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救災

“唉,還能怎麼安置,把我們圈在了這裡,早晚兩次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火炭也就這麼一點,如此而已。這裡的人要熬到開春,那時候,城裡的活就會多起來,大家去打點工,說不定就能賺到點錢,這樣才能過活,可現在離開春還早,不知道還會死多少人呢!”

鍾進衛聽了不由一怔,就這樣捱到開春?這裡還能剩下多少人啊!

不行,自己得做點什麼!至少要讓朝廷多做點事情才行。能多救點就多救點,否則於心何安!

想到這裡,鍾進衛馬上站了起來,對着顧百川道:“找人把他們一家帶去我府上安置下。我們先回去和安貴義碰頭。”

老人聽鍾進衛這麼一說,就和一家子人一起站了起來。不過,他並沒有馬上就走,而是向他兒子要過了鍾進衛給的那錠銀子。在手裡掂了掂量,然後對着他周圍的那些難民道:“老朽一家子,承蒙公子收留,今衣食無憂,不再掙扎在生死一線。公子之仁心,老朽當換爲衣食,代公子發給大家,請各位在此等候,一日之內,定當來此。”

說完,向四周一稽,才帶上家人,跟隨鍾進衛離去。

鍾進衛並沒有走遠,老人的一番話都聽在耳朵裡,不由得內心百感交集,古人赤誠之心,讓大部分後人汗顏啊!

這一家人跟着鍾進衛他們,在其他難民羨慕、恭敬的眼神中遠去。

到達難民營地門口,五城兵馬指揮司兵丁守衛之處,那邊的兵丁早已稟告給了他的頭目,此時那頭目恭敬的迎了上來,是啊,東廠的人,敢不恭敬。

鍾進衛問他道:“爲何食物,煤炭如此之少?”

頭目也看出鍾進衛是這行人的頭,不敢怠慢,回答道:“公子,小的們也不知道,上頭就發下來這麼多東西,定時定量,這個時候,沒人敢昧着良心剋扣的。”

鍾進衛早有心理準備,知道也問不出什麼來,就不再問了,直接要回馬匹,前往東華門而去。

這些兵丁中的一個得顧百川吩咐,去找了輛車子,拉上幸運的一家人,往定府大街而去。

車上,老人的兒子見周圍沒了其他人,就開口道:“爹!”

老人知道兒子想啥,嚴肅的看着他道:“我們已蒙公子收留,比起那些還留在王恭廠的鄉親們,已幸運百倍,銀子對我們來說已是錦上添花之物,而他們都還在苦海之中,隨時可能死去。養善心,積善德,纔會有好報,你明白麼?”

看看兒子好像還是很捨不得那十兩紋銀,老人又教育道:“人在做,天在看,知恩圖報是本份。我如此做,也轉達了公子的一片仁心,替公子佈施,不但鄉親們會感激公子,而且我們一家人,在公子心頭也會有個好印象,你懂麼?”

老人的兒子點點頭,算是明白爹的一番苦心了。這麼做,一舉數得。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等安頓好了,你馬上去採購些衣食送過去,記得了麼?”

“是,爹。”他兒子認真的點了點頭。

再說鍾進衛一行騎馬趕往東華門,在離開貧民區之後,總算又看到了生氣,街道邊上的酒樓,雖說不是人聲鼎沸,但吃喝喧鬧聲也能不時傳來,聯想到自己的中午飯,一句不是很適當的詩忽然跳入了腦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不由得暗暗嘆氣,情緒更加不好,也就不說話,只管埋頭趕路了。

到了東華門之後,才發現安貴義他們還沒回來。如果他們已經回來的話,剛纔安置過去的一家人也會錯過去而無人安置。這時間上是沒安排好,急亂了。

當然,安貴義不回來,他就進不去紫禁城,見不到崇禎皇帝。想了想,就轉身帶馬去東廠看看王承恩還在不在。

結果王承恩也已經回宮裡去了,就只好又迴轉到東華門來等安貴義。

但光等不是辦法,鍾進衛思索了一會,摸出二十兩銀子給顧百川,讓他去定府大街替換安貴義,並把這個錢給阿奇,讓她把那老人的一家人和之前的三個姑娘都安排好,然後顧百川再護送阿奇回來。

顧百川估摸着在東華門,鍾進衛應該沒什麼危險,再說有王鵬在,尋常幾個人根本近不了身的,也就放心的去了。

鍾進衛趁着等人的這個功夫,把自己知道的賑災手段都想了一遍,挑了些應該符合現在情況的方法,一一記在心裡。

沒多久,安貴義騎馬趕了回來。原來他和顧百川半路相遇。傳達了鍾進衛的指示後,安貴義就換了顧百川的馬先趕回來。顧百川就駕車陪阿奇返回去安頓那一家人去了。

安貴義馬上領鍾進衛回偏殿,王鵬當然就回東廠去繳令了。

到了偏殿後,鍾進衛讓安貴義去找王承恩,就說我有急事想求見皇上,讓他給安排下。

很快,王承恩親自過來傳詔,讓鍾進衛到文華殿覲見。

因爲鍾進衛還來不及去訂做對應的伯爵服飾,所以就還是穿了那身布衣前去了。

到達文華殿,發現除了崇禎皇帝之外,還有內閣以及各部堂官都在。

行過禮儀後,鍾進衛直接向崇禎皇帝稟報了王恭廠難民營的情況。

崇禎皇帝一聽,大吃一驚。這些情況並沒有人詳細的報給他知道。他也只是以爲有一些難民,在京師避兵災而已。

沒想到難民有如此多人,而且人命如此之賤,每天還有那麼多死人。

沒等崇禎皇帝發怒,戶部尚書畢自嚴站了出來,奏道:“陛下,此事實在是因爲朝廷無能爲力,爲免陛下憂慮,才未詳細報與陛下知道。”

“無能爲力?就一點米湯和寥寥無幾的火炭給幾萬百姓?”見是畢自嚴,崇禎皇帝壓制着自己的衝動,皺着眉頭反問道。

“陛下,國庫多年虧空,用於賑災的預備倉已空了多年了。建虜肆虐,京師物資得不到各地的補充,日漸稀少,包括火炭。勤王軍數量龐大,糧食不足以供應勤王軍之用。現在難民早晚兩次的粥還是從軍糧裡面擠出來的。”

崇禎皇帝聽了,默然無語,處處用錢處處沒錢,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眼下也怪不得畢自嚴了。

“孫師傅?”

“臣在。”

“你都看到了吧,建虜肆虐,大軍雲集,耗費錢糧無數,致使百姓受難。百姓進得京師,還要挨餓受凍。你處須儘快汰弱留強,遣回汰兵,減輕戶部壓力。早日擊退建虜,還京師平靜。”

“臣,遵命!”孫承宗帶着一絲愧疚,躬身領命。

“有些人只知道朕心急,整天逼你們要幹這幹那,但他們就不知道朝廷,不知道朕等不起啊!”

“臣等不敢!”所有人都一起出言。

鍾進衛聽崇禎皇帝這麼一說,想起來了。後世有些網友批判崇禎皇帝的一個錯處,就是說鬆錦會戰的時候,就是因爲崇禎皇帝不斷下旨催洪承疇,才導致兵敗,從而損失明軍最後一支主力部隊。

現在纔是崇禎二年,鬆錦決戰的時候是崇禎十三年,財政只會比現在更困難。那些網友要是也穿越過來,聽聽崇禎皇帝的難處,應該不會再有此責難了吧。

“各位臣工,可有什麼好辦法幫下那些難民,朕的子民?”崇禎皇帝沉默了會,然後又問底下的臣子道。

“陛下,爲今之計,只有把他們遣散到幾個周邊地區,或許能好一些。”閣臣成基命出班奏道。

“不可,陛下,周邊地區皆遭建虜肆虐,自身都難以過冬,更難言出力賑災了,這些百姓出城不是死在路上也會死在所去城鎮。”溫體仁出班反對。

成基命轉身看向溫體仁:“那你可有何對策以解聖上之憂?”

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450章 明末火藥第279章 殺奴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122章 溫育仁第300章 宣傳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790章 大賞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661章 飛奪海州城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348章 要翻盤第271章 爲什麼而戰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81章 廢墟新棚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807章 得償所願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855章 僱傭兵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747章 鄭成功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35章 盧象升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134章 國營企業第64章 輿論之論第767章 訣別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225章 商人逐利第46章 東廠第83章 喜從天降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18章 算計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16章 面聖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183章 勸降不成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49章 扁人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786章 北方軍隊的改編方案第22章 攻守第62章 義捐第621章 玄虛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130章 升爲次輔第515章 持久戰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315章 立威第739章 建虜的現狀第43章 早朝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71章 親近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234章 鼠疫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58章 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