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流向

其時其母徐氏孃家已然落魄,李麗娘只剩得一個爛賭的舅舅在,周圍除卻異母的弟妹,又全是些僕從,無一個可以與之同作商議的。

她惶惶不可終日,竟無半點辦法。

自此之後,李麗娘每回得見父親李程韋,殊無孺慕之情,只剩懼怕而已。

待得被嫁去泉州,雖說李程韋給的嫁妝多到驚人,可她除卻惶恐,竟是找不出半點高興。那丈夫先前還勉強能做到早出晚歸,等得知她有了身孕之後,立時找了由頭外出經商,叫夫妻兩個想要見一面也十分艱難——丈夫尚不可信,又是人生地不熟的,身邊陪嫁僕婦泰半都是父親所給,李麗娘只好更爲謹慎,把所有猜測壓在心底,不敢對外人言說。

等她生子難產,坐月子時又百病纏身,因自知時日無多,更知夫家靠不住,索性把部分壓箱底的珠寶首飾放在了恆通樓裡頭,又整出了些不打眼的田契,放在信得過的奶孃那一處,叫對方有餘錢好生帶大幼主,莫要讓人給養歪了。

那奶孃豐氏乃是徐氏找的,自小看着李麗娘長大,兩個情同母女,慣來行事周全,自然比旁人都值得信賴。

李麗娘到底在商戶之家長大,知道凡事不能只將感情,因怕財帛變人心,特去把豐氏的身契放在了信件最後,準備將來給兒子拿來施恩。

顧延章將那幾面紙看完,擡頭問道:“那豐氏何在?田契又何在?”

“已是一同帶了回京……”那人指了指外頭,“提刑司中正在訊問,連她那孫子一併。”

顧延章只覺得奇怪,問道:“什麼孫子?”

那吏員便把自己查來的事情一一道來。

“那豐氏是在家招贅,丈夫早死,兒女也沒了,唯有幺子留了個孫兒下來,。”

“孫兒自小頑劣,常年在煙花之地混跡,又好賭、吃酒,原來在京城時就已經欠了許多賭債、酒債,全是豐氏幫着還的,被她帶去泉州之後,也不見轉好,在外頭一味吃喝嫖賭。”

“前些日子他吃大了酒,因無錢給,便同陪酒的姐兒說,他那一處有些火引、硫磺、煙硝等物,自可轉賣出去,叫那樓裡的小姐幫他尋買主。”

“姐兒先還以爲這是在胡咧咧,誰曉得沒過多久,那孫子——喚作豐二郎——竟是當真拿個瓦盎裝了許多引火之物來,那小姐怕事,開始還藏着,後來見裡頭竟有麻沸散,思來想去覺得不對,忙將此事報給了媽媽,媽媽自然也怕,又報給衙門,官府便把人拿了去做審訊,萬沒想到只略加逼問,那豐二郎便已供認不諱,說那些個火引原是自家中偷出來的。”那人說到此處,話語裡頭也頗帶了幾分不敢置信的味道,“因他身上無財,又想去樓裡頭喝酒取樂,只好從家中摸了東西去當,一來二去,值錢的東西都被那豐氏收了起來,正好那一日酒癮、賭癮皆犯,再忍不住撬了鎖,翻箱倒櫃,從裡頭翻出不少因火引、硫磺、煙硝、慧竹等物。”

“慧竹、桐油價賤且重,不好搬移,那豐二郎便取了價貴的火引、硫磺、煙硝,本待要賣,只一時尋不到買家,又不好出去兜售,後來正逢魏家遭了大火,外頭風聲甚緊,他更是不敢擅動,眼下風頭過了,纔敢拿得出來。”

“那魏家的火燒得蹊蹺,泉州府上本就懷疑乃是有人縱火,並非走火,只是魏家不願聽命協查,好容易得了線索,據此順藤摸瓜,果然查出這火引、硫磺等物乃是某年某月自某店裡買的。再去審問豐氏,她一口咬定魏家着火與自己無關,偏又說不上自己去買這等引火之物的理由。”

“等到召了魏家從前的下人過堂問訊,有個婆子當日晚間本是同豐氏一併照管李麗孃的兒子睡覺,她供出自己喝了豐氏給的飲子,不知爲何忽的困頓不堪,並未留意到搭手的豐氏去了哪裡,等到醒來,她正趴在外間桌上,屋子已經起了大火。”

“她瞄見裡間牀上帳幔是打開的,好似被子裡頭並無人,叫了也未聽到有迴應,火燒得厲害,她也未曾進去確認,只以爲是豐氏抱出去了,便也連忙跟着逃命。”

“誰料得等到出得外院,卻見只有豐氏一人,並無小主人,竟是她二人一個也不曾把人帶得出來。”

吏員說到此處,也有些唏噓,又道:“火滅之後,倒是無人喪命,只有李麗娘那小兒傷了腿並被燒瞎了一隻眼睛——原是不知什麼時候滾到了牀底下。那婆子因怕擔責,又是自己粗心害得小主人被燒傷,便同豐氏兩人串供,說是因哥兒出了一身的汗,一個去廚房提熱水,一個肚痛去了茅房,等到回來,屋子裡已經燒得半點進不去,只好出來尋人救火。”

“李麗娘那小兒沒多久便去了,不知怎的,魏家也並未追究,只是把當日照管的人都打發了。那婆子心虛,回頭去想,只覺得不對,正好當日豐氏給她喝的飲子乃是用壺裝着,壺是瓦壺,倒是沒有燒壞,便偷偷取了回家,果然在裡頭尋到許多沉底之物。”

“泉州府衙拿去查了,那沉底藥末與自豐氏家中搜出來的麻沸散並無差別,乃是同出一方。”

“再去審豐氏,她先前還不肯供認,後來上了刑,又從那豐二郎常去的當鋪、賭坊之中尋出不少李麗孃的陪嫁,正巧下官此時到了,與那恆通樓之事連在一處,查問豐氏並豐二郎——李麗娘給豐氏幫兒子保管的田契果然已經被偷偷轉賣。”

“那豐氏眼下已經供認,直說當日那火乃是她放的,本是貪圖李麗娘錢財,又因孫子欠債太多,怕被人捉去砍斷手腳,便想放了火,貪掉李麗娘給的田契並其餘東西賣錢抵債。”

顧延章聽到此處,已覺不對,心中算了算,問道:“外頭既是在審,我便不去過問,你且去統一統那豐二郎當年在京城欠了多少債,在泉州又欠了多少債——若說泉州的債乃是用田契賣出還掉了,京城的債,又是如何還的。”

豐氏只是個奶孃,並不是李家或者徐家的管事,便是徐氏再如何大方,那奶孃最多也不過能比尋常人家過得舒服些,斷不至於欠下鉅債,說還就能還上的。

可她能帶着孫子一起去泉州,足能說明京城裡的那些個賭坊已經拿夠了錢。

那麼,錢是哪裡來的?

在京城時,徐氏的嫁妝由李程韋代管,豐氏半點插不上手,她難道還能另有什麼生財之道?

***

比起泉州的事情,京城這一處問事卻要方便許多,只過了半日,提刑司的推官便來同顧延章報說案情進展。

豐氏招供得很快,她受刑時尚能硬挺,可等到審案的推官同她說了豐二郎一路顛簸回京,不知是不是住不慣監牢,眼下已是得了傷寒,此時正高燒不退之後,她沒過多久就認了罪,只求能叫此案快些了了,又求推官給豐二郎請個好大夫。

原來豐二郎在京城裡欠下的銀錢,乃是李家的管事李升幫着還的,他收攏了豐二郎的欠條,卻並無什麼要求,只要豐氏好生照顧李麗娘,又給了她一瓶子藥丸,叫她等李麗娘生了小兒之後,每日化一顆在吃食裡,看着李麗娘吃下。

豐氏哪裡不曉得其中必有蹊蹺,可她一來實在缺錢,再不湊齊數,獨苗孫兒就要被人砍了胳膊去,二來偷偷給雞鴨吃過那藥丸,瞧着也並無什麼事,便照着李升說的去做。

果然李麗娘生產之後,吃了她給的藥,月子裡頭便出了事,留下不足月的小兒去了。

而她縱火燒房,同樣也是得了李升的吩咐。

顧延章聽得推官稟事,皺着眉問道:“她指認李升,李升如何答?”

推官道:“那李升只推不知,說是自家只是因爲家中大姑娘哀求,給她奶孃還債而已。”

“那豐氏可有其餘證據?”

“豐氏雖無證據,可那豐二郎手頭留了不少煙硝、火引等物,都不是尋常能買到的,照着樣子回去查,果然是李家鋪子裡頭賣的,掌櫃的得了李升的吩咐,從庫房調了出來,右司已是把那鋪子裡頭管庫的傳了過來,又有賬冊對着,李升眼下不肯開口,卻也說不出東西去向。”

縱火乃是遇赦不赦之罪,指使縱火,更是罪上加罪,李升一旦承認,便是一個死字,自然不肯承認。

更何況李升跟了李程韋多年,能得對方信任,自然有過人之處。

顧延章想了想,道:“叫他們且先審着,李程韋忍了這許多年,若無理由,不會如此着急要叫豐氏放火燒屋,去查一查李家這半年裡頭究竟是用了什麼大錢。”

李麗娘死了,財產自是給丈夫兒子繼承,偏生一把火把所有東西燒個乾淨,其中究竟有多少,自然無法覈對。

若是能弄清從中挪出來的那許多錢財究竟是去了何處,想來便能知道李程韋爲何會這樣着急了。

這一廂顧延章把事情囑咐了一回,便不再時時盯着,只叫下頭人定時來報。然則還未過得兩天,竟是很快有了進展。

自李麗孃的兒子被燒傷,李家的銀樓裡急調了幾回大錢,提錢的人乃是濟王妃孃家弟弟。

案子查到此時,又有了這樣指向,顧延章自己雖是不怕,卻不敢不經過上頭的提刑公事胡權,他拿了宗卷,纔要叫人去問胡權在不在衙門裡頭,然則派去的小吏還未回來,外頭便忽然有了黃門前來提刑司宣召。

那詔書雖是蓋了天子的印章,可黃門卻是慈明宮的,一看便知乃是張太后召見。

顧延章身上還穿着官服,只略整理了下,便跟着出了衙署。

面見的地方在垂拱殿,比起往日,這一回殿中的宮人少了許多。

顧延章進得殿門,方纔行過禮,便瞧見立在張太后身前的不是崔用臣,卻是另一張熟悉的面孔。

——從前深得趙芮信重,管勾皇城司的朱保石。

張太后見得顧延章站定了,也不同他寒暄,而是直截了當地問道:“京城那一個殺母殺妻案,審得如何了?”

顧延章日前才寫了摺子進上,這一天裡頭並無什麼進展,便簡單把情況說了說。

“……依臣愚見,此案再查下去,便是那李程韋不肯認罪,憑着大理寺中的人證、物證,也足判死罪了。”

他對答簡略卻清晰,說事不拖泥帶水,自然是沒有什麼好挑的,說完李程韋殺人案,正要轉說李麗娘嫁妝去向時,卻是被上頭張太后打斷道:“既是如此,此案你且看着,不用給胡權知曉,凡事須親力親爲,若有進展,直接報與老身便是。”

這話說得乾脆,卻直把下頭顧延章聽得微怔。

這數月之中,雖然同張太后打交道的次數雖然不多,可並不妨礙他聽懂其中的意思。

所謂“不用給胡權知曉”,其中的胡權,並非單指胡權一人。

這一句話,其實重點只在最後。

——“直接報與老身知曉便是。”

顧延章雖然沒有清涼傘,不在政事堂,卻也是個正經朝官,他不同於宮中的黃門,也不是普通的宗室,自然不會、也不能任由張太后擺佈。

此時朝中局勢不明,雖說看着像是張太后手握重權,垂簾聽政,只要得了她的重視,就能穩坐釣魚臺,可若是爲了她的看重,便由其擺佈,將來少不得要冠上一個“諂臣”的帽子。

這樣的帽子,顧延章並不想戴。

中書是中書,皇權是皇權,當兩者起了衝突時,他選擇站在道理那一處。

只頓了頓,他便道:“太后,胡公事乃是臣之上官……”

張太后看了他一眼,道:“此案乃是老身親自發派。”

“李升指使豐氏下藥縱火,不過是爲了李麗孃的嫁妝,合成銀錢,便是不算鋪面,也有三百餘萬貫,此筆錢財分由五次在李家的銀樓中被人取走……”顧延章鄭重回道,“來者姓宋,喚作宋遷,乃是濟王殿下的妻弟。”

第八百六十五章 處置第五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七百三十四章 來歷第四百八十一章 所圖第九十六章 恍然第四十一章 射賽第七百二十五章 勸和第八百九十九章 解釋第五百四十三章 危急第九百五十四章 挑刺第七百九十五章 線索第六百四十四章 得手第二百五十章 可惜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逆第五百九十五章 助力第八百八十四章 不難(給書城修仙的加更)第七十五章 章程(下)第六百零九章 計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說法第七百零九章 商議第三百八十八章第八百零一章 銅盆第七百五十七章 前夜第五百三十四章 請命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一百一十五章 分別第八百八十三章 動搖(給書城修仙的加更)第六百六十六章 管轄第三百七十八章 覲見第四百四十七章 質問第九百三十六章 誤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評點第二百四十八章 猜測第九百三十四章 麻煩第四百七十五章 重遇第四百四十章 紮營第三百二十二章 唬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停留第七百一十七章 接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打點(月票250+)第四百三十七章 積極第九百五十六章 乾飯第二百九十六章 隱患第三十章 爭搶第四十八章 散席第四百五十二章 棺材第六百四十章 敲門第五百二十四章 安撫第四百四十三章 停留第五百二十四章 安撫第二百零五章 虛君第五百零二章 撤營第三百三十二章 自辯第五百一十七章 獻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功虧第二百二十七章 解試(上)第六百八十六章 問詢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化第二百章 後覺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宮第八百九十二章 按功第八十八章 名分第四百七十三章 結果第三百五十章 捷徑第九百零五章 心飛第四百六十一章 閒趣第五百八十一章 無措第七百章 尋藥第九百零六章 打爛第一百九十六章 規法第六十章 手腕第九百零五章 心飛第八百七十一章 戀舊第五百五十二章 退兵第六章 安置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郎第七百五十一章 巨響第二十七章 閱卷(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順利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發第七十八章 偷看第四十六章 交代第五百七十八章 肚量第八百九十六章 整齊第四百七十七章 可惜第四百二十七章 伯樂第一百二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炬第十四章 驚疑第二百零一章 羨慕番外 授課(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柿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犯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手札第六百七十五章 陪伴第二百五十九章 席間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後第九十七章(給踏秋清的加更)第二百五十三章 相得第四百零八章 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