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各有算計

只見昭顯世子從衣襟下襬的夾縫中抽出一圈黃布,用雙手捧着,慎重地捧到鍾進衛面前。

他身後的三位臣子也很是莊重,顯然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鍾進衛有點好奇,接過來展開一看,原來是一封朝鮮國王的退位詔書,明確傳位給李溰。

詔書是特意用漢字寫的,上面有個大紅印章,又是李溰從衣縫中取出,顯然不會有假。

鍾進衛對朝鮮國王用漢字來寫退位詔書感到略微有點奇怪,不過也沒問,自己腦補爲華夏強大影響力的緣故。

其實鍾進衛想得和事實也沒多少出入,在華夏的藩國中,有很多國家都以會說漢話、會寫漢字爲榮,否則都不好出門自稱上等人。

甚至其中有些國家,比如朝鮮、交趾的重要文檔,如史書之類的書籍也都用漢字來記載的。只是到了後世,各國都開始去漢化了。

鍾進衛把這份詔書給盧象升也看了一遍,然後才還給李溰道:“既然如此,我就派人送你們去京師面聖。”

李溰聽鍾進衛的意思,已是答應了,不由又是感激地要下跪致謝。不管如何,算是過了第一關了。

鍾進衛就站他面前,把他攔住了,沒讓他再跪下去。然後他轉身看向顧百川道:“你送昭顯世子去京師吧,路上注意安全,要保護好昭顯世子。”

“是,侯爺。”顧百川抱拳領命。

他知道此事很重要,並且中興侯目前在獐子島不會有危險,自己東廠役長的身份,也是合適的護送人選,所以才幹脆地領命了。

鍾進衛接着說道:“朝中人多意見多,爲了不影響前方戰事,我寫封奏章給皇上,你們稍待片刻。”

李溰等人聽了,又是一陣感謝。

過了好一會後,鍾進衛纔拿着一封上了火漆的奏章給顧百川,令他馬上出發前去京師。

盧象升看着李溰等人隨顧百川離開大堂,出衙而去,就抱拳向鍾進衛說道:“侯爺,那下官回去整頓兵馬了。”

鍾進衛聞聲轉頭看向他道:“急啥,這去京師一來一回,時間還早着呢!先刺探軍情,安心訓練吧。”

鍾進衛是老大,他這麼說了,盧象升也沒辦法,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點急,在臉上顯了出來。

鍾進衛看在眼裡,就開導盧象升道:“

九臺啊,我們只是友軍,這主人還沒來,我們就顯得迫不及待地樣子,是對朝鮮的不尊重。再說我大明的將士經歷過一次大戰,還需休養生息,人命寶貴,明白麼?”

盧象升只是想爲之前的將士報仇,求戰心切就沒多想。鍾進衛這麼一提醒,他就醒悟過來了,稍微有點尷尬地說道:“侯爺,下官明白了。等昭顯世子返回之後,再與之商議。”

鍾進衛點點頭,盧象升明白就好。而且他在剛纔所寫的奏章中,並不是像昭顯世子想得那樣,純爲他們說好話。而是根據後世的一些原則,向崇禎皇帝提出了建議。

不過鍾進衛也沒想到,昭顯世子其實也有事情沒有說,直到見了崇禎皇帝后才說出來。

再說寧錦明軍,在看到建虜正白旗的大隊兵馬一出現後,就馬上縮了回去,有跑到大淩河城的,也有直接跑回錦州的。

沒過多少時間,遼東巡撫袁可立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他倒沒有責備懲罰這些撤回來的明軍將領,因爲他們已經完成了預期的目標。

大淩河城已經建好,壯丁民夫也都已經撤回錦州了,唯一有遺憾的是大淩河城的紅夷大炮少了點。

不過他相信遼東總兵祖大壽的能力,守住大淩河城應該是沒問題的。

因爲建虜從來就不擅長攻打堅城,他們唯一的手段就是事先派細作入城進行裡應外合,或者策反防守將領的方式來奪取大明的堅城。

但大淩河城是新建的,裡面基本上就只有軍隊,所以建虜細作想混進去都不可能。另外防守的將領全是祖大壽的嫡系,因此城裡的將領會被建虜策反的可能性也幾乎爲零。

袁可立沒有想到建虜竟然也在鑄造紅夷大炮了,而且還立志用最笨的方法來攻取大明的城池。

其實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會急。因爲那種方法的代價太大,是智者所不用的。

袁可立現在做的只是要求錦州的明軍將領派出夜不收,隨時查探建虜的動靜。

什麼,怕打不過建虜的探馬?一對一打不過,就不會二對一麼,要二對一也打不過就三對一,反正袁可立就一個要求,他要隨時知道建虜在幹什麼。

何可綱沒有和歷史上那樣,隨祖大壽去駐防大淩河城。此時的他,正在錦州城。他首先響應袁可立的命令,派出了自己的部下。其他將領見了,便頂不住袁可立的壓力,也只好派出騎兵出城。

再說多爾袞帶兵驅散寧錦明軍後,就看到了前面不遠的大淩河城。他心中暗暗吃驚於明軍的修築速度,這大淩河城比之前大金拆過幾次的舊城都要雄偉高大的多。如果要硬攻的話,大金肯定承受不起這個代價。

多爾袞在此時已經知道皇太極的很多策略都是出自漢人的謀略,這使得他意識到籠絡漢人的重要性。因此,他私底下已經在向他弟弟多鐸灌輸這個觀念,希望多鐸以後不要盡找漢人的麻煩,特別是那個范文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算不能籠絡過來,也不能樹爲敵人。

多爾袞自己也已經開始着手發掘那些有才華的漢人,卻又未被皇太極發現的。不過滿足他預期的基本沒有,讓他微微有點失望。

多爾袞暗自決定,等下次再殺進明國關內的話,自己先掠一批讀書人,這比去搶那些金銀珠寶要重要的多。

他看着遠方的大淩河城想了一會自己的打算,便轉身回去了。接着他下了命令,開始派遣探馬查探山海關外的情況。

讓多爾袞沒想到的是,明軍竟然敢派出騎軍和自己派出的探馬廝殺,這在以前的時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他是習慣了大金軍隊一到,明國軍隊就縮在城裡,打死都不出來的場景。

多爾袞感覺到這異常情況的不同尋常,他一邊派出更多的探馬,一邊讓信使把這個情況稟告給皇太極,就讓他去傷腦筋好了。

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647章 空城計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649章 跳雷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539章 戰後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86章 理想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661章 飛奪海州城第761章 化敵爲友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78章 思念第6章 難眠之夜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8章 擔憂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722章 小心火燭第480章 明人去過北美否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631章 授勳第84章 相逢而泣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247章 思海戰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412章 屌絲的力量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145章 推薦甘薯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198章 對虜策略的轉變第49章 扁人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623章 擔得起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249章 火器的質量問題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805章 義善社第606章 懦夫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482章 大規模前往北美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86章 徐霞客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112章 一條龍第713章 燈下黑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286章 挖坑等明軍第37章 標點符號第359章 榮華富貴