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盛世(十二)

只在軍營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侯君集便向李旭告辭,帶着對方送給自己的駿馬及三十名來自博陵軍的護衛匆匆忙忙向回趕。九十三匹坐騎都是來自突厥的良駒,手中又拿着李旭和羅藝兩人分別簽署的過關手令,前半段歸途自然是走得非常順暢。才兩天一夜光景,他已經來到了飛狐關,過得前面的山口,便可以進入河東地界。

三十名來自博陵軍的護衛一個不落,儘管每張臉上都染滿了灰塵,卻沒有人發出半聲抱怨。侯君集想試試他們的騎術,幾度在跑動中更換坐騎,以便將衆人甩得稍遠一些。每當他帶着幾分得意停下來休息,總是發現衆護衛排成長長的一條線綴向自己靠近,不疾不徐。

這些博陵子弟的騎術個個居然都好到了如此地步?侯君集不甘心,又反覆試了幾次,每次的結果都差不多。有人跟得他很緊,寸步不落。也有人落得稍遠,只能看到一縷煙塵。但每每他把坐騎的速度放緩,護衛們總能在最短的時間重新凝聚成股。

當隊伍走到靈丘的時候,侯君集沒機會再試了。前方已經是劉武周的地界,哨卡林立,他必須與護衛們互相扶持着才能過得去。但他也不是沒有收穫,在多次暗地較量的過程中,他已經發現了對方的一些門道。並不是每個護衛的騎術都像自己一樣好,而是他們採取了一種非常穩妥的行軍策略。有兩個身手最好的人緊跟自己不放,另外兩個騎術較好的人縋在隊尾。每過一段時間,隊首和隊尾互換。這樣,無論自己怎麼加速,只要不能把所有人都甩開,博陵精騎總有辦法將其他弟兄收攏起來。

想通了此節,侯君集不得不承認博陵軍比自己麾下的飛虎軍還要強悍的事實,心裡的傲氣一掃而空。當他開始把這些人視作同伴後,才驀然發覺自己居然一路上沒怎麼跟同伴說過話,甚至連帶隊的兩名博陵小將的名字都沒問過。

“這位仁兄貴姓?”趁大夥在溪流邊飲馬的機會,侯君集走到侍衛們的頭領面前,拱手施禮。

那帶頭的侍衛被他前倨後恭的怪異舉止嚇了一跳,趕緊側開半步,肅立抱拳,“免貴姓杜,博陵軍驍騎營左五旅三隊隊正杜九成,見過侯將軍!”

“杜隊正不要客氣!”侯君集性子雖然冷傲,卻肯佩服有本事的人。伸手托住杜九成半躬下的上身,笑着說道。“這一路辛苦各位弟兄了。前方是劉武周的地界,如何走,侯某想聽聽各位的看法!”

“如何走,侯將軍儘管下令。我家大將軍早就吩咐過,要我等唯侯將軍馬首是瞻!”杜隊正是個實在人,沒等侯君集客套完,立刻鄭重地回答。

“是這樣!”侯君集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草草地畫了張輿圖。“按照我來時的記憶,翻過前面的土丘再走三裡左右,會有一座木橋。劉武周安排了不少人在那收過橋錢。如果繞行的話,咱們得向南多走四十里……”

“闖過去便是!”杜隊正想都不想,傲然道。

“硬闖?弟兄們可能會有損傷?”侯君集皺了皺眉頭,有些猶豫地問。如果身後帶得全是飛虎軍精銳,爲了節省時間,他肯定要強行闖卡。但去求援的路上,護送他的飛虎軍士卒幾乎陣亡殆盡。這年頭訓練一名合格的騎兵非常不容易,如果帶着博陵弟兄硬闖劉武周設立的哨卡,一旦損失太嚴重了,對李旭那邊將不甚好交代。

杜九成冷笑了幾聲,臉上看不到半分畏懼。“侯將軍不要顧慮。臨行前,大將軍叮囑過我們,能節省時間儘量節省時間。你儘管下令,我來組織弟兄們!”說罷,他衝着溪邊洗臉的一名不到二十歲的少年軍官喊道,“薛兄弟,檢查馬鞍,收拾好兵器!過了山丘後會遇到哨卡!”

“諾!”姓薛的低級軍官迅速站直身軀,肅立領命。然後快速跑開,將軍令說於每名弟兄知曉。二十八名護衛手上的動作立刻緊張起來,一絲不苟地開始檢查行裝。小半柱香時間後,薛姓軍官跑到隊正杜九成身前,昂首稟告:“杜隊正,博陵軍驍騎營左五旅三隊隊副薛軌覆命,三夥弟兄整飭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先吃飯,給馬也喂些豆子。吃完飯人休息半刻鐘,再遛半刻鐘馬。”杜九成回了個半禮,緊接着下達第二道命令。

雖然身邊只有侯君集一個外人,隊副薛軌依舊恭恭敬敬地接令,傳令。得到上司指示的博陵士卒從空閒的馬匹背後取下一個小包,將人都捨不得吃的醃黃豆倒出半斤左右來,用手捧着放到戰馬的嘴邊。伺候坐騎吃飽了,又拉着繮繩在溪流邊緩緩走動,順氣,飲水。彷彿那些畜生是自己的親兄弟般,照顧得無微不至。

不懂得照顧戰馬的人不會是好騎兵。侯君集是行家,看了博陵士卒的動作,便知道一會兒大夥闖關的把握又多了幾分。佩服之餘,他也放下架子,主動與博陵士卒一道伺候戰馬,準備出發。半個時辰後,大夥風一般捲過年久失修的官道,只有三十一人,氣勢卻不亞於數萬大軍。

木橋上的哨卡前幾日曾經被侯君集應闖過一回,最近明顯加強的戒備。聽到馬蹄聲,五十多名稅丁立刻舉槍列陣,在木橋中央排成厚厚一堵矛牆。領軍的小校扯起嗓子,大聲呼喝:“什麼人?停下!不想死就停下!”

他沒聽到任何回答,只看見一道濃煙向自己撲來,越撲越近。疾馳中,博陵士卒從背後解下角弓,搭上羽箭。侯君集不給他們發任何命令,他知道給這樣的精兵發號施令純粹多餘,跟着大夥的動作舉起弓。弓弦聲響起後,木橋上響起一片慘號。守橋士卒抱頭鼠竄。沒等慘號聲傳開,侯君集一馬當先衝進敵軍空隙,收弓,拔刀,潑出一團血光。杜九成和薛軌兩個緊隨其後,滲入侯君集闖出來的缺口,打馬,盤旋,將口子越擴越大。

稅丁們哪裡遇到過如此陣仗,亂紛紛從橋上退了下去。博陵騎兵風一般衝過,從背後追上稅丁,手起刀落,一個不留。

一道哨卡的五十名守軍連報警的號角都沒來得及吹響,便被殺了個乾淨。博陵軍護衛馬不停蹄,立刻簇擁着侯君集衝向下一道哨卡。在懶散慣了的對手們做出正確反應之前,放箭,揮刀,闖卡,所有動作如行雲流水。當第一聲警報終於響起時,這支隊伍已經再度進入河東人控制的地界。

三天後,他們從內側看到了婁煩關的城牆。沿途殺敵超過兩百,自己方只付出了遺棄四十五匹戰馬,輕傷七人的代價。聞訊趕來接應的長孫無忌甚至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反覆將衆人打量了好半天,才感慨地說道:“早聽說博陵軍乃天下至銳,沒想到竟強悍如斯!君集好運氣,竟然有機會與博陵精銳並肩作戰!”

連續目睹了無數奇蹟後,侯君集早就不再說任何讚歎的話了。笑了笑,急切地追問:“關上的情況如何?敵軍攻得還那麼急麼?二公子在哪裡?長孫兄速帶我去見他!”

“狼騎已經成了強弩之末了。早在三天前,始必便失去了破關的信心。一些室韋人仍在戀戀不捨,但士氣……!”長孫無忌不屑地搖頭,三言兩語便將最近的軍情介紹清楚。“君集且隨我來,這兩位將軍,也請隨我去見見我家主帥。剩下的弟兄先跟着我的人去用戰飯,營帳、熱水等雜事,都會有人替諸位安排好。”

衆親衛齊聲道謝,然後按照長孫無忌的安排去軍營休息。隊正杜九成和隊副薛軌兩個隨同侯君集一道,徑自去見守關主帥。李世民正等得心急如焚,聽聞侯君集已經返回,連鞋子都顧不上穿,赤腳從寢帳中迎了出來。看到心腹愛將滿臉風霜,形銷骨立,忍不住以手拂額,閉着眼睛說道:“君集,你可算回來了。我以爲你陷入敵手,今生再無機會與你痛飲了呢!這幾天日日我後悔不該拍你去冒險。天可憐見,你我兄弟又可以並肩作戰了!”

聞聽此言,有股暖流潺潺從侯君集心頭流過。無論眼前這位二公子對待別人如何,對自己和長孫無忌等,卻是如手足兄弟一般。他趕緊上前躬了下身,大聲迴應:“勞趙公掛懷。君集幸不辱使命。”

“我知道,我知道君集從不會令我失望!”李世民歡喜得像個小孩子般,圍着侯君集等人繞來繞去。“這兩位壯士一定是護送你歸來的博陵英傑,趕快隨我到軍帳內坐。來人,拿孤的酒盞來,孤要親手給君集和兩位壯士敬酒!”

“謝趙公!”侯君集又楞了一下,再度致謝。杜九成和薛軌何曾與級別如此高的官員一道吃過酒,也慌慌張張地學着侯君集的樣子,躬身施禮。

“兩位壯士不要客氣。孤與你家大將軍乃骨肉至親。進來坐,進來坐。酒立刻便能溫好,軍中無菜,且嚼幾塊烤肉果腹!”

二公子莫非歡喜得忘形了?侯君集狐疑地四下看了一眼,然後把目光投向了長孫無忌。他記得李世民的封號爲趙公,與王爵還差了兩級,按禮法,絕對不可用孤來自稱。一旦被言官抓住把柄投訴,唐王李淵即便有心維護他,表面上也得做些處置。

長孫無忌與侯君集心意想通,笑了笑,得意地介紹道:“君集還沒聽說吧。隋帝已經遜位給唐王了。唐王在三日前登基,國號便是大唐。聖人天子登基後,改元武德,已經封了趙公爲秦王,世子爲太子。”

“恭喜秦王!”侯君集抱拳躬身,大聲向李世民道賀。終於李家終於化家爲國了!作爲從龍之臣,他也再不是先前那個人人看不起的寒門小子!從這往後,關隴侯家將與河南侯家一樣高貴。侯姓的族譜中,將永遠寫上侯君集大名。

長孫無忌瞭解李世民的心性,偏轉過頭來,悄悄地給杜九成和薛軌二人使了一個眼色。誰料兩位來自博陵軍的低級軍官孤陋寡聞,壓根猜不出眼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泥塑木雕般站在原地,彷彿什麼都沒有聽見,沒有看見。

有道陰影自李世民眼角迅速閃過。自己人的祝賀總不如外人的祝賀令人開心,他有些失望,但不準備與兩個小兵毛子一般見識。先攙扶起侯君集,然後笑着對兩個博陵小兵說道:“你家大將軍被我父皇封爲開國博陵郡王,河北大總管,上柱國,驃騎大將軍。他可是我大唐第一任驃騎大將軍,讓無數人羨慕得很呢!”

這回,隊副薛軌終於明白過幾分味道來,扯了扯隊正杜九成的胳膊,先遙遙向長安方向施了一個軍禮,口稱“謝大唐皇帝陛下。”然後轉回身,又向李世民抱拳,“謝秦王!”

“不必客氣!”李世民滿臉笑容,大度地擺手,“我與博陵王素來投緣。今後剛好同殿稱臣,共創太平盛世!來,孤王給你等斟酒,大夥一道滿飲此盞!”

瓊漿佳釀的香氣立刻飄滿軍帳,沒等喝,所有人臉上已經涌起了薰然之意。一杯暖酒落肚,李世民正打算再說幾句客套話,兩個來自博陵的小兵卻很不開眼地抹乾了嘴巴,再度向衆人抱了抱拳,低聲請求道:“我二人奉命護送侯將軍返回。此刻任務既然已經完成,不敢在外邊逗留時間太長。請秦王殿下給個回執,我二人今晚便拿着趕回博陵覆命!”

“大將軍不是已經帶領援軍出擊了麼?你們到哪裡去覆命?”李世民沒想到兩個小兵如此忠於職守,楞了一下,好奇地問。

“啓稟秦王!”薛軌口舌相對伶俐,按照剛剛學會的禮節迴應,“大軍長時間在外,爲了防止變生肘腋,博陵郡王麾下司馬趙子銘已經趕回博陵坐鎮,我等向他覆命即可!援軍的具體動向,我家大將軍已經寫了信,交由侯將軍帶回。大將軍說過,您不必給他回信。他肯定收不到。給我們兩個寫個回執,證明我等任務完成便可。”

“哦!”李世民點了點頭,臉上浮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他很不喜歡兩位博陵小兵的愚魯舉止。但以秦王之尊,倒也沒必要跟這種低級軍官斤斤計較。點手叫過長孫無忌,低聲吩咐道:“給他們寫個回執。再搬一箱銀餅來,每人賞他們每人一塊。他們一共多少人,誰也不要落下。今晚安排一桌上好酒宴給他們洗塵。明日一早,你代孤王送送他們!”

“謝秦王賞!”薛軌拉着杜九成,笑着抱拳。

白銀在民間很不常見,一兩銀子,至少能換一千五百個錢。兩位來自博陵的小兵聽得清楚,卻沒有露出一絲李世民預料中的驚詫模樣。他們甚至不關心一塊銀餅到底有多重,互相看了看,又補充了一句,“謝秦王賞賜。酒宴不必了,給我們準備些肉乾即可。今晚我們便走,也可以早把此處的情況彙報給趙司馬!”

“如此也好!”李世民擡起眼睛,上下掃視對方。“本王不勉強二位壯士!日後若有需要之處,二位儘管來找本王。”

揮了揮手,他允許兩個不識擡舉的傢伙退下。然後抓起酒罈,給自己斟了滿滿一盞。滾燙的酒漿順着喉嚨落肚子,將滿肚子的火焰點了起來。兩個小兵都如此無禮,其家大將軍還不知道何等跋扈。父親居然封這種不懂感恩的人做博陵郡王,還允諾將來讓他掌管整個河北的軍務和民政,真是在養虎爲患!偏偏這頭老虎還謹慎得很,前方跟突厥打着仗,還不忘記派遣心腹回來坐鎮老巢…….

“秦王可是非常生氣?”看到李世民臉色已經發黑,侯君集不和時宜地追問了一句。

“他派人將你送了回來,我現在欠他人情!他出兵救我,我又欠他人情。我生氣,我生氣又能怎樣?他現在可是跟大哥勾結在一處,背後有太子撐腰。我不過是一個王,怎比得上大唐皇太子!呵呵!呵!好,好個驃騎大將軍,好個開國郡王!”李世民將酒盞向地下重重一摔,碎瓷片到處亂濺。

“我這次在李將軍帳中,聽到一句話。秦王可願意聽我說說!”見把李世民氣成這般模樣,侯君集也不着急,笑着將地上碎酒盞撿做一堆兒,然後站直了身體,不慌不忙地說道。

“講!”李世民的眼神登時一亮,怒火一掃而空。能讓侯君集註意的,必然是極其重要的軍情。如今對博陵軍瞭解得多一些,將來對服李旭的辦法也多一些。

“他們說,人的心胸有多大,頭頂上的天空便有多大!”侯君集笑了笑,低聲重複。

第2章 展翼(七)第2章 展翼(四)第7章 盛世(七)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故人(六)第4章 醉鄉(一)第2章 吳鉤(五)第7章 盛世(十一)第3章 浮沉(五)第2章 壯士(一)第4章 取捨(一)第6章 持槊(一)第2章 背棄(五)第3章 曠野(六)第1章 大賊(三)第4章 補天(六)第5章 獵鹿(五)第1章 雷霆(七)第4章 變徵(七)第1章 出柙(二)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背棄(三)第1章 盛世(六)第4章 國殤(七)第5章 無名(五)第1章 盛世(二)第2章 虎雛(三)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何草(五)第1章 盛世(一)第3章 扶搖(八)第6章 持槊(三)第4章 補天(三)第2章 背棄(五)第4章 取捨(七)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取捨(二)第4章 醉鄉(三)第2章 背棄(七)第6章 持槊(四)第5章 無名(二)第5章 歸途(一)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出仕(五)第2章 壯士(二)第1章 大賊(五)第1章 出柙(五)第2章 背棄(七)第4章 國殤(五)第2章 吳鉤(一)第5章 無名(六)第4章 干城(四)第4章 變徵(七)第6章 持槊(三)第5章 獵鹿(九)第6章 持槊(一)第5章 歸途(八)第5章 獵鹿(六)第4章 變徵(四)第4章 變徵(七)第7章 盛世(十二)第6章 錦瑟(四)第5章 諾言(四)第2章 壯士(六)第4章 故人(一)第7章 盛世(十三)第7章 盛世(五)第3章 何草(二)第6章 持槊(二)第5章 君恩(一)第2章 背棄(三)第4章 故人(三)第5章 獵鹿(七)第5章 歸途(六)第1章 大賊(五)第2章 壯士(六)第4章 國殤(二)第4章 變徵(五下)第3章 何草(七)第2章 吳鉤(一)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曠野(一)第4章 醉鄉(一)第3章 曠野(五)第5章 無名(二)第3章 無衣(七)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無名(五)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何草(六)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獵鹿(三)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出仕(五)第4章 醉鄉(五)第1章 出柙(二)第1章 擊鼓(七)第2章 背棄(四)第7章 盛世(十二)第4章 國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