還有些良心不安,收了人家這麼一大盆仙家餌料,便高聲詢問那位老仙師的道號。

老翁大笑道:“山上朋友,都喜歡稱呼老朽爲填海真人!”

陳平安默默瞥了眼大盆,心想混江湖也好,混山上也罷,真是隻有爹孃取錯的名字,絕對沒有取錯的綽號。

老翁魚獲不斷,只是沒能釣起心目中的一種大瀆奇魚。

入暮時分,有一艘巨大樓船經過大瀆之畔,樓船有披甲之士肅然而立,樓船破水逆行,動靜極大,大浪拍岸,岸邊青竹魚竿七顛八倒。

老翁開始破口大罵,中氣十足。

樓船走出一位身披甘露甲的魁梧武將,手持一杆鐵槍,氣勢凌人,死死盯住岸邊的垂釣老翁。

一位婢女小心翼翼提醒道:“老爺,好像是芙蕖國的大將軍,穿了副很稀罕的神人承露甲。”

“是芙蕖國大將軍高陵!”

老翁定睛一看,一跺腳,氣急敗壞道:“他孃的,踩到一塊生硬如鐵的狗屎了,聽說這傢伙脾氣可不太好,咱們收竿快撤!”

樓船那邊,那位芙蕖國護國大將軍身邊多出一位女子,高陵低下頭,與其竊竊私語,後者點了點頭,輕輕一躍,站在了船頭欄杆之上,蓄勢待發。

陳平安緩緩收竿。

樓船之上,那魁梧武將與一位女子的對話,清晰入耳。

一身錦緞綾羅的富貴女子,聽聞老漁翁是一位別國山澤野修後,道號填海真人,生性散漫,是空有境界卻戰力稀拉的一位龍門境老朽修士。她便讓武將高陵去領教一下,不用打殺了,教訓一下就行,比如打個半死,然後找個機會看能不能收爲她府上的客卿門客。

武將猶豫了一下,說此人未必願意,已經拒絕了青玉國皇帝數次邀請擔任供奉。

女子哦了一聲。

武將便心領神會。

芙蕖國本身勢力不大,但是靠山出奇的大,而身旁既有富貴身份也有仙家氣息的女子,便是芙蕖國與那座靠山的牽引之一。

高陵雖然看着不過而立之年,實則已是花甲之年,在芙蕖國武將當中官職不算最高,從三品,但是他的拳頭一定最硬。

今天一拳下去,說不定就可以將從三品變成正三品。

於是高陵大聲笑道:“我看就別跑了,不妨來船上喝杯酒再說!”

這位披甲武將腳尖重重一點,樓船頓時傾斜,一大片的鐵甲錚錚作響,那些甲士一個個顧不得儀度,趕緊伸手牢牢抓住欄杆。

高陵落在大瀆水面之上,往岸邊踩水而去。

一槍遞出。

觀海境的修道之人,還不是什麼譜牒仙師,只是個山澤野修,識趣一點就該服軟,不識趣更好,剛好讓自己在那女子眼前施展一番拳腳。

只是不等高陵登岸,便眼前一花,然後覺得胸口發矇。

身形一路倒退回樓船那邊。

原來是一襲青衫神出鬼沒,剎那之間便來到了高陵身前,一隻手掌拍在他甘露甲之上,高陵來時快若奔雷,去勢更是風馳電掣,耳畔呼嘯成風。

那人輕輕一拍掌,高陵身形飄起,落在渡船船頭之上,踉蹌腳步才站穩腳跟。

那一襲青衫一掌輕拍過後,借勢倒掠出去數丈,一個大袖翻轉,身形迅猛擰轉,眨眼功夫便返回了岸邊,飄然站定。

高陵臉色陰沉,猶豫要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打贏這一架就別想了。不然讓她覺得丟了顏面,是他高陵辦事不利,那就是最尷尬的處境,兩頭不討好。

身邊女子眼神熠熠光彩,微笑道:“沒事,不用計較,更不用追究。師父曾經親口說過,山下也不容小覷,大山大水之間,常有高人出沒。不枉費我在綠鶯國龍頭渡下船,故意走這趟迢迢水路,總算給我瞅見了所謂的世外奇人,見過一眼,就是賺到了。”

高陵鬆了口氣。

岸上。

那人抱拳,好似向樓船這邊致歉。

高陵愣了一下,也笑着抱拳還禮。

女子愈發光彩照人,自言自語道:“好傢伙,真有趣。高陵,我記你一功!”

樓船緩緩離去。

那位龍門境老修士剛想要結交一番,卻驀然不見了那位青衫客的身影。

咋辦?

老修士揉了揉下巴,然後發號施令開始挪位置,吩咐婢女小童將所有大盆都挪到另外一個位置,正是那位青衫仙人垂釣之地,定然是一處風水寶地。

他一落座,頓時覺得神清氣爽,果然是仙人一眼相中的地方,分明這拂面江風都要香甜幾分嘛。

遠處。

陳平安繼續遠遊。

稍稍繞路,走在一處視野開闊的平原之地。

陳平安突然停下了腳步,收起了竹箱放入咫尺物當中。

可是片刻之後,又皺眉深思起來,難道是錯覺?

陳平安緩緩前行。

灑掃山莊,就是五陵國江湖人心中的聖地。

關於這座莊子,武林中有各種各樣的傳言。

有說王鈍老前輩之所以一輩子不曾娶妻,是年輕的時候遊歷北方,受過情傷,喜歡上了後來成爲荊南國太后的女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月老不牽線,兩人沒能走到一起,王鈍老前輩也是癡情種,便潛心武學,成了王鈍一人的不幸,卻是整個五陵國江湖的大幸。

還有說那莊子自釀的瘦梅酒,其實是仙人遺留下來的釀酒方子,武人喝上一罈,就能增長好幾年功力。所以王鈍老前輩教出來的那些弟子,纔會一個個出類拔萃,因爲都是瘦梅酒的酒缸裡泡出來的。

還有傳聞灑掃山莊內有一處戒備森嚴、機關重重的禁地,擺放了王鈍親筆撰寫的一部部武學秘籍,任何人得到一部,就可以成爲江湖上的第一流高手,得了刀譜,便可以媲美傅樓臺的刀法,得了劍譜,便能夠不輸王靜山的劍術。

這些,當然全是假的,讓外人唾沫四濺,卻會讓自己人哭笑不得。

王鈍的嫡傳弟子之一,陸拙對此就很無奈,只是師父好像從來不計較這些。

陸拙是同門當中資質最不濟的一個,學什麼都很慢,劍術,刀法,拳法,不但慢,而且瓶頸大如山峰,皆無望破開,一絲曙光都瞧不見,師父雖然經常安慰他,可事實上師父也沒轍,到最後陸拙也就認命,如今老管家年紀大了,大師姐遠嫁,天賦極好的師兄王靜山,這些年不得不挑起山莊庶務,實實在在耽擱了修行,其實陸拙比王靜山還要心急,總覺得王靜山早就該闖蕩江湖、砥礪劍鋒去了,所以陸拙開始有意無意接觸山莊多如牛毛的世俗雜事,打算將來幫着老管事和王師兄,由他一肩挑起兩份擔子。

卯時起牀,走樁、或練劍或練刀至辰時,吃過早餐,就開始去老管家那邊,看賬記賬算賬,灑掃山莊的書信往來,諸多產業的經營狀況,府上諸多弟子門生的開銷,都需要與老管家一一請教,約莫在巳時左右,結束好似學塾蒙童的課業,去看一會兒小師弟練劍,或是師妹的練刀,地點在灑掃山莊的後山,那邊安靜。

山莊有許多弟子、雜役家眷,所以山莊開辦了一座家塾。

早年學塾的那些夫子先生,學問都大,但是留不住。

都是過來這邊待一年半載就會請辭離去,有些辭官退隱的,實在是年歲已高,有些則是沒有官身、但是在士林頗有聲望的野逸文人,最後師父便乾脆聘請了一位科舉無望的舉人,再不更換先生。在那舉人有事與山莊告假的時候,陸拙就會擔任學塾的教書先生。

下午陸拙也會傳授一撥同門弟子的刀劍拳法,畢竟與陸拙同輩的師兄弟們,也需要自己修行,那麼陸拙就成了最好使喚的那個人,不過陸拙對此非但沒有半點芥蒂,反而覺得能夠幫上點忙,十分欣喜。

陸拙如今的一天,就是這麼雞毛蒜皮,零零碎碎,好像幾個眨眼功夫,就會從拂曉天青如魚肚白,變成日西沉鳥歸巢的暮色時分,只有戌時過後,天地昏黃,萬物朦朧,陸拙纔有機會做點自己的事情,例如看一點雜書,或是翻一翻師父購買的山水邸報,瞭解一些山上神仙的奇人異事,看過了之後,也無什麼嚮往憧憬,無非是敬而遠之。

陸拙這天親自手持燈籠,巡夜山莊,按例行事而已,雖說江湖傳聞多而雜,但事實上會不守規矩擅闖灑掃山莊的人,從來沒有。

後山那邊小師弟還在勤勉練劍。

陸拙沒有出聲打攪,默默走開,一路上悄悄走樁,是一個走了很多年的入門拳樁,師姐傅樓臺、師兄王靜山都喜歡拿這個笑話他。

因爲那拳樁並非灑掃山莊王鈍親自傳授,而是年少時一個偶然機會得到的粗劣拳譜。師父王鈍沒有介意陸拙修行此拳,因爲王鈍翻閱過拳譜,覺得修行無害,但是意義不大,反正陸拙自己喜歡,就由着陸拙按譜練拳,事實證明,王鈍和師兄師姐,是對的。不過陸拙自己也沒覺得白費功夫便是了。

下山途中,看到了那位身形佝僂的老管家,站在臺階底部,似乎在等待自己。

陸拙快步下山。

老管家相貌清癯,身形消瘦,一襲青衫長褂,但是老人經常咳嗽,好像是早些年落下了病根子,就一直沒痊癒。

老人的一條腿,微微瘸拐,但是並不明顯。

老人姓吳,名逢甲,是一個比較不太常見的名字。除了陸拙這一輩同門,再低一輩的年輕人和孩子,都已經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從王鈍大弟子傅樓臺起,到陸拙和小師弟,都喜歡稱呼老人爲吳爺爺。陸拙年少時第一天進莊子的時候,老管家就已經在灑掃山莊當差,據說莊子多大的歲數,老管家在山莊就待了多少年。

陸拙輕聲道:“吳爺爺,風大夜涼,山莊巡夜一事,我來做就是了。”

老人擺擺手,與陸拙一起繼續巡夜,微笑道:“陸拙,我與你說兩件事,你可能會比較……失望,嗯,會失望的。”

陸拙覺得有些奇怪,似乎今晚的老管事有點不太一樣。以往老人給人的感覺,便是遲暮,像那風燭殘年,命不久矣。這其實讓陸拙很擔心。陸拙興許是武學無望登頂的關係,所以會想一些更多武學之外的事情,例如山莊老人的晚年處境,孩子們有沒有機會參加科舉,山莊今年的年味會不會更濃郁幾分。

老人緩緩說道:“陸拙,你其實是有修行資質的,而且如果早年運氣好,能夠遇到傳道人,前途不會小的。只可惜遇上了你師父王鈍,轉爲學武,暴殄天物了。”

陸拙笑了笑,剛要說話,老人擺擺手,打斷陸拙的言語,“先別說什麼沒關係,那是因爲你陸拙從沒親眼見識過山上神仙的風采,一個齊景龍,當然境界不低了,他與你只是江湖偶遇的朋友,那齊景龍,又是個不是書生卻勝似醇儒的小怪胎,所以你對於山上修道,其實並未真正知曉。”

陸拙無言以對。

老人繼續說道:“再就是你陸拙的習武天資,實在一般,很一般。所以你那些武學瓶頸,是真真切切的關隘攔路,你如今過不去,並且可能一輩子就都過不去了。”

陸拙嘆了口氣,有些傷感,“吳爺爺,我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了。”

老人也有些沒來由的傷感,“山莊這麼多孩子,我其實最看好你的心性,所以我才讓你無意間得到那部拳譜。可天底下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無奈,不是你陸拙是個好人,就可以人生順遂,年輕時分,是比不過你師姐師兄,成年之後,你還是隻能眼睜睜看着師弟師妹一騎絕塵而去,到老到死,說不得連他們的弟子,你的那些師侄,你還是比不過。所以不管你失望與否,我是很失望的,不在人心,而在世事。”

陸拙有些震驚,提燈籠張大嘴,竟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老人轉頭看了眼陸拙,“陸拙,最後問你一個問題,介不介意一輩子碌碌無爲,當個山莊管事,將來年復一年,處處風光,都與你關係不大?”

陸拙仔細想了想,笑道:“真的沒關係,我就好好當個山莊管家。”

老人點頭,“很好。也別小覷了自己,有你這種人在,做着一件件小事,天底下才會有更大的希望,出現一樁樁壯舉。所以說,我先前的那點失望,不值一提,一個個陸拙,纔是這個世道的希望所在。這種大話,一個灑掃山莊的糟老頭子,吳逢甲說出口,似乎很不要臉,對不對?”

陸拙笑了,既不願說違心話,也不願傷了老人的心,只好折中說道:“還好。”

老人爽朗大笑,此時此刻,哪有半點腐朽老態病容。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處。

“你既然已經通過了我的心性大考,那就該你換道登高,不該在雞毛蒜皮之中消磨心中意氣!”

老人說道:“我今夜就要離開山莊,躲躲藏藏多年,也該做個了斷。我在賬房那邊,留下了兩封書信,一件山上重器,一部仙家秘笈。一封你交給王鈍,就說你這個弟子,他已經耽誤多年,也該放手了。一封信你帶在身上,去找齊景龍,以後去修行,當那山上神仙!一個願意安心當那山莊管家一輩子的陸拙,都可以讓世道希望更大,那麼一個登山修道練劍的陸拙,自然更有益於世道。”

陸拙一臉錯愕。

老人一手抓住陸拙頭顱,一拳砸在陸拙胸口,打得陸拙當場重傷,神魂激盪,卻偏偏啞口無言,痛苦萬分。

“別的都好,就是這扭扭捏捏的脾氣,我最看不爽,你陸拙不去爭一爭山巔一席之地,難道要讓道給那些比王八蛋還不如的練氣士?!”

老人盯住幾乎就要昏死過去的陸拙,沉聲道:“可是你想要走上修行一途,就只能先斷長生橋,以便幫你徹底驅散那口純粹真氣了!放心,長生橋斷而不碎,我那封密信,足夠讓你重續此橋。在那之後,說不得你連撼山拳都可繼續再練!記住,咬緊牙關,熬得過去,一切就有希望。熬不過去,剛好可以安心當個山莊管家。”

當老人鬆開手,陸拙倒地不起,手中燈籠摔落在地。

陸拙嘔血不已。

老人蹲下身,笑道:“我當然不叫什麼吳逢甲,只是年少時行走江湖,一個已死俠客的名字罷了。他當年爲了救下一個被車輪碾壓的路邊小乞兒,纔會命喪當場。那個小瘸子,這輩子練拳不停,就是想要向這位救命恩人證明一件事情,一位四境武夫爲了救下一個滿身爛膿的孤兒,搭上自己的性命,這件事,值得!”

陸拙只覺得那一口純粹武夫的真氣逐漸消散,疼痛難當,依舊咬緊牙關,試圖仔細聽清楚老人的每一個字。

老人微笑道:“我自悟一套粗劣拳法,到底是一般人眼中的資質平平,不是什麼天才,如今回頭再看,拳譜所載拳法拳樁拳招,確實稀拉平常,所以到了埋頭練拳,直到四十多歲,才能夠以一人之力,公然宣言要向那座一國執牛耳者的仙家府邸報仇,人人笑話我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很好,我那套拳法之拳意根本,就在於蚍蜉搬山入海!可惜你陸拙,練習拳譜多年,始終無法入門,無法拳意上身,無妨,世間大路何其多,你陸拙是個好人即可,是不是我的嫡傳弟子,關係不大。”

最後老人雙指併攏彎曲,在陸拙額頭輕輕一敲,讓其昏睡過去,畢竟陸拙已經無需繼續武學登高,這點體魄上的苦頭吃與不吃,毫無意義,神魂之間激盪不停歇,纔是以後上山修道的關鍵所在。

青衫長褂的老人站起身,喃喃自語道:“老夫真名,姓顧名祐。”

老人笑道:“與猿啼山那姓嵇的分出生死之前,好像應該先去會一會那個年輕人。若是死了,就當是還了我的撼山拳譜,若是沒死……呵呵,好像很難。”

老人思量片刻,冷笑道:“我也不欺負人,你既然是在爭最強六境的純粹武夫,那我就壓一壓境界,只以……九境武夫出拳好了。”

平原之上。

陳平安覺得越來越不對勁。

一股巨大的危機感籠罩天地。

避無可避,逃無可逃。

這是北俱蘆洲遊歷的第二次了。

第一次,是在崢嶸峰山腳那邊,遭遇猿啼山劍仙嵇嶽。

陳平安沒有任何恐慌,反而一瞬間便心如止水。

在陳平安目力極限之外,有老人身穿一襲青衫長褂,站在原地,閉目養神已久。

當他睜開眼睛,一步跨出。

悄無聲息。

但是轉瞬之後,大地之上,如平地炸春雷。

一線之上。

陳平安眯起眼。

雙袖符籙,法袍金醴,兩把飛劍,哪怕是劍仙,在這一刻,都是純粹武夫身外物,註定毫無裨益。

陳平安相信自己的直覺。

對方至少是一位山巔境武夫!

拳意之凝練雄厚,匪夷所思。

陳平安開始直線向前奔去。

一撤退一避讓,自身拳意就要減少一分,生還機會就會去少一分。

拳意一減,便是認輸。

行走江湖,認輸往往就要死。

一拳互換。

陳平安頓時倒飛出去數十丈,一個驟然落地,依舊止不住倒退之勢,腳上靴子直接磨光所有鞋底。

渾身幾乎散架。

這是陳平安第一次使出神人擂鼓式,卻拳遞出意即斷!

那人卻紋絲不動,閒庭信步,似乎任由陳平安直接換上一口純粹真氣,飄飄然尾隨而至,又遞出一拳。

其實已經視線模糊的陳平安又被當頭一拳。

倒飛出去。

毫無還手之力。

那一襲青衫長褂,已經躍上高空,一拳砸下。

這一拳砸中陳平安心口。

大地之上,出現一個大坑。

陳平安渾身浴血,倒地不起。

血肉經脈,四肢百骸,氣府竅穴。

都已處於崩潰邊緣。

那位最少也是山巔境武夫的老者,只是站在大坑頂上邊緣,雙手負後,一言不發,不再出拳,只是俯瞰着那個坑中血人。

只見那個其實已經徹底失去意識的年輕人,先是左手一根手指微動,然後是試圖以手肘抵住地面,掙扎起身。

青衣老者只是神色冷漠,看着那個年輕武夫種種下意識的細微掙扎。

那個年輕人從一次次擡肘,讓自己後背高出地面,一次次墜地,到能夠雙手撐地,再到搖搖晃晃站起身,就消耗了足足半炷香光陰。

老人冷笑道:“我就站在這裡,你只要能夠走上來,向我遞出一拳,就可以活。”

那個其實已經沒有了意識、只剩下一點本命靈光的年輕人,低頭彎腰,雙臂搖晃,踉蹌向前。

那走出大坑斜坡的二十幾步路,就像稚童揹着巨大的籮筐,頂着烈日曝曬,登山採藥。

步步登高,滿臉血污的年輕人剛剛擡起一條手臂。

老人淡然道:“不好意思,你還是得死。”

一手擡起,一拳掄開,青衫長褂布鞋的老人一拳將眼前年輕人打回坑底。

老人一步一步走下大坑,嗤笑道:“年紀越大,境界越高,就越怕死?難怪最強三境的曇花一現之後,四境五境都沒能爭到那最強二字!既然如此,我看你還是死了算數,那點武運,給誰不好,給了你這種人,老夫都覺得髒了那部拳譜。”

那個半死之人,無聲無息。

老人皺了皺眉頭,然後低下頭,見那人再次手指微動。

老人笑了笑。

很好!

可謂已死,拳意猶活。

這點小意思。

乃是世間最做不得假的大意思!

老人放聲大笑。

(本章完)

232.第232章 又見城隍爺1221.第1221章 是誰344.第344章 謹遵法旨995.第995章 當時坐上皆豪逸318.第318章 別人無敵當如何552.第552章 先生學生,師父弟子908.第908章 議事248.第248章 就此一別,山高水長700.第700章 有朋自遠方來181.第181章 不值得624.第624章 落魄山的家底(一)144.第144章 一個坐井一個觀天1046.第1046章 與諸君借取千山萬水(三)800.第800章 天上月(一)1175.第1175章 道友別說話1172.第1172章 此間山水如賊窟549.第549章 人心中須有日月941.第941章 刻舟求劍593.第593章 諸位只管取劍(二)444.第444章 有些重逢是最壞的(下)736.第736章 新一任隱官47.第47章 獨行848.第848章 一斬再斬,唯我得意141.第141章 百怪(上)689.第689章 唯有飲者留其名324.第324章 人間燈火點點915.第915章 橫着走992.第992章 幹架803.第803章 自由和遠遊(二)147.第147章 請破陣312.第312章 人外有人1159.第1159章 自有寬路620.第620章 擊掌565.第565章 西山老狐亂嫁女456.第456章 青衣姑娘吃着糕點(下)204.第204章 故人來送劍去1246.第1246章 二十人與候補們(四)1250.第1250章 二十人與候補們(八)837.第837章 不是劍客心難契647.第647章 劍客行事(二)850.第850章 真無敵1007.第1007章 看酒745.第745章 相互問劍759.第759章 下城頭241.第241章 泥菩薩有火氣380.第380章 前兆672.第672章 何謂從容122.第122章 雷法捉妖34.第34章 齊聚984.第984章 真正的持劍者675.第675章 小師叔最從容577.第577章 我也會劍開天幕(二)103.第103章 竹樓320.第320章 何爲天下無敵843.第843章 我是東山啊806.第806章 江湖見面道辛苦(一)78.第78章 入夢1254.第1254章 有個不用回答的問題43.第43章 少年和老狗10.第10章 食牛之氣427.第427章 我們見過的509.第509章 單騎南下(下)1251.第1251章 二十人與候補們(九)1146.第1146章 山水有重複512.第512章 明月當空(上)797.第797章 辛苦修行爲哪般220.第220章 山水印875.第875章 十一境的拳586.第586章 壓下一條線(二)1099.第1099章 某個門派497.第497章 一起出手135.第135章 振衣326.第326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89.第89章 兩顆人頭746.第746章 落座主位的那個年輕人899.第899章 會一會十四境687.第687章 陋巷處又有學塾(一)346.第346章 君子六符,劾鬼鎮劍816.第816章 竟然740.第740章 處處殺機681.第681章 我求你別死404.第404章 拜訪79.第79章 迎春印1122.第1122章 酒杯換碗498.第498章 這麼巧,我也是劍客725.第725章 誰能與寧姚般配1271.第1271章 入室操戈159.第159章 送君已千萬裡503.第503章 先生的劍在何方(中)1125.第1125章 天下十豪488.第488章 炭籠火爐寒人心(上)1240.第1240章 歸攏羣山作一山119.第119章 有些道理286.第286章 一盒胭脂588.第588章 劍仙在劍仙之手(一)950.第950章 本命瓷987.第987章 舊黃曆362.第362章 原來也不太平1131.第1131章 觀書喜夜長77.第77章 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