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

穿緋袍的徐光啓一出場,場內就轟動起來了。在場的人沒想到會是尚書級別的高官出來主持,連忙站起來行禮。

徐光啓微笑着等他們行禮完畢,然後開始了他的開場白:“本官就開門見山地說吧,請你們來,就是爲了修建京師至張家口的水泥路之事。”

他說到這裡,退到了木牆左側。一邊的吏員一見,連忙送上那根細棒,同時另外一個侍立在一邊的吏員則去揭開了那塊紅布。

商賈望見那個木排上果然是掛着一張地圖,因爲地圖巨大,以至於他這麼遠的距離,仍能看清楚是一張京師北直隸的地圖。上面有一條長長的粗線,連接着京師和張家口。

徐光啓拿了細棒在手,先指了下張家口位置,然後說道:“朝廷正在擴建張家口,準備放開和蒙古的互市。除軍械等戰略物資之外,任何東西都可以在張家口互市。”

徐光啓的話音剛落,場內就響起一片倒吸冷氣聲。臺下這些人知道朝廷要擴大互市,但沒想到規模竟然會這麼大。

他們馬上想起前幾日蒙古使者團的公開聲明,也就是說現在大明和蒙古都有意擴大在張家口的互市。那麼就是說,張家口的商機將是無限的,可以預見有很多人都會去淘金。

正如他們所想的一樣,徐光啓在臺上說道:“有朝廷的支持和蒙古的響應,可以預見張家口邊市的繁華指日可待。交易規模一旦擴大,則道路之瓶頸將會顯現。”

在場這些商人或其東家都是有見識的人,就是徐光啓不說,他們也能想象前往張家口路上的人流車輛將會驟增,徐尚書所言的道路之瓶頸是真實存在的。

“諸位中就有不少人會運貨去張家口,再販賣蒙古的特產返回京師吧!這車來車往的,晴天好說,但下雨之後呢?”徐光啓問臺下的這些人道。

“水泥修路!”臺下一人脫口而出,把此次會議的主題給點了出來。

“對,朝廷爲解決大明百姓前往張家口貿易的路上難題,決定用水泥重修京師到張家口之路。”

徐光啓說到這裡,用細棒指着地圖畫了下路線圖,然後繼續說道:“水泥修路的好處就不必本官多說了吧,你們來時就應該有過體會。”

臺下的聽衆都一起點頭,水泥修路,不但遇雨不濘,而且車輛速度還會快不少,更省力,甚至塵土都會少很多,可謂好處多多。

“皇上知道在座的很多人在京畿之地都有產業、生意,建虜肆虐之時損失頗重。因此趁着此次機會給大家一個補償,讓大家都能賺上一筆,因此把水泥撥了出來,用於修路。”

徐光啓的話音一落,場內馬上又響起了一片“嗡嗡嗡”地聲音。沒想到皇上竟然這麼好,還想着他們損失慘重。不過他們也沒想明白水泥修路又怎麼給他們賺錢。

徐光啓稍微等了下,見臺下還是安靜不下來,就用細棒輕輕敲了敲木牆。

在看到臺下都安靜下來後,他才說道:“聽本官說完,你們就知道如何賺錢了。”

聽徐光啓這麼一說,臺下頓時變得更安靜了,有想放屁的人都使勁憋着屁,不敢發出聲音而使自己聽不清這賺錢之法。

“這京師到張家口的路,朝廷決定由民間出資修建,而後收取過往車輛的過路費以補償出資的百姓,至三倍本錢爲止。”

徐光啓看到臺下又有交頭接耳的趨勢,當即提高了聲音說道:“當然,你們不想出資也沒關係,修建水泥路的錢將由國企來出,朝廷也是修得起的,收費照舊。”

說到這裡,他環視了臺下的人一圈,才又說道:“本官給各位一刻鐘的提問時間,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一邊的吏員早有準備,從一邊搬來凳子和椅子,請徐光啓坐下,並茶水伺候。

雖然徐光啓是工部尚書,但事關賺錢大計,還是有人大着膽子問了:“草民請問大人,這朝廷修路還要收過往車輛之錢,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如此做法是否妥當?”

不少人一聽,特別是那些準備做大張家口生意的商人,暗中叫好。

徐光啓早就料到有人會有此一問,他擡頭眉毛一揚,反問道:“這從前所修之路可是水泥路?如果諸位都要堅持,那也可以。本官奏請皇上,原本之路保留一條給你們走。由國企出資另新建一條水泥路,給那些沒有異議的商家來往。”

那些對徐光啓之前說得可收三倍本錢利潤心動的人,聽到說要由國企出資另建,那還了得,都出言駁斥先前提問之人道:“這水泥乃是朝廷專賣之物,豈有白白送與你的道理。”

“皇恩浩蕩,給了我們一條補償損失的機會,你不要,我們要啊!”

“這是朝廷體諒我們商人的旅途之苦,我們商人又怎能自私如此呢?”

先前提問那人被這些人說得把頭都埋到了褲襠裡去,打死都不想再擡起來。

沒想自己這麼一問,變成了不識擡舉,一心想沾朝廷便宜的奸商了,要是讓工部尚書看清了臉,以後就沒法在大明混了。

徐光啓在臺上看了,心中不由暗暗佩服中興侯。這邀請名單中的玄機,註定了這些商人不是鐵板一塊。

他估摸着差不多了,就擡頭示意了下站一邊的司儀。

那司儀一見,就提高嗓門道:“肅靜,有問題者速提。”

問題肯定是有不少的,經司儀這麼一提醒,想起徐尚書只給了一刻鐘時間,馬上就有人問了:“這錢是怎麼個出法?”

徐光啓見這問題上道,就點點頭說道:“道路衙門會估算修路的費用,分成若干份,爾等購買份數即可。日後不足,則會追加份數,再使人購買之。”

“請問徐大人,這錢是否用到了修路上,我等如何知之?”另外一人因爲提問時間有限,一咬牙問了他認爲最爲重要的問題。

這個話題也是臺下所有想出資的世家商戶所關心的,無論如何,朝廷官吏在錢財方面的風評不佳,這是毋庸置疑地事實。

但這個問題這麼直接地問工部尚書徐光啓,讓人聽來有點刺耳,臺下有不少人暗自爲那提問的人捏了把汗。

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93章 以一敵四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1章 不成熟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623章 擔得起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12章 傳言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746章 天津衛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55章 白話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87章 漱口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689章 重現大明無敵水師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124章 話劇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88章 年夜飯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738章 敢犟嘴就戰場見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380章 張縛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776章 問罪左良玉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31章 京師之戰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12章 傳言第77章 胡正言第58章 貨幣戰爭第281章 形勢依舊嚴峻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101章 論鹽政第309章 前功盡棄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266章 屠城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101章 論鹽政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460章 冰棍第470章 收費的水泥路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781章 京師沸騰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731章 哥薩克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840章 徐霞客歸來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29章 餉銀(1)第715章 追債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2章 相識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91章 捨命相救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