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鹽政細節

“因爲如果他們不這麼做,新鹽引價格比他們老的鹽引成本低,必然競爭不過新鹽,因此,他們就需要大量的以糧換鹽引,來降低自己的成本。”鍾進衛解釋道。

這些都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封建社會並不常見,朝廷的官員都用慣了官本位的思想,簡單直接,那會考慮那麼多。

“不過新鹽引成本和舊鹽引的成本必須要有個平衡,不能讓舊鹽引持有者大量破產,那會造成對新政的強力抵制,也可能會造成社會動亂。”鍾進衛說順了,不自覺的把這個也考慮了進來。

溫體仁在一旁聽了,捋着自己的額下長鬚,微笑着點點頭,中興伯看來在做人方面是有長進了,能考慮到這點。

“還有其他問題麼?”鍾進衛就像一個擺擂臺的,等着擂臺底下人的挑戰。

畢自嚴想了下,暫時沒有想到其他問題了,就搖搖頭。

崇禎皇帝見鹽政革新的事情已經梳理的差不多了,就對戶部尚書道:“畢卿,你儘快要梳理下全國哪些地方需要糧食,然後分個輕重緩急的清單給朕過目。”

“是,陛下。”畢自嚴連忙答應。

“陛下,還有一些事情要確認清楚。”鍾進衛見大家沒問題了,他就自己來提問題。

“哦,鍾師傅,請說。”崇禎皇帝一聽還有問題,就請鍾進衛繼續。

“這個定的鹽引數量起限,鹽引價格,銷售地區,等等內容,都需要專業的人士來定,有所偏差就可能會出現鹽政革新效果的不理想。”鍾進衛提出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何爲專業的人士?”畢自嚴對此比較敏感。

“哦,也不一定要專業的人士,就是說要先經過市場調查,清楚目前的鹽引數量,庫存,日產量,官鹽價格,私鹽價格,各地區價格等等內容,這些都要清楚,只有這樣,定出來的數據纔會比較符合各方面的利益,把鹽政革新效果達到最好。”

鍾進衛想起這古代所謂的專業人士,估計也就是管鹽的幾個人拍腦袋想問題。乾脆,就換了個說話的方式,希望能引起朝中決策人員這基礎數據的重視。

鍾進衛之所以很重視,原因是他有過了解。他的大學同學做遊戲開發,創意什麼的都很好,就因爲對各類數據的不重視,導致玩家體驗太差而停服。後來被別的公司收購後,重點梳理了數據關係,比如人物等級所需經驗,各類怪物的傷害數據等等,達到一個最好的平衡效果,遊戲一下成爲了當年最火爆的遊戲之一。

“陛下,這個非常重要,最好在鹽政革新政策宣佈之前就能有個調查結果。”鍾進衛再一次進行了強調。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非常在意這點,知道這個肯定重要。於是,他對戶部尚書畢自嚴道:“畢卿,你要安排專人把鍾師傅所說的各項事宜調查清楚。”

畢自嚴一直和數字打交道,雖然不是像鍾進衛那麼重視,但也覺得這點還是很有必要的。何況還是皇上囑咐,就趕緊答應了。

崇禎皇帝想了下,又對東廠提督王承恩道:“大伴,東廠也派人做一次調查吧。最後和戶部的調查結合起來進行互相印證。”

說完後,也不等王承恩答應,就轉向鍾進衛道:“鍾師傅,你看這樣安排可好?”

“好,好,陛下英明。”鍾進衛覺得崇禎皇帝這個安排很不錯,真心實意地拍了下皇上的馬屁。

“那諸位臣工對於此次鹽政革新,還有何建議要提?”崇禎皇帝問大家道。

“陛下,之前的倉鈔,因爲朝廷支付不出鹽引,所以一直在跌價。如果朝廷宣佈要增加食鹽產量,事先得到消息的人會大肆買入跌價的倉鈔,從而導致原倉鈔持有者虧損嚴重,引發不滿。因此,臣的意思是此鹽政革新還需保密。等正式實施之後,再一舉公佈,不能先抄到邸報上去。”

溫體仁對於朝堂上還在議論的事情,就被抄到邸報上傳遍天下,甚至是各地軍情彙報,也在第一時間傳抄天下很是不滿。藉着這次機會,溫體仁提出了保密的問題。

鍾進衛倒是第一次聽說古代朝廷上討論的大事,會被隨時報道出去。這大明也太先進了吧!

於是,鍾進衛問溫體仁怎麼回事。溫體仁就把他的不滿都說了出來。

鍾進衛大吃一驚,這,有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麼做吧。有些屬於國家機密,怎麼能傳遍天下呢。

其實鍾進衛不知道,在野的儒生不甘寂寞,經常對朝政國策發表議論。一則養聲望,二則聚人氣,拉幫結夥。最出格的事情,據說是崇禎皇帝后期,“復社”把周延儒重新運作上了首輔位置,然後提供清單,讓他排除朝廷上不同政見者。由此,民間有一種說法,崇禎朝有兩個皇帝,一個在紫禁城,一個在東南。

有此巨大的消息需求,出現了不少販賣消息的人,比的是速度。又加上文官集團和在野的儒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來二去,崇禎皇帝還沒知道的消息,就有可能被經手的官吏給泄露出去了。

東林黨人那句有名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是沒有背景的。但這些人往往沒有從政經驗或者實踐經驗,只會口頭說說,還不用背責任,所以把輿論攪的一塌糊塗,影響了朝堂上的官員,甚至有一部分只會誇誇其談的人通過這種積累起來的聲望得以入朝當官,又把這種壞習慣帶進了朝堂。最終落得滿朝文武,能幹實事的人沒有幾個。

鍾進衛覺得這種情況放在後世成熟的民主社會,有各自政黨綱領需求,代表一個階級,一個地區的話,是個好事。

但現在大明朝,識字的纔多少比例。那些在野的人代表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人,或者乾脆爲了自己的前途利益而胡亂抨擊朝政。變成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角色。

但不能否認說這是後世政黨的一個萌芽,鍾進衛從溫體仁的話開始思維發散,想得有點多,決定回去好好梳理下,看怎麼引導會比較好。

不過,對於政策,軍情的保密性,還是必須要說的,於是,他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也認爲,溫閣老說的有理。這裡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政策,軍情等類似非常重要的消息,需要注意保密。”

崇禎皇帝開始凝神聽鍾進衛的發言。

“陛下,舉個例子來說,我要是建虜,只需派幾個細作在京師,或者在大明境內都可以,看看邸報,就知道大明的朝廷動向以及各地軍情。很容易就做到了知己知彼。前方將士如何打的贏建虜呢?”

這話是誇張了點,但不能否認情報的重要性。

“還有,哪些大鹽商有的是錢,要聽到了現在在討論的鹽政革新細節,知道對他們不利,會不會出錢收買朝臣來影響這個政策,或修改,或反對。這個情況有可能會發生麼?”

崇禎皇帝心知自己的臣子中,對於銀彈攻擊,沒有幾個是有節操的。於是,他說道:“好,鍾師傅,這點,朕知道了。此事需先保密。另外,朕下次和六部尚書,諸位內閣輔臣商量個保密章程出來,把各類事情進行保密等級分類,鍾師傅,你看這樣是否妥當?”

沒有一個笨人,朝堂上的人,都能舉一而反三。鍾進衛當然沒有意見了。

溫體仁看着自己的提議得到通過,也很是高興,結果比自己想得還要好,真多虧了鍾進衛的推動。

現在見這個事情議論完了,溫體仁就又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臣對於鹽政革新之策,還有一事要說。”

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367章 洪承疇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543章 下馬威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66章 汰兵第87章 漱口第26章 再坑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79章 斷人財路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407章 肉鬆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865章 電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790章 大賞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795章 糧食危機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230章 朝局大變動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203章 昌黎第四戰(3)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26章 再坑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624章 勳章第29章 餉銀(1)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23章 勤王詔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731章 哥薩克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94章 一線生機第864章 蒸汽火車第31章 京師之戰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488章 朝鮮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