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歷史教訓

“陛下記得昨日臣向陛下彙報的有關新式窯的事情麼?”

“當然記得。”才昨天的事情,崇禎皇帝怎麼不記得,只是不知道鍾進衛具體是想說什麼,就靜待鍾進衛的下文。

“那些工匠用了那麼多年窯爐,只知道冬夏爐溫不一致,卻不知其原因,只知道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如果他們能像臣一樣讀過書,有了見識,說不定水泥,玻璃的早就發明出來了。”

鍾進衛說完這個,好像覺得和讀書的關係不是特別大,只是肯不肯動腦筋的問題。

就又補充道:“而且,工匠給臣畫的那個新式窯的草圖,除了他自己之外,沒人看得懂。就不利於傳承。”

一說完,感覺還是言不達意,說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個全民基礎教育的意義怎麼這麼難表達啊。現在都說到這份上了,不說又不行,而且這也是歷史的必然,肯定要說服崇禎皇帝來推廣的。

崇禎皇帝看到鍾進衛忽然不說話了,有點奇怪,就問道:“鍾師傅,怎麼不說了?”

鍾進衛有點尷尬,剛剛還跟崇禎皇帝誇口說有很多好處,可現在自己就是說不出很通俗易懂的例子。

忽然,鍾進衛有了個想法,就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一時表達不清,臣想問陛下一些問題。”

崇禎皇帝不禁心裡有點好笑,鍾師傅每次說不清楚的時候就坦白出來,也不怕別人笑話。不過朕喜歡誠實的人,說不清楚就慢慢說,沒關係。

崇禎皇帝點點頭,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不要急,慢慢說就是了。”

鍾進衛感激地點點頭,然後問崇禎皇帝道:“陛下,官吏欺壓老百姓,如果拿只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百姓和讀書識字的百姓比,那個更容易欺壓?”

“當然是未曾讀過書的百姓了。”這點之前已有過討論了,還用再說,崇禎皇帝心裡想着,不過還是配合鍾進衛答覆了他。

“那麼選拔一千名官吏,是從一萬人裡面選出的官吏強一點呢還是說從一億人裡面選出的官吏強一點呢?”鍾進衛繼續問道。

“照道理講,當然是一億人裡面選的會好點。”

“選出的這一千名官吏如果不合適,再選一千名官吏出來代替這前面的一千名官吏,是從之前的一萬人裡面選好呢還是從一億人裡面選會比較好?”

“這還用講,當然是從一億人裡面選更好了。”崇禎皇帝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有所明悟,這是一個方面,反過來也是一個方面。選中的官吏會怕後面更多的備選而努力做事,也是有更多讀書人的好處。

“相同條件下,沒讀書的農民和讀過書的農民,那個會種出更多的收成?”

讀過書的農民,種田經驗就不會只侷限於父輩傳承,鄰里相告。同等條件下當然會更多收成了。不過,讀過書的農民,還會去讀書麼?

崇禎皇帝想歸想,還是回答鍾進衛道:“讀過書的農民會有更多收成。”

“相同條件下,沒讀書的工匠和讀過書的工匠,誰更容易做出更多的東西,更新穎的器物,更精緻的物件?”

崇禎皇帝有點理解鍾進衛的問話了,他就是想通過這種對比方式來說明大明百姓讀書識字的重要性。

“讀過書的工匠更有優勢。”崇禎皇帝還是繼續配合回答鍾進衛的問題。

“讀過書的兵將和沒有讀過書的兵將也是一例,之前討論軍需官任務的時候有過說明。陛下記得麼?”

“記得。”崇禎皇帝點點頭。

“陛下,讀書的好處通過比對,就能發現有巨大的好處,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是。臣就不一一例舉了,相信陛下也明白。”

崇禎皇帝無語,朕要是還不明白,是不是接下來就鄙視朕了。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點點頭,同意自己的看法,就開始吐槽了:“陛下,好像古人說過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臣以爲,這是典型的沒見識。”

“哦,何以見得,鍾師傅,你剛纔所說的話,朕前幾年還聽人提過。”崇禎皇帝笑着問鍾進衛道。

“陛下,假如說,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的子民全部都是傻子,只會聽從,不會思考。那麼對於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來說,是容易管理,統治了。但是,這個世界真的只有這麼一個國家麼?”

說到這裡,鍾進衛想着那些有這個論調的人,在後世還有存在的。就更是生氣,加大語氣地道:“社會發展,國家進步,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陛下,你不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被滿清竊取之後,漢人遠遠多於建虜。建虜怕坐不穩江山,就用這套言論來進行統治。結果您道怎麼着?”

“怎麼樣?”崇禎皇帝的wang國之君的心結已打開,對於鍾進衛現在提原本歷史上的滿清,更像是看待歷史一樣的一種心態進行對待。

“漢人如同行屍走肉,滿清是安穩了。但很快,西方國家,就算再小的國家,比如,就大明一個府那麼大的國家,都可以打的滿清滿地找牙,割地賠款。陛下你想想,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可以跑來欺負,看中中華大地的哪個地方,就畫一個圈,說是他們的地方了,我國人與狗不得入內。”

鍾進衛說到這裡,帶着諷刺道:“元朝的時候,他們蒙古人是最高貴的,最低賤的是漢人。但在滿清,漢人還是最低賤,但最高貴的不是他們女真韃子,而是西方的洋人!女真韃子見了西洋人也得點頭哈腰,奴顏婢膝,這就是他們愚民統治的結果。”

崇禎皇帝聽着鍾進衛細說着那段歷史,感覺着鍾進衛滿臉的憤怒,心裡暗暗地道:朕一定不會犯這種愚蠢的錯誤。

“鍾師傅,最終是如何扭轉這種局勢的呢?”崇禎皇帝雖然從之前鍾進衛的話語中已得到結論,但他還是想確認解決的方法。

“開民智,被愚弄的漢人,最終覺醒,開眼看世界,向世界上先進的國家學習,推翻滿清,建立我們漢人的國家。對了,陛下。”

鍾進衛講到這裡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一事,就對崇禎皇帝道:“當初起來推翻滿清的過程中,就提出了反清復明。可見,大明在漢人的心裡,始終是一種號召。”

崇禎皇帝一聽,關心地問道:“那可有我朱氏後裔建國?”

剛把話問出去,崇禎皇帝就知道答案了,縱觀歷史,從來沒有那個王朝的皇室能在幾百年後重新建國的。

“陛下,很遺憾,朱明後裔都被滿清殺光了。”鍾進衛搖搖頭答道。

崇禎皇帝聽到預料中的答案,沉默不語。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的這個樣子,是不是因爲沒有守住祖宗的基業,還連累朱明斷根,在深深地自責。

“陛下?”鍾進衛有點擔心地叫道。

“哦,鍾師傅,朕沒事。”崇禎皇帝聽到鍾進衛叫他,就回答道。

過了一會,崇禎皇帝從御椅上站了起來,用右手握緊拳頭,對着鍾進衛道:“鍾師傅,相信朕,朕一定會吸取你講的這些歷史教訓,重新改造大明,讓大明這個身有隱疾的老人重新煥發精神。誰若敢擋道,就殺誰;祖制制約中興大明,改祖制;前朝未有之事,只要有利中興大明,朕必用之,絕無虛言!”

鍾進衛知道古人基本都是千金一諾,許出的諾言不會輕易改變,更何況是皇帝金口呢。不由得一陣激動,要的就是崇禎皇帝的大決心。

“鍾師傅,全民識字,朕一定會推廣的。你可有計劃?”崇禎皇帝表完態後問鍾進衛道。

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2章 相識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622章 全功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71章 親近第37章 標點符號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631章 授勳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646章 冰封島嶼建虜出擊第623章 擔得起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248章 鳥銃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819章 陳子壯第462章 最可愛的人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45章 銀子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769章 關注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122章 溫育仁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613章 怕了侯爺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587章 瀋陽城外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840章 徐霞客歸來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83章 喜從天降第492章 藩王會議(2)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151章 期盼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596章 城破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89章 危險臨近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214章 萬人敵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10章 遇刺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143章 《甘薯疏》第96章 滅口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724章 四小請戰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16章 面聖第80章 通州路上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28章 浩劫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184章 拂曉襲城第340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