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生員之禍

文華殿內的幾個人一聽,都是一怔。不過王承恩馬上就反應過來了,他笑着向崇禎皇帝奏道:“那些兔崽子定是傳來詳細情況了。”

崇禎皇帝不置可否,揮揮手讓他去把急遞呈上來。

沒過多少時間,崇禎皇帝就仔細地看完了這第二次的急遞。

然後他拿起急遞揚了揚,對首輔溫體仁道:“溫卿,你的擔心多慮了,這裡就有證據。”

說完他轉頭先表揚了王承恩一句:“這次東廠做得不錯,相關人等一律論功行賞,讓他們繼續挖幕後主使。”

“奴婢遵旨!”王承恩眼角帶着一絲笑意,連忙低頭回奏道。

“把這份急遞先給溫卿看看吧。”崇禎皇帝接着吩咐道。

在王承恩把急遞拿給溫體仁的時候,崇禎皇帝轉頭看向鍾進衛道:“鍾師傅,真是多虧了你之前的提醒,否則東廠番役還真難這麼快拿到證據。”

鍾進衛聽了有點好奇,怎麼自己還有功勞了?

崇禎皇帝看他一臉迷惑地樣子,首次露出笑容解釋道:“因爲鍾師傅你之前的提醒,東廠一直在追查復社一事,剛巧發現民變背後的主事者就是復社的人。現在東廠已查到那復社首領張縛背後還有人,正在順藤摸瓜。”

他見鍾進衛恍然大悟的樣子,繼續說出了更大的爆料:“民變之前,那張縛還找過周延儒。從事後來看,他們一定事先達成了某種協議。”

溫體仁一邊聽着崇禎皇帝在向鍾進衛介紹情況,一邊看着手頭的急遞。

急遞中有一份詳細統計,那些帶頭鬧事的士子絕大部分是復社成員。

在南京分行剛開始辦公的前幾天,並沒有多少人對此發難,最多就是口頭說幾句。事態突然變嚴重,貼大字報,鼓動百姓鬧事是在第四天,彷彿一夜間就突然義憤填膺,南京分行的職員也在一夜間就變成爲非作歹的膽大包天之徒了。

東廠番役已經私下抓了幾個士子,經審問得知是復社首領,號稱西張先生的張縛突然給了他們指示,號召他們鬧事的。還言明表現突出者薦其爲舉人,也就是免試錄取。

急遞中有那幾個士子的供詞,還有參與士子的名單及領頭人。

另外查到復社活動最大的經濟來源不明,現在正在調查中,不過已有眉目。

還有一份應天府的證詞,說明是內閣輔臣周延儒令其不得干涉士子爲民伸張正義。

從這種種跡象和幾份證詞供狀上,已經可以明顯地看出,背後有人蓄意挑撥民意,趁機作亂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溫體仁看完之後,把急遞給了鍾進衛,然後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雖然照這份急遞來看,事情已經很明顯。但臣還是建議派出欽使前往南京,專門處理此事爲好。”

崇禎皇帝聽了很是不高興,皺着眉頭,不快地說道:“既然事情已是如此明顯了,爲何還要多此一舉?”

溫體仁並沒有因爲崇禎皇帝不高興而惶恐,仍然不疾不徐地回答道:“陛下,之前朝廷已經明告天下,文官由都察院監察,東廠專職監督都察院和錦衣衛。如果此事由東廠出面進行查證,則事情就上升到謀逆的程度了。陛下,此事還需慎重爲好。”

溫體仁的意思其實是東廠暗地調查可以,但不能明着來,拿他們的調查結果當作證據,因爲職責已經變了。

崇禎皇帝聽溫體仁的回答也算有理有據,並不是一味反對,便沉默了下來。

此次南京民變如果定義爲謀逆,顯然就太重了。而如果不想朝令夕改的話,確實按首輔的建議去做爲好。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便向溫體仁諮詢道:“溫卿的意思是派何人前往南京爲好?”

溫體仁已有想法,馬上便回答道:“事涉內閣輔臣,臣以爲前往南京的欽使須得一定品級才行。”

崇禎皇帝想了下,便下旨傳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覲見。

溫體仁聽了心中暗自點頭,這個人選也是他認爲合適的。

這時,鍾進衛也已經看完東廠的第二份急遞了,他把急遞一邊交給王承恩,一邊問溫體仁道:“溫大人,這鬧事的生員還真多啊!”

急遞上面已經有統計數據,如果不是那麼多的生員分頭鼓動,帶頭鬧事,怎麼可能聚集起上萬人規模前往南京分行所在鬧事。

溫體仁點點頭回答道:“本朝的生員確實不少,尤其以江南爲盛。”

鍾進衛聽了就轉向崇禎皇帝,表情嚴肅地奏道:“陛下,臣記得臣的家鄉有一篇名文,就是說生員的。標題好像就是《生員論》,是後來一個名人總結王朝被更替的時候寫的。”

文華殿內的三個人都聽得明白,鍾進衛的意思是他在後世的時候看過一篇《生員論》的文章,是明末清初一個名人總結明朝被滿清所替代的原因而寫的。

崇禎皇帝一聽,這生員還上升到了這高度,臉色馬上就嚴肅了起來。他先揮手讓宮女內侍都回避,然後才問道:“鍾師傅,這《生員論》是怎麼說的?”

誰知鍾進衛此時卻是用手撓撓頭,然後有點無奈地搖搖頭道:“陛下,臣不是很記得了,裡面的內容反正就是敘述生員之禍。我只記得後世的結論好像是說這個名人總結得很有道理,卻稍微有點偏頗,反正評價很高。”

崇禎皇帝等人一聽,不由得無語。這都收拾好了心情,滿懷希望地準備聽鍾進衛說出個一二三來,結果就是這麼一個回答。

鍾進衛也知道自己好像有點那個啥,只好無奈地再次解釋道:“臣要知道會穿越,鐵定會背下來。”

他這話一說出口,殿內的三人也沒辦法,只能理解地點點頭。真要埋怨,就只能埋怨中興侯的記憶怎麼不是過目不忘了。

不過鍾進衛卻也有主意,他給崇禎皇帝建議道:“我想不起來沒關係,只需要讓人去調查總結生員的現狀,應該會有個結果的。”

崇禎皇帝聽得有道理,當即吩咐王承恩把此事辦了,儘快有個結果。

在吩咐完了之後,左都御史曹於汴終於感到了。

王承恩看着進來的曹於汴發現殿內沒有宮女內侍而露出驚訝之色時,心中不禁在猜想,都察院以前一直與東廠不大對付,他會不會看了東廠的急遞後反咬一口,爲周延儒、爲那些鬧事的士子說話?

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1章 漢魂漢奸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464章 內聖外王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180章 三法獨立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30章 餉銀(2)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179章 兵書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424章 祖宗基業爲重第456章 張獻忠的觀察第156章 劉興祚第1章 相遇第70章 汰兵安置第812章 宗族第706章 大明燧發槍的厲害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31章 京師之戰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81章 廢墟新棚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788章 朕要了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40章 軍需官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526章 新軍演練第751章 我來了第516章 陽謀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710章 大明的航母編隊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767章 訣別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158章 彷徨和驕蠻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116章 陶瓷廠第36章 監軍制度第721章 鄭芝龍出使日本第84章 相逢而泣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317章 弱國無外交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866章 看稀奇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30章 餉銀(2)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10章 遇刺第609章 殺手鐗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861章 壞事變好事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麼第251章 打賭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837章 運籌帷幄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14章 趁機撈錢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9章 指點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