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虜逼昌黎

建虜很是託大,探馬都未曾派出,前鋒直接出現在視野裡。全部都是騎兵,一眼望不到頭。

昌黎縣令左應選面色沉重,對身邊的守備石國柱點點頭。

於是,石國柱轉身命令身邊的一個兵丁去箭樓敲響警鐘,全城準備迎戰。

沒想,這些建虜,根本就沒有理會小小昌黎縣城,直接繞了過去,往山海關方向而去。

在前鋒過去沒多久,就是建虜的中軍。從旗號可以看出來,奴酋也在中軍。細細一觀察,建虜八旗都在內,往山海關而去。

左應選還在建虜軍中發現了一支炮隊,估摸大炮的數量,遠多於昌黎城頭的火炮。從建虜來處一思量,就知道是永平城頭的火炮。現在看他們的動靜,應該是盡起軍隊前往攻打山海關了。

一直過了幾個時辰,纔看到建虜走完。雖然他們並沒有攻打昌黎縣城。但如此龐大的數量,精銳的兵卒,還是讓昌黎城頭的潰兵、民壯麪容失色。

昌黎縣令左應選一看城頭防守人員的士氣不對,急思之下,哈哈大笑起來,聲音響亮,一直笑到周圍所有的人都注目他爲止,才慢慢地收住笑聲。

守備石國柱知道縣尊是有用意,就配合着左應選大聲問道:“不知縣尊爲何發笑?”

“本官笑建虜不自量力,徒取其辱。”左應選大聲的說道。

周圍的人都感到好奇,不知道縣尊爲什麼會這麼說。

不少民壯頭領,就是大堂上的鄉紳,暫時沒有職責在身的,此時都已找了過來,聚集到昌黎的“心臟”身邊。

“請縣尊爲我等指點一二。”石國柱繼續大聲道。

邊上有個機靈的衙役看縣尊要講話,就到邊上搬來一條凳子。

左應選讚許地看了他一眼,然後站了上去,面對人多的方向,大聲地說道:“諸位鄉親,本官說建虜不自量力,徒取其辱,是有根據的。你們說,這大隊建虜,繞昌黎而去,是去幹什麼?”

看建虜所去方向,基本上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建虜這是去打山海關了。

有一個鄉紳出言答道:“建虜怕是去山海關了。”

左應選馬上把話給接了過去:“對,建虜是去打山海關了。但山海關是什麼地方,天下第一關。歷經多少年的戰事,可有落入過敵手。建虜在遼東那麼囂張,可有攻下過山海關,這次入寇,還不是繞着走。再說,現在駐守山海關的是什麼軍隊,大明最強的邊軍,關寧軍。天下第一關加上最強邊軍,憑着建虜在關內小勝了幾仗,就能打得下來了?”

左應選說到這裡,停了停,讓底下的人都有時間能消化他的話,然後又鏗鏘有力地說道:“本官可以拿頭上烏紗作保,建虜此去山海關,必敗無疑。”

昌黎距離山海關並不是很遠,許多人都曾經到過。見識過山海關的險峻,也瞭解關寧軍的強大。因此,對左應選的說法表示贊同。

左應選的話,再加上底下一些人的贊同,一下消除了聽衆大部分的恐懼之心。

左應選雙手伸出往下一按,示意周圍人等都安靜下來。然後又說道:“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建虜要是一來就攻打昌黎,說不定還難以防守。但是,他們選擇去碰最硬的山海關,必定是碰的頭破血流,鎩羽而歸。這打仗,要是沒了士氣,能打得贏麼?”

守備石國柱首先明白過來,縣尊是在鼓舞士氣,因此,左應選一說完,他馬上大聲響應道:“縣尊說的對,建虜沒了士氣,還打個屁仗,滾回遼東老家去吧。”

石國柱手底下的兵丁一看自己的領導在強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也紛紛跟着附和,一下就帶動了現場的氣氛。

“韃子回家喝奶去吧。”

“韃子要來,就讓他嚐嚐我手中火槍的厲害,一槍爆他頭。”

“我也要打得他娘都不認識他。”

“直接讓我丟個火雷給他們,炸他們回老家,省得走路了。”

昌黎守軍之前看到龐大建虜軍隊的恐懼之心,就在吆喝怒罵聲中消去無蹤。

左應選見說話達到了效果,就讓他們散去,給其他人也說說,建虜就是一隻紙老虎,沒什麼好怕的。

等人都散了之後,左應選招手讓石國柱過來,然後低聲吩咐他道:“建虜勢強,爲防萬一,趁着建虜去攻打山海關的機會,多組織一些人出去收集檑木滾石。另外,城裡能配製出來的火藥,全部配製出來,然後做成各類守城火器備用。”

“是,縣尊。”石國柱領命,悄悄地去安排縣令交代下來的事宜。

左應選自己則和平日一樣,照常帶着衙役巡視城內各處地方。

再說奴酋皇太極,雖已部分鼓起了士氣,但還是有點擔心出意外,爲多一條克敵途徑,連夜派出親衛前往永平。

次日一早,令濟爾哈朗和阿巴泰率七千精兵爲前鋒,攻打昌黎。臨行之前,皇太極把他們叫入帳內面授機宜。

濟爾哈朗和阿巴泰率七千兵馬,於午後時分到達昌黎縣城東關侯廟前駐紮,並未立刻攻城。

他倆一邊令部下打造攻城用的雲梯,一邊等待永平來人。

將近黃昏時分,終於等來了永平之人。濟爾哈朗和阿巴泰坐在帳中,由皇太極親兵介紹了來人。

來的這兩人是永平生員陳鈞敏、王鈺。他們兩人與昌黎城內的縣丞有舊,以爲此時還是縣丞代管,就領奴酋之令,前來昌黎勸降。

陳鈞敏、王鈺平時吟詩作對是拿手,騎馬打仗就未曾經歷。

從永平飛馳到昌黎,已是累得氣喘吁吁,見到昌黎城外的建虜大軍,心中又是惶恐,面色就顯得有點慘白。

濟爾哈朗和阿巴泰等了大半日,對他們姍姍來遲已是不耐煩,因此根本就不給他們休息的時間,直接讓他倆前去昌黎城下勸降。

陳鈞敏、王鈺無奈,只好遵令而行。由十來個建虜監督着,手執黃旗前往昌黎城下。

昌黎縣令左應選已在城東城牆上觀望建虜大營多時,見對方營中出來十幾個人,手執黃旗而來,有點意外。

待到離昌黎城牆較近之時,監視的建虜放緩了速度,落在了後面。

陳鈞敏、王鈺雖怕,還是慢慢地靠近,一邊靠近,一邊努力地大喊道:“不要打,我們找縣丞有話說。”

陳鈞敏手中的旗子抖着,不知道是他害怕而抖到了旗子,還是說旗子是被寒風吹得在抖。

因爲只過來了幾個人,還舉着黃旗,像是有話要說。因此守城人員都沒有開打,看着縣令,等他下令。

此時,陪在左應選身邊的石國柱已看清來人,向左應選回報道:“縣尊,來人雖已剃髮易服,但屬下還是看得出來,像是與縣丞有舊的永平生員陳鈞敏和王鈺。”

一邊的萬人傑也點頭道:“學生也認得兩人,正是永平生員陳鈞敏和王鈺。”

陳鈞敏和王鈺的喊話傳到昌黎城頭後,左應選讓人不要動手,且聽他們有何話說。

他倆戰戰兢兢地走到離昌黎城頭幾十步遠的地方,聽到城頭上詢問的聲音時,馬上停住腳步,再也不敢靠近,大聲地向城頭表明身份,表示要見昌黎縣丞。

左應選直接問道:“你是大明百姓還是建虜韃子?”

陳鈞敏一看,城頭上一個七品縣令服飾的人問話,頓覺不妙,難道就這幾天功夫,昌黎縣城就不是原來的縣丞做主了?

他有點不甘心,喊道:“你們縣丞在哪,請他出來對話。”

昌黎縣丞在城中維持次序,並沒有上來城牆。而且,有縣令在,得看縣令的意思,不是城外人說啥就是啥的。

於是,石國柱喊道:“此乃新任昌黎縣令,有什麼話就直接向縣尊說就是了。”

左應選向石國柱一示意,他就補充道:“要不表明身份的,就當你們是建虜韃子,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

陳鈞敏和王鈺暗暗叫苦,卻也不得不說。

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539章 戰後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226章 宋應星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48章 結賬第234章 鼠疫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341章 不期而遇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573章 出發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812章 宗族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490章 願往東南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530章 招降盧象升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382章 菸草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47章 物價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80章 通州路上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64章 輿論之論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54章 紅會雛形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50章 死人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315章 立威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279章 殺奴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138章 永平第810章 吃西瓜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694章 有心無力第600章 到此一遊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18章 算計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103章 開中法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71章 親近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68章 老少合謀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226章 宋應星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841章 暴乳第56章 紙幣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531章 登陸遼東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33章 驚變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64章 輿論之論第124章 話劇第86章 理想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460章 冰棍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693章 葡萄牙人的妥協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