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票號之爭

“陛下,臣以爲,可使那些世家大族,本金雄厚之人開設票號、錢莊即可。”畢自嚴給出的答覆顯然出乎了崇禎皇帝的意料。

他的意思是把朝廷認爲不可靠的票號、錢莊給封了,用這種方式來防止再出現這種情況。

“陛下,臣以爲,還應包括那些常年開設而沒出過意外,信譽良好的票號、錢莊。”徐光啓聽到畢自嚴的話,就出列補充道。

崇禎皇帝沒聽到他想要的答案,眉頭就皺了起來,他不由地看向首輔溫體仁。

溫體仁看到崇禎皇帝的目光,心領神會,他轉身看向畢、徐兩人道:“世家大族或信譽良好的票號、錢莊就不出問題了麼?這晉商的票號在事發之前可有劣跡,本錢可謂不多麼?”

這話一問出去,畢自嚴和徐光啓有點不服氣,這其實屬於意外,誰會想到他們東家做那賣國勾當而被中興侯發覺後查抄了。

輔臣何如寵聽了也有點不以爲然,搶在畢、徐之前說道:“這是個案而已。”

溫體仁顯然事先有做過功課,他不等殿內其他人附和何如寵,就面向他質問道:“萬曆二十八年,浙江錢塘一錢莊因東主經營海貿虧本,其名下錢莊之銀錢被其挪用一空,引發局部騷亂;天啓二年,蘇州又一錢莊發生類似事件。光本官所知就有兩起,更何況本官未知的又有多少?難道這些都是個案不成?”

溫體仁說到這裡,緩了口氣,轉向畢、徐兩人接着說道:“百姓之所以會把自己的血汗錢存進票號、錢莊,就是相信他們的信譽。如果票號、錢莊有前科、劣跡,誰又會如此之笨存入自己的血汗錢呢!”

殿內衆人聽首輔如此一說,都不由得點點頭,一般都是外出經商用到大錢的人才會把銀兩存進票號、錢莊。這些人無一不是笨人,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至於類似文華殿內的這些官宦之家,除了手底下在全國不同地方有生意的之外,一般誰也不願花錢讓別人替自己保管銀子,都是自己藏在隱秘之處,用時再拿出來。

而且,在這個時代人的思想觀念中,田地纔是最保值的資產,一般人的第一選擇是把銀子換成田地。

這點其實也算是漢人的一項傳統了,可謂根深蒂固。就算到了幾百年之後,還是有很多人是這麼認爲的,一直到那啥公有爲止。

“請問首輔,依您之見該當如何處理?”徐光啓想不出辦法,就直接問溫體仁了。

溫體仁就等着這句話了,他馬上回答道:“票號、錢莊一旦出事,其金額不小,對百姓傷害尤其大,這些天的事情就足以證明了。因此…”

他說到這裡,轉身面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建議民間不得私開票號、錢莊,但因其又不能缺,可由朝廷來開這票號、錢莊,可謂一舉兩得。”

崇禎皇帝見溫體仁把話題又帶了回來,掌控了局勢,心中滿意。他配合着說道:“首輔言之有理。”

輔臣錢象坤聽了皺了下眉頭,出列奏道:陛下,此事還需謹慎,朝廷開票號、錢莊可是恆古未有之事啊!”

溫體仁這個建議確實太駭人聽聞了,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錢象坤的說法。

只有左都御史曹於汴的看法和他們不同,他早就憋着一股勁,此時大聲地說道:“鹽鐵不也朝廷專賣麼?多一個票號、錢莊又如何,此舉有利於保護百姓錢財,正是我輩爲民作主之舉。”

他說到這裡轉身面對崇禎皇帝,仍然大聲而又堅定地奏道:“臣贊同首輔之提議。”

曹於汴之所以如此表態,並不是說他拍首輔和崇禎皇帝的馬屁,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都察院在之前的京師反腐一案中,各級御史紛紛落馬,狠狠地打了以清廉自詡的都察院一記響亮的耳光,其名聲更是一落千丈。

雖然崇禎皇帝大赦天下,免了所有人的罪責,可都察院頭上這頂自私貪腐的帽子卻不是那麼容易摘掉的。他們見了同僚,都覺得矮人一頭,再沒有以前那監察別人時的底氣。

這種情況一直讓都察院的各級官員憂心,想着如何扭轉這局面。

現在京師鬧得沸沸揚揚的票號事件給了都察院一個機會,如果他們能強勢的站出來,給百姓一個交代,就能在百姓中逐步建立起以前爲民做主的形象,慢慢地找回以前的尊嚴。

因此,纔有左都御史曹於汴這高調的表現。

錢象坤並不認可他的說法,當場和他辯駁起來:“鹽鐵專賣自古有之,我朝沿用舊例,也無可厚非。但這票號之事,如若朝廷來經營,則有與民爭利之嫌,不可不慎啊!”

“錢閣老老成持重,說得在理,臣附議。”何如寵站在錢象坤一邊,向崇禎皇帝奏道。

殿內其他人中又有好幾個贊同錢象坤的看法,紛紛附議。

曹於汴一見,更來勁了,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他大聲爭辯道:“是得利之百姓多,還是損害之百姓多?有利於大部分百姓之事,朝廷就應該做起來!”

這下徐光啓都出來反對了:“票號、錢莊雖有出事,但畢竟是少數,封了所有票號、錢莊之舉,到底是受益之百姓多還是損害之百姓多,還真不好說。”

曹於汴不服,拿着現在京師之事不放,和這些不同意見的人打起嘴仗來。

溫體仁自從提出了建議後就一直沒再說話,看着左都御史口若懸河地舌戰羣儒,尤立於不敗之地,好像都跟他沒關係似的。

崇禎皇帝在上面看到這個情況,心中也不急,還暗贊御史的嘴果然是張鐵嘴。

文華殿內彷彿變成了一個菜市場,爭吵聲不絕於耳。

崇禎皇帝睜着眼睛,神遊了一會,看看天色好像差不多了。他知道任由他們這麼吵下去,啥時候有結果都不知道。

於是,他坐直了身體,正準備說話時,徐光啓忽然先擺手阻止了衆人的議論,然後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以爲這麼辯下去也不是個辦法,不如傳中興侯過來,看他有什麼建議。”

他說到這裡,又補充了一句,更多得是給同僚解釋:“臣以爲,中興侯見識廣博,點子很多,或許他有兩全齊美的方法。”

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679章 新軍能行麼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379章 李自成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77章 胡正言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73章 汰兵插曲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97章 聞報震怒第12章 傳言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768章 突圍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700章 佈局交趾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570章 苦啊第177章 人心所思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257章 大軍開拔第29章 餉銀(1)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223章 贖罪銀第594章 陷阱第61章 佈告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61章 佈告第15章 偷雞不着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214章 萬人敵第34章 閻應芳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838章 糧食危機始解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208章 全軍覆沒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99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621章 玄虛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547章 有喜了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348章 要翻盤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36章 監軍制度第193章 誘騙成功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316章 雷鋒語錄第151章 期盼第83章 喜從天降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33章 甦醒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806章 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